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面报道 |大学生调查:网络诈骗,你会不会中招?

 高校信息化 2020-11-07

前一段时候,准大学生徐玉玉因为诈骗电话骗走大学学费而伤心过度,最终导致心脏骤停,不幸离世。仅仅两天后,山东一大二男生宋振宁也因电信诈骗,两次打款给骗子,并于8月23日凌晨心脏骤停不幸去世。因为个人信息的泄露,还未开始他们花样青春的大学生们就已经离开世界,留给社会一个问号:身处个人信息泄露的网络,我们该如何应对?

为此,《中国教育网络》杂志近期面向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郑州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十多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67份有效问卷。

通过对于问卷结果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发现在校大学生认为,个人信息泄露、病毒/木马程序和网络诈骗已经成为危害网络安全的“三大毒手”。且几乎所有受访者认为,网络上的信息需要加以管制。

个人信息泄露成危害网络安全最“毒”的手


  从图1来看,有94.03%的被调查者已经开始关注网络安全问题,认为目前的网络环境是不安全的,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而且,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认为个人信息泄露和病毒、木马程序这两种情况已经严重危害到了网络安全,其比例高达92.53%。图2显示,除上述两种情况之外,网络诈骗也受到超七成的在校大学生关注。


  上述这些情况与由比特网总结的2016年上半年网络安全威胁Top6基本一致,勒索软件、大型数据泄露、身份认证盗窃依然严重、移动安全、物联网、增强现实(AR)游戏网络安全问题都赫然在列。今后的网络安全形式严峻,且安全漏洞会依附于更多的网络平台。

大学生在网络诈骗中具有自我保护能力

  超八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经遇到过上述的网络现象,如图3所示。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网络诈骗。从图4来看,现在网上常见的诈骗方式是虚假中奖信息诈骗。其次是钓鱼网站诈骗和冒充QQ好友诈骗。其中,虚假中奖信息诈骗比例高达85.07%。网络兼职诈骗、网络购物诈骗和利用虚假招工信息诈骗这些情况也较为常见,比例都在20%左右。



  遇到网络、电信诈骗之后,由调查结果可分析出,大学生已经具有正确处理网络、电信诈骗的能力,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可以避免自己财产受到损失。从图5看出,大多数的被调查的大学生遇到诈骗之后,会选择提醒身边的人注意,比例占70.15%。之后是44.78%的报警、34.33%的向网站投诉和14.93%的不予理睬。

网络信息需要管理和控制

  在针对网络信息是否需要管理和控制的问题中,超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需要对网络信息进行管理和控制。图6显示,没有一位被调查者选择完全不需要管理,说明被调查者都认为网络信息或多或少都需要进行管理和控制。大学生已经认识到解决信息泄露和虚假信息的散布等一系列信息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黑客攻击还处于大学生认识的模糊地带

  当前,电脑受到黑客攻击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极为普遍,通过这次调查发现,29.85%的被调查者表示电脑曾经遇到过黑客攻击。从图7看出,还有23.88%的被调查者,对于黑客攻击自己的电脑,表示不太了解。并且,从参与本次调查的大学生来看,79.10%的被调查者没有因为黑客程序而造成自己现实或虚拟财产的损失,只有少部分的被调查者遭受到了财产的损失,同时还有11.94%的大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的财产是否受到损失,如图8所示。


  总体来说,因为近期屡有发生的网络、电信诈骗案,大学生已经意识到网络安全所存在的漏洞,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可以避免自己受到损失。同时,大学生对于一些网络安全专业领域还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很有可能因为认识上的不足,而导致自己的信息、财产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泄露或是损失。


  图片由“易安在线”提供,绘画支持:潘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