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氏清暑益气汤临床应用

 松静空空 2020-11-07

1.低血钾症
【案例】某男,45岁,农民,1996年7月30日初诊。四肢乏力伴麻木1周余,患者在往年同一季节有过低钾史,近因天气炎热,劳累过度,全身无力,两下肢酸软麻木较著,行步不稳,甚则跌仆,伴头昏重嗜睡,纳差便溏,汗多心悸,苔薄白,脉虚缓无力,因去年输液补钾效果不著而求治于中医。查血钾3.0mmol/L。证属气虚, 伤于暑湿。用清暑益气汤化裁:黄芪15g, 党参、葛根、麦冬、泽泻各12g,黄柏、升麻各6g,苍术、白术、当归、陈皮、五味子、神曲、防风各10g,龙骨、牡蛎各30g,鲜荷叶10g。
二诊:症状好转。原方加木瓜10g,更进5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纳谷正常, 体健如初。复查血钾3.8mmol/L。次年农历5月, 预服主方10余剂, 未见低钾复发,连续3年正常[沈开金.东垣清暑益气汤新用.湖南中医杂志,15(2):57]。
【按语】中医无低血钾病名,根据其发病季节及临床表现,大多与气虚湿阻相关。医者认为,主方所治之证,与时令长夏,四肢困倦,精神不振,懒于动作,自汗体重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所以临床应用,只要抓住气虚伤于暑湿的病机,大多可获满意的疗效。

2.梅尼埃综合征
【案例】某男,50岁,1999年5月10日初诊。主诉:反复发作眩晕5年,西医诊断为梅尼埃综合征,曾用多种西药治疗,用时有效,但时常复发,始终无法根治,近年来发作更趋频繁,痛苦不堪。刻诊:眩晕如坐舟车,视物旋转,头重如蒙,胸闷不舒,恶心呕吐,食少纳呆,神疲肢倦,舌淡苔白腻,脉濡滑。证属脾运失健,聚湿生痰,清窍受蒙。治宜健脾燥湿,涤痰降浊,清暑益气汤加减。处方:黄芪、茯苓各15g,人参3g,天麻、半夏、白术、苍术、泽泻、葛根、当归、陈皮各10g,升麻4.5g,五味子5g,生姜3片,甘草3g,水煎服,5剂而愈。继予补中益气丸调理以固疗效,随访年余,未复发[沈开金..东垣清暑益气汤新用.湖南中医杂志,15(2):57]。
【按语】《灵枢·口问篇》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金匮要略》说:“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丹溪心法》说:“此证属痰者多,盖无痰不能作眩也”。张景岳强调“无虚不作眩”。此患者因饮食劳倦伤脾,脾运失健,水湿停留,聚湿生痰,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清窍受之蒙蔽,遂致眩晕、视物旋转、胸闷不舒之所由也;恶心呕吐乃浊阴不走下窍而上逆之故也,治于升降中求之。方中黄芪、人参、升麻、葛根升阳益气;天麻、白术、苍术、茯苓、泽泻、陈皮和中降浊;当归以和营血;五味子以敛神精,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五味子对中枢神经有显著的兴奋作用,并能促进代谢,提高视觉、听觉等感受器官之感受作用,为治疗耳源性眩晕之效药。全方依“无痰不作眩”之论,以燥湿化痰之族治其标;据“无虚不作眩”之法,用调补气血之辈治其本;升中有降,化中有生,标本兼顾,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药证合拍,诸恙悉平。

3.慢性结肠炎
【案例】某男,58岁,干部,1995年3月5日初诊。小腹阵痛,并解脓冻状便月余。患者有慢性肠炎史10余年,反复发作,转治多家医院,2次结肠镜检查均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患者年近花甲,形体微胖,面白少华,短气懒言,动则出汗。苔薄黄,脉濡弱。大便常规:白细胞(++),脓球少许,证属气虚下陷,升降失调,夹有湿热为患。用清暑益气汤,加防风10g,白芍、桔梗各12g。二诊:5剂后,大便脓冻减少,腹痛消失。原方加减再进20剂,大便日解1次,无脓冻,多次大便检查(-),腹无所苦,自汗除,精神振,脉象较前有力。停中药,改服补脾益肠丸巩固。半年后复诊,大便一直正常,体力健旺,结肠镜复查:未见明显病变[沈开金.东垣清暑益气汤新用.湖南中医杂志,15(2):57]。
【按语】观主方所治证中,有“大便溏而频,或痢出黄如糜”。《内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飨泄。”久痢脾胃气虚,清气不升,湿热留恋,致使痢疾久久不能痊愈。方中参、芪、术、泽泻、神曲益气除湿;升麻、葛根升清止痢,当归和血;青陈皮调气;麦冬、五味子和阴敛涩;加入防风祛风散湿;芍药养血和营;桔梗善除脓冻。全方对久痢脾胃气虚而湿热未清者,较为合拍。

4.功能性子宫出血
【案例】某女,15岁,学生,1992年8月4日初诊。因月经量多10余日未止而就诊,患者12岁月经初潮,经期40~90天不等,每次量多,淋漓不净。患者形体消瘦,面色黄,贫血面容,语声低微,平日汗多易感冒,手足心热,并有脱肛病史。苔薄白,脉沉弱。证属中气不足,气虚失摄。用清暑益气汤加减:黄芪、阿胶、乌贼骨各15g,党参、茜草各12g,黄柏、升麻各6g,当归、麦冬、五味子、陈皮各10g,旱莲草、龙骨、牡蛎各30g。
二诊:3剂尽血止,头昏乏力,心悸,原方去黄柏、陈皮,加白芍、熟地各10g,更进3剂,药后诸恙平复。嘱早服补中益气丸,晚服六味地黄丸巩固。下次月经按月而潮,经量基本正常,6天即净。继服上述丸剂治疗3个月经周期,患者不但月经正常,且自汗、贫血、脱肛亦愈,随访1年正常[陈东华.清暑益气汤临证运用举隅.吉林中医药,2005,25(10):45]。
【按语】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中医“崩漏”范畴。方中参、芪、术、升麻补气升提;当归和血;黄柏坚阴泻火宁血;麦冬滋肺液,使金水相生;五味子宁心敛血;增入阿胶、乌贼骨、旱莲草、茜草、龙牡固冲止血。综观全方,功能补中益气,泻火宁血,固冲止血。
颜乾麟教授常以其加减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颇多效验。他指出,清暑益气汤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确有其效,但亦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此方尤其适用于暑月,然不可拘泥于暑月,心脑血管病患者只要是属气阴不足、气虚血疲者,皆可酌情用之;二是心脑血管疾病兼有暑湿或湿热困脾、暑伤元气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者,亦可加减用之;三是本方药味组成与剂量当随季节变化、证候轻重、体质强弱、情志状况、年龄大小而斟酌之。兹举验案二例。

案1张某,女,73岁。冠心病心绞痛。
[初诊]2002年7月18日。患者胸闷、心悸、气短,心前区绞榨样疼痛,持续2~5分钟,自服麝香保心丸2粒,可缓解症状。现症状加重,心痛难以忍受,服保心丸效差,四肢末端发凉,不畏寒,口苦,大便干,夜间心慌、心悸、盗汗,疼痛发作次数增多,舌红、苔薄黄,脉缓。心电图示:心肌缺血。Holter示偶发室性早搏。证属气阴不足,损及心阳。治宜益气滋阴,兼助阳气。用清暑益气汤加味。生黄芪15克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桂枝5克赤白芍各15克煅龙牡各3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川芎15克茯苓30克丹参15克桔梗6克葛根15克黄柏6克降香.5延胡索9克炙甘草3克上方加减治疗4月余,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数周仅有8次,心慌、心悸症状明显减轻,盗汗已控制,四肢末端已转温,口不苦,大便通畅,每日一行。
【按语】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致。方中川芎、降香、延胡索等可以缓解冠脉痉挛,增加冠脉血流量,止痛效果较好;桂枝、龙骨、牡蛎、炙甘草不仅可以止盗汗,防过汗伤阳,且对早搏亦有疗效,桂枝温而不燥,正合本患者阳气不足之证;赤芍、丹参、葛根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黏滞状态,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状态;方药对症,故而效佳。

案2王某,男,77岁。脑梗死。
[初诊]2007年9月5日。患者有脑梗死史2年,胃溃疡史10年。现表情淡漠,言语乏力,记忆力下降,步履不稳,时欲摔倒,神疲乏力,嗜睡,畏寒,胃纳不适,大便略干,舌红、苔薄黄,脉细。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性梗死,脑干梗死。证属气阴不足,脑络痹阻。治以益气滋阴,醒脑通络。清暑益气汤出入。
生黄芪15克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黄连3克吴茱萸2克赤白芍各15克木香10克桂枝3克肉苁蓉10克川芎15克白蒺藜15克石菖蒲20克茯苓30克怀牛膝15克生甘草3克上方加减调治2个月,患者表情淡漠有所好转,神疲、嗜睡、畏寒症状减轻,胃纳一般,大便较畅,仍以原方加入活血之丹参、葛根等,继续调治。
【按语】患者气阴不足,当以黄芪生脉饮益气滋阴;嗜睡反映脑部缺血、缺氧,以白蒺藜、川芎引血入脑,且川芎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脑部缺血状态;黄连能治疗记忆力下降,与桂枝合用,还能改善睡眠质量;再以桂枝温阳,木香顺气,石菖蒲开窍,肉苁蓉润肠,丹参、葛根、赤芍活血化瘀。诸药合用,故能奏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