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众号是如何把我们的时间一点点偷走的

 深溪虎堂 2020-11-08

无可否认,张小龙是个非常伟大的人物,对,基本可以用伟大这个词来形容。

因为在他之前,还从来没有一个人可以几乎可以完全霸占我所有的碎片时间,别说诸位先贤,名人大拿,就连谈恋爱时女朋友都没有做到如此的成就。无他,微信是也。

微信三件宝:群聊天,朋友圈,公众号。

对于内向和外向兼容并蓄的自己来说,相对于群聊天和朋友圈,公众号才是那个让我又恨又爱的小妖精。就是她!无情的吞噬了自己临睡前的片刻欢愉。

哪怕十点就上了床,再刷一下手机玩一会儿吧……

嗯,很无聊啊,看看有什么更新没有……

啊,新的连载出来了,赶快让我瞅瞅……

哎呀,十一点半了,再看最后一条……

一点了!真的最后再看一眼……

不是一天,而是几乎天天如此,每天晚上真的放下手机那一刻,几乎都是已经困得睁不开眼,带着满脑子被别人灌输进来的杂七杂八,昏昏沉沉的睡过去。更不要说那些等车的时候,等电梯的时候,等上菜的时候,以及坐在马桶上的时刻。堪称古人推崇的“马上,枕上,厕上”三上读书大法了。更有甚者,如果你看到一个中年胖子捧着个手机,脸上带着鬼魅般的迷之微笑,那十有八九是我在看公众号了,看的情不自禁了。

不过,还好灵台尚有一丝清明,隐隐约约觉得好像哪里不大对嘛。

充分发挥理工科学生那一点点剩下不多的功底,任何分析结论毕竟都是要用数字来说话才显得有理有据嘛

先看看微信里面到底关注了多少个公众号吧。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共是一百四十三个!一百四十三!OMG!

Iphone 6 Plus 满屏可以显示九条公众号,意味着如果把单单只是把所有公众号的标题以及最新推送看一遍,需要翻屏十六次。

继续发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看看这一百四十三个公众号都分布在哪些领域吧!按照饮食,旅游,工作,购物,商业,读书,电影,自然科学,艺术,自媒体,政经历史和友邻分为十二类,其中关注最多的是政经历史和艺术类,分别各有19个,其次分别是自然科学17个,旅游16个,友邻15个,饮食14个,自媒体10个,其他类别就都是在10个以下了。

画张图看看,更直观一些。

不过在统计第一项的时候,很快就发现,虽然有一百多个公众号的视线范围之内,但其实不并不是每一个都是时时关注,更不要说篇篇阅读了,更有甚者,还有极个别的万年潜水员,静静的待在屏幕的最底层,默默无闻,独自苟活(不过这也不能怪我啊,您都多久没更新过了,每次来看您的时候,还是停留在至少六个月以前的状态,就莫管小爷我郎心似铁了)

简单分了四类,每篇必看,经常翻翻,偶尔看看,基本不看

每篇必看,顾名思义,就是号内每篇文章必看,可以说是追着更新的铁粉。一般来说,除了内容确实感兴趣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三观合”。所谓三观合,不是三观一定正确,而是三观正好基本吻合。这样的公众号当然是可遇不可求,一共也只有四个。列出来分享给大家吧,地球知识局,张佳玮写字的地方,最好金龟换酒,艾格吃饱了

经常翻翻,就是那种内容很喜欢,但是还没有喜欢到离不开的地步,而且最关键的原因是在于实在太多了,最切实的困难在于真的没有时间看。数了数,一共有十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诸如国家人文历史,混子曰,为你写一个故事,动物世界,SIR电影,企鹅吃喝指南,物种日历等等,这类公众号都是个人心水,所以如果有时间的时候,还是会翻到前面的文章再品味一番。

偶尔看看,依此类推,大概就是那种隔几天会看看,如果标题感兴趣,那就点进去仔细读一读。比如大象公会,好奇心日报,公路商店,反裤衩阵地,三联生活周刊,悦食中国,果壳网,LONELY PLANET, 这些公众号的内容丰富,五花八门,有的还要一天推送几次,如果篇篇都去阅读,那估计一天到晚什么事请也不用去做了。这一类一共有二十个。

分析做到这里,真正引起我兴趣的是那剩下的一百零四个,用行话说,就是打开率极低的公众号。扣除里面基本有二十多个基本不更新或者更新频率过低的公众号,其他还都是正常运行的,但对于读者来说,很多时候就算是收到推送,也不会点开,更不要说细细研读里面的文章了。问题的奥秘就在这里,既然不看为什么不删呢?

原因莫过于以下几种:

一,             很多公众号是专业性很强的,但是并不是时时需要的,属于那种用的时候才会打开的公众号。比如KINDLE电子书库,玩车教授,Feekr旅行等等,有用但不用天天看,留在那里就可以了;

二,             友邻的号,很多朋友都开了公众号,大家都会互相关注一下,只是公众号这条路实在是崎岖坎坷,绝非坦途,尤其是对于那些一手操办写稿,编辑,排版,发布,互动的人来说,能够持续不断坚持输出高质量原创内容的,其实没有几个。之说以还一直在关注,也许是盼着他们什么时候回来?路很长,大家一起走,应该不会太寂寞吧;

三,             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喜欢,很有用,后来嘛,要么是我变了,要么是你变了,或者我们大家都变了,总而言之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新世相,之前是属于每篇必看,还曾经向很多人推荐,但后来经历了几次封号风波,营销炒作事件,逐渐慢慢也会变得更加容易活下去吧,只是我不大喜欢你现在的样子,但是我又舍不得把你删掉,大概如此吧;

最后一个小分析,关注了这么多公众号,大概每天需要花多少时间呢?

大约估计了一下,一天大概会看10个公众号到25个公众号左右不等,假设每个号只看一篇文章,每篇文章花五分钟时间,那么简单的加减乘除一番,就是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之间。这是心无旁骛的纯粹阅读时间,如果算上搜索,打开,分享等等各个环节,恐怕还要再加上至少一个小时。

三个小时!这还是正常状态下的消耗,如果算上出差,休假,周末这种时间相对更加充裕或者灵活的时期,不用细算,最后的答案也呼之欲出了。

是不是很惊人?反正算完之后自己是被吓了一跳。

但是,凡事我们都要算个性价比,付出了这么多,我们收获了什么?

大量的二手知识,或者比较客气的说法,信息。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太多的信息蜂拥而来,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同时,焦虑,迷茫,浮躁,无知的我们,特指我自己,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不想错过,什么都想紧紧的握在自己手里,满足自己内心的虚弱,恐惧和不知所措。公众号的出现完美的填补了这一块空白,短短几分钟,尽知天下事,瞬间自信心爆棚,极大的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

不过,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嘛?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一般公众号的文字数量都在3000-4000字以内,在如此之短的篇幅内,想把一个重要的常识讲清楚,其实是非常考验写作者的功力和底蕴的,而这个残酷的事实背后是大部分公众号写作者都没有办法做到持续稳定的高质量输出。迫于点击率,打开率,关注率,转发率等等一系列商业KPI,那么必须的套路,标题党,语不惊人死不休,为博眼球秀下限,乃至抄袭洗文蹭热点就很好理解了。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众号看上去越来越有雾里看花的感觉,越来越多的文章读起来总是似曾相识,可是短暂的高潮过后总是更加无尽的空虚,因为我们喝的是兑了水的鸡汤,而且大多还是拿鸡精勾兑出来的,至于最初的那只鸡,早已不知去向。

伴随这种大量低性价比阅读而来的后遗症,是腱鞘炎,干眼症,落枕等等,以及那些自己身体最清楚的各种不舒服,单单每天少睡一个小时想想就够让人难受的了。手机不离手的人都懂,这个就不解释了。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二十四个小时,扣去吃饭睡觉上班以及堵车的时间,剩下的那一丁点儿,我们每在公众号上多花一分钟,那么相应的就会在读书,电影,运动上少花一分钟,很公平的。相信下面的场景大家都很熟悉,多少次我们坐下来一起吃饭,一桌人眼里看着的不是菜肴,而是手机,一边看着天南海北的美味珍馐,一边扒拉着难以下咽的饲料,心里的滋味恐怕不是那么简单吧。最重要的还不在于此,由于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手机挤压占用,当然不仅仅是公众号,我们彼此之间的交谈越来越少,有时候会感觉越来越远,越来越陌生,倒是手机对话框里面的那个人看着还熟悉一些呢。

多管齐下,心态自然就不会好了,这个恰恰是之前想通过阅读,哪怕是阅读公众号,最想解决的问题。可是道理虽然那么简单,为什么我们还是离不开它呢?相信每个人的手机里面打开,总会有几十个公众号吧?

因为它方便……

因为它知道怎么抓你的眼球……

因为它可以让你很快的获得满足……

因为它可以很轻松地让你觉得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只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一件事太简单,太容易,太舒服,多半是有点问题的。

公众号,想说爱你不容易,嗯,想说恨你也不容易。

PS:说到最后,我还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的小号,人呐,就是这个样子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