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任访谈 | 兰州大学张继革:未来“全员信息化”的畅想

 高校信息化 2020-11-07

 提示点击上方"中国教育网络"即刻订阅!

Q:中国教育网络

A:张继革(兰州大学通信网络中心主任)

话题1 兰州大学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兰州大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重要的应用系统都已经有了,统一身份认证已经于2015年整合了学校主要的应用系统,对于数据的标准化以及深度整合还在进行当中。

  基础网络总的带宽加起来是6.2G,包括电信600M,教育网5G,网通600M,已基本实现所有楼宇网络接入,公共区域无线网络基本覆盖,IPv6的覆盖也达到90%,校园网主干升级到了万兆。

  Q&A 主任答疑篇

  兰州大学近期重要的信息化工程--

  Q:今年开学初,您说相当忙,主要忙的什么工程?

  A:今年正在做的是一卡通的升级,这个工程比较大,预计年底完成,任务艰巨。升级实现后,从学校的层面来讲,数据的整合能够达到基本的统一。

  纵观一卡通的使用历史,虽然已经使用十多年,但是,过去是和单一的银行合作,服务、沟通机制都不是太灵活,合作时的主动性也不强。2015 年加入多家银行竞争,从门禁、节能校园、资产管理等方面都将进行拓展。

  Q:会为学生和老师带来什么变化?

  A:服务师生的地方更多,比如进图书馆、上网、进楼宇宿舍、缴纳学费都实现一卡通。当然,一卡通的“魔力”仅限于学校里。

  Q:升级前后一致的地方?

  A:方案都来自于学校,实现的途径都是圈存。

  Q:升级前后变化之处?

  A:以前:磁条卡,功能相对弱,消费需要到指定的银行圈存机去存,转入一卡通电子钱包。

  之后:网上便可以圈存,如同现在的手机充话费一样简单便捷。

  存储--

  Q:目前的状况如何?

  A:2015年已经增加存储容量了,现在基本能够满足需求。但是,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因为将来还将建设新的校区,存储也会提出新的需求。

  Q:随着信息化需求的变化,您觉得哪一块的存储压力比较大?

  A:基础数据量比较大,这几年来看,最明显的变化是监控的量越来越大,几千个监控点,都是视频,压力可想而知。

  Q:保存期多久?

  A:有的一星期,有的更长,公共区域的相对短。根据需要安排,不一定。

  Q:高清的视频往往带来的数据存储压力会更大,兰州大学的监控里,高清的大概多少比例?

  A:今年逐步地换高清,投入非常大,现在已经80%都是高清了。

  服务器--

  Q:服务器的购买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吗?

  A:一般来讲,主要服务器的添加数量会减少,但是容量却会越来越大。从成本和有效使用等角度来考虑,今后将考虑慢慢地归口,不要重复购买。比如,过去可能有需求的部门需要,打一报告就购买了,现在购买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统一的规划。

  数据标准化--

  Q:兰州大学有没有考虑如何利用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等价值的利用?

  A:数据标准化的内容,兰州大学正在做。严格意义上来讲,真正的数据还没有整合统一。想要达到数据分析的这一步,数据整合的工作必不可少,换言之,这是实现数据分析的前提。

  Q:数据整合的难度在哪里?

  A:数据的准确度没有大的问题,但是各部门提供的字段有限,因为各部门的规矩和要求不一样,人事、财务、制度等各方面的“地雷”也是难免的,所以,我们的工作只能够根据有限的共享、交换,一步步地往前推进。

  Q:如何“排雷”呢?您觉得哪一种方法相对实际,你们去“排雷”,还是等着“雷”主动地拆除?

  A:各部门对于信息化的需求逐渐增强,他们有这需求,需要的时候,主动推进,并改变,才能实现数据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Q:您觉得,这一天是可预期的?遥远吗?

  A:当然。用一个比喻,电商的出现。电商出现的起初,存在各种“地雷”,但是大家习惯以后,会越来越适应电商的服务,并主动地“排雷”。当大家都使用并都需要的时候,问题自然游刃而解。

话题2 兰州大学信息化的应用状况

  兰州大学在80%的关键业务流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应用了信息化的手段,特别是在教务、科研等学校关键环节基本实现了完全信息化,信息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我们重新梳理了流程,实现了流程再造及效率优化。所以,应用良好,主要业务流程全部覆盖到了,工作效率提升了。

  对于学校来讲,已经离不开信息化,教学、科研、后勤服务部都用到信息化。然而,信息化的手段不可能永远完美,随着信息化的技术的提高,覆盖率、深度都将有一个上升的空间。简言之,对于信息化而言,变化是无止境的。

  Q&A 主任答疑篇

  信息化应用的重点工作

  国资清查系统--

  Q:以兰州大学正在做的信息化应用为例,请阐述一下您前面提到的观点。

  A:比如,我们正在做的国资系统,要求上半年完成任务,紧迫吧!难度还很高。所谓国资清查,就是所有的物、人都得对上号。小到台灯、桌子、椅子都得对上号。

  Q:这工作实现后能够带来什么便利呢?

  A:这是相当于给物身份证,编号码。以后就可以自动条码对接。

  Q:您提到这工作的任务艰巨,相信不仅仅指的时间吧?

  A:对的,艰巨是因为围绕这方面,各个学校都没有统一的模式,别的学校的系统也不能够照搬。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Q:以前是如何实现国资清查的呢?

  A:以前主要是卡片登记,然后Excel填写录入,手工的成分多。不仅慢,而且,有时候,工作人员一换,对接又是一个问题。

  信息化驱动力--

  Q:这就呼应您此前提到的观点,各部门用手工操作到一定的程度,自身就会提出信息化的需求。其实,我本来想问的是信息化的工作中涉及到许多部门,如何协调各部门的问题,比如,您是如何挖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配合信息化的工作进展。但是,这么看来,我的预想提问,好像正好反了。您觉得呢?

  A:对,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会发现并不是我们要去想办法如何让他们来配合我们的工作,这样事倍功半,而是在信息化的发展中,他们尝到信息化带来的甜头后,发现有的工作手工干不了,或者发现手工太慢,效率太低,遇到阻力的时候,他们会主动地产生信息化的需求,并提出需求,这时候,事半功倍,信息化的工作很容易推进。

  Q:用一句话来概括如何?

  A:将来的“全员信息化”,信息化是所有人的事情,大家都去做才能做好,推广的过程中,大家才更踊跃和有动力。

  Q: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你们和其他部门的关系吧。

  A:我们技术支撑部门是修高速路的,路上跑什么车,由各部门去安排。

  Q:所以,这是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对吧?其他还有哪些?

  A:对,学校内部改革急需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工作效率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驱动力。当然国家要求、社会需求都是很重要的驱动力,另外目前不断地革命性变革的新技术也是很重要的驱动力,例如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技术、物联网等等。

  Q:这样的驱动力会对未来高校的教学、科研与服务带来哪些变化?

  A:这些驱动力带来的变化那就多了,例如教学方面,学生不再单一地从老师那里获取指导,网络上各种途径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快更有效地获取知识,这就是学生的需求推动的变革;科研方面信息技术的作用就更大了,例如文献检索、网络交流合作、科研项目申报、校企合作等都改变着我们的传统工作方式,尤其是地处偏远地区的学校,感受最为明显。总之,信息化对于高校来说,越来越重要了,今后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管理人员,离开信息手段就不能正常的学习、教学、科研和工作,这是一个巨大的驱动力。

  Q:有没有这方面的具体案例?

  A:比如,我们的迎新系统,正是师生们迫切要求改的。以前新生入学,只有简单的手工录入到一个系统上。而自从去年9月初重新上线系统后,反响很好,因为太便利了。学生不用再排队,所有的信息、缴费在系统上登记就行。方便到学生完成网上报名后,宿舍管理员就将配送的相关东西送到宿舍了。迎新原本两三天,如今缩短到半天或一天。这如同网上订票,到了以后上车便可以了。

话题3  兰州大学信息化与教学、与科研的融合

  在信息化与教学深入融合这方面,近年来兰州大学紧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例如兰州大学积极参与复旦大学牵头的Sakai教学平台建设,配合教务处加大对微课、MOOC、精品课程的制作与推广;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Q&A 主任答疑篇

  信息化与教学的融合--

  Q:慕课需要投入的精力相对普通的授课更多,学校如何实现对于慕课的鼓励?

  A:对于利用慕课教学手段的老师有一定的奖励。

  Q:如何看待慕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呢?

  A:慕课对教学方式的冲击,是一个好事情,具体如何运用慕课,需要去探索。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可能抛弃,今后网络的互动会和传统的教学结合。

  科研信息化--

  Q:近期的科研信息化的重点任务是什么呢?

  A:将在下一步考虑科研信息化中重点支持科研协作共享领域,提高大型仪器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Q:如何理解这一句话?我可以理解为,以前的大型仪器实验设备存在一定的利用率浪费吗?

  A:以前学校买很多大型的公用设备,但没有用信息化管理起来,容易造成主观原因带来的利用率低。比如,想用仪器得预约,但是预约不是由信息化管理,而是由人来决定的,人工的主观管理,相对信息化而言,容易产生随意性,不科学。

  Q:信息化会客观很多,有没有已经实现的典型案例呢?

  A:对,信息化的管理下,有没有预约,从系统里就能够得到信息,而且如果预约上了,手工也无法拒绝,这样的透明度很高。目前我们建成了院级大型仪器网络共享平台,有13个学院和研究所在此平台上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Q:您如何评价兰州大学科研信息化的现状?

  A:兰州大学的项目申报、科研经费管理都已经实现信息化,过去数据的重复录入问题也基本解决。比如每人一个账户,每年增加的项目、文章等信息,只要添加就可以,然后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相对便捷了。

  Q:您觉得什么是评价信息化应用效果的标准?

  A:信息化在默默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目前的一些评价体系也很难准确地量化信息化系统的效果,学校对我们的评价主要是看应用效果。如何看效果,主要还是让广大师生满意,配合学校整体规划部署做好本职工作,以信息化服务于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所以,师生的满意度才是标准。当然,需求的不断提高,需求和变化也是无止境的,绝对的满意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都在努力,而且一直为之努力。

话题4 兰州大学“十三五”规划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十三五”规划中,兰州大学主要是围绕建设以物联网为支撑的智慧校园。目前兰州大学已经实现了数字校园二期的建设目标,实现了单击登录及部分职能部门的系统整合,同时也建立了自己的云计算存储平台,正在向智慧校园推进。

  目前大家的共识是信息化建设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这方面学校的投入还是不小的,当然兰州大学也通过一些项目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Q&A 主任答疑篇

  智慧校园的解读--

  Q:以校园卡为例,介绍一下移动终端带来的好处。

  A:数字时代,校园卡必须带卡,有卡号,升级后,不需要带卡,只要带手机就可以代替过去用卡的功能了。可以这么说,预计一段时间以内,校园的信息化都将和手机有关。

  信息化建设关键问题--

  Q:您觉得当前最应该解决的信息化建设关键问题是什么呢?

  A: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我觉得最主要有三条:一是学校包括决策层要提高对信息化理念的认识;二是学校要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稳定能战斗的技术队伍是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三是国家和教育部对高校信息化的统筹能力要强化。例如国家层面信息化的标准和要求统一的问题,基础教育信息化比高校整齐,有统一的规范。而高校的现状是各高校摸索,各有各的特点,希望国家能够统一高校信息化标准的规范。社会整体网络水平提高了,学校的带宽、设施等的保障能力也自然就提升了,信息化建设的公司软件成熟了,我们的应用自然也就容易了。

  Q:您提到人才队伍的稳定两字,这是基于什么原因呢?

  A: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稳定并不容易。这工作是拴人的工作,网络设备出问题,都得随时去处理,加班是常态。

  Q:你们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状况是怎么样的?能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呢?

  A:兰州大学在信息化人才方面走两条路,一个是依托我们中心的技术团队,目前技术人员有正式编制6人,其他编制6人。另外一个是学校很多部门都配备了专业人才,这个数量不小,但是他们还要兼做其他工作。目前的队伍是不够的,满足不了信息化建设需求的。

  Q:您觉得这样的人才队伍,存在哪些问题?

  A:这两年没有进年轻人。原因是多方面的尴尬。一方面,想进来的门槛达不到,因为进人的门槛高,比如硕士、985、211等;另一方面,好的学生留不下,因为作为后勤技术服务部门,个人发展的空间小。聘用的相对待遇差,也不稳定。总的来说,我校信息化人才不足,队伍断层,学术梯队没有建立起来。如果没有学术梯队,服务没有和学术结合,那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成员只是技术人员,成长空间相对受制约。

  Q:您觉得突破口在哪里呢?

  A:我认为首先学校要顶层设计,把信息化建设队伍和信息学科建设结合,让这支队伍在专业上有发展空间;积极争取学校增设相应的技术高级岗位;有计划地采取多种渠道选聘技术人员加入团队,补充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建议学校统筹信息化建设,避免学校内部信息化建设和人员的重复投入,提高资金和人员的使用率。目前多数高校这方面的问题都差不多,高校信息化人才流失的问题依然严重,我们这里更为明显一些。我们要通过以上方法尽最大努力,稳住现有队伍,逐步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

话题5 兰州大学信息化建设之主任展望

  对于高校未来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会呈现哪些趋势,我认为是高校未来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会更加务实,会更加注重最终用户的感受,差异化也会越来越小。差异化缩小是大家互相学习以及国家标准的不断强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张继革:兰州大学通信网络中心主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