分享

《你想过怎样的一生》人生该学会的人生大事

 东方文捷 2020-11-06
《你想过怎样的一生》:从0到100岁,该学会的人生大事,都在这些生活的小事里了

编辑推荐

★ 0—100岁都能看懂的“人生预告片” ,道尽一生心路历程与智慧,让人眼底含泪。

· 本书展现了人在0到100岁每个不同人生阶段对世界的理解,句句戳心。

· 直击成长痛点和思维盲区,以全新视角看清生活本质。

· 接受自己和生活本来的样子,活在当下、预习未来。

★ 风靡全球的“心灵疗愈成人绘本”,让心回归简单。没有“应该要过”的人生,只有“想要过的人生”。

· 书中没有告诉你几岁就要做几岁的事情,没有告诉你怎么去处理生活中的难题,只是单纯地呈现人在一生中有可能遇到的变化、境况和感受。

·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释放了社会所谓的“应该过的标准化人生”,让人懂得:人生没有必须要做的大事情。重要的是去体会成长中的小事。发现点滴美好才是生命的意义。

★ 不管你正处在哪个阶段,书中都有与你此时此刻生命状态共鸣的一句话。

· 本书会让你在每次阅读时都有新的感受,让你意犹未尽,日读日新。

· 一本长达一个世纪的人生之书,能触动各个年龄段的人心。

· 值得珍藏一辈子的礼物书,献给正在阅读人生百味的你

★ 书中的感悟全部来源于真实生活。

作者亲身采访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国籍的各色人物,她只问他们一个问题:“生活教会了你什么?”将他们的所思所感汇集成了这本0-100岁的故事。

★ 一岁,一年,一幅图,一句话。

每一个年龄阶段的感悟只用一幅图和一句话来表达。以绘本方式写人生哲学,能给读者更多留白和解读空间,更容易引起共鸣,让读者带入自己的故事

★《纽约时报》年度最佳插画奖、葡萄牙绘本插画大奖、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奖、韩国CJ 图画书奖得主纯真手绘。

色粉、蜡笔等综合材料绘制,犹如小孩子的稚嫩笔触,突显初生时的纯粹,年老时的通达。

内容简介

本书的诞生源于一份礼物。作者海克·法勒是德国《时代周刊》的编辑,当她看到刚出生的可爱侄女时,突然萌发了创作灵感:写一本独一无二的书,让侄女知道即将要面对的一生。她邀请获奖无数的插画家瓦莱里奥·维达里共同创作,自己则亲身采访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国籍的各色人物,集合成了这本从0 到100 岁的故事。她只问他们一个问题:“生活教会了你什么?”

采访后她意外发现,许多背景差异很大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世界的理解竟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

19 岁时,会经常讨厌自己。

36 岁时,发现现实与想象相去甚远。

43 岁时,学会了为自己而活。

51 岁时,接受了父母的样子。

75 岁时,学会了遗忘。

80 岁时,感到生命有限,更加珍惜当下。

92 岁时,接受了人终会死亡的事实。

你将逐年、逐页地顺着一生的时间,经历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小事情。相信,不管你正处在人生哪个阶段,书中都有与你此时此刻生命状态共鸣的一句话。你的人生,走到了哪一年?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海克·法勒,在德国黑森林长大。作为《时代周刊》的杂志编辑兼特约撰稿人,曾获德国新闻界阿克塞尔·施普林格奖(Axel-Springer)、亨利·南恩奖(Henri-Nannen)。本书是她创作的第一本书,出版后迅速风靡德国、法国、意大利、韩国等地。

瓦莱里奥·维达里,是居住在柏林的意大利插画家。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并获得多个国际奖项,其中包括《纽约时报》年度最佳插画奖、葡萄牙绘本插画大奖(ILUSTRARTE)、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奖(BIB)、韩国CJ 图画书奖等。

译者简介:

俞洁琼,青年德语译者,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德语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德语文学和文学电影改编。

 精彩书评

-可以成为经典之作的畅销书。

-如果您患有抑郁症,这本书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这是给所有人的书。您可以将其赠送给新生儿、刚开始学习阅读的孩子,也可以将其赠送给老人。

-我7岁的女儿正在和她75岁的外婆坐在一起读这本书,两人都非常专心,一个充满了问题,另一个仍在寻找答案。

-为我们全家人带来极大的阅读乐趣

-令人感动的书,我和朋友一起阅读,重温相似的感悟和回忆。



.

《你想过怎样的一生》:带你和孩子认识生命之旅,获得全新的感悟


      人生在世是短暂的,通常长不过百年。生来就知道结局,关键是如何经历这中间的过程,如何感受生活,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德国《时代周刊》编辑海克·法勒当他看到自己刚刚出生的侄女时,突发感慨:“这新的生命将会有怎样的精彩人生之旅?”于是,她萌生了写一本书的念头,她通过对行家里手的采访,告诉小侄女,人生虽然只有一次,但在0到100岁之间,却有着那么多不同的故事和感悟。

这本书是海克法勒邀请插画师瓦莱里奥·维达里共同创作的一部作品,书中写了他的一生。获奖数不胜数的瓦莱里奥·维达里,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让书中的每一页都充满了诱惑,对应着海克·法勒对不同年龄层的解读,赋予了每个人生阶段不同的韵味。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从这本书中得到一些感悟和启发。

《你想过怎样的一生》书中还有一个小标题:“从0岁到100岁,要学会的人生大事,都在这些生活小事里”,一些小事,一点感悟,构成了一个人平凡或不平凡的人生。虽短,却值得期待,回味,珍惜。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独特的精彩

老人们常说,到时候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个时候,去上学,去工作,去结婚,…可以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走完人生之路,虽然没有大起大落,但是肯定可以享受平淡的快乐。大多数人都会遵循这样的法则,在平凡的生活中去体会不一样的生活情趣。例如童年的成长阶段,学着微笑,学着如何抓住周围的事物,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认识世界。与年老时相比,却要学会遗忘,不再会感到生命的漫长,更懂得珍惜。

由生到老,每个阶段都是不一样的,对每个人来说也是不一样的,虽然会大同小异,但是其中的滋味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去体会的,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就像这世上从来没有一样的两片叶子。

人生教会每一个人真正的感觉

从前有个人年轻时对父亲说的话总是不屑一顾,等到五十岁,忽然明白父亲说的都是对的。事实上,这就是生活给每个人带来的不同的感觉。

人生是公平的,年少不知天高地厚的道理,到了一定阶段就会明白。正如北宋词人辛弃疾所言:“少年不识愁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年轻人不明白,为什么老人走路这么慢,而且对老人的唠叨失去耐心。待到年老时,才会懂得许多平常事,由年老的人往往要花上两倍的时间才能做到。

生命迟早会把真相告诉每个人,也许不是82岁,而是42岁,或者更早。知道这些真相,会让人生的面纱提早撩起,生活得更从容、更自信。那就是《你想过怎样的一生》为读者带来的魔法。

无论是孩子们刚刚开始了他们的生命之旅,还是已步入壮年的中青年,或是满头白发的老年男子,翻开《你想要怎样的一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刻,引起沉思的那一页。将来想要了解,或者值得回味的过去,也可以是几次沉思后的顿悟。

和孩子们在一起,翻翻这本精美的《你想怎样度过一生》在短句中领悟人生的真谛,让孩子对人生的认识加深,对人生的热爱加倍。

《你想过怎样的一生》:从0到100岁,感动成人的手绘人生物语

你有没有想过要度过怎样的一生?你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思考“自己的一生”这个话题?

也许是在见证新生命降生之时,也许是在悼念旧魂灵逝去之时,又或者是站在人生的某个转折点上为前途迷茫或纠结之时,还可能仅仅是看到第一片秋叶飘落之时……

德国《时代周刊》的编辑海克·法勒在看到刚出生的可爱侄女时,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写一本独一无二的书,让小侄女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一生。为此,她采访了很多不同年龄、不同国籍、不同社会地位的人,询问他们“生活教会了你什么?”令她意外的是,大家虽然背景迥异,但给出了相似的答案,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里,大家似乎在经历着相似的世界和人生蜕变。

海克·法勒将大家的回答悉心整理成了一部小书,并邀请意大利著名插画家瓦莱里奥·维达里共同创作,用蜡笔和色彩为小侄女编写了一部“人生预告片”——《你想过怎样的一生?——从0到100岁,该学会的人生大事,都在这些生活的小事里了》。

这本书虽然初衷是写给刚出生的小侄女,但实际上不仅仅是一部“人生预告片”,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写给成人的“人生回忆录”。任何年龄的读者都可以翻开这本疗愈心灵的绘本,看看每一个年岁里那句简洁凝练的话是否正戳中自己的内心。也正因如此,《你想过怎样的一生?》在全球收获了诸多赞誉:《纽约时报》年度最佳插画奖、葡萄牙绘本插画大奖、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奖、韩国CJ图画书奖……

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能够打动不同国别的读者的心?

0101 人的一生是不断丰盈、又不断精简的过程

在《你想过怎样的一生?》中有一个“毛毛虫”的意象多次出现:

在7岁时,你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你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

这时的你,手中捧起一只毛毛虫,它还是最初单纯的样子,一如人生刚刚展开的光景。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会经历越来越丰富的人生。

在19岁时,只是你有时会讨厌自己。一个人可以改变自己吗?

这时的你,手中的毛毛虫已经化茧成蝶,寓意着人生的蜕变。

少年意气之外,我们总有些瞬间会寻求改变,这是丰富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的另一种馈赠。

在98岁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孩子,正如曾经那样。

这时的你,手中重新捧起一只毛毛虫,一如当初的年少时光。

历经人生的大起大落、看遍世界的多姿多彩之后,我们往往会重新找回人生那种最单纯的状态。

从毛毛虫到蝴蝶,又回到毛毛虫,并非是简单的轮回,而是人生不断充盈再复归简单的变化历程。年少时,谁不向往大千世界,到了中年之后,才发现,有时候坐下来静享一杯咖啡、躺下来睡一个完整的觉,才是难得的幸福时刻。

0202 人的一生是自父辈传承、又传递给子辈的过程

在《你想过怎样的一生?》中还有一个意象贯穿始终:“黑莓酱”。

在28岁失恋之后,你回家寻求母亲的安慰,“临别时,她送了你一罐自制的黑莓酱。”

这是黑莓酱第一次出场,也是黑莓酱从母亲手中传递到你手中的开始。

42岁的你开始自制黑莓酱,自此制作黑莓酱便成为每年例行的传统。

当垂垂老矣之时,94岁的你每年都把黑莓瓶放回地下,担心自己能不能再用上这些瓶子;而在次年的时候,又再一次重新把这些瓶子装满。

每一个家庭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同样一道菜在每个家里的味道都不一样,那一页独特的菜谱就是传承啊!

在味道之外,更大的传承是,我们终于从孩子变成了父母,变成了曾经不理解的模样,但这也正是我们理解父母的时刻。

作者在这里运用的意象很有深意,在年少的你心中,父母与你是不同的人,尤其对于青春期的少年来说,极力想要摆脱的是父母对自己的定位,“父母什么时候才能不在朋友面前叫你'小宝贝’呢?”

而等到你自己为人父母的时候,“你接受了父母的样子。”但父母并非成人的样子,父母同你一样,是“小宝贝”的样子,他们同样有着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不是完美的圣人,也不是无所不能的大人,他们只是,在努力用自己的爱与关怀,扮演着你的保护者。直到此刻,你终于能够坦然接受,父母本来的样子。

0303 人的一生是凝结无数细小瞬间、发现相对幸福的过程

作者在后记中写道:

我们不再捡起前进路上的每一块漂亮石头,也不会执着于跳过每一个水坑。不知何时,我们长大了,习惯了这个世界。大山和满月这样的壮丽景象已经无法激起我们内心的波澜,爱情也让我们感到麻木。

在采访过很多人之后,作者发现:

那些遭受过痛苦的人,往往更能够珍惜生活中的美好;那些没经历过挫折的人,反而很难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如此看来,人生还是公平的:幸福是相对的。

幸福是相对的,就如换一个角度看同样的景色,会发现不一样的美。

而人生,不就是无数个细小瞬间、琐碎幸福,凝结在一起形成的巨大的情感漩涡嘛!正如书名所讲,该学会的人生大事,都在这些生活的小事里了。

现在的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低头沉浸在智能手机营造的信息洪流中,被朋友圈和他人呈现的美景诱惑到头晕目眩,却忘了抬头看一眼路过的天空与远山。

0404 结语:在图画书中探索人生的无限可能性

《你想过怎样的一生?——从0到100岁,该学会的人生大事,都在这些生活的小事里了》一书并不长,一共只有100段简短的话语,概括跨越一个世纪的人生旅程。简单明快的画面、前后呼应的故事情节、令人潸然泪下或捧腹大笑的场景,让所有年龄段的读者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

也许有人会想,这种图画书只是给小孩子看的,有必要这么大张旗鼓地推荐给成人吗?

这恰恰是对绘本的极大误解。

日本有一位柳田邦男先生,曾是NHK电视台记者、纪实作家,他在中年丧子之后,从绘本中获得了新生的力量和勇气,于是自1999年开始致力于倡议“大人也要读图画书”的活动。他在日本的多个地方不断开展讲座与分享会,与无数的成人一起用图画书疗愈受伤的心灵。他曾指出:

图画书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超越年龄和时代,是适合所有人群阅读和分享的读物。图画书会涉及智慧、幽默、悲伤、离别、思念、心的羁绊、互助、爱、心态、生活方式等。图画书让我们深思,给我们启迪。

同一个故事,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可能有着不同的启发意义,甚至会引向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就像日本著名导演是枝裕和曾经在福利院听到一个孩子讲述《小黑鱼》的故事,这才有了《小偷家族》这部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获奖作品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的经典影片。在电影中,《小黑鱼》的故事也作为一条引线贯穿始终,预示了主人公祥太的人生。

像《小黑鱼》一样,很多绘本会采取拟人化的方式来暗示人生。而在《你想过怎样的一生?——从0到100岁,该学会的人生大事,都在这些生活的小事里了》这本书里,读者会发现,书的主人公并不是一个固定的人物,他/她可能是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他/她的生活与我们未必全然相同,却在不经意间那么相似。绘本的魔力也正在于此——让我们在他者的确定性中探索自身的不确定性。

翻完0到100岁,人生应该要如何度过?

也许答案从来不是确定的,因为我们没有应该要过的人生,只有想要过的人生;而想要过的人生,需要自己去涂画。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