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任访谈】上海交通大学顾一众:开放数据点亮师生创新热情

 高校信息化 2020-11-07


开放数据点亮师生创新热情

——访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主任顾一众


       在开放数据方面,上海交通大学也许是走在最前面的一个。在保证用户隐私的前提下,他们开放了一系列数据:一卡通数据、学校管理数据、用电数据、校园安防数据、网络流量数据等。

  之所以这么大力度地开放数据,源于他们倡导的“建设师生参与的智慧校园开放生态”理念。他们认为:数据是智慧校园的基础,开放则是推进数据利用、打开智慧校园的钥匙。智慧校园的根本是信息的精准推送,最有效的推动力是大量活跃的个体对数据应用的需求,核心力量是数据分析者、开发者和消费者。

  过去,人们往往把智慧校园建设看成是学校包括信息化部门在内的若干部门的事情,顾一众认为,“智慧校园不是少数人、少数部门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应该引导包括师生在内的所有人积极参与,发挥大家的智慧,共同建设智慧校园。因为他们制造数据,创造消费数据,创造需求,在不断的循环中,使得数据更好地积累,更多元地分析、更精准地提供和更有效地利用,智慧校园得到更真实的实践,不断地进步和可持续地发展,这就是智慧校园的生态系统。”

踏入开放数据之旅

  顾一众觉得,对智慧校园的所有描述都与“数据”相联系,开放数据推动着智慧校园往前走。“但是大数据能做什么,实际上我们开展的探索仍然是初步的,需要不断深化。”

  因此,在保证用户隐私的前提下,上海交通大学积极建设软硬件和数据一体的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对平台硬件、开发分析工具和存储的数据实行开放,以便让全校的师生把大数据用活,让校园的主体——所有的师生参与到智慧校园的建设中。目的很简单:对师生来说,他们可以从中找到对自己发展成长或者对教学科研活动有价值的数据,对学校来说,通过开放数据直接吸纳师生创新的智慧和成果,提升智慧校园的水平和用户体验,也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环境和资源。这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十三五”信息化规划中的重要命题——师生参与的智慧校园的开放生态。在这个大命题下,数据怎么治理,怎么开放,怎么在一个合理的框架内促进使用?开放数据从政策上怎么开放?技术上又怎么开放?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国外,不少高校制定了本机构的数据管理政策,对数据共享进行指导和规范,并建立了开放数据平台,提供相关服务。但是对国内来说,各个高校还存在着很多的疑虑。

  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开始尝试开放数据。他们开放的基本准则是:简单易用、易发现、易获取,采取的是迭代的方式。在平台上,网络信息中心利用开源平台CKAN搭建了校园开放数据平台,目前已有6个组织和20个数据集。他们采用基于OAuth授权体系保护的API建设模型,并在统一的技术规范下已经建设完成了约40个开放API,范围涵盖用户基本信息、教学信息、信息流控制、工作流信息、非结构化存储等信息化常见的多个领域,已经被多个应用广泛使用。对开发者来说,只需要申请一个令牌,就可以方便地调用API获取相应资源。

  数据的开放激起了一连串浪花。通过学校举办的大数据分析比赛,学生使用数据的兴趣被首先释放,看似不相关的数据关联起来之后展示出了新的内涵。比如,当一卡通和Wi-Fi访问信息去隐私化开放之后,就有了对学校几个咖啡馆经营情况的分析,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何人、何时、何地进行消费?消费什么?消费内容、人员种类和咖啡馆位置有何关系?不同位置的咖啡馆如何吸引不同的消费者?还有学生分析了不同学生对婚恋网站的访问情况,把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进行了对比,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

  这些数据分析看上去是有些博人眼球,但它的意义不仅于此,顾一众认为,更主要的是让师生在使用数据做自己感兴趣事情的过程中学到了数据关联和分析的方法,并在应用中得到了实践。“当他们学会了数据关联和分析的技能,在实践中提升了获得感之后,就可以发挥他们的智慧,去做更多更有价值的事情了。”

  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授权体系,并利用开源软件建立了开放数据平台,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开放数据和构建智慧校园的生态环境。

正视新挑战

  数据的开放点亮了学生的热情,给他们提供了创新的原料。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安全的困惑。“围绕‘促进师生的成长、创新以及对网络更有价值的使用’的理念,上交大在开放数据的同时,特别关注隐私保护和应用安全。”顾一众说。

  顾一众表示,伴随各数据的应用(包括移动应用)的开发,数据的泄露和网络安全问题成为高校普遍面临的挑战。有些应用虽然被师生接受,但因为可能引起校内账户和密码的外泄而导致数据的泄露,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他提到,上交大专门开发了符合安全标准的认证接口,向应用开发者提供安全的认证服务,支持各种移动和数据应用的开发,既保护了账户安全,又促进了应用的发展。

  当然,虽然账户的安全得到了保证,但风险仍然存在:如果应用使用者自身安全意识不足,个体数据仍然可能被泄露,实际上,在移动应用发展的今日,这种风险存在于所有的高校中,如何面对这样的风险也是现在以及未来高校的挑战。

  顾一众认为,既然某种风险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从全局上来说,上交大信息化部门有必要拿出对策最大程度上化解风险所带来的损失,而不会因自己躲避风险而让事情本身具有更大的风险。

  对于至关重要的安全,网络信息中心也一直强调给安全人才提供一个成长的平台。所以,多年前他们就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安全人才的培养,赫赫有名的0ops战队就是源于上海交大网络信息中心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 —      END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