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劝你:请不要做个好人

 wenxuefeng360 2020-11-07

文 / 心理咨询师 咿呀

喜欢我可点上方的关注

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惺惺相惜,相互帮忙、相互扶持,这样的关系才会持久,才会稳定。但如果没有原则,只是一味的为维护自己的好人缘、好人品而没有底线的去付出,那就不应该了。

小王和小李是同事,平时工作中小王经常让小李帮忙做点事,如拿个快递,做个报表,打印份资料之类的。刚开始,小李工作轻闲,没事跑跑腿,也乐得其中。可渐渐的,小李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经常是忙的水都没有时间喝,可这个时候,小王还是习惯性的让小李去跑腿,干点小事。小李苦不堪言,可又不好意思说“不”。

为什么呢?小李觉得我们是好同事、好朋友,我怎么能好意思拒绝他了,拒绝后万一失去了这个朋友那太不应该了。万一小王再到背地里说我的坏话,我以后怎么在办公室做人啊。

由此可见,小王是个好人,也特别想做个好人。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要做个好人,对于别人的需求能帮忙就帮忙。

01

那什么是好人?

无条件的付出,任劳任怨,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永远笑呵呵的面孔,没有什么脾气。

好像他们永远不会拒绝别人,也永远不会说”不”。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热播剧《三十而已》,电视里的钟晓芹就是典型的好人,为了应对同事各种奇葩的需求,她的办公桌和抽屉就像一个百宝箱,要什么有什么;什么难活重活脏活,她完全不想干的,也全部分担在她头上;不管她有多忙,对于同事提出的各种需求和帮忙,全是满口答应。

这样真的好吗?

钟晓阳说过:姐姐,我什么时候能听你说一句“不”,你什么时候能学会拒绝别人啊。

做为一个好人,确实得到了很多的好评,你人缘关系看起来也貌似很不错,但无形中让自己承担了很多责任。对于别人的需求,我不能拒绝,也不能说不。

万一我拒绝了,那我岂不是变成了坏人;万一我拒绝了,他们岂不是会对我另眼相看;

想做好人的你把评判标准给了别人,自己把自己放在一个好人的位置上,却惴惴不安,苦不堪言。

我们因此活在了别人的需求里,以别人的好坏作为评判自己的标准。

很多时候,为了拿到好人的标贴,我们要付出不少代价,但结果却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或者因为别人的一句,你不是好人,而让自己极度不舒适。

02

心理学认为:

通常做好人是边界不清的,因为在潜意识里,只有不断地牺牲掉自己,才是个好人,才会被成全为好人。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界限,一味的忍让、没有原则,只会让自己过得不舒服。

有些好人,因为怕拒绝对方,而产生愧疚。

做为一个好人,他们往往承受不了这种愧疚感,这只会让他们深深的自责。他们只有去做一些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情,让对方感到满意、让对方感到舒适。

而这个过程,往往是自己让自己难受,自己勉强自己。

  • 深夜里,你困的两眼打架,但电话那头,闺蜜一直跟你吐槽、诉苦,你很想挂电话可又不敢;

  • 下雨里,你同事找你借伞,你明明只带了一把伞,却还是好心将伞借给同事,自己却在办公室苦等雨停了再走;

这些原本是别人的事情,原本应由别人承担的,却因为你好人的心态被他们全转移在你身上了。

很多时候,我们应该问问自己

  • 我为什么一定要做个好人?

  • 不做好人又会怎么样呢?

我们可以尝试说不,撕掉好人的标签。

说“不“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是说出来后,你会发现其实也没有什么,你的同事不会因为你说了“不”而另眼相看,即使说你坏话或者不理你,那又何妨。

我还记得《三十而已》钟晓芹第一次说不的时候,那是他同事让她去打印机拿资料,明明他同事离打印机更近,钟晓芹一开始是答应的,后来因为钟晓阳的一番话语,再加上可能她确实想改变,终于说了一个“不,我不顺路”。那个时候的她心跳加速,一路小跑回到办公桌上,但她是开心的,发自内心的开心,满脸的笑容堆积在脸上。

03

不管工作还是生活中,对于别人的需求,我们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我们要告诉别人哪些我是可以做的,哪些我是没有办法去做的;哪些事情我能答应 ,哪些我答应不了。

对于能做的,我们心甘情愿的说好;

对于做不到的,我们也要坚定的说不;

不要把拒绝别人视为伤害,在这个世界上,人都是一样,有无助、有失落、有各种困境和压力,我们能做的,是相互扶持,真心关怀。我们没必要委屈自己,也没有给自己贴上好人的标签,你是怎样的人就做个怎样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