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倜分享:浙博《瑞像重明:雷峰塔文物陈列》

 乐艺会 2020-11-06

浙博《瑞像重明:雷峰塔文物陈列》

周倜分享

周倜,男,汉族,网名细雨江湖,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现为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卫视华豫之门青铜器鉴定专家,山东省古玩商会副会长、铜器组负责人,齐鲁古玩商会常务理事、青铜部主任。周倜是一位实力派青铜器鉴宝专家,在青铜器收藏界摸爬滚打多年,有着极为丰富的实战经验。周倜多年游艺学习于各大博物馆,积累了不少博物馆藏品资料,乐艺会特设专刊系列发布,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一个多方位学习的机会。

浙江省博物馆精心打造的 “瑞象重明——雷峰塔文物陈列”在贰零壹肆年开放。这是雷峰塔倒塌90年来,首次大规模文物展,其中8件国家一级文物第一次集体展出。其中8件是国家一级文物,它们是:鎏金银阿育王塔、鎏金铜释迦牟尼说法像、千秋万岁铭鎏金银盒、千秋万岁铭鎏金银垫、玉善财童子、鹦鹉纹鎏金银腰带、瑞兽铭带线刻铜镜和刻本《宝箧印经》。

雷峰塔是吴越国末代国王钱俶为奉安“佛螺髻发”而造,当年吴越皇室倾其所有,供养礼佛。2000年,雷峰塔发掘,遗址及地宫内出土了金银器、鎏金铜器、玉器及纺织品、经卷等珍贵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其中地宫内出土的鎏金银阿育王塔塔身金棺内供奉着在佛教中地位极为尊崇的“佛螺髻发”。

遗址出土了大量建筑构件、石刻佛经碑文、佛教器物。塔身全由砖砌,据保守估计,建塔用砖不下百万。塔砖主要有两类,一为建筑用的长方形砖,一为藏经砖。佛教器物材质有金、银、铜、铁、陶、石等之分,题材广泛,以各式造像为主,如内悬金瓶的纯银阿育王塔、四面雕刻佛像的方形石塔以及佛、菩萨、罗汉、金刚力士、供养人等。这些文物原本藏于塔身内,塔倒时自高处坠落,多已残破或变形。各类文物具有明确的唐、五代风格,应为雷峰塔初建时由信徒舍入的供养品。

舍利铁函置于地宫正中,铁函下叠压有大量各种铜钱,并夹杂玉钱、玉龟、料珠、玛瑙饰件、铜镜、银臂钏等物,以象征供养舍利的“七宝”。铁函之外的地宫空隙处,堆满了鎏金铜佛像、银腰带、玉观音像、玉童子像、贴金木座、漆镯、铜镜、铜钱、丝织品、经卷等文物。地宫内壁贴有小佛像、毗沙门天王像及圆形镂孔银饰件。




雷峰塔地宫模型


                                                                                                              

五代十国吴越国鎏金纯银阿育王塔

级  别:一级  来  源:移交

塔高35.6;塔座宽12.5,高4.2;

方形塔身宽9.5-12.6,高9;

塔刹高22.4,相轮直径3.4-4.6,高1.1

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高36、底座边长12厘米。塔身方形,每面镂刻佛本生故事画面。“萨埵太子舍身饲虎”表现佛陀过去生为印度太子时,与兄出游,见一母虎与七幼虎奄奄一息,遂刺身出血,舍命喂虎。“尸毗王割肉贸鸽”表现了佛陀过去生为尸毗王,为救护被鹰追逐的鸽子,以血肉之躯换取鸽子生命的场景。“快目王舍眼”表现持针刺眼的情节。佛陀过去生为快目王时,以眼施予盲婆罗门,并誓愿未来成佛时令此婆罗门得慧眼。“月光王施首”表现了乐善好施的月光王布施首级给劳度叉的情节。

左前为舍利



鎏金铜毗沙门天王像

都省铜坊铜镜


五代吴越国·“千秋万岁”铭鎏金银垫

                                                                                           

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直径25.4、厚0.05厘米、重98.5克。圆形,为镂空薄片状,正中镂刻一枚“千秋万岁”铭圆形方孔钱,以联珠纹分成内外两圈,外圈装饰六只展翅飞翔的鸿雁,周边铺陈枝蔓缠绕的忍冬纹;内圈装饰两对顾盼传情的鸳鸯,四周镂刻池莲。图案布局井然有序,显现出一派鸟语花香、祥和温馨的氛围。


鹦鹉纹鎏金银腰带


玉观音菩萨坐像


玉善财童子立像

高8.8厘米,以青白玉为料,竖插于“九山八海”题材的方形底座中


"千秋万岁“铭鎏金银盒


唐五代·鎏金铜释迦牟尼佛说法像

                                                                           

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通高68厘米。佛像高肉髻,螺发,眉目修长,双耳垂肩,颈部饰三道蚕纹。身穿双领下垂袈裟,下摆披覆莲座,内着僧祇支,帛带于胸前打结。左手抚膝,右手施说法印,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莲座下有盘龙柱及双层须弥座、方床。盘龙绕柱而上,托举莲花座,柱嵌插在须弥座上。须弥座每层侧面各开两个火焰式壸门。方床正面、侧面亦开壸门。镂空火焰纹大背光,头光为圆轮状。龙在佛教中是护持佛法的天龙八部之一。静谧的佛、张扬的龙、升腾的烈焰,三者的精妙组合成就了一件艺术佳作。

佛像莲花座下的盘龙柱,盘龙绕柱而上,回首遥望,腾空而起


小石塔


石菩萨头像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图片由作者提供

欢迎转发

谢绝未经同意直接拷贝到自己公微号发布


乐艺会免费延伸阅读


辽博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展石雕篇:周倜分享

辽博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展系列之二:周倜分享

从阙特勤碑到毗伽可汗金冠:周倜分享蒙古国国家历史博物馆

玉器 玛瑙 虎魄:周倜分享海昏侯墓葬出土文物之五

陪伴大汉废帝的青铜器们2:周倜分享海昏侯墓葬出土文物之四

金饼金板马蹄金麟趾金:周倜分享海昏侯墓葬出土文物之二

钟磬显世  簪缨贵胄:周倜分享《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出土成果展》

环肥燕瘦——汉唐长安她生活:周倜分享武汉博物馆展览

大辽契丹:周倜分享蒙古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中国内蒙古辽代文物精品展》

周倜分享:蒙古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印章符牌

舆服首饰器具陈列中的彩色嘎拉哈:周倜分享蒙古国国家历史博物馆

武备、民俗与信仰:周倜分享蒙古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下篇

《诸侯的礼乐  来自周王朝的青铜瑰宝展上篇》周倜分享

《诸侯的礼乐 来自周王朝的青铜瑰宝展下篇》周倜分享

周倜分享《妙手呈金:武汉博物馆青铜器保护修复成果展》

大辽契丹:周倜分享蒙古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中国内蒙古辽代文物精品展》

周倜分享:沐英后人家族墓的辣眼首饰们

周倜分享:临朐博物馆造像石刻选赏

青铜时代的云南:周倜分享云博青铜之一

青铜时代的云南:周倜分享云博青铜之二

青铜时代的云南:周倜分享云博青铜之三

青铜时代的云南:周倜分享云博青铜之五

青铜时代的云南:周倜分享云博青铜之六

上博青铜器巡礼之二:周倜分享

上博青铜器巡礼之三:周倜分享

上博青铜器巡礼之四:周倜分享

上博青铜器巡礼之一:周倜分享

北朝最初名胜,东土第一道场:周倜分享济宁宝相寺塔地宫文物

周倜分享:黑龙江省博物馆藏品巡礼

旅顺博物馆青铜器巡礼:周倜分享

凝固的历史,飞舞的精灵——周倜分享灵岩寺塔几石刻艺术

不枉海内第一名塑:周倜分享济南长清灵岩寺彩塑罗汉

从莫卧儿到奥斯曼土耳其的域外神工玉器:周倜分享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之四

近代俄国日本与西方的异域情调:周倜分享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之三

枪炮与玫瑰《周倜分享: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1)》

周倜分享:《18-20世纪西洋到东洋——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之二》

周倜08年文章:首次提出铜镜题材中的“蚩尤镜“

细雨江湖《菩提不是无情物:由一件锁子甲的鉴定说起》

周倜博物馆分享系列:《河北省博之不朽的古中山国篇》

周倜博物馆分享系列:《河北省博之不朽的满城汉墓篇》

周倜博物馆分享系列:《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选粹

朝发轫于天津兮——天津博物馆藏铜器随赏(上)

彭城嘉玉—徐州博物馆赏玉系列:周倜分享篇

周倜分享:沧桑雄风沧州铁狮子

金源文物专赏:周倜分享金上京博物馆

周倜分享:上博北方草原青铜牌饰兵器

画像古朴,八分精妙——周倜分享汉代武氏祠艺术

金源文物专赏:周倜分享金上京博物馆

周倜分享:天津博物馆藏青铜器及佛像印章(下)

神秘滇文化系列专赏:周倜分享上博滇文化等青铜器

国之大事,惟祀与戎:周倜分享上博青铜兵器

鼓声遗韵聆楚风—周倜分享寿县古城与寿县博物馆青铜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