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文章轻松教会你中医阴阳辩证

 保和堂 2020-11-06

阴阳辩证是中医治病的理论基础,读懂的阴阳辩证,分清人体中什么是阴,什么是阳,什么是阴虚,什么是阳虚,那些药材属阴,那些药属阳,那么,你的中医就算入门了。

一般来说

凡有运动、外向、上升、温热、明亮、功能等属性的,都属于阳的范畴;

但凡静止、内在、下降、寒凉、晦暗、物质等属性,都属于阴的范畴。

由此可见,阴阳的基本特性,是划分事物和现象阴阳属性的依据。

应用:给疾病分门别类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在阐述人体结构时:

五脏(心、肝、脾、肺、肾)属阴,

因其功能以静为主;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属阳,

因其功能以动为主。

五脏之中又可根据其位置分为阳脏(心、肺)和阴脏(肝、脾、肾),每一脏腑之中又可将其功能归为阳,而其物质归为阴。此外,经络亦可分为阳经、阴经等等。

阴阳还可以用来概括人的生命活动。其中,人体的物质基础属阴,而生理功能活动属阳,二者互相依存。生理活动以物质为基础,而生理活动的结果又不断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如果人体的阴阳不能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人的生命就会中止。

最后,阴阳还可以用来说明人的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发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所致。阴阳失调的表现形式很多,可归纳为阴或阳的偏盛偏衰,以及对另一方的累及等,这些可统称为“阴阳不和”。

所以对于任何疾病,无论其病情如何复杂多变,都可以用阴阳学说加以诊断,用调和阴阳的方法来治疗。

中药的阴阳区分

在决定治疗原则和临床用药时,要以阴阳学说作为指导。

一般来说

寒、凉药属阴,温、热药属阳;

味酸、苦、咸者属阴,

味辛、甘、淡者属阳;

具有收敛、沉降作用者属阴,

而具发散、升浮作用者属阳。

在临床用药时,应当根据疾病的阴阳性质决定治疗原则,再根据药物的阴阳属性来决定用药。

阴虚,中医名词,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的患者。身体阴虚主症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都是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组组既对立而又统一的正反现象。对这些正反现象,中医用阴阳来加以概括。

从每组正反两方面对立的意义来说:

表证、热证、实证可归属于阳证范畴;

里证、寒证、虚证可归属于阴证的范畴。

因此,阴阳八纲中总纲,一切病证都可以归之为阴证或阳证的大原则中。

阴阳辩证

阴虚则阳盛,阳虚则阴盛,阴阳皆虚,则生命危险了

一、阴证:

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倦肢冷,气短懒言,口不渴,尿清便溏,舌淡,脉沉细无力。

二、阳证:

面红身热,神烦气粗,声大多言,口渴饮冷,尿赤便干,苔黄,脉数有力。

此外,临床上还有阴虚和阳虚、亡阴和亡阳等证。这些病证的名称中虽然都有阴阳,但实质上都是以虚证为主,应属阴证。

三、阴虚:

由于阴液不足,“阴虚生内热”所致。主证为低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口燥咽干,尿少而黄,大便秘结,舌红无苔,脉细而浮有力,重取则无脉。

四、阳虚:

由于阳气不足,“阳虚则生寒”所致。主证为畏寒肢冷,疲倦乏力,自汗,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苔白,舌质淡,脉细无力。

五、亡阴:

汗多而粘,口干喜冷饮,烦躁,面色潮红,

畏热,舌红而干,脉虚数而无力。多见于大失血或脱水的病人。

六、亡阳:

冷汗出,恶寒,手足厥冷,气息微弱,喜热饮,舌淡,脉微欲绝。多见于休克的病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