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俗语:“家中悬挂先祖像,儿孙运程总不畅”?是不是真的?

 刘沟村图书馆 2020-11-08

前两天上网,看到了这么一句农村俗语:家中悬挂先祖像,儿孙运程总不畅。说句实在话,看到这句俗语后我郁闷了很久,因为先祖是人类的“根”,家中怎么不可以悬挂他们的画像呢?悬挂他们的画像与儿孙的运程怎么能够扯上关系呢?恐怕不会吧?所以,看到这句俗语后我的心情非常不舒畅。

先祖一词出自《礼记·冠义》中。在《礼记·冠义》中有这么一段话:“是故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於庙;行之於庙者,所以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从这段话中我们就能够知道先祖是应该得到尊重的。

中国人把“根”和“本”看得非常重要。所谓的“根”,就是指人类的来源;所谓的“本”,是指事物的根基。人类之所以能够繁衍生息,是离不开“根”和“本”的,而人类的“根、本”就是人类的先祖。

自古以来,人们对自己的先祖都是非常尊敬和崇拜的。从广义上来讲,中国人认为: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炎帝、 黄帝是中国人的祖先。因此,中国人始终将他们的丰功伟绩代代相传,并被人们供奉和崇拜;从狭义上来讲,本族的始祖和先人就是自己的祖先,因此,也被本族的后人所供奉和崇拜。

其实,对于祖先崇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在那个时候,人们便从亲缘意识出发,萌生和衍化出了对本族始祖先人的敬拜思想。人们认为:敬拜自己的先祖,既是对先祖的尊重,也能够使先祖的“灵魂”感觉到宽慰,从而使先祖的“灵魂”在冥冥之中去庇佑本族的成员,去赐福给本族的儿孙后代。正是在这种朴素的思想观念支配下,自古就有祭拜、祈求其祖宗亡灵的宗教活动,并且,形成了严格意义上的祖先崇拜。

在中国儒教的观念中,“忠”、“孝”是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儒教思想认为:即使对已经去世的先人,人们也要像他们依然活着时一样的尊敬。每逢节日,都需要供奉和祭祀。在中国,对祖先的崇拜并不是一种宗教信仰,而是日常一定要遵守的一种行为准则。

自古以来,无论是官宦人家或是平民百姓,都是非常尊重和崇拜自己的先祖的。为了使后人也能够记住自己先祖的样貌,人们便会不惜重金给先祖画像,而且,还会将先祖的画像恭敬地供奉在堂屋当中,以便随时祭祀。但从来没有人说过不能在家中悬挂先祖的画像,从来没有人说过悬挂先祖的画像与子孙后代的运程有什么关系。但不知农村的这句俗语究竟从何而来,莫非是有人胡编乱造出来的吗?依我看,是非常有可能的。

将先祖的画像挂在自己家中,是对先祖的怀念和敬重。想必先祖有灵的话是不会怪罪后人的,因此,他们根本不会在儿孙的运程上使什么“绊子”,更不会阻止儿孙的运程向好的方向发展。所以,这句俗语中的说法纯粹是胡说八道,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因此,这种说法并不是真的。作为任何人都不要相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