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川八百里——雨岔大峡谷 / 作者、诵读:碧林听涛

 醉卧蘭亭tumvn7 2020-11-07

主编:醉卧蘭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知青岁月||农民工故事|美文诵读|军旅岁月

飞燕说:脚步踏过地狱,眼光掠过天堂。雨岔大峡谷印象记实。

——题记


很久以来就有一种期盼,或者说是一种梦想,梦想一次不一样的旅行。不是奔赴人潮汹涌的旅游景点,不去追赶预设的时间,不是为了孩子抑或是父母,只为自己——约三两个志同道合的友人,来一场自在随心的旅行。

仿佛是听到了我内心的呼唤,忽然接到了永平发来的微信:秦川八百里采风,一起同行?随微信发来了路线图和一些风景、民俗图片。沉寂的心被唤醒,重新点燃了期盼,同时也充满了不安。这注定是一场艰险的旅程,我能行吗?永平象是看出了我的顾虑:放心!有我在,你能行。

和永平相识于十多年前,当时在同一所学校共事,做为美术教师的他,也是个专业的摄影师,是一个对艺术痴迷和对生活极度热爱的人,是个纯粹的艺术家。共事不久,永平去了新疆支教,从此,只能从他的博客上了解他的动态。看他独自一人行走在新疆的沙漠荒原、城市乡村,欣赏他拍摄的一幅幅新疆大美的风光和民风民情。支教回来后,永平去了另一所学校,我也去了机关工作,虽在一个系统工作,却不常见面。他建起了摄影微信群和摄影平台,一如既往地忙碌着。

同行的还有两位女性,都是中学的英语教师,只是来自于不同的学校。两人虽职业相同却性格迥异,飞燕老师温文尔雅,语气轻柔,只有在看到美丽的景物时才表现出天真的孩子气,或呼喊或跳跃;小维老师性格直爽,语速极快,她是在我们同行的这十二天里收获了最多绰号的人:小钢炮、开心果、二哈女王、小财迷、伪坏人……她为我们的旅程带来了热闹和欢笑。同时,她也是我这业余摄影师的御用模特。

驱车近十个小时,途经西安做了短暂停留和休整,又经过半天近300公里的旅程,终于来到了雨岔大峡谷的所在地-甘泉县下寺湾镇。在镇上吃过晚饭,见到了永平之前联系好的当地向导老杨。天色渐晚,换乘老杨的面包车继续前往大峡谷的所在地雨岔村。

当地政府正在修建通往山上的道路,准备开发出这个深藏己久的旅游资源。山路颠簸崎岖,灯光所及处可以看到路边停着的挖掘机和推土机,不时地有装满沙石的重型卡车轰鸣地从旁边开过,整条山路就是一个尘土飞扬的大工地。老杨气定神闲,一边和我们介绍着峡谷的情况,一边娴熟地驾着车绕过一个个沟坎,象驾驶着在波浪中起伏的航船向前行。

车终于停了下来,一行人下车又爬上了一个陡坡后,来到了我们今晚的宿地——一个农家小院。小院靠山一面是几孔窑洞,洞内干净整洁,家具齐全,我们分住其中两孔。难掩兴奋,永平又架起摄影装备为我们拍了几张窑洞留影后,才各自在洞内的大炕上酣然睡去。

第二天一早,洗漱、早餐完毕,换上了老杨为我们找来的长筒雨靴。下了院前陡坡,走过一段平地,来到了路边的一个不引人注目的下坡口,小心地走下这个陡坡,眼前赫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地缝。这里不再有坡上的黄土,裸露的红褐色岩石垂直而下,深邃险峻。可以看见已经先下到地缝底部的飞燕和小维的身影。这里就是雨岔大峡谷最具代表性的峡谷——桦树沟了。

老杨指引我抓住岩壁上的粗铁链,脚踩壁上的凹洞和突起,手脚并用,一点点下到地缝中间竖立的木梯旁。永平身背几十斤重的装备,在后面一边跟着往下爬,一边不断地叮嘱我小心,终于和永平都顺着木梯下到了沟的底部。沟上的老杨叮嘱我们:注意听着是否有打雷下雨,如果有下雨迹象,立即返回到地面,否则,沟内洪水袭来,后果不堪设想!交待完毕后,老杨离去了。

顺着沟缝向前走,缝隙越来越窄,最终到了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的瓶颈处。我们卸下背包和相机,侧身通过后立即又是一个近一人深的深坎。我们一个个探身下到沟底,沟底开始有积水,我们趟水向前慢慢行进。

沟内并不黑暗,沟顶上的一线天空投射下了光亮,只是那一线明亮的天空被地缝两壁挤压得犬牙交错,移步异形,变化万千。沟内空旷,我们趟水的哗哗声在洞内回响,一点点轻微的响动都象是在耳边响起。水越来越深,越来越寒凉,即使穿着雨靴也能感到那流水的寒意。

形态各异的线条装饰着两侧的岩壁,或轻柔伸展,或恣意蔓延,象温柔的海浪,象太阳的光芒,象笔触的纹理,象螺钿的波纹。光亮自上而下渐渐变暗,随着光线的变化,被亿万年的水流镌刻着各式线条的岩壁或褐黄或深红,绿色苔藓慢慢向上蔓延,变化的光影和丰富的色彩把岩壁装饰得浪漫而又梦幻。我们恍若正在趟过时光的河流,走在穿越另一个未知世界的时空隧道里。

一段深水区域过后,沟内渐显开阔,不再是只能容一人通过的窄沟,我们一起踏上了一块无水的滩涂。这时阳光从头顶直泻而下,自洞底仰望,这一段峡谷就如同一个灯火辉煌的殿堂。石壁在阳光的照耀下如火焰般明艳,石壁上的花纹就是大自然最㶷丽的艺术品,在阳光下肆意挥洒,沟底的我们在大自然的杰作里显得如此渺小。在这束耀眼的光束下,我们仿佛正在通过时空之门,又仿佛置身于梦中的天堂。

永平按下快门,记录下这壮美的画面。

永平手里的相机其实一直都未停过,在下沟前就开始了创作。到了沟底,他更是如鱼得水,对着线条流畅、色彩斑斓的岩壁拍个不停。时而叫住我们中的某一个,记录下他(她)的精彩瞬间;时而在水中置上脚架,设好闪光,把我们一起摄入到那动人心魄的美丽画面。

相机中呈现的色彩更加艳丽,光影层次更加丰富,远远胜过我们肉眼所见。或许我们眼睛看见的并非全部,自然界呈现的也远远不止我们所见的美丽,正因为如此,才要用机器和技术还原它的真实吧。我由衷地佩服永平的技术和他恰到好处的设计,画面中的我们不是主角,我们仅仅是烘托这神奇壮丽的大自然的道具而已。

飞燕做为永平的助手一直协助着拍摄,细心的她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也一直关注着我,只要看到我这边遇到了困难,她就会过来伸出援手。小维一直在我身边,背着我们的补给,还充当着我的拐杖。在前面趟水探路的她,发现前面的路不好走,就会自然地向后伸出手来,我于是抓住她的手,一起走过那段坎坷。

我小心地跟着小维趟水前行,光线明亮处,也不时叫住她,拍摄下她在梦幻岩壁前的身影,这时,她又是我的模特了。一段深水区,水底凹凸不平,小维娇小的身躯似乎难以支撑我近一米八的个头了,飞燕适时地来到身边,拉住我的手,继续向前行。

返回沟上时,又到了那个深坎处了,试了几次,无法上去。小维先爬了上去,飞燕也上去了,小维拉住飞燕,飞燕拉住我,两个女人,硬生生把我这70多公斤的汉子拉了上去。

在秦川八百里后面的旅程中,我的伙伴们就是这样自然地不露声色地帮助着我——拉着小维和飞燕的手,抓住永平的臂膀和背包,甚至踩着他伸过来的脚面做支撑,走过了一个个过去自己从来未曾尝试的险阻。

本以为做为一个腿部有残疾的人,只能做一个宅男和“坐家”了,却从来不曾想过有一天也能上山入地,探险揽奇。曾经欣赏的梦幻图景,今天竟然身临其境;一直羡慕的背包驴友,如今也成了其中一员。收获的不仅仅是踏遍万水千山的自信和豪情,更多的是温暖和对伙伴们的感激。

一次难忘的旅行不仅仅是遇到的美景,还有那一个个温暖的瞬间,它们才是旅程中最珍贵的部分。这些瞬间就象那摄入相机的精美画面,永远地定格在了我的记忆里。在时光流逝的岁月长河中,那些曾经同行的幸福和美好,将成为点缀我生命的最精彩的回忆。


作者简介

碧林听涛:本名朱涛,生长在潜江,江汉油田第二代石油人。现在江汉油田从事财务工作。爱好旅游、摄影、阅读、朗诵,有感兴趣的题材时也动笔写写,以娱闲情。微信号:zhutao633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