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泠泠琴音,生生不息 ——专访2004届音乐表演专业校友孙知

 新用户03817598 2020-11-07

大隐隐于市,2017年,孙知在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成立了“孙知古琴传习室”

从川流不息走进幽篁深林,复又回还,回到这车水马龙的热闹处。学校的一切都使孙知欣喜,这里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充满着一切未知的可能,仿佛打眼一瞧,就可以瞧见当初那个抱着琴的自己。

传习传习,传承研习。在这里,孙知如鱼得水,畅意无阻。泡了茶,焚了香,暖黄的灯光照着,在和煦的秋日午后,时空渐渐交融——人语琴音不断,泠泠若高山之声。

孙知校友古琴作品欣赏

不期而遇之声

我问老师,这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

实际上,孙知从小学的是二胡。1997年,孙知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拜二胡名家张保松为师。而这一年,当她照常背着二胡前往教授家中学习时,不曾想,一声琴音会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道路。

初秋,日暖倦人,书房中,张老师拿出一盘磁带。录音机的按键“喀嗒”一响,悠扬古韵流水般滑出:“我一下就被吸引了!那种声音好像是从来没有听过的,但又好像是我心中一直有的音色。”孙知笑着说,语调里仿佛仍然保留着多年前的惊讶与欣喜。“我就很好奇,问老师这是件什么乐器?老师说这是古琴。我说古琴,我在书里面见过!”

孙知从来没有想过,仿佛只存在于课本里面的古老乐器,会这样飘然而至。她生性喜静,正合了古琴的气质,所以当老师问她愿不愿意学琴时,孙知几乎是没有犹豫的。

就好像命中注定似的,那时的孙知,尚不知嵇康著有《琴赋》一书,书曰:“乃斫孙枝,准量所任”,意为需要砍下所量准的新枝用于制琴。而母亲原是有意要以“枝”为其名的,只是家中长辈觉得“枝”字不够雅致,便以“知”字换了罢。

孙枝孙知,春芽早生,辗转辗转,琴缘未改。就这样,1999年,在张老师的推荐下,孙知遇见了她的恩师——诸城派古琴大师刘赤城先生。

刘赤城(左)与孙知(右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孙知的第一把琴,是仲尼式;学的第一首曲,是《秋风词》。由于历史原因,那时的古琴圈子也是这般冰冷凄清,传承的断代、琴谱的失散,都会让琴者哀婉长叹,许多东西都要摸索着重新来过。由于太过冷门,那时做琴的人很少,工艺不好,工期又长。孙知深知她的琴来得极其不易。“我每天晚上都做梦,梦见墙上挂的都是琴。我用手去摸,琴像纸片一样掉下来。”

渐渐地,孙知发现,她开始不满足于仅仅把古琴当做一个爱好去学习了,她喜悦、沉迷、无法自拔,她还想要更多的关于琴的一切,她要同琴走得更远一些。就这样,孙知决定更进一步,考取了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系二胡与古琴双专业,同时,学院也特聘了刘先生继续为孙知教琴。

这是安徽大学创校至今唯一一位古琴专业的学生。

枯木逢春之声

你看,古琴的春天快要到了!

2003年11月,古琴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我记得那一天去刘老师家上课,老师拿了很多报纸过来,他说,你看,古琴的春天快要到了!”

春天,一个多么令人欣喜的字眼。

彼时的孙知到底还是个稚气学生,不太理解老师为何如此高兴——她大约只想起来那天同样是自己的生日。但17年后的孙知却是明白的:“他经历了古琴最受冷落的时代。所以当老师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说,这不是我们中国的事情了,这是全世界人民的事情。全世界都要来保护这件古老的乐器,来一起传承这门艺术。那么你想想看,可不就是春天了!”

孙知始终庆幸,她不是一个在春天到来时才想着出门踏青的游人,而是那个在寒冬腊月里一直找寻春光的使者。

因为功底了得,还在乐团的孙知会参加很多独奏演出与外事活动。在瑞典,媒体称赞道:古琴是一种“摄人心魄的音乐”;在慕尼黑,她一出后台就被团团围住;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观众们更是热情非凡,仿佛琴声抓住了他们的灵魂似的。当地的一位老太太在演出结束后激动不已,专门跑到后台去找她合影,赞美之词更是不绝于口。孙知其实有些许不解,那时,连国人都不太懂得欣赏的冷门乐器,怎么外国人这么喜欢呢?

孙知(右)巡演后台

“这件乐器真的很神奇,它是有灵魂的。不是说要求我去弹古琴,而是古琴到底选不选择你?很有意思,好像我就是被古琴选中的人……”传统的民乐,外国人那么喜欢,正是因为这是最纯正的中国声音。而学习古琴不再是简简单单地学习一门乐器,更多的是去传承民族艺术,宣扬民族文化。

高山流水遇知音,这样的认知让孙知既欣喜又自豪。在目标明晰之后,阔别学校已久的她辞去工作,开始备考天津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的研究生。

少时不懂的那丝春风意,如今终于吹生出满园的灿烂生机——

她成功了。

余音绕梁之声

殷殷赐语,未敢忘,不能忘。

在天津音乐学院跟随李凤云教授学习的日子,同样也是孙知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

李凤云教授(右)与孙知(左)

三年苦学,毕业。

孙知接到了恩师的电话:回来吧!安徽的艺术院校没有一个设有古琴专业,你来让古琴重新专业化吧。至此,奔波多年的孙知终于停下脚步,回到了她魂牵梦萦的故乡,并将工作重心完全转移到了古琴教学上。

在孙知构建的蓝图中,她要双管齐下,专业精英教育与大众普及教育缺一不可。

“中国人,太渴望传统。”

2017年6月28号,这是一个让孙知记忆犹新的日子。古琴传习室正式揭牌,学院为此专门举办了一场小型古琴音乐会。她高兴地在朋友圈发出邀约,不料却引发了巨大反响,“我们小剧场能容纳下200多人,但是那天晚上不知怎么,四面八方全国各地都来了,朋友老师来了将近400人,消防通道、侧台都站满了人,但还有几十人进不来……北京到上海到温州到杭州,包括我们省内的琴家们都来了。我当时就觉得,好像本来我是自己一个人在这里,怎么突然一下有这么多人喜欢古琴,我都没有想到!”

孙知古琴传习室

另一方面,孙知尝试在学校开设古琴选修课。可起初她也没什么信心:“这些孩子们都唱唱跳跳的,能静下来弹古琴吗?”结果却出乎意料——孙知的选修课年年都开,班班爆满,很多学生都慕名而来,挤在教室里旁听。第二年时,选修课的学生已经小有成就了,成立了古琴社团,参加了很多演出,也跟其他高校的古琴社进行了许多交流。  

而为了让更多人现场感受古琴的魅力,她争取并珍惜每一次演出机会,甚至挺着九个多月的孕肚,参加了学院组织的一整台古琴吟诵音乐会。“社团成立三年至今,约有社员三百余人。”说到这,孙知笑得更开心了,弯弯的眉眼间满是藏不住的欣慰与自豪。

孙知(中)与学生

孙知(右二)参演合奏《清平调》

在孙知的认知里,琴可悦人,也可养人。杨贵妃以荔枝为知己,陶渊明以菊花为知己,而孙知便以古琴为知己。她的学生家长总会感慨孩子一弹琴就变得无比安静,一定是孙老师教学有方,而她总是委婉道:“是琴的功劳。”琴教人谦逊,教人静心,正是中华文化一直以来讲求的修身养性处世之道。琴学浩瀚无垠,没有边界,需要琴者不断探索,不断感悟,就像人行于世,漂泊也好,安定也罢,总不能忘记自己为何而行。

孙知说,恩师的殷殷赐语,未敢忘,不能忘。刘老师在传习室成立时还特意嘱咐:学琴教琴,必须自我勉励,潜心专研,不要弄虚作假,不可装模作样。

“现在老人家已经去世了,我都觉得愧对老师。我现在的愿望就是,等我以后不在这个世上了,我能有脸去见老师,跟他说,老师,我完成您的愿望了。”她眼含热泪,连连道了几声惭愧。

一转眼,时光飞逝,现今已是孙知与琴相伴的第二十一个年头。年初闲暇时,她构思多年的古琴曲《庐州隐》也终于填词完稿,以此来寄托自己对琴、对故乡的浓浓爱意。

一弯残月/千盏酒/梅花雪中醉焚香/素手丹青旧模样/繁华去/归来兮/凡尘梦隐在庐州         

谈话渐入尾声,夕阳西下,沉香燃尽,她抱起琴弹奏数曲,七弦琴音时而似流水涓涓,时而似深林瑟瑟,传习室内余音不绝于耳,仿佛人未走,茶未凉。

所谓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沉沉。

(学生记者:张秀英)

校友名片

孙知,青年古琴演奏家。2000年考入安徽大学音乐表演专业(与安徽艺术学校联合办学),2013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古琴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古琴教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昆曲古琴研究会会员。打谱作品《庄周梦蝶》《屈原问渡》《泽畔吟》《雪夜吟》《羽意》,改编定谱双古琴《暗香》《淡黄柳》。参与编辑《梅庵琴谱合集》,举办过多场个人音乐会。为电视剧《武媚娘传奇》《惊天岳雷》《军师联盟之大司马懿》《虎啸龙吟》第一、二部以及《锦绣南歌》配音。

安徽大学校友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