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庄赏诗||作者/三色堇&文海诗轩传媒鉴赏

 文海诗轩传媒 2020-11-07

文海诗轩传媒

与众不同  自然出众

高度 深度 态度 温度



文海诗轩传媒鉴赏




DEEP IN MIDSUMMER,IT'S


梁庄赏诗||作者/三色堇

SUMMER

2020.11.07


【综评】

 
三色堇是山东人,在陕西写诗画画,喜欢穿舒适但却炫彩暴酷的服饰,从表像给人以张扬随性的豁达印象,但其内心世界细腻幽微,豁达而通透。写诗重视直觉,表达上也绝少铺叙,但并非没有技法,她的技法更加融透于挥洒之间,自如灵活。她的两个优势很明显:作为画家对于色彩的敏感度、对场景、布局、明暗的表达;同时,她是一个自然主义者,她对花鸟草虫有种通灵的天分和亲和力,所以,在她的世界,世界更庞大,大自然才是世界的主人,人,只是世界的客人。从这个角度去体会世界,会产生物我两融、天人合一、悲悯惜缘的独特情结。

在铜铃山与一棵翠竹对视

作者/三色堇  赏析/梁庄

在铜铃山我仔细辨认着
这片竹林
不知哪一株才是我
六年前拥抱的那一棵
我试着去触摸它坚硬的叶子
笔直的竹节
这次,我不写鹅掌楸,
金钱松,花榈木,大峡谷
我要靠在竹林里整理一下
被大风吹乱的长发
在小瑶池与碧绿的湖水说说话
说说湖边一只长尾鸟绚丽的羽毛
说说在铜铃山突然发现我老了
攀登的手脚不再灵活
我很想在这里能等到那个用
竹叶吹口哨的少年
在寂静的边缘
他会帮我剔除一些无意义的词

【赏析】

温州的铜铃山风景无数,铜铃山森林公园, 位于浙江省文成县境内。公园内分别有铜铃峡景区、高坝飞虹、斗潭、鳄鱼潭、白郎漈、龙潭、孝竹滩、白鳍豚、钻山牛、灵崖、十二埕、银坑洞、虎口二瀑、壶穴潭、飞龙沟等景点。在众多的景点中,女诗人三色堇为什么只愿意与一棵翠竹相对?这让人不禁想起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据说崔护因为喜欢那个住在桃林里面一个叫绛娘的女子。我们就从八卦开始理解三色堇这首诗。

文海诗轩传媒鉴赏



直出胸臆,不含夹带,诗人写道 "在铜铃山我仔细辨认着这片竹林/不知哪一株才是我六年前拥抱的那一棵/我试着去触摸它坚硬的叶子/笔直的竹节"。一只企鹅叼了一条鱼找自己的儿子,一个人带着梦找一棵竹子。找到了吗?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了要干什么?"我要靠在竹林里整理一下被大风吹乱的长发/在小瑶池与碧绿的湖水说说话/说说湖边一只长尾鸟绚丽的羽毛/说说在铜铃山突然发现我老了/攀登的手脚不再灵活"。这些不足与外人道也小事,要跑上千公里,去与一竹子对话?这不是一株普通的竹子,六年前我深情的抱过他。《庄子·盗跖》就讲了一出尾生抱柱的故事:“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有些承诺看上去很小,践行却很有意义。

在关于人与物相对,人物相知到人物两忘这种境界,唐李白在《独坐敬亭山》中有很好的描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鸟和云近在身边,但相知的只有远远的敬亭山。"我很想在这里能等到那个用/竹叶吹口哨的少年/在寂静的边缘/他会帮我剔除一些无意义的词"。这让这首诗的重心落在了一个少年身上,这个少年鲜活而原始,知性而深邃,他洞悉了寂静而不寂寞的玄妙。历经六年,自己变老之时,发现自己仍然突破不了喧嚣的包围,仍然在喧嚣中蹉跎生命的本真。坚硬的叶子和笔直的竹节都是那个少年的特异性,不足为外人道也。

诗人为什么不写鹅掌楸,金钱松,花榈木,而独独写竹子,而且写出竹子不同前人之精神风貌,进而歌颂了一种纯粹孤独下寂静但不落寞的人格力量。就像清人郑板桥独爱竹子,多做君子之风以借物抒情。在《竹石》一诗中,郑板桥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但如此书写,其实还是在表面而未触及精神内核。写到灵魂的应该是《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种清高内敛,一种孤独而坚定,一种敢于定格的永恒。

三色堇在语言表达上精准而不冗杂,直接而不事铺叙,靠内在的对应和线索衔接,能做到一波三折,而因应出不同的层次。这是她作为画家对明暗,远近和层次有自己独特的敏感和清晰的理解有关。这首诗顺手还收获了一种类似地理志的文化向度,把人、地、物、他人故乡交错,让人有了悠远的自然背景。这很像一幅中国传统水墨,画着山水中的隐逸与知己,一幅小山水归隐图。



文海诗轩传媒鉴赏



 在西樵山

作者/三色堇  赏析/梁庄

在西樵山,一声一声的鸟鸣
与满山弥漫的花香
让我忘记了北方的冬季
忘记了被冻伤的记忆
四方竹,白紫金,红木棉,雪塔茶
染香了我的米色长裙
它们温润着一颗欣喜之心
我的欢愉不仅仅是草尖上的盛世
飘香的丹桂像少女的嘴唇
与鸟语一起挂在轻盈的枝头
在西樵山我相信了冬日的美景
信赖那个在漏下的阳光中
教我说粤语的女友
我们在这万物之中不谈论宗教
也不谈论生死
我只用一首诗抵达花海的内部
用我的深情捂热苍茫的人世

【赏析】

三色堇是一个闲不住的女子,好游山水,从铜铃山转到西樵山了。西樵山我去过,除了一尊大佛,我的印象在一个萎败的荷池,我当时看见那些枯死的荷花,仿佛拿着剑和盾牌的勇士,深陷污泥折戟沉沙铁未销,有霸王乌江之悲。三色堇有席慕蓉的美文笔力,又有三毛的人文情怀,尤其在语言上又精准苛求,在女诗人中是独树一帜的。她既不像翟永明一样向灵魂切入,却围绕着人的普遍人文情怀和精神诉求;也不像王小妮写宽泛的闲适,她的闲适不仅仅基于阳光和空气,还基于环境、山水和具体的人。她的复杂性就像她是山东人,却生活在西安,是职业画家,却热衷于写作。她对于地理志的雅好同于广州的杨克,其实,这种田园的雅好是古来有之。
 
  我说过,每一个文化高人都善于写地标,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景点都与一个文化名人相关。佛山南海西樵山,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而西樵山的三湖书院,则是一处集大成的地方。“一山阅尽岭南千年文明”,这是对西樵山的文化评价。唐柳宗元在《岭南江行》写道: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最有名的还要算苏轼的《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文海诗轩传媒鉴赏


 西樵山最特别的魂还在于与历史著名事件"戊戌变法"的特殊渊源。康有为在《烟雨西樵》中写道“烟雨西樵乍霁开,三湖碧水映楼台。追寻遗迹康南海,不尽沧桑过眼来。”这首诗生动的重现了他在西樵山白云洞三湖书院苦求变法强国之路的岁月。康有为在这里遇上了人生知己时任翰林院编修的张鼎华,才有了机会走出三湖书院,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写下“秋风每赋感知己,记得樵山花又红”。梁启超也题了“春尽花魂犹恋石,雨余山气欲吞湖”的楹联。
 
    这些前贤诗赋为后面诗人的写作带来了一定的阻赫,就像李白在黄鹤楼兴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三色堇另辟蹊径,收束内核,选一个自己有优势的视角,这是她非常高明的地方。"在西樵山,一声一声的鸟鸣/与满山弥漫的花香/让我忘记了北方的冬季/忘记了被冻伤的记忆"。这是她的视角,她的视角是真实的,本源性的,做了一个忘了写诗的诗人。她的视角就是北方人对南方冬天的新奇和疼爱,犹如遇到一个新宠物。"它们温润着一颗欣喜之心/我的欢愉不仅仅是草尖上的盛世/飘香的丹桂像少女的嘴唇/与鸟语一起挂在轻盈的枝头"。而有名有姓的"四方竹,白紫金,红木棉,雪塔茶/染香了我的米色长裙"。白、红、雪、米色等颜色的细致,正是她与很多诗人不够工笔和好色的差别,也暴露了她画家的身份。


文海诗轩传媒鉴赏



我说三色堇的人文情怀就像齐白石画中的趣一样,是她不经意的故意,是她其实聚力而为的,只是她把人的介入放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在西樵山我相信了冬日的美景/信赖那个在漏下的阳光中/教我说粤语的女友/我们在这万物之中不谈论宗教/也不谈论生死"。这个女友不是诗的终点,这是她跳起来的跳板。"我只用一首诗抵达花海的内部/用我的深情捂热苍茫的人世"。南方的暖和花,把我一个北方人捂热了,我以信任把一个讲粤语的女孩子的心捂热了,把隔阂变成了友谊的结点。三色堇尤其宝贵的是,她的人文诉求很高,很普世,这尤其让我觉得与王小妮看似随性的清高有了分别。我不知道西樵山好写地标的杨克会怎么写,有位岭南古律高人叫廖觅竹的,写了一首《西樵山》: 幻化层林雨或烟,楼台有迹尚飞仙。青山一簇收如掌,古木千寻覆作天。地断西南曾劫海,江分左右已桑田。就中犹怕登临久,换我人间五百年。诗写得很好,只是这种自我的人文高度,比起三色堇来,我认为还是不够慈悲,看来三色堇没有白看观音,她证得了佛心。


文海诗轩传媒鉴赏





翻越大冬树山桠口雪山



作者/三色堇  赏析/梁庄


我不是高原的逐梦者
我只是完整的还原了海拔4120
一个生命最真实的体验
雪山就在脚下,我放纵着孤独与想象
在稀薄的空气中触到
加速的心跳,撕裂的头疼
 
我呼吸着牛羊的味道,狼毒花的味道,宗教的味道
它们令我混沌又清醒
浩瀚的草原越发高远,深沉
我的灵魂触到高原秘境中
酷烈壮丽之大美
 
天地苍茫,原野广袤
我清楚它们的绝唱
不再计较人生的疼痛与失去的彼岸
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任神的目光缓缓拂过万物的头顶

【赏析】

《论语·雍也》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种小天下的气度不是王者靠征服所能达到,而是通达自然之道的智者所独享。三色堇是山东人,骨子里也爱山。2019年八月她途径青海省刚察县境内大冬树山垭口,在刚察县和祁连县的交界处,在204省道边上,写下了《翻越大冬树山桠口雪山》。

 

文海诗轩传媒鉴赏



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体现出自己独特的情操。一个优秀的诗人她既要写出通感,又要写出别人不可感的东西。大部分诗人写雪,无非风花雪月,或者以妆形色。唐·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写道"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真是老了,看见雪封山路,就要死要活。所以我喜欢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说的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跟三色堇说的雪山正是一脉相承。

毛泽东写雪山极尽革命的浪漫主义,轻轻一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959年,毛泽东的儿媳刘思齐生了一场大病。毛泽东自己忍受着爱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的巨大悲痛,多方关怀刘思齐,86日写信引用了李白诗中的诗句,鼓励她说:“娃,你身体是不是好些了?……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连雪山。这是李白的几句诗。你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可起消愁破闷的作用。"
 
那女诗人三色堇过一个大冬树山垭雪山会怎么写?"我不是高原的逐梦者/我只是完整的还原了海拔4120/一个生命最真实的体验"。这个立足点就给全诗定了基调。说明诗的结构就是以所感为核心。"雪山就在脚下,我放纵着孤独与想象/在稀薄的空气中触到/加速的心跳,撕裂的头疼"。感觉是知觉的原始状态,原始状态是不适。在感觉之外,知觉就冒出来了。"我呼吸着牛羊的味道,狼毒花的味道,宗教的味道……/它们令我混沌又清醒/浩瀚的草原越发高远,深沉/我的灵魂触到高原秘境中/ 酷烈壮丽之大美"。这是起承转合的一个转,由肉体的不适转到精神的愉悦。这个转的合理性在哪里?就在于宗教和高原秘境,这是物理空间,也是精神空间,更是给精神转化提供了空间。三色堇在这首诗中没有按照她惯常的会引入一个人,仅仅引入了一个独特的秘境,就是不一样的天,一个人一样的天。


文海诗轩传媒鉴赏


"天地苍茫,原野广袤/我清楚它们的绝唱/不再计较人生的疼痛与失去的彼岸/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任神的目光缓缓拂过万物的头顶"。三色堇在写雪山的时候,几乎没写道雪,更不会是风花雪月。雪和山一起变成了脚下的地,她把目光放在了天上,放在了天的神性上,变成了以天的眼睛看雪山,人变成雪山的一部分,人也是天的一部分,正所谓天人合一。这时候人没有感情,没有痛觉,也必然没有感觉。这是在秘境中神秘的感受和体验,最后地、天、人、神通过人的通悟融为一体,这是道的境界,也是佛的境界。

感恩有你




三色堇,本名郑萍,山东人,写诗,画画,现居西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获得“天马散文诗”奖”“中国当代诗歌诗集奖”“杰出诗人奖”《现代青年》”十佳诗人”等多项。有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北京文学》《上海文学》《诗刊》《诗歌月刊》《星星》等多种期刊。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南方的痕迹》《三色堇诗选》《背光而坐》散文诗诗集《悸动》等。



梁庄,男,本名张文渊,生于68年,陕西西安人,居深圳。曾长期服务于华为公司,后自主创业。大学时开始发表作品,作品选入多种选本,参加编辑了《中国韵律诗歌旗帜卷》,主编《诗度360》,获2020年“象山笔会·金象奖”。著有现代诗集《被放逐的诗魂》《绝对硬度》《荣誉校长》等,著有大量的诗歌评论,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策划多次大型书系的出版和文化活动,产生广泛的影响,是当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学者之一。


文海诗轩传媒精英团队

社长总编:那年

副  社 长:若惜  风铃

社长助理:烟雨

编      委:若惜  蓝莲花  暗香  听雨  墨言

               紫嫣茜雪  森林狼  风铃  念家乡

               爱我中华  笑舒云袖

摄影部长:森林狼

宣传部长:杨彰

宣 传 部:古三槐  常贵佳人   杜萍

金牌主播:沧海一粟  风华正茂  彩衣纷飞  指尖轻语

                知知  紫嫣茜雪  淡静若水  冷月

                墨香彼岸  天蓝蓝  翠翠鸟  白贺

技术合成:若惜

文海诗轩传媒投稿须知

1、投稿前先关注《文海诗轩传媒》公众号,并加主编微whsxcm

2、稿件须为原创首发,忌一稿多投、抄袭,文责自负,稿件是否采用十日内予以答复。

3、稿酬来自打赏的百分之五十,另百分之五十用于平台维护。要求诵读的作品,作者40%,诵读30%,编委30%。稿件自发布之日起,七天后,稿酬以红包形式发放,不足十元不予发放。

4、投稿作者请附简介及个人近照一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