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视角】"智慧甘孜"专访:信息化的世界,没有边远地区

 高校信息化 2020-11-07

  文章的开篇来认识一位负责网管的赖老师,这是他每天上班的日常状态。

  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先检查资源接收站是否正常工作,“每天,成都市实验小学的课件资源修改完后,晚上通过卫星发给我们。”当一切就绪,他通过校园网向各科的老师广播,通知他们下载课堂实录、课件并结合本校的实际进行相应的修改。

  接着,登录QQ群、微信群处理工作的事务。有时候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去各信息化的区域检查一遍。比如,每个教室、信息技术室、展台、师培室、电子备课室、校园网络、OA办公网、安防系统、视频播放系统。

  没错,那么多地方都是数字校园涉及的系统,因为学校的整一层都是数字化走廊。不要以为这学校在东部发达城市,这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一所乡镇小学--康定市姑咱片区寄宿制学校。2014年9月,1139名来自于大渡河沿岸四乡一镇的学生们搬到这个依山傍水的新校区。近期,教育部全国边远、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现场会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召开。记者作为媒体采访团之一,进入大山深处,近距离地了解甘孜康定地区的智慧教育,这便是其中之一。

  变化的背后,是A平台和B平台的支撑

  其实,无论是旧址还是新址,该学校位于大山深处,是不变的主题。而不同的转折是,2014年学校被确定为甘孜州的首批信息化数字校园。学生们并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但是他们知道,以后可以多“来电”的经历了。因为,搬入新校区前,全校24个班级唯一的“来电”,只有通过仅有的一个多媒体教室,平均每个班级一学期才争取到两三次上课机会。六年级的高爽回忆起旧校区的“来电”经历仍然很激动,“只有晒课才能有机会去那里,我们班级的老师要‘舌战群儒’,才能抢到一次机会。”

  搬到数字校园的新校区后,不仅每个教室都有电子白板,而且连音乐、美术等课程都用多媒体设备,比如PPT和一些视频来学习知识。高爽提到一个片段,“有时候,我们班被选来抽课,上课的时候发现后面的机器给我们录课,我们好奇地都去监控室查看摄像头。后来,老师将上课的内容发到微信群里啦。”

  他们不清楚这录课的背后是在做什么,老师又是如何电子备课同步课堂,因为这背后支撑的是复杂的甘孜州创建的A平台和B平台两类智慧教育平台。

  其中,A平台以“省内优质带动州内优质”,依托成都市机关三幼、成都市实验小学、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成都七中四所省内优质幼儿园和学校,把教学资源引入州内。同时,根据学生年龄及接受程度,针对不同年级,开展幼儿园“远程观摩式”教学、小学“远程植入式”教学、初中“远程录播式教学”和高中“远程直播式”教学。

  为了防止教学的“水土不服”,B平台以“州内优质带动州内薄弱”,录制甘孜州内康定市回民小学、康定市民族中学、康定中学等本土学校的优质资源,通过网络传输到较为偏远的农牧区学校。记者了解到,A平台覆盖30%左右学生,实现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远程跟读省内名校的梦想;B平台覆盖70%左右学生,坚持教学贴近农牧区实际,促进州内教育均衡优质发展,B平台与A平台形成互补。

  所以,有的学校担任双重身份,它既是A平台的远端学校,通过“直播式教学”吸收借鉴成都七中的优质教学资源,又是B平台的前端学校,把校内名师执教的课程综合成教学视频,传送给州内其他学校,让全州学生共享优质教育。

  例如,建立于2015年10月的康定中学智慧教育中心,由远程教育管理办公室、师培室、导播室、录播室、控制室、备课室AB平台组成。康定中学初二民族班是B平台前端班,也是甘孜州第一个初中录播班,能与州内其他初中同步教学。资源通过录播后传到B平台,州内的老师可以通过平台,查看、下载课件和课堂实录。同时,该中心还承担学校教师“每天一小时”专业能力提升的培训任务,自建成以来的一年时间里,总计培训学时数已超过200小时。

  同样的,在康定市民族中学,从教学楼设置来看,五楼是甘孜州第一批建在学校里的“数字化科技创新体验区”;四楼是计算机教学区;三楼是多媒体录播区,包括一间RBL和一个校园电视台;二楼是视频调度中心;一楼是网络管理与远程听课区。其中,RBL教室(由recording、broadcast、listen三个英语单词首字母组合而成)集录课、听课、直播课堂功能为一体,可以录制优质课程,发布网络公开课,听远端教师授课。全州的学校可以在康巴网校B平台的组织下实现协同教研,经验同享、区域互补,提升各学科的教研水平;在此录制骨干教师的精品课上传至B平台全州共享。

  小学方面,甘孜州康巴网校回民小学建成了三间主播教室,成为康巴网校B平台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录制主阵地。主播教室实现课堂自动录制、直播、点播和自动上传功能,具有跟踪拍摄的系统,可以实时同步获取老师和同学的声音、画面,还可以将教室、学生以及PPT画面进行自动切换。



未来课堂,学生用平板电脑学习上课

  目前,甘孜州已开展远程网络教育的学校有95所,其中幼儿园观摩式教学学校20所、小学植入式教学学校38所、初中录播式教学学校30所、高中直播式教学学校7所,实现了优质教育从“前端”向更加偏远的“远端”学校延伸。

  教育信息化枢纽中心是康巴网校

  “智慧甘孜”教育的做法,在顶层设计上,构建了“1+2+3”的模式。“1”就是建设一个中心,甘孜智慧教育云服务中心。该中心基于教育城域网,运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手段,集成教育资源、教育管理两大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上下连接、左右互通”的甘孜智慧教育云服务数据库和信息枢纽。

  “2”是上文提到的搭建两类平台。“3”是创建三级形态。在州一级的建设中,甘孜智慧教育云服务中心康巴网校,是甘孜教育信息化枢纽中心;在县一级创建“智慧教育中心”,上连康巴网校、下连县内学校,服务县域内学校信息化实际运用;在校一级创建“数字化校园”,有效拓展校园管理、教学、教研、服务空间。

  “我们建立康巴网校,是将教育信息化的很多资源进行整合,把电化教育馆、网络建设、信息管理进行整合,把康巴网校作为一个整合的载体。”甘孜州电教馆馆长何光良向记者介绍。如今,甘孜智慧教育云服务通过卫星天网和教育城域网,覆盖了全州18个县(市),开通398个点位,接入826所学校。

  进入康巴网校优质资源开发区可以看到,优质资源制作室和主播教室完成了1840余节优质资源的录制,也邀请了州内实体学校多位专家来到这里录制名师讲座。

  此外,远程视频管理与调度室开通远程听课评价系统、师培督察系统和校园安全管理系统。其中,师培督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督促教师学习。目前,甘孜州开展的“每天一小时”教师远程培训、远程协同教研、远程同步备课等新型教研模式,通过这个系统能进行督查。因为,康巴网校的大屏幕能呈现各个学校师训室里教师们听课的情况。屏幕的下方有一个抓图按钮,以帮助考勤的常态管理。通过设在康巴网校的远程师培管理大屏幕,甘孜州各个学校的师培情况一目了然。

  对于学校的安全管理,康巴网校通过远端实时查看学校安全情况,能够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杜绝校园安全事故。比如,屏幕上能显示的康定市第三中学室外的画面,也可以切换到该校教室内的画面。

  教师的职责重新定位

  甘孜州地域辽阔,交通不便,要想进行不同地区学校间的校际交流可谓困难重重。康定市姑咱片区寄宿制学校任职至今的何校长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因为,如今,100M的光纤进入大山深处的校园,通过远程网络,网络教学与教研全覆盖、管理与培训全覆盖,优质资源开发与服务全覆盖,都已成为现实。

  然而,相对于硬件的配备,更为严峻的考验是师资。搬入新校区前,何校长特意配备两套电子白板系统,培训关于电子产品的使用、信息化的课件制作和使用,整整2014年上半年都在为此做准备。

  尽管如此,由于学校的师资平均40岁左右,其中有的接近退休,对此不解,“明明一支粉笔和一个黑板能解决的教学,为什么还非得学习呢?年纪那么大了,如何学得会呢?”校长说,“他们首先需要克服的不是技能,而是对陌生事物的恐惧。事实证明,后来慢慢地都学会了。”

  该校和甘孜州多数教学信息化的学校一样,搭建了植入式教学管理平台,通过“四课循环”“五项植入”,教师们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五项植入”是指将实小常态管理、课程、教研活动、校园文化、第二课堂植入学校教育教学中。“四课循环”即“读课、备课、还课、议课”,教师通过以上的四个步骤完成一个教学的循环,理解成都市实验小学课堂背后的教学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认识,形成教学相长。

  正如我们采访现场看到的,在姑咱片区寄宿制学校的电子备课室,教师们集体观看成都市实验小学的教学视频,记录着同步教案。他们将吸收借鉴省内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备课。先行消化后,再根据姑咱学生的特点,把名校课程“植入”进自己的课堂。除了电子备课,在师培室,按照康巴网校提供的师培课表,十四位数学老师正在进行当天的培训。

  据了解,自2015年3月开展至今,由甘孜州教育系统骨干教师组成的网络培训师资队伍,利用远程网络,已累计开展“甘孜州教育系统校长、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三支队伍每天一小时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千余节次,参训人数16万余人次,甘孜州建立师培室272间。

  然而,任何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和老师都是如此。对于教师转型的难处,康定中学校长陈军深有感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职责如何重新定位。实际上,课前准备、课后指导、作业考试以及学生的思想工作还是要自己的老师来做。教师要成为学习情况的掌握者、学习课堂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习疑难的点拨者、学习疑问的辅导者、学习结果的诊断者。”

  未来课堂,让大山不是阻隔未来的理由

  康定市第三中学的课堂上,学生们每人手持一台平板电脑,接收试题、作答、提交都在上面进行,通过平板的原笔迹书写。老师手中同样有一台平板电脑,进行及时评改、讲解和补充。据了解,学生的家庭作业回家后完成传给老师后,老师能及时地掌握和了解。

  校长刘志介绍,“2009年实现电子白板的班班通,去年开始采取录播制的方法远程教学,主要采取的A平台。根据生源基础的不同,老师将成都七中的课件进行修改,例如,一节课分解为两节、三节的课程。”其中,选取三个接受能力相对强的班级,进行云班教学,正如前面提到的课堂现场。相对于常规课堂,未来课堂更注重拓展方面的教学。

  有的学校开展的是直播教学。例如康定中学高中直播班。高中每个年级六个直播班,完全与成都七中同步备课、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检测。每个年级一个班,与成都七中进行未来课堂模式教学。高二17班的课堂,该班在远程直播教学模式基础上,通过使用平板电脑,实现前远端实时交互。老师通过数据分析及时把握学情,反馈信息,引导学生及时补正,实现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康定中学高中直录播教室能看到,由学校名师执教异地同堂直播课,直播过程中可以自动定位老师、学生和授课PPT课件,并把课堂教学实况同步综合成教学视频,并以数字形式传送给异地同堂学校,让全州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该教室也承担学校优秀骨干教师专题讲座录制,并由甘孜网校通过不同网络平台,向全州高中、初中、小学进行播放。远端学校可以在不同时段对不同学科专题进行全程观看,接受培训。

  记者注意到,还有一些“高效课堂”,主要开设了专递课堂、云课堂、植入式课堂、异地同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和开展了远程协同教研、远程同步备课等新型教研模式。目前,甘孜州“未来课堂”班共有42个,并且在逐年增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