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船王、世界健美冠军等200多位名人称赞的肖像摄影大师,他要搞事啦!‖祥光真实故事计划

 祥光来了 2020-11-06
点击👆祥光来了👆关注我,加★星标★,免费看电影


这是《祥光真实故事计划》第五篇文章。

不同于常见的媒体采访,前媒体祥光写的是受访者的真实故事,不捧不吹,真实第一。

目前,自媒体大V、企业家、电影明星、知名央媒记者、肖像摄影大师已应邀说出了他们的真实故事。


当文莱船王关英才、世界健美冠军钱吉成等200多位名人看到自己的照片时,有人说“爱上了照片上的自己”,有人说“感觉是在看另一个自己,看到了我的精神和灵魂”!

文莱船王、东南亚商业巨子关英才肖像  
(王明森2007年摄影)

关英才为王明森点赞

世界健美冠军钱吉成肖像  
(王明森2008年摄影)

拍摄这群名人的是被称为“肖像摄影大师”的王明森(原名王志刚)。

王明森近照

他是海南万宁人,在乐东出生、在乐东长大,三亚是他的第二故乡,海口是他最终选择奋斗的城市。

有人说他的性格融合了这四座城市性格的精华,下面让我们通过作者祥光的笔触去了解他是一个怎样让你意想不到的人。

01  
少年,理想之根已被乐东的热土浇灌

女人在光天化日下,在众目睽睽面前掉裤链有多难堪?但她们可能不会躲闪,而是不以为然地扶着裤子,甚至会用手捂住可能曝光的部位,继续专注于营生......
 
这样的场景说起来有些辛酸,但千万别笑!因为她们的子女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某所著名大学的优等生。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海南省乐东县三角路口是各乡镇进入县城的临时停靠站。

每天都有很多满载货物的“三脚猫”、拖拉机进城,每当看见车子有要停下来的迹象,一群妇女就会一窝蜂地跟着跑过去。

不时地,有人被挤倒,有人的裤链掉了下来,可是,这些人不管不顾,有的挣扎着站起来、有的用手扶着裤子继续追。她们之所以这么拼,是为了抢购这些土特产去市场兜卖赚钱供孩子上学。
 
他们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
 
解放初期,乐东县乐罗村有三个博士声名远扬!
 
当代中国著名物理学家颜任光、著名雕塑家林毓豪、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著名航天专家陈河梧、著名医学专家邢诒刚和陈运贤等人都是乐东人。
 
王明森,就生长于此,从小受乐东人坚强不屈和读书成才的氛围熏陶和孕育。
 
上小学的时候,每到暑假父亲就会带他去看高考放榜。如今他依然记得放榜的地方气氛凝重并为之向往。
 
每年七月底八月初,乐东县教育局前的一栋大楼的墙上就会张贴好几张红纸,上面用金字写着学生姓名、分数、被录取院校。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乐东中学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被北大、清华等几乎中国所有的名校录取,这时,附近就会传来鞭炮声,但榜上无名的家庭又将经历什么样的打击和失望?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中,考上和考不上大学分别意味着什么,这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王明森的童年隐隐约约埋下了励志的种子。

凭借天分与努力,初中他便考入乐东最好的学校—乐东中学尖子班。

初中时的王明森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乐东家家户户都重视学风,王明森所在的中学同样如此。
 
对于初中,王明森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天晚修,才上到一半,几个同学就往黑漆漆的教室外跑。
 
很快,班上只剩下三分之一的人了。
 
一打听,王明森才知道那些同学都跑去书店了。
 
因书店新进了数量不明的学习辅导教材,同学们担心买不到,就赶紧去抢购。 
 
他们都是温室里孕养的孩子,为了一本书,竟然在黑夜里来回跑不止三公里路!
 
这还不算什么,上高中后,王明森发现不少女生把饭碗带到教室,下课以后就去打饭回来吃,吃完了继续学习。
 
有些女学霸甚至干出有些恐怖的事:她们将被子放在课桌下面,等下晚修之后,别人都回宿舍了,她们还继续学习,直到扛不住了才把被子铺到课桌上睡。
 
除了学霸,学渣也不甘示弱,在补习班上,你还可以看到高四、高五乃至高十的“毕业生” !
 
所谓“高四”就是高三考不上大学,复读一年。
 
在这样的学风熏陶之下,王明森少年便有了壮志,但长大后做什么,他没有想过。

02  
半路出家,十年狂奔一路得胜
 
“阿森,找到新的工作没有?有女朋友了没?
 
从某知名金融院校毕业后,王明森做了推销员,夜以继日地往不同的城市和乡村跑。

那一年,他睡过一两百张形形色色的“百家床”,最简陋的仅仅是几块木板和一张草席,一年多的风餐露宿让他第一次体会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那么的遥远。
 
也许是晚熟,或许是少年时“出人头地”的壮志仍然发挥作用,他觉得自己应该去学习并掌握一门技术。
 
什么技术能让自己从几百万海南人中脱颖而出?
 
王明森念念不忘这一幕:初中时,一个摄影师到学校找学生拍照,一个个平时很高冷的“班花”、“校花”都放下了架子,在摄影师的面前像个乖乖女。
 
看到洗好的照片后,他惊呆了,摄影竟然能把这些美女身上不同的美给放大了10倍!
 
那种美让人无法形容,反正就是一个字,美就对了。
 
学摄影,既能拍出这样美的作品又能创业,为什么不干呢?
 
说干就干,王明森辞去推销员工作后,把乐东、通什这两座城市书店里卖的、图书馆的《大众摄影》、《摄影之友》、《摄影世界》、《人像摄影》几年的合订本统统买光,借光!

在半年内,他足足读完了200多本摄影相关书籍!
 
当时,家里人没有支持,甚至抱怨不断。他不理,只是每天不停地读摄影书籍,并做笔记。

更神的是,他学摄影都没有相机,他只是通过书中的知识去凭空感悟,于是,他成了别人眼中不可理喻的“学神”。
 
后来,为了证明自己的实践能力,王明森找了一位同学借了一部相机,买了个胶卷,再找了一位初中女同学当模特,拍了小半天。

一个胶卷可以拍38张,他把照片洗出来后,给当模特的同学和家人看了。
 
所有人都叫好,认为他在摄影上很有天赋。

1999年,王明森在学摄影
 
王明森第一次把情感和艺术融为一体的是他为爷爷和奶奶拍摄的肖像,他把自己对两位亲人的爱融入到下面两张照片中。
 
当年70多岁的爷爷,戴着黑色的礼帽,留着长长的胡须,古铜色充满皱纹的脸,无声地述说着岁月的沧桑,却依然那么的沉静与包容。

1999年,王明森第一次为爷爷拍摄肖像
 
70岁的奶奶,苍老的脸展现中国传统女人独有的朴实、善良和婉约之美。

1999年,王明森第一次为奶奶拍摄肖像
 
初战告捷,新的问题来了,自己有天赋又怎么样,若得不到专业人士的认可,还不是自娱自乐吗。
 
王明森想到了弟弟,他在一所大学读书,是摄影协会的会长,有很好的摄影基础和经验。
 
王明森周六跑去弟弟宿舍睡了一晚,第二天两兄弟就买了两个胶卷,一起去旅游风景区搞创作。
 
拍照完后,他们数了数身上的钱,除去回家的路费和将一个胶卷洗出照片外,只够买每人一碗粉汤,但他们两眼意会后决定俩人合吃一碗粉汤,省出一碗粉汤的钱把另一个胶卷单冲出底片(洗出照片花的钱更多)。
 
累了大半天,饥肠辘辘地照着光线去看胶卷拍得怎么样,那股学习的劲头王明森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照片洗好后,弟弟也承认他拍得很好,这下好了,王明森决定迈出“闯天下”的第一步:开摄影工作室。
 
由于起步资金不多,他的店开在了一间铺面楼梯口的过道里,仅仅六平米的小空间,二楼有四十平方的拍摄室。

虽然每天来回爬楼很不方便,但是他抵挡不住的创业热情早已把辛苦抛到九霄云外了。
 
刚开店时,他一个人坐夜车到海口,把17箱设备与物料放在夜班车的顶棚上运回乐东,又要把这些设备搬上二楼。
 
一切搞定之后,王明森已累得身如散架。
 
三个月后,他第一幅新闻摄影作品在报纸上发表,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承接了乐东县成立十周年的一个农业展览的拍摄。
 
但是,如果不是搬来海口,不是在海口遇见中国纪实摄影大师赵铁林,王明森也许只能在乐东默默无闻。
 
记得应该是2000年,他到当时海口最好的一家冲印店洗相片,刚好碰到一个中年男子在取相片。
 
出于好学的本能,王明森无意中往男子手中的相片扫了一眼,那些相片就像他曾在《南方周末》上看到的摄影故事,艺术冲击力让人心里为之一震。
 
他再看向男子的签名,这个名字实在太熟悉了,他喜出望外地跟男子打招呼:“请问您是赵铁林老师吗?”
 
男子感到有点意外:“你好,你认识我吗?”
 
王明森解释说自己经常在《南方周末》上见过他的作品,太让人神往了!
 
经过一番交谈,赵铁林觉得王明森读懂了他,很是高兴,就答应两人有空可以一起去拍摄创作。
 
佛家讲“顿悟”,在与赵铁林的交流中,王明森的摄影技术突飞猛进。
 
2001年,他拍摄的20多人的人物故事发表在《海口晚报》和《东方养生》杂志等等一些媒体上。

2001年,王明森在各大报刊发表的作品
 
2001年,王明森在各大报刊发表的作品

当时,报社一周才有一期摄影专栏,杂志社一个月才有一期,但是王明森却在《海口晚报》相续发了八期,在《东方养生杂志》相续发了四期。

不仅如此,从2002年开始,王明森向报刊投稿的摄影作品几乎百发百中,而且都拿到了最高段位的稿费。可以这么说,在海口他已经小有名气。
 
这20多人并不是王明森特意去请来拍摄的,而是他在住所附近留心观察而发现的,很多人说他看人看事真是太有穿透力了。
 
比如说《磨刀老汉》这幅作品,在夕阳的照射下,黄色的石墙小巷里,老汉用深沉浓厚的嗓音高喊“磨刀啦”。

这位老人常年走街串巷也没人注意,但王明森只见一眼就立即领悟到他身上的魅力。

磨刀老汉 
(王明森2002年摄影)
 
遭受生活重重磨难的黄土高坡老汉脸上的从容、淡然和坚韧,让人怎么不感慨这幅作品是生活与艺术的高度融合!
 
还有《梳理头绪,品味生活》这幅作品,王明森当年经过时只稍微瞟了一眼,就觉得那位修车师傅曾经是大富大贵的人。

王明森经过与他的沟通,才知道他原来是内蒙古的一个企业家,破产之后,到海南靠修车营生。
 
王明森摄影

成名之后,王明森接了很多商业摄影,包括产品、包装、人物、酒店等公司画册,以及各种活动、选美、高尔夫大赛等等。
 
其中,他拍摄了三亚南山大小洞天画册和南海龙王雕像。

2003年,一个广告公司的负责人请他紧急赶去三亚南山大小洞天拍摄,说之前找的摄影师都没拍好,因此耽误了时间,事情比较急。
 
几个人都没拍好?王明森觉得会不会是哪方面出了问题。
 
打电话跟景点负责人沟通之后,他得知要拍摄的是一个放在屋子里的两米多高的青铜色南海龙王雕像,其身后有一扇窗户。
 
王明森立刻判断出前面那些摄影师没拍好的原因是背光,他们应该是在角度和色彩上没有领悟烘托出龙王的神威。
 
于是,他带了几个白炽灯泡和纯色背景布到了现场。
 
他先用布挡住雕像后面的窗户的光线,然后用灯泡的暖光把这尊青铜色雕像烘托出金黄色的效果,再反复地找角度,直到拍摄出它的神威的灵魂。
 
南海龙王雕像   
(王明森拍摄于2003或2004年)
 
这幅作品得到对方一次性通过,之后的十多年里,每逢二月初二龙抬头节,它都出现在高速公路的广告牌、大报上。
 
让王明森喜上加喜的是,这本用中英文印刷的画册里有四副作品入选了全国大赛展览。
 
如果说王明森就此感到满足了,那他最多止步于“海南知名摄影师”这个称谓,可是他没有,他没忘记当年“出人头地”的那股冲动。

03  
意外成为大师,人生遇到新转折

王明森拍名人肖像
 
经历过五六年的摄影商海之战后,王明森发现,每个行业专业的细分越来越细,如果不是行业中的老大,那么找上来的客户都是希望用三四流的价格拍出一流水平的作品。

如果他舍得出一流的价格,可能就会到内陆或国外找顶尖摄影师。
 
而要用三四流的价格拍一流的作品,在数百个细分领域,不仅挑战精力,更挑战本钱。
 
这时,他把奋斗目标定为:打造个人品牌,成为细分领域中的王牌人物。
 
在中国,如何成为大师?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王明森虽然想都没有想过,却与大师这个称谓撞了一个腰。
 
蒙头想了3天,因为从小喜欢英雄,王明森决定拍摄名人肖像摄影。
 
先立足海南,然后走向世界。
 
王明森听从朋友的建议,先拍这三个人:廖逊、冷明权、胡卫东。
 
廖逊是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海南省行政学院院长、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全省官员都认识他。

廖逊肖像  时任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海南省行政学院院长、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
(王明森拍摄于2007年)

冷明权是海南省企业家协会的创始人,海南的企业家都认识他。
冷明权肖像  海南省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
(王明森拍摄于2007年)

胡卫东是海南省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的会长,很多文化领域的企业家都认识他。
胡卫东肖像  海南省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会长、海南南海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  
(王明森拍摄于2018年)

他们都有极高的曝光率,一定不缺照片,一旦能为他们拍出更好的肖像,人们心里一进行对比,全省上下都会马上相信王明森的实力了。
 
当王明森兴致勃勃、信心满满、舍我其谁地跟冷明权通了几次电话后,冷明权的回答是,“不喜欢,不用”,王明森以为坚持多联系几次就可以,没想到最后冷明权却对他说“以后不要找我谈拍摄的事了。”
 
这脸,打得很疼......
 
王明森很不甘心,决心变身奥特曼,使出“光线必杀技”,他编了一条攻心短信发给冷明权。
 
短信内容如下:
 
尊敬的冷会长,您好!请原谅我这条冒昧的短信,从内心讲,我知道您是一个在企业界很有影响力的风云人物,有很多摄影师,很多记者给您拍过很多照片,您的拒绝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也是拍了七八年照片的摄影师,非刚入行自不量力,既然敢找您拍照片,说明我一定有过人之处。否则,我根本就不敢去找您。希望您能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能够拍出让您意想不到的作品!
 
经历了多年的文化洗练,王明森这段话写得真是风度翩翩,情深意切!

冷明权秒回短信表示:接受拍摄,明天见!

照片洗出来后,冷明权把它挂在办公室显著的位置,挂了整整14年!
 
为了表示感谢,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标题为《我认识的王志刚》的文章,发表在《海南企业家》报。(王明森原名叫王志刚)
 
看见发短信这招“光线必杀技”很管用之后,对于很难邀请的嘉宾,王明森都用了这招。
 
比如说他写给世界名人肖像摄影大师邓伟一封短信—
 
尊敬的邓伟先生,您好,我叫王志刚,在海南从事肖像摄影工作。我从新闻里了解到您的故事后,非常崇拜您,并认真拜读了您的四本著作。我被您为世界各国总统、名人拍摄肖像的故事所深深感动,被您一张张精彩绝伦的肖像作品所深深地折服,以及看过您两万多字的个人传记后,深深地被您的家庭教育和家风所感动。非常希望能成为您的朋友,非常期待有机会到北京拜访您。

第二天,他收到了邓伟的回信:“感谢志刚,我在巴西拍摄,十月北京见。”
 
秉承尊重、知心和真诚这三个发短信的原则,王明森和很多嘉宾都成了好朋友。
 
除了发短信,他还有另一个绝招:“三分钟搞定”。
 
王明森拍每幅照片之前,都会先对嘉宾的职务、身份、成就、思想、性格等做一定的了解,等嘉宾到了拍摄现场,他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灯光调到打准到嘉宾的每一根头发。
 
所谓的“三分钟搞定”,是指某些个别大咖日程安排太紧,大约只有三分钟现场拍摄时间,有些时候他们还一边拍照,一边接电话。
 
“行,没问题,三分钟就三分钟,但你要放下心来配合我,我们一起把这张照片拍好!”
 
让人感到神奇的是,一旦王明森说出这句话,并拿出相机后,嘉宾马上就老实了,因为他一拿起相机就会产生一种神奇的气场,套用后来采访他的《海南人》节目的话来说,就是“王明森身上有种魔力,能让各种各样的名人服服帖帖地听从他的指挥!”
 
很快,王明森的肖像摄影之路走上了快车道,他一口气拍摄了文莱船王关英才、世界健美冠军钱吉成等200多位各界名人和企业家。
 
王明森拍的每幅作品总是放大装裱好后放在工作室内三天,揣摩各个细节是否完美之后才送给客人,不仅如此,他还学李白作诗请农民点评。

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他常常拿着照片从海口国贸一直走到明珠,见人就问,“这些照片你感觉怎么样?”
 
近三公里的路程,每个看照片的群众都说很有艺术气质,拍的很美。看到照片就知道这个人有故事,很有神采!
 
不久,发生了一件事,让他惴惴不安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2006年海南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有一档黄金时间播出的节目,叫《海南人》,节目领导听说王明森的故事和影响力后,就邀请他录制了一期时长为25分钟的人物故事片。

《海南人》节目专访王明森
 
节目播出后,王明森的名气更大了,他的名人肖像摄影的事业也进入了良性循环。
 
他拍摄了60多位商会会长之后,在某国际酒店和博鳌亚洲论坛会议中心做了关于商会会长的肖像展览。
 
人生奋斗了一辈子,功成名就时,却发现自己没有一张好的照片,那是一种怎样的遗憾?

当拿到王明森拍摄的照片时,很多人都一边走一边看,放入像袋后,走几步路又拿出来看一下,走到电梯里面再拿出来看,下楼以后在车里面还看。
 
那时,连海南日报的副总、中山大学海南校友会会长来找王明森拍肖像后都称赞不已。
 
2008年,南国都市报发布了王明森一个版面的新闻,标题用了“著名摄影师”这几个字。
 
如果说别人评价王明森的作品用“相片里的人像活人一样出现在我的面前”这句话还不能说明什么的话,那就拿他对笑容的与众不同的理解来说好了。
 
在王明森的名流肖像摄影作品中,很少有笑的,但他们又是全都笑的,那种笑就像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

 叶茂  海口市工商联主席 
(王明森拍摄于2014年)
赖瑞光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王明森拍摄于2007年

胡文捷   曾任《直播海南》主播
(王明森拍摄于2007年)

王明森认为,不管是多么严肃深沉的人,内心都有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对美好理想的追求,那么,如果能够洞察并挖掘出他灵魂深处的这种幸福感,那他的笑容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经过了几次的厚积薄发轮回,2010年,王明森在海南省书画院成功地策划了一场100幅肖像摄影作品展,引发了新闻媒体圈的轰动。

 王明森100幅肖像摄影作品展  
(南国都市报报道)

许多观众评价,这是王明森先生在肖像摄影上达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体现。  
 
为此,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吴东民为他的作品题词:“境由心造”。

 吴东民给王明森的题词

王明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自己的创作秘诀:“每幅作品都是与人生的一次对话,把他们的神韵、灵魂深处的精神内涵表现出来,这种作品才能够让人百看不厌。”
 
逐渐地,人们用“大师”来称呼这位年轻人,这不仅是对他的作品的称赞,更是对他的梦想、勇气和精神的嘉奖。
 
此后,王明森发表的摄影言论总透着大师的风范,被社会称为“肖像摄影大师”之后,在各种活动宴会上经常有人想与他合影,甚至有时排队排了一串。
 
人红是非多,这时后开始有人眼红,有人说“王明森是靠拍名人才红的”,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当时被拍的那些名人都是王明森用入门级单反相机拍的。

每次拍摄时为了不让别人看到相机的品牌,王明森还故意用手将相机型号挡住,而社会上却流传说“他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相机和灯光设备,所以才能拍出那些作品。”
 
风言风语把他的脸打疼!但他从不理会,因为一位名人曾对他说过,别有用心地议论别人是非的人都不是做事的人,忙做事的人哪有心思去理会这些。
 
奋斗了十多年,刚有“出人头地”的萌芽,他却已经意识到未来的挑战困难重重。
 
深夜,他回忆起一幕幕往事 。
 
以前接受电视台的采访时,自己台风、谈吐方面的表现不尽人如意。
 
他想起接触了很多成功人士后,发现自己无论是“口袋”还是“脑袋”都差人家不止一个档次。
 
“被人敬称为‘大师’级的人物,我真的实至名归吗?”
 
因为想不通这个问题,王明森决定去做一件事,令许多人万万想不到!

04  
雪藏自己七年,只为扎根
 
七年时间,王明森没有像以前那样经常上电视,在报纸发表摄影作品。
 
很多想找他拍肖像的名人都在打听,“王明森怎么了?”
 
“他失恋了。”
 
“啊,那他出家了没有?”
 
名人其实也很八卦,收到消息的王明森啼笑皆非,自己都没谈恋爱,哪来的失恋?
 
搪塞过去后,夜深人静时,王明森总会想起自己跟那位电视台美女主持人之间的短信交流。
 
“听说你结婚了,恭喜你啊。”
 
“谢谢,最近过得好吗?”
 
“不太好,唉,听到你要结婚我既兴奋又伤感!

“为什么?”
 
“其实,我,我很喜欢你!”

......

“唉,我都不想说了,其实,我也一样,喜欢过你。”
 
“啊?!”
 
“但是......”
 
“什么?”
 
“其实我采访您的时候就深深喜欢上你,但后来每次看到你的穿着太土了,我就提不起兴趣了。”
 
王明森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一直都在默默地节衣缩食省下钱来学习,没想到自己却因为省钱读书,穿着太土而错失了一段美好姻缘。
 
那时候,他最困难时三年没买过新衣服,连着三个半月每顿只吃三块五元的小笼包,刚开始每天只吃一份小笼包肚子饿得慌,后来连饿的感觉也没有了。
 
拍摄的名人越多,王明森越觉得这“大肖像”不同于照相馆里的“微肖像”,它不仅仅是道具、灯光的简单组合,更是摄影师思想内涵、文化水平的集中体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构建自己的文化体系,他决定进行一场破釜沉舟式的“恶补”。
 
想明白这些道理之后,王明森谢绝了一切不必要的社交活动,开始读书,学演讲,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口才。
 
工作后,一开始他很难进入读书的状态,后来呢,他练到半天就可以读完二三十万字的书,还能基本上把它复述出来。
 
2008年,他在一年时间里写下60万字的读书笔记,被某媒体重磅报道过。

2009-2012年,他读了1000多本书。

王明森一年写下60万字的读书笔记 
(南国都市报报道)
 
搞定了读书,他没忘了学演讲,从2006-2013年,他大约听了1000多场名人大咖的演讲。
 
有一年,于丹到海南省图书馆做演讲。
 
当时一票难求,王明森到处找朋友打听拿票。

到了演讲的前一天晚上11点,有个报社的总编辑打电话过来,说有一位记者有一张票,但是他第二天早上临时要去琼中采访,那张票可以留出来。
 
王明森高兴得连夜立马跑到报社去取票。
 
读书、听名人大咖的演讲,是为了吸收他们的人生精华,而不是为了“追星”。
 
2011年他前往北京为中国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拍摄,在前后几个小时的交流中获得了对方很高的评价。

王明森与中国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合影
(2011年)

后来,王旭明在英国出差时给王明森特别发来了评语。

王旭明对王明森的评语
 
通过这件事,他领悟到哪位名人不是出口成章,精辟出彩呢?他深深地明白,一个人真正的成功,应该是内涵的外化。
 
王明森开始做了一件让大家都万万想不到的事:找各种机会练习演讲!
 
有一次,他到一个朋友的公司给40多个员工做演讲。

他演讲时,手和脚一直在发抖,心情紧张到心脏好像要从喉咙里跳出来,全身僵硬到无法自已。
 
庆幸的是他发给出的几十份调查问卷,觉得内容很实用,反馈超级棒。
 
演讲是件容易扰民的事情,试问谁半夜听见被风吹过来的隔壁鬼哭狼嚎的声音,谁不会害怕呢?
 
为了不扰民,王明森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万绿园的海边练习演讲。
 
为什么深夜去海边?王明森只是想给自己破釜沉舟的决心,挑战“恐怖”。
 
要知道据美国权威机构统计,世界上人们最恐惧的事情排名中,死亡拍第二,公众演讲排第一。
 
当黑夜里走近海边,冷风吹拂,四周孤寂,孤独感从内心深处涌起,王明森真正体会到个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在这种另类处境的磨练下,他的心态日趋平和。
 
四年后,王明森作为海南省电视台青少频道、海南省青少年希望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读书改变人生”的报告会的主讲人,他的演说成功地第一次通过了聚光灯下的实战考验。

王明森“读书改变人生”报告会
(林明摄影)
 
王明森6000人演讲报告会
(林明摄影)
 
他一次次坚韧不拔地实现了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自我突破!

05  
迎接风口浪尖,愿用光热、爱与时代同行
 
百年不遇的疫情肆虐之后,庚子之冬仿佛要迎来一次久违的大地复苏。
 
王明森正在酝酿一场大事,它仿佛埋藏在他内心深处20年,如今要迎来势不可挡的一次火山爆发!
 
王明森决定为自己策划一场复出,于是接受了前媒体人黄祥光的独家专访。
 
王明森说:“时代的发展太快了,如果再不去赶潮,追不上时代谁会为你的人生负责?”
 
沉寂七年,这世界变化很快,短视频平台爆火,网红手握千万流量,有取代影视明星的趋势。这个潮流的背后是中化民族文化自信的开始,是全民文化竞技的崛起。
 
一位手扛传统大相机的“肖像摄影大师”要跟互联网结合了!

王明森在为短视频直播电商授课
 
王明森拍摄的500里路连锁餐酒吧短视频在海南环岛动车上播出一年

王明森向黄祥光透露了他的三个绝招:一是策划!二也是策划!三还是策划!
 
因为在没成大器之前,如果不会策划,你的才华可能将会埋没!
 
奇迹都会发生在各种意想不到的机缘巧合里,王明森20年前就开始对策划感兴趣,并专注研究过一系列策划。
 
从上世纪的李阳疯狂英语的万人巡演,到邓伟大师的全球总统、政要、名人的拍摄,到最近两年的农夫山泉的策划案例等等,这些上百个案例,他都无数次研究过。

2002年他曾策划过全省范围内的大赛,还开了新闻发布会。提起策划,人们都相信王明森有绝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