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龄作品欣赏‖梅江水【客都推荐】

 客都原创 2020-11-06

梅江水

文/李松龄

梅州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一水”,要应付八山及一分保命的田,可见水对客家人来说,是多么的稀珍!
客家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以水稻为主,水稻有收么收在于水。过去,靠山边的水田溪水有情,既不靠山又不靠河的水田,则在田中间挖井灌溉。绿油油的田野上,生生竖起三根圆木,呈等边三角形,圆心中直着一条粗粗的草绳,末端吊着一个木桶,在三角形的支点上,接出一个摇手圆木手柄,顺时不停地摇,满满一桶水上来了,咕嘟倒进田里后,反时针一放,咚地桶又下到了水中。吊水桶如此往返,半天一天,客家女人们以柔韧的个性总算把田地灌好了。

阿华/摄


听长辈们说,更远以前那些依靠梅江河畔的田野,可以用水车引水。自东汉发明水车开始,经过不断改进,由最初的人力改为水力、兽力,充分展现劳动人民智慧的水车,自元朝以后,改进便成了永久的定格。水车从轴心向外辐射着轴条,轴的边缘装有让水流冲推的叶板,边缘上还等距离挂着竹筒。直径小的3--5米,大的十几米,犹如一只巨大的双层车轮,靠近槽者为內,內轮要略小于外轮,竹筒的水在离水面上升時不会漏出,转到轮顶时又能自然倾流注入槽中。梅江之水天上来,滚滚催动水车情,转轮下半部分浸于水中則轮上竹筒充水,待水筒随转轮运至頂端便自然倾泻倒入水槽。流自天宇之水遽然间冲入稻田中,绿绿的稻苗便被淋了个精精漉漉,恍如千万个小精灵的眼。老人们小时候老是唱着这样的谜语:四根柱子八根梁,二十四个饮酒娘;二十四只杯子团团转,杯杯灌倒曹二娘。老人们的爷爷奶奶在给小孙讲客家才子宋湘的故事时,不忘带上江南才子唐伯虎、祝枝山对水车的赞: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劲风生。水车吱呀吱呀地唱着,节奏陀螺般地转着,转起波澜无限,转得子孙幻想无穷,聪明无限,让客家人放飞的心灵,在河边上在田野里永驻。
新中国成立后,大搞水利建设,机械、电力、水库电站迅速发展,筑小溪,我们的父辈们把山塘、河流、水库水引入小溪灌溉,很方便。吊水桶消失了,水车呢,一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松口常发洪水,轻则打烂水车造成大修,重则一夜之间与水情深,随水而去,无影无踪,千呼万唤不出来。而水利设施又使河水暴落,历史发展至此,木材也出现短缺,如此种种,至使水车千年返故乡,隐退消失。但在一九七六这个伤心多事之年的夏收夏种大忙时节,天妒不平,把泪流干了,天旱了!水车已距离我们很远了。上坎比较高的小溪,溪水哭干了。下坎比较低矮的小溪,好像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来看我,忧伤的水啊,每天还能有点滴思念的泪流,我和阿姐在小溪中挖了圆洞盛放。阿姐已高中毕业,在生产队一天到晚的干活,累得如远古的风车四肢骨胳快散架了,腰骨也痛了,双肩也痛了,厚厚的脚板终日走在烈日中。第二天一早,放假的我和阿姐赶快爬起来,拿起戽水桶往田间赶。小小一个木桶,两边两个耳朵,四个耳朵各系一根粗绳,俩人面对而站,双手拉绳戽水上田。左右手各抓一根绳,两个人,一二三,放,放时往下的那根绳放松;此为外圈。一二三,起,起时双手用力一拉,满满一桶水悠悠飘上来;一二三,倒,上面那根绳放松,此为内圈,下面的绳提升拉紧,白花花的水儿欢蹦活跳地往田野去,如此往返,软软的一弯腰,如杨柳弯弯,用力地一提升送上田坎,由于人小力不大,杨柳腰反转成了弹弓背,一只小脚板因用力成了芭蕾舞的脚尖舞,一条完美的半圆弧线,反射着太阳光辉又射入水田中,“嘭”一声脆响,一圈圈涟漪一圈圈扩散一圈圈消于干土中。“哇,真饱了眼福!想不到干活也这么优美”。满姨哈哈哈地笑开了怀。“啊呀,满姑出门天作用哟,难怪今日我们能见一点点乌阴天,不会晒个半死了。”山姐羡慕地笑着。老君嫂出口就是谚语:“人靠血养,禾靠水养。我们的书生难得戽靓水,这块田有福了,哈哈。”“喂,松龄你影响我们干活了,大家乐后快干活吧。”队长笑着训道。大家在笑声中干活,妙语连珠,集体生活就是这么乐。不久,我就觉得浑身上下火辣辣的痛,天毒极了,眼都不眨一下,筋疲力尽小歇时,想想庄子《天地篇》中说:一位老大伯顶着烤日,抱着瓮子汲水灌溉,累得自已成水人,而禾苗依旧喊渴!子贡见了,告诉老伯:取一条横木支在木架上,一端挂着汲水的木桶,一端挂着重物,像称杆似的取水,省时省力。想到这里,心里不禁盼道:子贡先生怎么不来呢?好在稻苗终于开始与水缠绵,绿意疯长的繁忙似乎忘了曾在田野上“跳芭蕾舞”的女孩。干旱在慢慢走远,却把它的梦挂于绿上,声声叹息,让人类珍惜在绿绿里流淌的美妙,珍爱自然。
珍贵的水,不但解决了客家人的生存问题,也让客家人深有所悟。远古大禹的慧眼,第一个发现了水的品行,对于水,他父亲的“阻”是愚方,大禹的适时疏导才为良方,客家人从此知道了顺势方可共处,山水融融。客家人崇拜的道家始祖老子,对水确是情有独钟,赞美有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让客家人明白上等的善良品质是不求自我的一种无私境界,客家女人由此身先士卒,演绎了特别的客家女人的奉献。“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在奉献的过程中,必有超凡的容人之量,老人们常教我们:宰相肚里能撑船。“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在老子的眼里,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水滴石穿的攻坚能力,其它事物无法比拟,水有着执著不变的毅力。运用柔软的策略可胜过强硬的方式,天下人无不明白这一道理,但就是不会应用于实践中。但是,我们李姓的老祖宗老子万万没想到,客家地区的田野上都是女人,客家女人的智慧就这样把水的柔软攻克强硬发挥到了极致,清泉隐于深山,流淌于绿莽的田野上,蓝蓝的天空衬出她们婀娜多姿的优美曲线,唱着纯天然的山歌走向远方。男人们在外闯世界时,柔弱小女子挑重担扛大梁,充分施展了自已的才华,经历艰难困苦,从而延伸出了可贵的客家精神。客家围龙屋外圆内方,客家女人外柔而内刚,使客家民系从不断迁徙到立于不败之地,内涵是多么深远!客家人道儒相融,对孔子的“智者乐水”也非常崇尚,里面有水的许多近乎于道的美德。客家人从水的身上,从道儒学说上,学习到许多立身做人的最根本的品质。
 梅江涟漪清清,深深凝住柚花的深情回眸,洁白如水,明净如水,透亮如水。水儿带着绿儿叮咚走向远方,碧水--蓝天--白云

作者:李松龄  
作者简介:客家松龄、李松龄,广东梅州客家人。毕业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北京大学进修学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北京作家报专栏作家、散文选刊签约作家。曾在《人民文学》、《安徽文学》、《红豆》、《散文选刊》、《散文百家》等报刊上发表作品。曾获中国百篇散文奖、孙犁散文奖,多篇作品入选《十年精品优秀作品》及文学丛书 。出版25万字专著《客家松龄》,获孙犁散文奖及中国散文论坛大赛一等奖。出版合著《客家古民居——梅县卷》,获梅州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2017年叶剑英元帅诞辰,出版合著《叶帅故里——雁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