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寺为何叫寺,庙为什么叫庙,它们有何区别?作为中国人一定要了解

 出弥远知弥少 2020-11-07

中国本土历史文化近来呈现一种没落的状态。像过去许多称呼与服饰都发生了变化,我们中国本土的道教文化名词与佛教文化之中的名词也相互交叉混合而用。佛教在许多底层百姓心中其实是更加超越道教的一种存在,因为你只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年纪大了的一些人在害怕惊讶的时候都是叫的我的亲娘呀,在对于一些事情祈求好运的时候都是说的菩萨保佑。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中国文化常识之中“寺”和“庙”的区别,他们曾经属于谁,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现在会沦为佛教建筑的专永词。

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缘由

说实在,中国虽然地大物博,号称一切都有,但是中国本土宗教的产生却是十分稀少,以至于到了现在,在世界上出名的就只有一个道教了。但像其他国家或外来地区传入的宗教到了中国经过汉化之后,反而变得十分受人欢迎,香火千年不衰,佛教就是其中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根据东汉班固汉书记载,中国人最早知道佛教还是来自于东汉汉明帝时期。我们现在正月15所过的元宵节,最早还是从汉朝宫廷之中传出来的。而汉朝宫廷之中的元宵节,正是从古印度佛教之中吸取的文化礼仪。

从汉武帝张骞凿空西域开始,中国人就认识到传统的九州价值观念开始崩溃,世界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小,而是无限广大。那个时候的汉朝人通过丝绸贸易与中亚,南亚,印度这些国家开始接触并发生贸易往来。而到了东汉时期,佛教也随着经济贸易传入中国,最早的一批佛教典籍,因为是通过白马运输过来的,所以佛教的第一座寺庙叫做白马寺。

“庙算”是中国朝堂谋划的代称

庙这个词语到近现代变成了佛教的专属词,但是在秦朝以前。这个词根本与佛教搭不着边,反而是中国皇帝与大臣频繁使用的字。

被中国人所熟知的《孙子兵法》里面频繁的使用庙算这个词语。他并不是说一个人的计算能力有多高超,而是指的传统中国朝堂上,君臣之间对于国家大计的谋划。

在中国古代有一句名言叫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那个时期的中国,祭祀祖先神明与对外战争,保家卫国是整个国家最重要的两件事情。

而对外战争与保家卫国就是要通过庙算的形式去实现,庙算的话一般都是指在古代王朝祭祀祖先的神庙之中进行,在那里面中国人认为是十分神圣的,不容许任何人做出有损礼仪和亵渎的行为。

一个国家君臣一心,对于上上下下庙算得体,那这个国家就会繁荣昌盛,遇到外敌也不会被击败,可是如果一个国家君臣离心,庙算的次数过于稀少,那么就会陷入亡国。失败的境界。

“寺”是中国古代行政机构

现在中国人到哪里见到佛教建筑,第一印象就是寺庙。其实这是违背了中国人对于汉字最初的定义。寺这个字在中国古代最早的时候是对行政机构的一个概称。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一直延续到现在都没有灭绝的国家。就是因为中国文化渊源流传,博大精深,能够不断吸收其他文化为我所用。在秦汉时期,中国人的政治制度和地方制度就已经十分成熟,在整个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那个时候的秦朝和汉朝在中央的话,皇帝掌握着最高的权力,下面就是丞相掌握着最高行政大权,依次为三公九卿,太尉掌握着军权。对于地方则是有郡县进行管理,在一些管不到的村里面,主要是有一些道德品质高的乡三老用道德去教化,调节纠纷。

到汉武帝的时候,因为凿空西域,与中亚许多国家有了往来,所以特地设置了一个鸿卢寺来管理对外国使节的安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