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_合谷刺_在腹部减肥中的运用_周国富
2020-11-07 | 阅:  转:  |  分享 
  
上海针灸杂志2010年10月第29卷第10期·667·
文章编号:1005-0957(2010)10-0667-01·临床报道·
“合谷刺”在腹部减肥中的运用

周国富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213001)

【关键词】针刺;刺法;肥胖症;合谷刺
53例(占39%),减少9~5cm者72例(占53%),减少5cm
【中图分类号】R246.1【文献标志码】B
以下者11例(占8%)。
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0.10.667
3.2病例介绍

患者,女,43岁,体重78kg,身高163cm,双髂嵴
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是近些年来临床常见病,尤以
脐基准腰围104cm,皮肤肌肉较松弛,血压156/
腹部肥胖较为突出。自2006年来,笔者采用合谷刺法
90mmHg,甘油三酯3.95mmol/L。气虚乏力,舌胖苔白
针刺治疗腹部肥胖患者136例,现报道如下。
腻,脉濡滑,辨证诊断为脾虚湿盛痰阻型肥胖。腹部采

用4组“合谷刺”针刺,配足三里、三阴交,再加阴陵
1一般资料
泉、太白、丰隆,如上述之法操作。并嘱控制饮食,加
136例中,男54例,女82例;30周岁以下22例,
强锻炼。治疗2个疗程后,皮肤肌肉较治疗前有张力,
30~40周岁48例,41~50周岁50例,50周岁以上16
体重下降至66kg,腰围(仍以双髂嵴脐为基准)下降至
例。立式,以双髂嵴、脐为基准作腰围测定,男性≥
87cm。再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随访1年未复胖。
115cm者27例,114~105cm者18例,104~95cm者

6例,<95cm者3例;女性≥105cm者31例,104~
4体会
95cm者30例,94~85cm者14例,<85cm者7例。
肥胖症属中医学“肥满”范畴,与过食肥甘,疏于
否认有其他原发性或继发性疾病。
劳作,脾胃失调(脾胃俱虚或脾胃俱旺),痰饮水湿有

关。针刺以调理脾胃为主,主要选用任脉、足阳明胃经、
2治疗方法
足太阴脾经之穴,中脘、下脘、水分、阴交、天枢、梁
2.1取穴
门、滑肉门、水道、足三里穴可健脾和胃,利水化湿,
主穴分4组,第1组取中脘,进三针,分别向下透下
助运消滞。笔者在腹部用“合谷刺”针刺法,悟自《灵
脘、水分,向左、右透梁门;第2、3组即左腹组和右腹
枢·官针》:“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
组,取天枢进三针,分别向外侧透大横,向上透滑肉门,
取肌痹,以脾之应也。”“合谷刺”,一穴三针,呈鸡爪状,
向下透水道;第4组取阴交,进三针,分别向下透气海、
此方法为取一穴而透多穴,刺激面广。即针刺入穴后,
关元,向左外下、右外下透水道。配足三里、三阴交。
在皮下脂肪中行针,直接刺激脂肪细胞,可使局部细胞
脾虚湿盛加阴陵泉、太白、丰隆;胃腑实热加内庭、曲
产生应激反应,又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局部充血,
池、支沟;气滞血瘀加血海、太冲、合谷;脾肾阳虚加
改善循环,气血畅达,痰湿等诸邪随血流宣泄,从而减
气海、关元、脾俞、肾俞、太溪。
少腹壁脂肪。
2.2操作方法
此外,根据中医辨证配穴,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之络
常规消毒后,取长90mm毫针斜刺入主穴后,进入
穴,能化痰降浊,运脾通腑;三阴交、阴陵泉、太白分别
皮下脂肪层,再改平刺,向需透穴位透刺,运用提插、捻
为三阴经之交会穴,脾经之合穴及原穴,具有补脾化湿,
转法,使之得气,每穴进三针,留针30min,10min运针
利水消肿之功;内庭、曲池、支沟可清胃火,通腑气;
一次,以泻法为主。前3d,每日1次,后隔日1次,10
血海、合谷、太冲具有养血活血,通经活络作用;气海、
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星期,治疗2个疗程。
关元、太溪能补肾温阳,健脾益气。以上诸穴辨证运用,

具有健脾清胃,化痰降浊,调畅气机之功,因而取得令
3治疗效果
人满意的疗效。
3.1治疗结果
收稿日期2010-03-15
经治2个疗程后,136例中,腰围减少≥10cm者
作者简介:周国富(1969-),男,副主任医师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