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文学-专栏】丝绸之路之春蚕记 / 卢一丹

 醉卧蘭亭tumvn7 2020-11-07

2018423日星期一晴天

文字图片编辑爸爸

丝绸之路之春蚕记

工人路小学海棠班 卢一丹

辅导老师        张谱

春蚕到死丝方尽……一首很美的诗篇,把我带到古丝绸之路,幼蚕,蚕茧,丝绸,世界。昨天晚上从我科学好友张画尘家里拿回来十几个蚕宝宝,一个一个睡的很香,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我的家中,今天妈妈给它们能了一个安逸的小窝,我开始养蚕了。要用丝绸精神把它传播到世界各地。

打字于郑州卢一丹。 2018426日星期四晴天温度27

中华大地古代时候是春耕农业民族,男耕女织延续几千年,养蚕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蚕宝宝们到我家已经三天了,我把它们分成两个小窝,大一点的蚕住在一起,小一点的蚕住在一起,并且给蚕宝宝们都起了好听的名字,有的叫胖胖,有的叫小不点。现在的气温很适合它们生长,这几天我观察,它们吃完桑叶就各自昂起头呼呼大睡起来。不论白天黑夜。颜色也是不一样,有的白,有的青,但个头比来的时候大了许多。

打字于郑州卢一丹。 2018428日星期六29度文字图片编辑爸爸    

亲爱的同学和老师们,古丝绸之路是文明的象征,从桑树-春蚕-蚕茧-丝绸带到古巴比伦王国走向世界,靠的是劳动人民的双手,把商品传入欧洲,这就是文化也是科学。

大小蚕宝宝们到家一星期时间了,很不幸小蚕由于温度和其他原因走了俩个,大一些的蚕宝宝能吃能睡,个头一天一天长大了许多,尤其是胖胖,个头三厘米了,这几天有几个大蚕宝宝经历了一次脱皮,从科学喂养的方法,小蚕是要求温度的,最好室温保持在20-25度之间,温度过低会进入冬眠状态的,蚕对香味特别敏感,不能用香水,蚊香,空气进化剂,香味化妆品等。俺家的蚕宝宝特别调皮,换桑叶慢一点就跟孩子一样,一个一个昂着小头,四处寻找猎物一样。我每天给它们换三次桑叶,天天观察着蚕的变化。明天就要放假了,我委托爸爸负责管理它们。

打字于郑州卢一丹。 201855日星期六晴天28度文字编辑爸爸    

养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重要技艺,种桑养蚕之法相传源于黄帝的妻子嫘祖。夏代以前已存在蚕的家养,从桑树害虫中选育出家蚕,创造了养蚕技术。至今已经有五千年历史了。

这些天我可爱的大小蚕宝宝经历了一次脱皮经历,整体上它们长大了一圈,大蚕白白胖胖,小蚕颜色也慢慢变白,由于个头大了,我和妈妈分别给它们找了3个新家,换进了三居室。每天三次喂桑叶,这些可爱的宝贝们吃完就睡。大蚕脱皮应该是第三次了,小蚕是第一次脱皮。

这些天我一直在观察它们,尤其是吃桑叶是时候,我发现它们吃的时候都是半圆形是吃,所以我们看上去的桑叶都是圆洞。

 昨天我很有兴趣的拿起了放大镜观察大蚕宝宝,我发现。蚕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共十三节构成。头部有口和六对单眼,胸部有三对尾端尖突的脚(胸足)。腹部有四对圆形肉质的脚(腹足)及一对尾足。现在的蚕宝宝食桑量变大,因此,长得很快,体色也逐渐变淡。我期待着它们再次脱皮。

打字于郑州卢一丹2018512日星期六晴天31度图片打字编辑爸爸    

古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8年)期间,由张赛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初夏的郑州已经有点热了,这几天我把蚕宝宝们又一次的更换了房间,并把它们放在阴凉的地方保持温度使它们更快更好的成长。大蚕宝宝们这一星期变化很多,经过和同学画尘了解大蚕宝宝们在她家已经脱壳两次了,拿到我家后有经历了两次退壳现象,现在我经过测量已经有七厘米长了,这三天我给它们搭建的小窝,并且开始吐丝结茧了,大蚕宝宝一个一个的用尽全身力气,在不停吐丝构建自己的结茧小窝。这就应了开始那句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我一直在不断的观察着它们的变化。现在还能清晰可见被包裹着的身体在不断的吐丝。

 这个星期我仔细观察了一次小蚕的退皮过程,小蚕宝宝第三次退皮,整个过程持续从头到尾有两到三个小时,它在不停的挣脱掉身上的旧皮,一边努力的吃着桑叶,一边使劲的挣脱掉旧壳,又时翻转身体,又时扭曲身体,一直在用力脱胎换骨,当把旧皮脱掉时,赶快爬到桑叶边,进行一顿美美的大餐,为了早日成熟结茧,而不像其他观察里写的那样一两天的睡眠状态,具我观察,蚕宝宝们平时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每次脱壳时间一次比一次长,吃起桑叶都是沙沙的的一阵秋风扫落叶的感觉。太有趣了。我还会持续观察我的蚕宝宝们的。

打字于郑州卢一丹。2018518日温度23度小雨图片文字编辑爸爸 

  古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三线均从长安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我国的汉唐文明贸易科技走向世界。

这一个星期,蚕宝宝们变化很大呦。大蚕宝宝们已经结茧成功,我在不同光线下观察蚕茧发现,蚕茧的里面有一个活体一直在动。这可能就是在孕育新的生命出现呦。我拭目以待破茧成蛾。

今天还是说说我的小蚕宝宝,它们经历了最后一次脱皮,各自找到安乐的小窝,准备结茧。这个时候我每天观察发现结茧全过程耶,它持续一天左右。

蚕宝宝们在不停的吐丝耶,太神奇了。它们把吐丝圈定好自己的安全领地后才开始正式结茧,在结茧的过程中我发现,它们在一层一层的缩小茧的周长,吐尽最后一口丝。严严实实的包裹好自己。观察真奇妙,不看不知道。

打字于郑州卢一丹。 2018526日星期六晴天30度文字图片编辑爸爸

话说当代,在改革开放40年的春风下,我们伟大的祖国还要把丝绸之路的精神发扬光大,在科技生产力飞速发现的今天,我们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共同谱写丝绸之路的新篇章,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的未来。把中华五千年文明.文化.科技.通过科学技术新成果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亲爱的老师和科学好友们,这是春蚕记这个学期最后一次更新,在这短短一个月里面从科学好友家拿回来的蚕宝宝,已经完成了,四次脱壳,破茧成蛾,蚕蛾产卵的全过程。

这些天蚕宝宝们四次脱壳,脱壳时候都是湿湿的,但每一次脱壳后,就是一次重生,蚕宝宝们一天一天长大。而且蚕沙也一次一次的发生变化,也越来越大。我把蚕沙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现在已经风干了,离近的闻,还有一股中药的味道呢。其实蚕沙就是一味中药材。

蚕结茧后,蚕茧内部的活体一直在演化,但它的每次一次变化都在我的记录里,蚕蛾出茧时,先分泌一种粘液,沾了粘液的茧被腐蚀,然后蚕蛾就使劲用头顶个洞,蚕蛾就从茧壳里出来了。这时蛾湿湿的翅膀皱皱的,一边行走、一边鼓翅,翅膀会像吹气球一样慢慢膨胀并展开,大约一个小时以后翅膀才会变硬。羽化后的蚕蛾不再吃东西。

我很好奇的拿起了放大镜对蚕蛾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蚕蛾的形状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但由于两对翅较小,翅膀在放大镜用眼睛可以清楚看到有八对翅骨在支撑着展开。蚕蛾的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黑色复眼和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胸足及两对翅;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

为了更好的观察雌雄交配,进行了长时间的记录,蚕羽化成蛾的目的就是为了交尾和产卵。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着配偶,进行交尾。

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可产下受精卵。蚕蛾(成虫)留下后代,不久之后便会死去。蚕卵像黄色的小米,随着不同时间产卵,颜色也在变化耶。真奇妙。这次观察也有遗憾的地方,就是没有亲眼观察到卵卵蚕的过程。

不过我用科学的方法把蚕茧拿出来六个及部分卵进行了冷藏保存,准备到冬天拿出一对在做观察,春天在把剩下的蚕茧进行化蛾。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命史。无论在什么季节下如果成功了,这就是科学观察,我还会更新的。

通过此次春蚕的观察,使我真正意识到绿色环保大自然的生物进化的规则,也通过网络知道了,科学进步在当今养蚕业上的发展,更叫我认识到了,春蚕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对于我们一年级同学就是慢慢积累,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去努力学习和奋斗。

打字于郑州  卢一丹。

作者简介:郑州市  工人路小学海棠班   卢一丹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诚邀加盟

《金陵文学家》诚意邀请有缘朋友加入编辑团队:

1.  文字编委:   有较好的文学素养;

2.  朗诵主播:  擅长朗诵或者儿童故事播讲;

3.  版面设计:   熟悉微信平台文字版面设计。

 请联系主编 醉卧蘭亭(yf476800)

稿酬规定:主推当日读者打赏金额全部的六成作为稿酬,四成留作平台运作;5元及以下不再发放。无打赏则无稿费。请作者主动联系主编领取稿酬。具体规定参加本刊《征稿启事》。

往期精选(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

   文友交流群

 《教师文苑》征稿启事

 《金陵文学家》原创征稿启事

  感动无数人的北大才女张培祥遗作:《卖米》

  女教授的一地鸡毛/ 作者:秋果

  再说“寒门白眼狼”:种种案例触目惊心!

   初二女孩收到情书,牛逼老妈只说了五句话

  班主任试喝奶?老师们性命安全谁来关心?!

 【域外教育掠影-专栏】德国的教育静悄悄

  让高校老师痛下决心辞职的10个理由

【域外教育掠影-专栏】德国的教育静悄悄

  依照考试成绩的相对位置选志愿 / 文:四面八方

【有视频有数据】郎咸平教授:河南,是高考最委屈的省份!!

  睡莲 / 作者:小微

 雨思假愠/作者:茶言闲语

【教师文学-专栏】桃李春风 / 文:林桂南

【儿童文学-专栏】读你的感觉像春天/作者:陈柯鑫

【教师文学-专栏】一个女教师的日常/  老纳爱花

【教师文学-专栏】起航——致高考学子/ 作者:馨怡

【教师文学-专栏】微信改变生活   作者:彩霞满天

【儿童文学-专栏】 我家又有喜事/刘德泓; 指导老师:郑向阳

【中师生-专栏】阿 文 / 文:随风飘悠

【中师生-专栏】小 弥 / 文:商丘牛耕

【中师生-专栏】难忘我的凤翔师范生活/ 文:馨怡

  [中师生-专栏] 那天,我没敢接过他伸手递来的信! / 文:荷塘月色

【校园霸凌事件讨论-专栏】女儿在学校被同学打了两个耳光!/  文:沙鸥

【编者按】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

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蓝天教师园地》特开设“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主编:醉卧蘭亭(ID: yf476800)

【主编简介】

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民权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教过十几年英语,现从事美国政治与外交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之余执着于少年时的文学梦,写作只是为了留作纪念。

 希望结交有情怀的你一起: 

  品茗、读书、写文章;观云、赏月、念秋霜!

《教师文苑》原创征稿 启事

本刊征稿选题专栏:

1.  教师 文学专栏:  

     喜欢写作的教师朋友们的文学作品,题材不限;

2.  儿童文学专栏

3.  教育教学感悟专栏;

4.   域外教育经验掠影专栏:

5. 《译海精品》专栏;

5.  留守儿童问题讨论

6. “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