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游无极随想录

 戏剧传媒 2020-11-07

编者按

无极县的民营企业家王瑞林先生最近写的这篇文章,用随想散文的风格,谈古论今抚今忆古,把历史底蕴丰厚的古县无极现今精神风貌展现出来,足见作者的传统文化知识和于平凡之处见真谛的功力,真希望大家能像王先生一样从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神游无极随想录

我从小就有一个周游列国的梦想,长大后才知道,那就是一个白日梦。于是退而求其次,想着要周游列省,还曾经组织了一个五人的摩托旅行队,连出游全国的路线都规划好了,结果还是没能成行。
今年秋天,“家庭纪委书记”加强了对我锻炼身体的督查力度,于是我跨上心爱的“美利达”旅行车,每天清晨,骑行在无极县城的大街小巷。


周游列国的美梦,最后堕落成“胡同游”,说起来都觉得丢人。然而,要是把街巷骑行定位成“神游”,随游随想,最后把有些价值的胡思乱想敲成文字,不亦乐乎?失去了“游”的广度,或可用深度来弥补。文饰也好,搽粉也罢,总算给我的“胡同游”些许心理安慰。

神游无极随想之一
“无”与“毋”的古今之辨

第一天骑行,新鲜感满满的。虽然我对无极弹丸小城再熟悉不过,但飒飒秋风扫过满脸沟壑,半天朝霞燃亮一头白发,百鸟争鸣压过双耳蝉鸣,花木晨露浸润昏花老眼,还真是一种享受。
早晨的大脑最清醒,单纯的骑行不会增加多少脑负荷。手脚并用,路线选择,躲避车辆行人,似乎都是本能动作。于是,活跃的脑细胞不由自主地开始胡思乱想,而一路见闻自然而然成为胡思乱想的切入点。
一条标语进入我的视野:“投资无极县,发展无极限。”这条招商广告很有创意,又通俗易懂,不用耗费多少脑细胞。而我的思绪从广告词中的两个“无”字,跳跃到历史上无极县名曾经用过的两个“无”字——“毋”与“无”。

无极是个古县,《明一统志》《清一统志》都有记载:“西汉初置毋极县。”
两千多年前初立无极县时,用的是“毋”字,唐代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武则天改“毋极县”为“无极县”。无极县名的先“毋”而后“无”,一般就认为“毋”为古字,“无”为今字。但追根溯源发现,“毋”远没有“无”字古。也就是说,相对于“毋”,“无”才是古字。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注曰:“古文毋爲無。是古文禮作無,今文禮作毋也。漢人多用毋。故小戴禮記、今文尚書皆用毋。”以上资料证明“无”字更古。先秦时期常用“无”,汉时多用“毋”。于是,汉时立县,“毋极县”就应运而生了。武则天改“毋”为“无”,原来是古为今用。
武则天改得好,应该谢谢她。否则“毋极县”沿用至今,既难看,又难认。
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常常使健忘的我露怯。我想,“无”与“毋”都发“wu”音,有的少数民族光有语言没有文字,不写出来,哪有这么多笔墨“官司”?有文字也不怕,像朝鲜文字,一字多用就简单得多,如“wu”音字,“无”、“五”、“毋”、“悟”、“误”、“物”、“吴”、“务”“勿”“污”“巫”等七十多个同音字都用一个字。二十年前我去黑龙江,曾住在一个朝鲜族老板开的旅馆里。他告诉我,朝鲜族是双语教学,朝鲜文在小学二年级就学完了,汉语到大学毕业也学不好。
我记性不强忘性不错,以上“无”与“毋”资料,是我晨练结束回家以后又查了一遍,记不起来又查不到的地方,还专门请教了古文老师。

注:
①古文:即大篆。
②礼:即《礼记》。
③今文:小篆。
④小戴礼记:《汉书·艺文志》著录131篇,是战国至汉初儒家礼仪论述总集。西汉戴德删为85篇,称为《大戴礼记》。他的侄子戴圣又删为49篇,称为《小戴礼记》。

神游无极随想之二
古城何处

今天,我与太阳同时出门,顺花园路一路向东。
去年拓宽延长的花园路,双向四车道,柏油铺新,华灯相对,绿化带园林设计,路树造型别致,观叶植物四季常青,从西环直通东环,是县城最新最漂亮的街道。

无极北城墙原址

行至花园东路,在建的“人民广场”北侧,我突然记起,这里曾是无极北城墙,“文革”初期来这里串联时,还有残存的两丈多高的垒土,残墙外面的护城河依稀可见,只是变成了一条浅浅的臭水沟。那是我第一次进城,懵懵懂懂的十七岁。
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一诗的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今天我是“旭日古城何处是?花园路上忆乡愁。”崔颢是思乡,我是怀古;崔颢日暮登楼凭栏远眺,穿越空间,思绪回到千里以外的开封故乡。我迎着朝阳,骑行在古城墙原址上,光溜溜的大马路,连个古城墙上的土坷垃也没有。
历史发展得太快,把无极古城给弄丢了。古城悄然远去,消失在记忆深处,空留秋风飒飒、白云悠悠。新城高楼林立,路宽树茂,秦砖汉瓦的华丽转身,却没有留下任何历史的印记。今天我只能用文字来纪念她。
据耿兵海先生《无极印记》记载,无极曾经有过六座城池,今天的无极县城始建于北魏太和12年。清《嘉庆重修一统志》记载:“无极县城,周五里有奇,门三,濠广二丈,明洪武二年建。”后经多次修整,无极县城最后的规模是:呈正方形,城墙周长2733米,高10米,中间夯土,外砌青砖。城楼四座,城门有三,独无北门……
无极古城毁于战争。解放战争初期,恐国民党军队占领无极城,负隅顽抗,中共无极县委发动几万人,将千年城墙予以拆除。
当年修建高墙深壕,是为了抵御敌人。后来拆墙填沟,也是战争的需要。这是当初建城者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御敌之术。
无极古城消失在历史长河里,成了史书上的记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吐故纳新,破旧立新,一切都将成为过客,包括现在的县城。现在她是新的,时间将把她变成旧的,更新的建筑最终会取代她。
我继续骑行,一片落叶轻轻在我眼前飘过。去年栽种在绿化带里的银杏树,正迎接它的第二个秋天。漂亮别致的银杏叶,形如一只可爱的蝴蝶,对称的翅膀,可飘落的轻盈潇洒。它享受了春风的爱抚、夏阳的亲吻、雨露的滋润、雷暴的洗礼,今天秋风告诉它:你该走了。
它是过客。我们将跟它一样,轻轻飘过历史的天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最终都成为过客,到时恐怕连招呼都不会给你打一声。
我驻足向上看去,树叶开始泛黄,有的已经先行凋零,但大部分还坚守在树枝上。庚子年秋季最后一个节气的到来,风刀霜剑,轮番冲杀,但它们没有垂头丧气,而是欢快地鼓着掌,迎接又一个新升的太阳!
“现实的残酷往往容易使人垂头丧气,但我们一定要不断激励自己,并保持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我们知道这是稻盛和夫的名句,不知道的是,稻盛是受了银杏叶的启发,还是银杏叶接受了稻盛的观点?我想肯定不是后者,因为树叶一直这样乐观豁达。
风过叶面无痕,叶落归根无恨。修炼一颗平常心,明知即将凋零,还要努力活着:每天送走漫天繁星,迎接一树霞光,俯瞰大千世界,笑看芸芸众生。

神游无极随想之三
忆玉石牌坊赞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今天比太阳起得早,出门的时候路灯还亮着,我径直骑行到城隍庙门前。这里曾是“无极八大景,玉石牌坊地平井”的玉石牌坊所在地。
昨天,去朋友李先生家做客,我在他家发现了一条石梁,据说是无极玉石牌坊上的横梁之一(或为侧门门楣石)。这条梁长210厘米,厚29厘米,高25厘米,质地为上等汉白玉。石梁正立面,两端各雕有一个龙头,中间是两个滚绣球的狮子,取“狮子滚绣球,好事不断头”的寓意。一条云纹绕带从右侧龙嘴飘出,饶过狮子,穿过绣球,进入左侧龙嘴——寓意“系绳相连,喜事不断”。整个画面都是深浮雕,左右对称,造型生动,比例准确,刀法流利,圆润清新。


这条雕梁是李先生20年前,从祁村一位老先生处买来的。当年“破四旧”运动,玉石牌坊首当其冲。无极中学的红卫兵们,用大绳将“牌坊”拉倒,石头组件散落一地。祁村老先生把这条石梁运回家,合计着将来盖房时作个“过门石”。后因雕梁太大,不合适做民宅的“过门石”,它被弃于路旁,最后被李先生高价购得。
我站在城隍庙东南角,闭上眼睛想象着当年“玉石牌坊”高大、精美的形象。这座牌坊全部由汉白玉石建造,三门四柱,双匾七楼,飞檐龙脊,雕刻玲珑;中门较为宽敞,可容两辆马车并行通过,上面高悬雕刻着主题的牌匾,从右向左,上书“两部名臣坊”;两边侧门为行人通道。整座牌坊体量巨大,蔚为壮观。这是一座过街牌坊,横跨大街南北。我站立的地方,是当年牌坊北门柱矗立之处。

据《无极县志》(1992年版)记载,这座牌坊是为纪念合流村人杨子凤而修建的。杨子凤(?—1643年),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乡试中举,官至户部员外、刑部郎中,崇祯年间辞官还乡。崇祯十六年(清崇德8年)春,清兵兵临城下,子凤会同无极知县赵文耀挺身力战。三月十二日清兵攻陷城池,子凤殉国,全家从死者十余人。次年清世祖顺治登基(在位1644--1661年)。顺治年间建造的玉石牌坊,名为“两部名臣坊”,突出了前朝名臣头衔,而隐去了抗清英雄的荣光,给清廷留了面子,也使牌坊得以兴建和保存。
传说“文字狱”曾在清代很有市场,但是,能纪念前朝名臣,肯为抗击本朝的英雄人物建造玉石牌坊,说明清廷不仅自信,还崇尚英雄。杀声犹在耳,坟头土尚新,在杨子凤死后很短时间内,清廷就批准(或者默许)建造了玉石牌坊,并在整个有清一代得以保存,说明大清文化还是有包容性的。
“文字狱”和“破四旧”不是常态。
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容性是其主要原因。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神游无极随想之四
无极路与无极之路

无极路是无极县城一条最古最大的街,相当于北京的长安街、石家庄的中山路。在被命名为“无极路”以前,它没有正式名称,城关四铺的居民,祖祖辈辈就叫它“大街”。它位于县城中心,贯穿全城东西,西延通正定,东延达深泽,338国道穿城而过,与这条大街完全重合。它与城内的大街小巷都有交集,每天早晨的骑行,几乎很难绕开它。
无极路双向四车道,路面平整,宽敞通透,四通八达。路旁店铺林立,寸土寸金,百业兴旺,商品琳琅满目。不仅是交通要道,还是一条最重要的商业街。不过,不少人都觉得“无极路”的名称有点别扭,不少土著居民还习惯性地称其为“大街”,外地人听到“无极路”也常常一头雾水。


把无极县城的道路之一命名为“无极路”,不符合街道的命名规则。这样命名指向不明,容易引起混乱。无极县的所有道路都是无极的路,不仅仅是这一条。
上海有不少街道是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如“北京路”、“南京路”、“拉萨路”等,就是没有一条被命名为“上海路”。
北京的道路,大部分都是明清时期命名的。当年明成祖朱棣,夺了大明江山,迁都北京,把他心中最重要的大街命名为“长安街”,也没敢叫“北京街”或者“大明街”——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北京万千街巷道路,哪个不是北京的?全国阡陌纵横,哪条不是大明的?
截止目前,全国也没有一条街道、公路或铁路被命名为“中国路”。
“无极路”是《无极之路》的副产品。当年长篇报告文学《无极之路》名噪一时,火遍全国,上了畅销书名录,还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默默无闻的平原小县无极,因《无极之路》而大大提高了知名度。同时,“无极路”或因《无极之路》而生,并被永久载入《无极县城区图》。
《无极之路》刚消停,近在咫尺的“三鹿奶粉”又出名了,其风头大有盖过《无极之路》之势。
《无极之路》与“三鹿奶粉”,一个正面典型,一个反面典型,看似在两个极端,却因一种添加剂而有了某种内在联系。
“三鹿奶粉”为了增加粘稠度,非法添加了“三聚氰胺”,毒害了无数无辜的婴儿。东窗事发后被查封,著名商标“三鹿”灰飞烟灭。
人们举一反三,发现“增稠术”不仅用于“三鹿奶粉”,不仅用于食品饮料,还可以用于名利场上的诸多领域,如统计数据、JDP、学术论文、学历文凭、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当然还有报告文学。著名长篇报告文学《无极之路》也人为增加了“粘稠度”,人们所不知道的是,作者是怎么把“三聚氰胺”加到字里行间的,或者他发明了比“三聚氰胺”更厉害的“增稠剂”用于文学创作也未可知。人们只知道,现如今“三鹿奶粉”不在了,《无极之路》还在,“无极路”还在。
不过“无极路”也是有“功劳”的。它的“功劳”之一是,终结了这条大街千百年来无名的历史,古老的大街终于有了名;它的“功劳”之二是,使已经非常有名的《无极之路》更加有名了——人们一看到“无极路”,就想起《无极之路》。
正在胡思乱想,脚下突然一沉,自行车好像被粘在路面上一样,再也蹬不动了。
我下车一看,噢,后轮没气了!

神游无极随想之五
敢与富豪比邻

今天是个黄道吉日,一大早频频传来电子炮的声响。没有了硝烟的味道,传递的喜讯却未减丝毫。骑车出门,循声而去:到哪儿骑行也是锻炼,何不去看看热闹、沾点喜气儿?


电子炮声引我进入一条斜巷,鼓乐之声响起。斜巷的尽头,与另一条大街相连。临大街第一家,座西朝东,是一座六层楼豪华建筑,占地面积比一般人家大得多。据说豪宅主人是县城有名的富豪。
办喜事的是富豪的西邻,二层小楼,红瓦白墙,不锈钢围栏上,挂着串串小红灯笼。看得出,这是一户殷实人家,在无极县城够得中等水平。
门楼洞开,两个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染红了半条胡同。门柱上红纸黑字,听说是这家老爷子手书的喜联:

勤劳质朴如牛郎来世,
智慧娴淑似织女下凡。
横批:耕读传家

喜联透露出这家的生活理念:布衣人家,劳动致富,晴耕雨读,小富知足。
婚礼喜庆热闹,喜气四溢。东邻的高楼挡住了朝阳,使西邻的婚礼缺少了朝霞的祝福,但西邻的大红灯笼,却毫不吝啬地照亮了富豪家的整个后墙。
这富豪老宅,是十年前扩建的。后来,富豪又在省会买了房。豪宅、豪车、豪华家居,锦衣玉食,物质获得感爆棚。这是富豪追求的幸福,但不是布衣人家追求的全部。
前段时间扫黑除恶,富豪曾出去躲避风头,不知现在回来了没有。我绕到大街上,看到富豪的大门紧闭着,黑洞洞的窗户没有一丝亮光透出。整座豪宅了无生气,与邻家的喜气洋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无极人走四方《公众号》刊发的姚晓勇先生的《晨语》中说:“万物生长,都有自己的高度。小草有小草的高度,大树有大树的高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度,有人做了大官是高度,有人富可敌国是高度,有人知足长乐,经营着幸福的家庭,也是人生的高度。”
美国《华盛顿邮报》曾评选出十大人间奢饰品,竟然与富豪的追求大相径庭,豪宅、豪车、豪华生活,没有一件可以入选,而更贴近耕读世家的生活。

1、生命的觉悟;
2、一颗自由、喜悦与充满爱的心;
3、走遍天下的气魄;
4、回归自然,有与大自然连接的能力;
5、安稳而平和的睡眠;
6、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与时间;
7、彼此深爱的灵魂伴侣;
8、任何时候都有真正懂你的人;
9、身体健康,内心富有;
10、能感染并点燃他人的希望。

这些正是布衣人家与富豪比邻的底气:内心富足、灵魂宁静、吃饭香甜、睡觉安稳,不怕半夜鬼叫门。
老子说:“去甚、去奢、去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从长远看,耕读世家更胜一筹,这更是敢与富豪比邻的底气。

神游无极随想之六
人生百味淡为上

中昌路是食品一条街,其中很多门店是卖调料的,在这些门前骑过,晨雾中淡淡的香料味道,若隐若现,不时沁人肺腑。
食品调料一条街,就是一个大千世界。苦辣酸甜香咸臭,各味俱全。地缘饮食文化,造就了东甜西酸南辣北咸的特色,而具体到每个人饭菜的味道,口味各不相同,都是自己烹调的杰作。
骑行在这条食品调料街上,我突然想起一幅名联:

调饴养老
食蔗回甜

从这幅对联看,人们追求的大都是甜味,但生活中不可能都是甜的。苦辣酸甜香臭咸,烹成人间美味佳肴;丰富多彩的滋味,调出世上百味人生。
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子就是锅碗瓢勺交响乐。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厨师,自己做饭自己吃,人生百味自品尝,酸甜苦辣,都是自己添加的调料。
中昌西路中段,路南有家茶叶店,叫“万隆茶庄”,路北是一家“康美生活馆”,虽然清晨还没开门营业,但门上闪烁的霓虹灯广告,映红了早起的行人。我骑车一晃而过,犹如“白驹过隙”,但我的思绪更快,一幅对联浮现在眼前:

茶到淡时方是味,
心入静境自成仙。


这是赵铁信先生自撰自书的对联。赵铁信是我国当代名家,学贯古今、德才兼备,诗文书法兼善。前几天赵先生莅临无极,我有幸目睹先生现场书法创作的风度神采,并获赠一幅墨宝和一册《赵铁信书法艺术作品集》。集子中收录了很多赵先生书写的古今名联,其书法艺术赏心悦目,其深刻意涵给人以启迪。透过这幅对联,我们了解到赵先生对人生理解的深度,超乎常人。
修炼的最高境界是入静,处世的最高境界是淡泊,装束的最高境界是淡雅,烹饪的最高水平是淡淡的香。真水无味,淡茶味真。可见,“静”与“淡”在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没有色音味,但不能太过。浅一点的颜色,轻一点的音乐,淡一点的口味,能品尝到人生的真谛,而太过则易对人造成伤害。

注:
①、调饴养老:见《淮南子》,“柳下见饴曰:‘可以养老'。”
②、食蔗回甜:见王元之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

神游无极随想之七
正在消失的对联文化

骑行在无极县城的大街小巷,很难看到临街门店挂有对联。
对联是汉语言的一种独特的文字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学的一个特殊艺术品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联深得诗赋之精髓,占尽书法之灵气,凭借题材之宽泛,独享民众之偏爱。其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历经千年,一直欣欣向荣,但近几十年渐呈衰败之势。
对联文化发展和传承的不平衡,与一个地域的文化底蕴有直接关系。几年前我去平遥古城,深深被古老街道两边的商联所吸引。这些对联一般都是由名家书写,镌刻在或平面或弧形的木板上,分挂在左右门柱上,黑底金字,古朴典雅。
书法艺术与楹联意境的完美结合,经金石家的再创作,阳刻或阴刻字体的立体感,强化了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取得了1+1+1=8的效果。
商号门店的对联,是平遥古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她昭示着名扬天下的晋商的经营理念,而这理念是由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的。来古城一游,不读古联,就不能完全了解晋商,也不能完全领略古城。为了不留遗憾,我用半天时间,抄录收藏了那条古街上所有的对联。
无极县城与平遥古城的文化底蕴和现实文化氛围,肯定是有差距的,但差距到底有多大?我想一探究竟。我利用一周晨练的时间,骑着自行车转完了县城的大街小巷,就连外环以外的商家也去看过。结果非常令人失望:整个县城,只有区区七幅商联!


这七幅商联中(含两家教育机构),有六幅是由书家手书的,其中一幅直接写在门两边涂料粉刷过的墙面上。其余五家是雕刻在木板或木质门柱上的。还有一家从电脑上下载的文字,烧成瓷砖,镶嵌在门侧墙上。对联文字,按宽对标准衡量,还算凑合;若按严对标准要求,多不合格:不是平仄不对,就是词性不合。其中五幅上下联的位置都反了,说明商家根本分不清哪是上联,哪是下联;上联应该在哪边,下联应该在哪边。
春节的时候,县城商户和居民大都张贴对联,图个红火喜庆。但很少见到手写的对联,都是在集市上买的印刷品,千人一面,没有个性。而对联的功能之一,是要表达特定内容的。
我记得小时候爷爷给我讲过一个对联故事。明朝初定,为了营造太平气氛,朝廷要求家家张灯结彩,户户张贴对联。朱元璋除夕日微服私访,见一户人家没贴对联,就问为什么不写。这户人家说没法写。原来,这家男人是劁猪的,女人是接生的,不好编词。朱元璋思索片刻,挥笔写就,上联写女主人:“双手开出生死路,”下联写男主人:“一刀割断是非根。”这个故事说明,写对联是要联系实际、突出个性的。千篇一律是文章大忌,也是对联大忌。
无极曾成立过“楹联协会”,还举办过几期交流活动,后由于种种原因不了了之,自生自灭了。这可能就是无极对联文化消亡的一个缩影。
当然,也有一些积极因素。开发区管委会每年都买些笔墨纸张,请几个书法家,为各企业无偿提供春联书写服务。老年书法协会也在春节前的大集上,摆上几张桌子,为居民书写春联。但这些活动杯水车薪,挽救不了全县楹联文化的颓势。
创建文明县城,应该把文化建设放在首位。如果有一天,走在县城的大街小巷,能看到红事有喜联,白事有挽联,过年有春联,门店有商联,且红纸黑字,各有特色,书法遒劲有力,内容健康生动,能吸人眼球,使人驻足欣赏,那该多好!如果那时某个外地人初来无极,也能满大街地欣赏、抄写、收藏街店楹联,那就证明无极的对联文化不仅已经恢复,还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了。
会有这一天吗?我很期待!




作者 王瑞林,号无极山人,1949年生,河北无极人。共产党员,退休干部,经济师,政工师。无极县作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化交流协会会员。现为河北神禾生物质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会员。神禾公司的生物质气化炭化成套技术装备是国家倡导的绿色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优秀代表,该装备获得国家八项专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