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宝鸡学兵合唱艺术团团长陶素琴 / 文:高宗魁

 醉卧蘭亭tumvn7 2020-11-07

正气祛病魔  壮歌唱明天

——记宝鸡学兵合唱艺术团团长陶素琴

 高宗魁

在茫茫人海里,她与千千万万个新中国女性一样,是一个普通、平凡、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的人;而当你走近她时,她那爽朗、明快的风度和大方、豪爽的气质,使你无法相信,眼前这位干脆利索、青春阳光的“小姑娘(美籍华人教授曾勤生语)”,竟然会是一个将近花甲之年的中年妇女;而当你知道了她这几十年的生活轨迹后,你会由衷地感叹,这是一个极不普通、更不平凡的女性,称她为“女中豪杰”、“女强人”十分贴切,她的家人则俏皮地称她“陶大能”,这听起来虽然像是戏谑,但却饱含着全家人发自内心的自豪、骄傲和无比的深情:而她圈内的姐妹们竟然送给她一个 “女爷们”的雅号,这更没有一点过分之处……

陶素琴,原宝鸡学兵女子八连的三线学兵,在襄渝铁路的烽火硝烟中拼搏了三年后,一退场就直接被分到了“县大队”(这是宝鸡当年绝大多数学兵的统一去向)。然而,这家小厂——宝鸡县红卫丝厂却无法留住活泼开朗、能歌善舞的她。没过多久,她就被抽调到县上的文艺宣传队,一直激情、风光地活跃在文艺舞台上;再后来,几经周折调回到宝鸡市城建局,成了机关工作人员,一直工作到退休。

应该说,陶素琴的这几十年基本还是很平坦和顺利的,未遇太大的挫折和障碍,也没有太多的艰难和不顺。由于她长期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扎实认真积极肯干,尤其是大公无私乐于助人,几乎每年的先进工作者都少不了她;更为突出的是从1985年起,她个人资助了一位双目近乎失明的残疾人,一直到帮助其建立家庭过上正常生活,由此曾数次被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学雷锋标兵”,声誉极佳,在宝鸡众多的三线学兵中,算得上是一个事业顺利、功成名就、生活稳定的成功人士。然而,人生的道路并不永远都是一帆风顺的,可恶的病魔很早就开始和她叫上了劲……

二十多年前,当她正风华正茂、春风得意地努力工作、大步迈进时,可恶的病魔便悄悄地缠上了她——一九九四年初,她被查出患上了癌症。对此,她并未感到有什么可怕,因为当过三线学兵的人,绝大多数恐怕都已经对“死”不是那么敏感和害怕——谁在三线都有过死里逃生的经历。接下来不停点地检查、手术、服药,然后一连数月的化疗、输液、不计其数的抽血、化验、吃药。尽管手术的创口缝了三十八针,尽管每次化疗需要整整九个小时,从病床上起来时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简直比死还难受,但这些,她硬是咬着牙挺了过来,并且很积极地配合医生的要求去做,希望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坚持,使这不尽人意的现状有所改变。然而,这一切努力却又都无法改变由数据得来的“科学”结论——医生告诉她,她生命的历程最多只有五年……

从古至今,对人体生命威胁最大的莫过于“死”。而当今造成死亡的最大杀手是“癌症”。自从世界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肆无忌惮的任意破坏,使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人类本身抵御病魔的能力严重下降,许多过去少见的诸如高血压、心脏病及罕见的癌症,现在成了极其普通的社会通病。所以,“谈癌色变”已经成了我们当代社会的普遍现象。然而,曾有报道说,某单位由于粗心大意,把一个健康人和一个癌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弄错,当等到发现错误的时候,那个健康者竟然已经在极度的恐慌和惊吓中很快就离开了人世,而那个癌症患者却奇迹般地活着,再去医院复查,病状全部消失,成了真正的健康人。这个事实清楚地表明,稳定情绪,调节心态,保持正常、规律的健康生活,就有可能战胜病魔,而人的勇气、精神、心态和意志、信念,将能起到战胜病魔的关键作用,其威力绝不亚于那些被吹鼓手们捧得天花乱坠的“灵丹妙药”。

对于医生的结论,她爽朗的一声大笑:“还有五年嘛,怕啥!”——她那开朗的性格决定了她对人生的态度。于是,一切就像没有发生,一切就还继续像没事一样过着。她一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一边还是那么风风火火地生活和工作着,她立志要把这有限的五年过得既扎扎实实又轰轰烈烈,她决心要在快乐和轻松中,用精彩的人生等待那个“大限”的到来……然而,五年过去了,随之六年、七年……十多年也过去了,她却还继续活蹦乱跳地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于是,恼羞成怒的病魔便再次向她发起了更全面、更猛烈、更残酷的攻击——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结石、支气管扩张等一群残酷至极的恶魔,全都气势汹汹地向她扑来,一副非把她置于死地的凶恶架势。然而,坚强、倔强的陶素琴却并没有倒下……2010年,她不得已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手术的成功更增强了她对人生、对生活的信心,她依然是青春、阳光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于是,她除过工作、生活、抽血、化验、吃药、打针,然后就是唱歌、跳舞、旅游、运动、打牌、聊天,用她的话说,这二十多年来,她是在“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地陪伴着这些极力要把她领进 “极乐世界”的凶恶精灵们“藏猫猫”。她对那些恶魔说:“老娘我现在还不想去那边,滚吧!”

当初她被查出癌症并说只能活五年的时候,曾有人一本正经地给她丈夫说“赶紧等五年后找一个年轻的”,那时她也曾听说过这些风言风语,对此她很大度,觉得没什么,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嘛……过了这许多年后,有一次聊天,她不无风趣地对丈夫说:“看见了没有,死神都被我吓跑了,你就死了那份心吧!”——这当然是笑话,但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是:这二十多年来,她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开阔的心胸、平和的心态、大度、随和的风格和忍让、宽容的气质,确确实实战胜了病魔,确确实实把死神抛在了脑后!以至于在碰见当年那位给她做手术、曾预言她只能活五年的大夫时,老先生瞠目结舌,惊讶至极,“你”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如今,她依然是那么雷厉风行、干脆利索、开朗大气、无私无畏地活着,而且越活越精神,越活越年轻,难怪那位来合唱团进行声乐专业指导的美籍华人教授初次见面会叫她“小姑娘”,等知道了实际情况后,那位在世界范围都有很大影响的教授不无惊讶地伸出大拇指,连声说:“Very Good,你太棒了!”……

在认识陶素琴之前,我不知道她是一个病人,所以第一次看见她时,我根本就不可能把她和“病”联系在一起,因为她那洪亮的声音、大方的仪表、豪爽大度、充满阳刚的气质、干脆利落的举止以及容光焕发的笑容,没有一丝一毫能够与“病”联系在一起,我估计所有第一次见她的人都会和我一样,不会把她当做病人。而当我知道了她是病人,尤其是集多种重病、大病于一身的“重病人”时,我的惊讶简直就像那位大夫一样,连说话也有点语无伦次……因为像她这样荣光焕发、谈吐自如、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的“病人”,实在让人有点不可思议。迄今为止,她是我见到的唯一一个健康、活泼得比许多正常人还要青春、靓丽的“病人”。

认识陶素琴的那一天,正是她荣登宝鸡学兵合唱艺术团“团首”宝座的时刻。2012年5月19下午,宝鸡市群众艺术馆五楼舞蹈排练大厅里座无虚席(这里座位本来就不多),绝大多数男士都在后面和两侧站着,这是经合唱团绝大多数学兵,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团委会上任的第一天。陶素琴首先发言,她面带笑容、落落大方地感谢战友们对她的信任和鼓励,然后表示,虽然自己能力有限,但她会竭尽全力,努力奉献,为大家作好组织、服务工作,并决心与所有学兵战友和其他团友一道,把三线学兵这个愉快、欢乐的团体搞得更好,为弘扬三线学兵的不朽精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讲话时间不长,语言也朴实无华,但她那清脆洪亮、底气十足、言简意赅、充满阳刚之气的简短发言,字里行间流淌出来的却是真诚、自信、坚强和执着的品格,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由此,陶素琴便开始了宝鸡学兵合唱艺术团“团长”的征程。

上任伊始,她请楚地知道,由于过去团委会之间出现的一些琐事和矛盾,目前合唱团所面临的是一个事非纷纭、人心涣散、动荡不定、举步维艰的困难局面,新一届团委会纯粹是“兜里无钱、手里无物”,真正的一穷二白、手无寸铁的难堪状态,而这一切都关系着合唱团工作的正常开展。虽然,这一切是情理之中应该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但眼下却又是无法解决、无从解决,且根本就不能涉及的“老大难”,因为一旦涉及到这些问题,势必在三线学兵中间会引起更大的矛盾和冲突。但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团里没有经费,工作就难以开展。而当时一个展示学兵团队的极好机会——宝鸡市第四届职工合唱比赛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这犹如一声嘹亮的号角在召唤,难道这个机会就这么错过……怎么办?

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必须首先分清轻重缓急和主、次矛盾。她经过深思熟虑,马上意识到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迅速正常开展活动,稳定“军心”,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宝鸡市第四届职工合唱比赛;所有前面遗留的问题,是前团委之间的事,为了避免引起新的矛盾和冲突,应以回避为宜,先往后放,留给时间和空间去处理吧;关于经费,只有“自筹 ”,这是眼下唯一的办法。在团委会上,她 以“快刀斩乱麻”的勇气谈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得到了副团长张雪松及所有战友的一致同意和支持,她带头拿出自己的部分积蓄,作为合唱团眼下的活动经费。在她的带动下,不少战友纷纷解囊,许多学兵战友得到消息后,也积极伸出了热情的援助之手,吴占军、赵卫国这些在事业上很有成就、在三线学兵中很有影响的战友更是大力支持,慷慨资助,为宝鸡学兵合唱艺术团的发展提供了可观的资金和道义的援助……“资金”这个燃眉之急就这样解决了,于是,唱歌所需的音响买来了,辅导老师也聘来了,正常的每周活动训练也就顺利的开展起来了——宝鸡学兵合唱艺术团就这样从百废待兴、举步维艰的坎坷困境中迈出了正规、整齐的第一步。

为了统一阵容提高“士气”,陶素琴亲自乘车去西安找熟人、朋友,以最低的价格购回T恤,印上统一的“宝鸡学兵” 标志,作为“团服”发给鲜亮、整齐的体恤使全团面貌焕然一新。

大家,使全团参加演出有了第一件统一的服装,使演出的队列阵容更加整齐、壮观,使“宝鸡学兵”闪亮地出现在宝鸡人民面前;为了避免节外生枝的冲突,集中力量进行排练,她主动率团撤出由市群艺馆无偿提供的排练场地,“自谋生路”,发动所有人,通过各方关系联系新场地,并有效地利用市体育场那宽阔的场地和台阶——合唱队列的最佳舞台,作为合唱团演出训练的实际“舞台”;为了顺利参加宝鸡市第四届职工合唱比赛,她硬是忍着病痛,在体育场这个“免费”的天然“舞台”上,带领着全团人员冒风雨,顶烈日,加班加点,强化训练。当时正值赤日炎炎的三伏天,每天太阳还在东方时,大家抓紧时间在西边的台阶上排练;等到太阳跑到西边时,便又适时地撤到东边,巧妙有效地利用自然的阴凉降温,把临时准备的一首《新康定情歌》演唱得熟练流畅有情有韵。在辅导老师的精心策划下,又在队列前面加上了欢快活跃、精彩靓丽的藏族舞蹈,使其以歌伴舞的新颖形式出现在大赛上,博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在大赛中一举获得了二等奖(一等奖为内定赞助单位)。而《新康定情歌》的成功演出,使宝鸡学兵合唱艺术团首次以其强大的阵容、独特的风格和清晰明快、层次分明的队列,气势磅礴地展现在宝鸡人民面前。精彩的表演和欢快的歌声得到了宝鸡市总工会、激情广场总团、市老干局夕阳红总部等部门的一致认可,并隆重地授予了合唱团为“激情广场学兵分团”的旗帜。

初战顺利告捷的喜悦使全团人员士气大增,由此而出现了人心稳定、团结和睦、遵章守纪、风气正派的良好局面。而陶素琴更是精神振奋,干劲倍增,她忘记了自己的一身病痛,决心要取得更大的成绩,使“三线学兵”这个四十多年前的英雄群体,能够以新的面貌展现在新的时代。在团委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我们是学兵团队,必须以传唱三线建设的历史歌曲和三线学兵的原创歌曲为主,由此弘扬三线建设的丰功伟绩和三线学兵的不朽精神,这样才能不辜负广大三线学兵战友对我们的厚望。于是,大家分头行动,陶素琴带领一部分人“扎进”历史中寻找当年那些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美好旋律,张雪松副团长则带领另一部分人请教专业老师和词、曲作者,对在四十周年大庆时演唱过的《宝鸡学兵组歌》等学兵原创歌曲进行更加精细的修改、编配和整理,使其能够更加优美,更加流畅,更加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弘扬三线建设的历史“精品” ……一个新的局面正在展开,一场更宏伟的奋斗也正在拉开序幕。

此时,由于合唱团初战顺利的影响,一些单位和团体纷纷邀约举办晚会,进行文艺演出,这其中有些是公益性演出,有些则承诺付给部分费用,带有商业的性质。 “去,还是不去,该不该去,能不能去?”这是突然出现在合唱团面前的一个新问题。对此,团委会在分析了各方面的形势后一致认为,我们本身就是群众团体,而群众团体理应深入群众,为人民大众送去欢乐和愉快,这样,我们才会更有生命力,而且,这是让群众了解三线学兵、让三线精神扎根群众的极好机会,况且,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假如能够走出一条“以艺养团”的路子,这样一可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从而减轻所有团员的经济负担,二可以使我们的队伍得到更多锻炼、提高的机会,为合唱团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一致同意“去!”但必须是遵纪守法、光明正大地去。为此,在政府主管文化、宣传、群众团体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有关政府部门进行了注册、审核、登记,成为宝鸡市第一个依法取得商业演出资格的群众团体,为合唱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这样一来,陶素琴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她认为,“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她是从青少年时代就与文艺结缘的人,可以说,唱歌、跳舞伴随了她几十年。她深深地知道,假如拿不高水平受群众喜爱欢迎的文艺节目,那么,出去也是白费力气,丢人现眼,但我们现在可丢不起这个人,因为我们的身后是广大三线学兵,而不是我们个人。于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团里的各个小分队——舞蹈队、说唱队、小合唱队、小不点队等都重整旗鼓,抓紧排练。平时分散 “各自为阵”,一有演出任务“召之即来”,统一指挥。作为团长的陶素琴则不停点地奔跑在各个队之间,看望各队队员,掌握排练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并随时给队员们送去水、面包、牛奶等食品——这些都是她自掏腰包,不用团里的“公费”,所以也用不着给谁说,她自己就“拍板”了,一年多来,光她花在这方面的钱根本就无据可查。在她不辞劳苦、无私大度、亲切认真的带动下,全团上下逐步形成了统一指挥、随叫随到、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良好作风,各队也都排练出了一些基础过硬、功夫扎实、精彩新颖、适合各种场合演出的优秀节目,使合唱团完全具备了独立举办专场演出的能力。

在费心费力提高演出质量的同时,她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宣传、歌颂三线学兵”,这是学兵合唱团的特色和责任,也是团内所有学兵战友义不容辞的任务。经过大家群策群力的不懈努力,终于挖掘出了两首当年的老歌《青松赞》、《永远紧跟红太阳》。为了方便传唱,又由具有专业知识的战友进行了精心的改编和整理,使其既不失当年那雄宏豪壮的气势,又符合当今时代的特色,演唱起来也较为流畅顺口,因此更便于传唱。以学兵战友为主体的《乐夕阳》小分队抓紧时间学唱这两首歌,力争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学精,尽快让所有的三线战友听到当年那熟悉的历史旋律。当时正值隆冬,乐夕阳的队员们冒着凛冽的寒风,在渭河公园的广场上,在市民中心的花坛旁,不惧严寒,不理干扰,专心致志地进行演唱排练。而每一次的活动,陶素琴不论再忙,也都必然亲到现场,认真参加排练,因为她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是三线学兵。而那个季节正是她心脏和支气管反复发病的时期,严重时连喘气都困难,但她全然不顾这些,生死早被她置之度外,包里装上各种药片,就算是万全之计。她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每一个人,有几位战友觉得实在过意不去,于是各自根据家人上班、外出不在的情况,轮流把大家请到家中排练,使战友们免除了严寒和风雪的煎熬。她们的这种无私精神又给大家增添了巨大的力量,于是,所有人齐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精心排练。居住在虢镇的几位战友更是不顾路途遥远、反复转车的麻烦,每次都提前赶到,绝不缺席。就这样,两首歌在很短时间内被唱的滚瓜烂熟,终于在2013年元旦前,两首歌以《襄渝老歌给战友祝福拜年》的视频发到了三线网上,立即受到了广大三线战友的热烈欢迎,赞扬、支持、鼓励、关注和评论的点击率直线上升。

新年过后,清明在即,举办“金渭湖畔祭奠英灵”仪式,是团委会早就确定的一件大事。而在这次祭奠仪式上,除以上两首历史老歌外,基本是以学兵原创歌曲为主,计有以前的《我们的心在一起》、《战友啊,你在何方》、《悼英魂(宝鸡学兵组歌选曲)》等几首,再就是由张雪松副团长作词、宋龙喜、张新中战友分别作曲的《情系襄渝》、《回襄渝》两首新歌被首次隆重推出,得到了所有到场战友们的一致赞扬,也引起了当天闻讯赶来的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情关注,就是在仪式结束后,不少人都还围住合唱团员们询问有关历史,久久不愿离去。

紧接着,“5·11”宝鸡“激情广场十周年庆典”迫在眉睫,这是已被激情广场总团指名要求参加的一次盛会,而且,届时会有省、市各级领导及多家新闻媒体参加,地点还是在市中心最繁华的炎帝园。对于宝鸡学兵合唱艺术团来说,这是宣传学兵、展示学兵团队的又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绝不可疏忽大意。陶素琴和张雪松副团长商量后,一致决定用《学兵组歌》中的“迎巨龙”一曲作为参赛歌曲,大家也一致拥护。由于时间紧迫,距2013年5月11日,宝鸡炎帝园“激情广场十周年”盛大庆典时,宝鸡学兵合唱艺术团唱响学兵原创歌曲《迎巨龙》的壮观阵容。

离参赛不足一月,许多新团员还不会唱这首歌,于是除过正常活动外,只好又加班加点练,随时“开小班”,互相边教边学边练,指导老师更是费尽全力,精雕细刻,严格要求,终于在最短的时间里,使这首歌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水平。五月十一日,在炎帝园广场的大舞台上,“迎巨龙”以恢弘豪放的朗诵、优美动听的旋律,首次隆重地唱响在陈仓大地的上空,团队更是以阵容壮观、层次分明、声音洪亮、独具特色的亮丽风貌展现在宝鸡的父老乡亲面前,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并使到场的多位领导都深深地记住了宝鸡学兵合唱艺术团,以至在后来确定代表宝鸡市参加省慈善总会演唱的团体时,数位领导都异口同声地确定为那个在炎帝园“阵容最壮观”的团队——宝鸡学兵合唱艺术团,这与5·11的精彩展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这段时间里,陶素琴一直都紧张、兴奋地奔忙在第一线,她不但要亲自组织排练、随时复印歌页、整理、清洗演出服装,还要关注与有关主管部门的接触和协调,以掌握最及时的信息。她就像一台加足了油的发动机一样,时时都在加速,永远不会减速,更不会停顿下来。每一次的收获都使她更加激动和振奋,但同时又使她更感到肩上那一刻也不敢懈怠的重任。她把自己和家早都已置之度外,因为家人都有各自的事业,不需要她操心;而对于身体的病痛,她全都装在了自己的心中。多年来,死神一直在紧紧地跟着她,随时想把她掳走,她也请楚地知道,这一天或迟或早总会到来——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谁也无法逃避。对此,她早就是积极面对,沉着应对,从不害怕,也不迷惘,更不颓废,她早就给自己确定了生活的志向:只要每天一睁眼还能看见东方的太阳,还能听见窗外鸟儿的欢唱,这就意味着“那一天”还没有到来,自己还活着,而活着就必须要高高兴兴、快快乐乐、朝气蓬勃、有所作为地活着,就还要像个 “人”一样过好这一天,争取把要做的事做得更好。而现在,学兵合唱团成了她心目中最坚强的精神支柱,也是她最倾心的“家”,她每时每刻都沉浸在这个充满着团结友爱、和谐愉快的“家”中。在这个“家”中,有欢乐的笑声,有悠扬的歌声,大家快乐,她更非常开心。在这里,她是个说一不二、说到做到、是非分明、毫不含糊的人,就是她自己最要好的姐妹们做了错事,她也是毫不留情地一顿严厉批评,但事后却从不计较,阳刚、大度全都集中在她的身上,而女性的细腻和温情同样在她身上表现得特别突出。有位女团员腿部曾经受过伤,不知怎么被她知道了,有一次编排演出队列时,这位女团员被安排到较高一级的台阶上,陶素琴看见了,赶紧大声说:“不能叫她站在那个地方,”随即进行了调整。

当时许多人不明就里,都问出了什么问题,她也不作任何解释,为的是不暴露个人的“隐私”,事后才对相关人员说了具体情况,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这个情况;个别男团员“马大哈”,把演出服装弄得皱皱巴巴,穿在身上很是窝囊,严重影响舞台形象,她看见了,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顿,然后收回衣服,亲自为其熨烫得平平展展;还有些男团员临上场演出时突然发现扣子掉了,垫肩也活动了,她一边嘴里不留情面地批评着,一边变戏法似的从包里拿出针和线,三下五除二地把扣子和垫肩缝好,使演出不受丁点影响······这些都在所有人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她不追求个人的事业有多么辉煌,但曾为学兵的那种刻骨铭心的记忆,却时刻在鞭策着她,催促着她,激励着她:必须倾尽全力铸就这座辉煌的历史丰碑,为此无论多苦多累,她都在所不惜。她个人并不是富翁,每月仅医疗费就得数千元,而为了合唱团的事,家里的钱她随意用,对此,所有家庭成员虽然都很不乐意,但奈何不了她,因为她是病人,只能让着她。

但她不领这份情,手一挥头一仰,理直气壮地说:“你们不管,不要你们管,我自己管,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学兵的歌唱好”。家人把她当病人对待,她自己却从来不认为自己是病人,所以一切都照旧依着她。就在8·15之前,她因支气管扩张已经在病床上躺了好几天,但一听有任务,便又像弹簧一样蹦起来,四处奔跑安排任务,好似健康人一样(8·15的详细情况已经在《“三线学兵”光辉精神的真实再现》一贴里专门作了记叙)。当然,说她不知道疲劳,没有病痛,那是假的,都是肉身凡人,谁心里不清楚,她硬是用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在顽强地支撑着、坚持着。细心的人会发现,就在排练的间隙,她会抽空找个角落抽支烟,这是她“发明”的一个“速效”解除病痛的特殊办法,无数次她都是用烟来祛除病痛;她的包里装着各种药片,实在不行就吃一片,顽强地坚持到排练结束;而每当排练结束后,她便拖着满是病痛、劳累的身体进了另一个“家”——社区医务室,在这里一边输液,一边得以休息,第二天起来又可以去奔忙——用她自己的话说,这叫“看病、工作两不误”……近一年多来,不管是多苦多累,不管身体有多大的病痛,哪怕是劳累得回家咳血,也不会在团里表现出一丝半点的不舒症状。

她把所有的痛苦和疲劳全都装在自己的心里,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永远是光辉灿烂的笑脸和阳刚大气的风度。“既然挑起了这个担子,那就不能顾自己了,就是死在这里,也心安理得!”她是这么说的,也实实在在是这样做的,她把合唱团看作是她最神圣的事业,她确确实实是在用心、用血,用无限的深情和全身的精力来实现自己的“事业”。有位名人曾今说过:“忍受痛苦比接受死亡需要更大的勇气”。由此可想而知,她是需要多么顽强的勇气来克服全身的病痛,而这,只有她自己最清楚,所有的局外人根本都无法想象。

她的这种无私忘我、不畏艰难、顽强拼搏、以身作则的率先风范,深深地鼓舞、鞭策着大家,并且很快就得到了回报;一年多来将近二十多场次的演出,捧回的奖牌就有 7 个(计有一等奖 3 个、二等奖 3  个 、三等奖 1 个);去年的数场对外演出,使团里搞卡拉OK大赛、支付外聘专业辅导费用、年终总结奖励等重大活动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并且给舞蹈队添置了数套演出服装,而且还略有结余。在年终总结时,全团上下一致认为,我们迈出的这一步没有错,应该继续坚持,争取更大的成绩。这些让人振奋的丰硕成果更增强了全体团员的凝聚力,更激发了大家“锤炼精品、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全团上下呈现出一派团结和谐、友好愉快、互教互学、快速提高的新局面,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钱,怎么花?这是目前整个社会所出现的严重问题。对此,团委会记取前鉴,明确、公开作出决定:“团长手中不见钱”;“收支统归财务部”;报销实行使用人、经手人、副团长、团长签字制度,缺一不可。一年多来,由于团长陶素琴、副团长张雪松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但从不私自乱花钱、乱用钱,并经常是掏自己的钱为团里、为大家办事,“私款”公用,而不像某些群众团体的头头“近水楼台先得月”,光顾往自己兜里敛财。这种光明正大、高风亮节的正派作风,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和赞扬,因此,“钱”真正成为团里发展前进的动力,而没有在团里引来任何是非纠纷和流言蜚语。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位共产党员——杨水才,他硬是拖着满身是病的身体,为党、为人民的事业奋斗到了最后一刻,他的日记中有一句话:“小车不倒只管推,一直推到共产主义”,一直深深地记在我的心里。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杨水才的这种崇高无私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却依然在我们当年三线学兵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十全十美、活灵活现,依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闪耀着灿烂夺目的光芒。我们的陶素琴战友正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折不扣地实践着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伟大精神。

她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在与病魔的长期搏斗中,一直处于胜利者的姿态,所有的鬼魅魍魉全都被她踩在了脚下,使命运时刻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宣传、继承和弘扬三线学兵精神、传递正能量的伟大征程上,她为我们所有的三线学兵作出了极其光辉的榜样,而在人类与病魔抗争、与死神搏斗的历程中,她更是创造出了少有的奇迹,她用真真切切的实际行动为所有的癌症、重病患者作出了杰出的表率——患癌症近二十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重大疾病数十年,却还依然风光无限、豪情满怀地大步行进在人生的旅途上,这实在是一个极其罕见的奇迹,而这个奇迹无可辩驳地向世人宣示:病魔并非不可战胜,意志和勇气完全能够战胜命运的安排——这是祛除死神的有力法宝!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在近六十年的风雨人生中,我们的陶素琴战友竟然有二十多年是在与凶恶的病魔做着顽强的拼搏和抗争,如今,她正以满腔的热情和无限的深情带领着宝鸡学兵合唱艺术团,为宣传三线学兵、弘扬三线精神、传递正能量而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曾经有战友说过:“喝过三线这碗酒,人生什么样的酒都能对付,”而从陶素琴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公无私、忘我奉献、不畏艰险、敢攀高峰的崇高品质,正是当年我们三线学兵“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当年三线学兵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真实再现,更是当年那刻骨铭心的坎坷经历所迸发出来永不磨灭的绚丽光彩。而由此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当是我们所有三线学兵的光辉和荣耀。

我为我们三线学兵中有这样杰出的战友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我更为宝鸡学兵合唱艺术团有这样的带头人而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振奋!我坚信,由陶素琴率领的宝鸡学兵合唱艺术团必将乘风破浪、高歌猛进地迈上更广阔的舞台,必将为弘扬三线学兵精神做出更大的贡献,必将成为广大学兵战友和睦友好、幸福愉快、安享晚年的“欢乐之家”,必将唤起更多的学兵战友和社会各界的热心朋友,和我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铸“三线学兵”这座历史的丰碑!

2013·9·11

(本文定稿后的11月,宝鸡学兵合唱艺术团被宝鸡市慈善总会命名为“宝鸡市慈善志愿者艺术总团”,并举行了隆重的授旗仪式,于11月30日代表宝鸡市慈善总会参加了由省慈善协会举办的“爱心歌曲大家唱”比赛演出,获得了“特殊贡献奖”和“演出二等奖”两个奖项)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诚邀加盟

《金陵文学家》诚意邀请有缘朋友加入编辑团队:

1.  文字编委:有较好的文学素养;

2.  朗诵主播:擅长文字朗诵或者儿童故事播讲;

3.  版面设计:熟悉微信平台文字版面设计。

    有意者请联系主编 醉卧蘭亭(yf476800)

【作者简介】

高宗魁,

     陕西宝鸡陈仓人,生于1951年12月,曾就读于宝鸡县虢镇中学,系该校初中六七级学生,在文革中的1968年9月“老三届”全部上山下乡时,回原籍——宝鸡县城关公社高家堎大队,在村办小学担任教师;1970年初,原虢镇中学开办文革后的第一届高中,遂于本年2月20日到车站中学(此时虢镇中学分为虢镇中学和车站中学两个校区)上高中;1971年2月27日应征“三线学兵”参加三线建设,编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5847部队二中队学兵12连,曾任文书、班长。1973年8月退场后,分配在西安铁路局宝鸡电力机车段工作,曾任电镀工、汽车司机;1986年5月调郑州铁路局宝鸡铁路司机学校工作,2011年10月退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