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索菲亚的味道

 深溪虎堂 2020-11-08
离开保加利亚很久了,依然时不时的回忆起索菲亚。
 
这个在去之前除了知道名字以外几乎一无所知的城市,出人意料地给自己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至少和它的隔壁邻居比起来,对于索菲亚的印象实在是要深刻的多得多。如果你问我,具体深刻到什么程度呢?我想我会回答你,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再次回到这个城市,小住几日,慢慢品味索菲亚的味道。
 

对,一直念念不忘的就是,索菲亚的味道。
 
比起那些动不动就上千万人口,不管走到哪里都是摩肩接踵,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的国际大都市,作为保加利亚的一国之都,索菲亚是一个几乎可以用“迷你”来形容的城市了。
 
面积167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如果还没有感觉的话,不妨看看其他对比的数字吧。同为曾经的东欧七姐妹,华沙面积510平方公里,人口380万,布达佩斯面积525平方公里,人口175万,布加勒斯特面积228平方公里,人口210万,连饱经战乱,尚处于缓慢恢复中的贝尔格莱德,与索菲亚比起来同样毫不逊色,更勿论那些更加璀璨耀眼的大都市了。
 

不过大城市虽然有大城市的威风,小城市却有小城市的味道。
 
索菲亚是一座典型的山城。位于保加利亚中西部,地处四面环山的索非亚盆地内。伊斯克尔河及其支流穿城而过,依山傍水,如果按照中国人风水的说法来说,实在是一个形胜宝地。整个城市平均海拔大概在500米左右,但是大概是山城的关系吧,城内给人的感觉是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根据后来查到的资料显示,索菲亚属于那种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一年四季始终温和的城市,比如我们到访的初夏时节,阳光温暖而不强烈,时不时有微风吹过,体感适宜,旅途之中的疲惫也就随之一扫而空。
 

城市虽小,但是极美,特别是无处不在的绿化,令人印象深刻。
 
市区所有街巷、广场、公园、住宅等等都掩映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一排排菩提树、阿拉伯橡胶树、法国梧桐树、加拿大白杨树等,整整齐齐地排列在马路两旁,大概因为种植年代比较长久加上护理得当,很多地方两边的大树已经在空中手挽手,肩并肩的连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条条绿色荫凉的圆拱长廊。
 

一路行来,发现保加利亚人民特别喜欢鲜花,索菲亚自然也不例外。家家户户门前窗下,房前屋后,都栽种着生机盎然的花草,其中最为常见的自然是非玫瑰莫属,其他诸如郁金香,三角梅,夹竹桃以及好多叫不上名字来的品种同样不甘落后,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的花圃,平坦齐整的草坪,更是遍及城区每个角落,随处可见。来的这个季节恰到好处,漫步市区,几乎处处都能闻到扑鼻的花香,那种感觉好像整个城市犹如一朵盛开的鲜花,显得格外美观幽雅。
 

对于索菲亚的印象一下子就喜欢起来了。
 
在我去过的所有城市中,索菲亚是前苏联境外俄国味道最为浓郁的城市,甚至比几个曾经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还要更加地道。
 

我想这大概和保加利亚以及索菲亚的历史脱不了干系。
 
索非亚最早的名称唤作塞尔迪卡(Serdica),14世纪开始因圣索非亚教堂而最后定名为索非亚。
 
这里曾经存在过一个大名鼎鼎的王国,色雷斯,任何一本讲述罗马史或者希腊史的历史书应该都不会错过这个名字,毕竟公元前五世纪这里就已经招兵买马,开府建衙了,可惜后面来的邻居都是些狠角色,实在是有点头大。
 
比如,马其顿王国的腓力二世曾于公元前339年摧毁过这个城镇。
 
比如,公元前29年,塞尔迪卡又被纵横天下的罗马人征服,随即这里成为了一座罗马风格的城市。图拉真在位时期(98117年),它成为一个地方自治城市。公允地说,在罗马统治时期,基建狂魔治下的塞尔迪卡终于变得像一个大城市,而不再是一个土围子。高大巍峨的城墙得以修建,公共浴室、大剧院、市政厅等等原汁原味的罗马式建筑在城内拔地而起。这段时期是塞尔迪卡发展的繁荣期,以至于后来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一度想在这里建都---伊斯坦布尔暗暗心惊,好险好险!
 
然后,公元477年,门口的野蛮人---匈人来了,随着阿提拉的上帝之鞭挥舞之处,整个城市化为白地一片。
 
随着保加利亚第一帝国于1018年被消灭,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再度落到了拜占庭帝国手里,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重建了城市。
 

1382年,在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漫长的拉锯战中,索菲亚经历了残酷的围攻。这个时候整个欧洲都在奥斯曼的弯刀和铁蹄下瑟瑟发抖,保加利亚处在土耳其人西进的必经之路上,命运多舛也就在所难免了。除了1443年曾经被匈牙利王国短暂的占领过一段时间,其他时间这里都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也就是在这个事情,整个城市的建筑呈现出浓郁的奥斯曼风格,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然后保加利亚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到来了,因为俄国人来了。
 

俄土战争之后,索非亚被俄罗斯军队从奥斯曼统治下解放出来,从此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1879年索非亚被定为首都。1908年保加利亚脱离奥斯曼帝国宣布独立,索非亚成为独立的保加利亚首都。
 

虽然俄国人在东欧诸国普遍口碑不佳,但是保加利亚却是一个难得的例外。无论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还是冷战铁幕之下,与俄罗斯人的友谊一直延续至今,包括索菲亚街头随处可见的俄式建筑以及为了俄罗斯解放者建立的纪念碑。
 

从前面的历史中就可以看出来,保加利亚处在一个东西南北,八方来客的要害地方,所以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多多少少留下一些属于自己的痕迹,其中最最明显的就是教堂了。
 
Aleksander Nevski Memorial Church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
 
整个巴尔干地区第二大的东正教教堂,每个来到索菲亚的人,应该都不会错过这里。如果你要想知道第一大在哪里,不妨看看这篇文章:情迷巴尔干之慢游贝尔格莱德
 

教堂为新拜占庭式建筑,是保加利亚主教的主座教堂,占地面积为3170平方米,能容纳1万人,中央金顶高45米,钟塔高53米,共有12个总重量为23吨的钟,最重的一个12吨,最轻的也有10公斤。内部装饰有各种颜色的意大利大理石,巴西玛瑙,汉白玉以及其他贵重的材料。中央穹顶用金字题写着主祷文。
 

教堂于1882年奠基,主体修建工作于1904年到1912年完成,用来纪念1877-1878年俄土战争中为保加利亚脱离奥斯曼统治而牺牲的俄军战士。特别讲究的是,殿中的大理石和其他材料都在慕尼黑建造,大门的金属部分来自柏林,大门本身由维也纳的工厂制造,马赛克是从威尼斯船运过来的。
 

Boyana Church博亚纳大教堂
 
位于索菲亚郊区,其中最古老的部分是位于东侧的东教堂,建于10世纪末到11世纪初,是一个单拱内置十字支撑的小教堂。第二部分建于13世纪中期,和东教堂相连。最后一部分教堂在19世纪中期由当地团体捐赠建立。
 

这里最著名的就是那些栩栩如生的湿壁画。后来人们发现的第一层壁画,据推算绘画时间可追溯到1112世纪,能够保存到今天实属难得,所以现在教堂内部设立了严格的恒温恒湿装置,并且禁止拍照。根据北侧墙上的捐赠者铭文记述,第二层壁画可追溯到1259年,由一些艺术家(现在统称为博亚纳大师)在早期壁画的基础上作画,技巧高超,站在穹顶之下,抬头望着那些活灵活现的宗教人物,最美妙的感觉莫过于不管你走到哪里,耶稣似乎都在笑眯眯的看着你。
 


1979年,博亚纳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Sveti Georgi Rotunda索菲娅圣乔治教堂
 
圣乔治教堂是一座早期基督教红砖圆形教堂,是索菲亚最古老的建筑,就位于希尔顿酒店后面,索菲亚古城的遗迹中间。从路边走过的时候一点要留意,稍不留神就会错过。
 

最初是由罗马人建于公元4世纪,证明了古城索菲亚作为当时巴尔干半岛上最大最繁荣的罗马城镇的辉煌。中央穹顶上12世纪到14世纪的壁画十分著名。目前已发现了3层壁画,最早可追溯至10世纪。另外2米高的圆顶皇冠上有精美绝伦的22位先知壁画,画于奥斯曼时期,证明了那个时候圣乔治教堂应该是被当作清真寺使用。
 

除此之外,在索菲亚还会看到Banya Bashi Mosque班亚巴什清真寺和Sofia Synagogue索菲亚犹太会堂等属于不同宗教的特色建筑,作为一个后来人,无疑会是一扇非常好的窗户可以了解过去的历史。无奈这次时间有限,只能留待下次有机会再来圆梦。
 
最后作为一个博物馆控,必须强烈安利下面这个地方。
 
National History Museum保加利亚国家历史博物馆。这是保加利亚最大的博物馆,藏品号称超过60余万件,不过公开展出的只有20万余件,涵盖了从石器时代到社会主义时期。主展馆外还露天陈列着古希腊、古罗马等时期的浮雕作品。如果你对于色雷斯文化感兴趣的话,这里一定可以满足你的好奇心,特别是当你发现中间一段被抹去的隐藏历史,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大夏天吃了一个巧克力冰激凌一般。



在索菲亚,还有一件小事需要注意。
 
由于城市规模较小,道路狭窄,所以城内停车非常紧张,当然也少不了开着车四处巡逻的交通稽查员,一不留神就会中招,别问我为什么会知道。
 
当地的停车收费系统很有意思,是通过发送短消息到一个特定号码授权办理,前提是你得有当地的银行卡才能扣款,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对于外地游客不太友好的措施。
 

不过还好有热情友好的索菲亚人!每次需要停车缴费的时候,我们都是委托路边的酒店,餐厅,或者干脆就是路人帮忙发送消息,我们支付现金。虽然英语口音是重了点,但是人是真的好,每次都是叽里咕噜说一大堆,告诉你怎么停车方便,遇到警察怎么办,分手的时候还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你注意停车时效等等。
 
每每想到这里,对于索菲亚的好感就又多了那么一点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