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 缘 / 文:周铁株

 醉卧蘭亭tumvn7 2020-11-07

  

周铁株

一盏香茗在握,拥茶独坐,或邀约三五知交就着袅袅茶香小聚,心情意趣便悠然神远。

茶叶的类别大致分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六大类,功效和品味各异,我按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茶。

平生喜欢煮茶品茗,只因这种嘉木灵草长于深山幽谷,故有天然禀性的柔润,捂着杯热茶堕入冥思,眼前酝藉的,似是那山岚雾气烟雨斜阳,自觉身在山林回汲天地之气。

据说,天下名山,天下名茶,多由僧众占去。名山之所以出名茶,皆因名茶多由僧众培植,有《茶谱》作证:“扬州禅积寺,隋之故宫,寺枕蜀冈,有茶园,其味甘香,如蒙顶焉。”庐山名僧慧远,讲授之余率徒众种茶,凡三十余年,致使当地出现“淡薄村材酒,甘香院院茶”的景况。又如南宋期间,日本高僧广大禅师和圣一禅师,曾于临安和余杭之间的径山寺附近结庐居住,后将径山茶和天目茶具传到日本,使之发扬光大形成“茶道”。

在我十余年的行旅中,逢名山必上,逢寺庙必进,倒不是要焚香礼佛,除了感受宗教文化,顺带了解茶与佛缘,倘使有幸与僧人以茶论道更妙。以茶说禅是一种参悟方式,虽说清空淡语如鹤虚唳,但禅意逼进蒲团之际,能进入大无大相、小无小相的境界,因此有“茶禅一昧”、“茶佛同体”之说。品茶已成了寺僧们得道与脱俗的法门。

更多时候我喜欢临窗独斟。茶色微晃,寂寥中看点滴冷雨窗前,听紫砂壶里的茶水咝咝作响,让一团薄薄的水气暗逸茶香,洇熏出“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的氛围。斟茶入杯涓滴有声,醇厚浓酽的茶水波澜鼓荡,茶色里沉潜着素寡敛合的心思,陶然状荤尘尽去。青灯下,茶香里,继续我的煮字生涯,用灵魂锻造出一篇又一篇诗文。

倘有朋友可聚,我总是一声“喝茶去!”相约到某茶艺馆神侃海聊。

广东人喜欢上茶楼,与其说是喝茶,倒不如说是就着茶水或酒水享受美食,什么凤爪、牛肉丸、烧卖、叉烧包、肠粉,摆了满满一桌,放肆豪纵整座茶楼陷落在嘈杂里。

于是,相对高雅的茶艺馆便渐成气候。

这里,没有酒色名利的需索,没有哥们姐们的热闹纵兴,与忙着掘金赚钱物欲竞夺的生存状态无关,只有相识相知的缘分。

茶馆里有一种静谧,墙壁挂几帧书画作品,灯光柔和空间如沐月色。录放机低回一曲《高山流水》,一套精制的茶具摆上案头,鸭嘴壶、白瓷小杯赏心悦目,茶叶在电热壶里滚沸煎熬,空气中便弥散出茶香。在此品茶自然无须焚香净手,君子之交以茶会友,情谊更深浓几许了。

当然,喝茶能喝出境界是一种升华,我很欣赏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勺湖畔一家茶馆的对联:“汲来江水煮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豪迈、大气,据传是清代郑燮所作。那家茶馆还以广告牌形式写上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破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那首诗从世俗的角度带有劝喻性质,雅俗皆宜。

茶续了好几遍。侍茶小姐窄裳广袖,眉目姣好,牵惹出我红袖添香的士大夫情怀,或是隐士恬淡风骨的坦荡超然,冒出一个来世的幻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欲望的承负,还是无从企及的宏大题旨?世事人生,说易亦难,那一杯一杯的茶,不就是一段一段的人生么!

我自省自悟了。

每天,我依旧捧着一杯香茶坐在窗下,看尽世间缘起缘灭,花开花谢……

作者简介:

周铁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年文艺学会文学顾问兼专家指导团成员、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在二十多个省(区)近百种报刊发表作品逾百万字,出版多部,作品入选多种权威选本。在各种文学评奖活动中获奖数十项。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诚邀加盟

《金陵文学家》诚意邀请有缘朋友加入编辑团队:

1.  文字编委:有较好的文学素养;

2.  朗诵主播:擅长朗诵或儿童故事播讲;

3.  版面设计:熟悉微信平台文字版面设计。

  请联系主编 醉卧蘭亭(yf476800)

稿酬规定:主推当日读者打赏金额全部的六成作为稿酬,四成留作平台运作;5元及以下不再发放。无打赏则无稿费。请作者主动联系主编领取稿酬。具体规定参加本刊《征稿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