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达音科 SA6 六单元动铁耳塞体验&评测

 怪叔科技分享 2020-11-07

达音科SA6这条耳塞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各方好评,可在深入体验这款人气产品之前,笔者对它是有一些困惑的。熟悉达音科产品线的朋友很容易发现这款耳塞的特殊性,无论是类定制公模的腔体设计还是0.78的线材插针规格都与达音科既有的圈铁或者动圈产品格格不入,但是这一点也不妨碍这款产品的卖点十足——成熟的六单元动铁配置、流行的稳定木盲盒面板以及不到4K的杀手级价格。是怎样的定位形成了SA6这样的产品形态,笔者的体验过程始终贯穿着这样的疑问。

让我们直接从声音的部分开始谈起,毕竟盲盒做得再精致,如果内在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聪明的消费者们想必也会在买单时犹豫。SA6之所以受到多方好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这款产品提供了明显超越其价位平均水平的声音表现。简单来说,SA6在所呈现的声音水平能够与市面上绝大多数售价6K-8K的产品相媲美,它的优秀不仅在于绝对声音素质的高水平,还在于声音风格的完成度与独特性上。只不过消费者们需要多尝试一些打开方式,才能找到SA6这条耳塞最适合自己的一面。

达音科 SA6 六单元动铁耳塞体验&评测

单端下的SA6在声音上有着相当优异的平衡感,各个频段在解析力和细节的丰富度上都有着越级的水准,六单元动铁为这条耳塞带来了爽朗澄澈的声底,低频在强调速度感与精准度,同时通过恰当的泛音控制保证了整体的厚度以及与中频的衔接。SA6的中频同样强调细节的刻画能力与密度感,细腻流畅而少有染色,人声和器乐的塑造都有着不错的形体感,这样的特点在高频上依然延续,线条舒展而不刺激,延伸自然,光泽感的呈现方式稍显含蓄。全频段明晰的细节和扎实的结像让消费者很容易感受到这条耳塞在整体素质水平上的造诣,事实上SA6在全频段的音色特点和细节刻画的方式上都有着极高的一致性,在线下活动中SA6甚至在一些烧友的口中收到过诸如「这条耳塞有点像动圈」的评价反馈,这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款多单元动铁耳塞调音水平的一种肯定。

与三频呈现的高水准相比,SA6的声场塑造则稍显遗憾,尽管SA6的声场在定位上依然保持了较高的水平,细节层次感优秀,人声和器乐也有着不错的分离度,但其实整条耳塞体现出的信息量与动瞬态能力足以支撑起一个更加开阔自然的场感。另一方面,SA6并没有把人声放在一个足够抓耳的位置上,在单端驱动的模式下听众很容易觉察到自己与歌手之间的距离感,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强化了这条耳塞在调音取向上的监听色彩。

达音科 SA6 六单元动铁耳塞体验&评测

如上所述,SA6的三频强调细节还原而少有染色,人声的距离与声场的规模都设置得较为克制,这样的处理方式让SA6在演绎歌曲时表现出一种「去情绪化」的特质:无论是器乐还是人声,尽管它们本身的表现都具备优秀的素质与情感,但是这些歌手与乐手传达出的情感却被外部环境的距离与规模而削弱了。使用SA6听歌的感觉就像是隔岸观火般在电脑前观看一场线上演唱会,演唱者与听众的连接被时空分裂,原本属于音乐现场直接而热烈的情感共鸣变成了飞速流逝的弹幕,亦或是社交网络上稍纵即逝的热点。观众接收到的歌曲所呈现的情感状态剥离了周遭环境的氛围,只有音画留下的印记,包含情绪却又显得孤独。

孤独本身并不可怕,独处的时光也能带给我们审视自己与世界关系的全新视角,渴望疏离亦或是融入群体都有着各自的美丽。SA6所传达出的审美观也许正是当下不少群体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在屏幕前享受一个人的狂欢,每一次在与他人形成复杂的关系之际又小心翼翼地抽离,宛如站在一个个散落的离岛,隔岸观火般望着陆地上人类。事实上,线上与线下听众对于音乐呈现的状态有着完全不同的期望,不同的听众类型对SA6很有可能会给出完全不同的评价,而SA6所呈现的音乐显然没有充当Livehouse里肾上腺素的角色,相反它是促使你去进行客观冷静分析的镇定剂。

达音科 SA6 六单元动铁耳塞体验&评测

然而以上这些并不是SA6声音表现的全部,达音科还通过一些简单的设置赋予了这条耳塞在声音上的变化:一是通过其专利的可换插头来切换SA6的单端与平衡模式,二是通过腔体上的拨杆直接改变调音。调音拨杆在耳机圈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双拨杆三拨杆的调音方案也并不少见。SA6的调音拨杆略微突出腔体表面,不需要借助工具就能轻松调节,很方便在试听过程中切换模式进行对比。在将拨杆设置到“ON”档位后,SA6的低频细节与泛音会有着些许的增加,整个低频的厚度进一步提升,整体的耳塞的音色从中性转变为轻微的暖色调。对于以泛流行音乐为主的听众,通过调音拨杆的设置可以让SA6这条耳塞在流行乐的演绎上获得更好的丰润度与包围感。但低频部分的凸出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SA6在默认状态下三频一致性极高的特性,稍显遗憾。

相比于切换调音开关,SA6在单端和平衡之间的切换则有着更多的变化。最直观的一点便是在平衡驱动模式下,SA6的声场被拓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变化类似于从录音室环境拓展到室内音乐厅,在保持声场的规整性与定位的精准度的同时规模上有了质的变化。与此同时,单端状态下有些距离感的人声也在平衡驱动时被放置在了更接近听众的位置,让原本温和的中频亲切感倍增。这种临场感的变化让SA6这条原本有些监听味的耳塞变得更加贴近一般消费者的听音习惯。

达音科 SA6 六单元动铁耳塞体验&评测

SA6在平衡状态下声音发生改变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当下市场绝大多数DAP产品的平衡输出能力相较于其单端口有着明显的优势。SA6本质上来说是一条好推的耳塞,即便使用几百元的小尾巴亦或是入门级的播放器驱动,也不会出现明显的不可接受的声音劣化。但是越使用高品质声音的前端设备驱动这条耳塞就越能挖掘出它声音上(尤其是声场和结像水平)的潜能。这种反映前端设备声音水平的能力也让SA6成为了一条具备设备衡量价值的参考性产品。笔者非常建议各位有条件的话都拿着自己的播放器用SA6去试一试,或许它能让你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手里的机器。

如果你已经留意到分线器上的“studio”字符,那么自然也就更能领会达音科对这条耳塞的设定。所幸的是,达音科并没有将SA6定位成了单纯的没有情感的监听工具人,它最终所呈现的产品形态较好的兼顾了生产力需求与大众审美,这是需要一定的积淀才能做到的。

达音科 SA6 六单元动铁耳塞体验&评测

在笔者眼中,SA6非常适合那些处于入门或者是进阶状态的用户,这条耳塞较为端正而中性的声音取向很容易与其他产品进行对比,帮助用户在升级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自己听音喜好的倾向性,同时作为一条能如实反映前端设备水平的耳塞,它也能帮助用户在选择驱动设备时少走弯路。当然,这些特性都离不开SA6极高的声价比——用不到4K的售价获得一个素质越级且调音水平不俗的耳塞不可谓不划算,眼下正准备升级设备的消费者们很容易就被SA6的解析力与细节表现力所吸引。而对于已经有着一定听音经验的高阶玩家,SA6依然是一条有着自己声音风格特质的产品,作为一条六单元动铁耳塞,它在声音的完成度方面丝毫不逊色于达音科其他产品线的耳塞。

所以你还在意SA6的外在么——腔体做工细致,体积控制优秀,长久佩戴舒适。唯二需要提出改进的,一是线材稍粗稍硬,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听诊器效应,二是配件的数量与档次感称不上耳塞声音的表现,实用性为主、精致感不足,看起来这一次达音科是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耳机本体以及和声音相关的地方。最后当然是祝大家的盲盒都能开到自己钟意的稳定木面板啦~

【本文转自三耳工作室,若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