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世界探险之旅的新地标

 深溪虎堂 2020-11-08
说起越南电影,你的第一反应是什麽?
 
《情人》,可能是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吧。这部影片太有名了,以至于成为了某种意义上越南的代名词,不过,其实这是一部法国电影。
 
《青木瓜之味》,陈英雄的代表作,作为在国际影坛上成就最高,声誉最高的越南导演,其实这部电影同样更像是一部法越混血的作品,包括后面的《三轮车夫》和《夏天的滋味》亦是如此,这是外国人眼里的越南。
 
那么原汁原味的越南电影是什么样子。
 
《二凤》


 
没想到自己遇到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越南电影,居然是一部动作片。
 
故事的情节并没有太多令人称奇的地方,非常标准的动作片套路。单身母亲带着小女儿艰难谋生,虽然她谋生的方式比较另类,靠拳头替人收账。这种黑白两道通吃的职业自然需要一副好身手,同样为后面女主角的开挂模式埋下了伏笔。然后恶人登场,抢了女儿撒丫子就跑,女主瞬间变身,一路穷追不舍,开启了“砰”,“砰砰”,“砰砰砰”的拳打脚踢,中间自然会穿插有永远智商不在线的反派和永远迟到十分钟但总是会赶到的警察,最后的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阳光普照。
 
不要怪我会剧透,如果你去看了三分之一的片段,一定会猜出最后的结果。
 
整部片子给人的感觉,就是连姆·尼森带着他的《飓风营救》系列,换了个外景地来到了越南西贡,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八十年代,顺便还男扮女装,大杀四方。毕竟女主角吴青芸可是在越南家喻户晓的超级明星,身上的标签数不胜数,选美冠军,超级模特,演员,制片人,导演,还是一名舞蹈家以及一个大概是中国人取得绰号“越南章子怡”。
 

对于有点年纪的影迷来说,看到这部电影会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切感,那就是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厮混在录像厅里的感觉。在这个九零后都要跨入而立之年的时候,一边看着电影画面,一边想起李赛凤和大岛由加利还是给人带来了那么一点点熟悉的味道,一模一样的配方哦。
 
这里面既包括武打动作的设计,也包括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整个电影情节的组成。
 
说到亚洲功夫片,香港是一个没法绕开的话题,作为开创此类型片的先河,香港功夫片对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辐射效应非常明显,其中自然包括武术指导,袁八爷,程小东,成家班等等名声在外,受教者遍布五湖四海。香港出品的动作片,技术动作讲究飘逸洒脱,在以传统武术为班底的基础上融合了大量戏剧,舞蹈的元素,给人的视觉感受以肢体舒展,大开大合以至于近乎飘飘欲仙为代表,同时特别擅长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具作为格斗武器,又或者穿插有大量的喜剧元素,和紧张刺激,肾上腺激素大量分泌的动作戏之间形成一张一弛的良好互动,可观赏性非常强。
 

当这股风潮影响到东南亚之后,当地的影视创作人员结合本地的武术特色,又开发出了新的风格特征。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以泰拳为底蕴的泰式动作片,与香港的先行者相比,增加了很多泰拳中大量使用的膝撞,肘击,锁喉,攻击各种组织关节乃至挖眼,撩阴近身搏击招数,与港片的表演性为主相比,实战特色更加明显。
 
同时结合更加短平快更加急促紧密的剪辑风格,镜头切换频繁,进一步突出了疾若迅雷,快似闪电的视觉效果,令观众常常有目不暇接的感受。遇到特别精彩的作品,动作片的忠实拥趸恨不得一帧一帧的慢放来仔细研究一下那个空中旋风转体七百二十度连环三踢到底是怎么完成的,就差自己上场练练手了。
 

《二凤》的风格即是如此,当然与《拳霸》,《突袭》等相比,由于女主角的人设,相对柔和了一些,少了几分狠辣凶狠的味道,对打之时的各个回合较量,也更加符合剧中人物的角色特征。其中最好的一场戏是二凤在某个嫌疑人在汽车修理厂的交手。思女心切的单亲妈妈,疑点重重的黑帮打手,在狭小昏暗的车间内,随手操起身边的螺丝刀,扳手,撬杠,乃至街头巷战之无敌利器诸如板凳,花瓶,半截砖,虎虎生风,拳拳到肉,打得不亦乐乎,剪辑同样特别给力,丝毫没有拖泥带水,反倒是利用光影变幻的机会,营造成你死我活,以命搏命的情景效果。
 
个人认为这是全片最精彩的一场戏。
 
但是,如你们所愿,现在要进入但是的部分了。
 

《二凤》远远还谈不上是一部成功乃至优秀的作品。问题的关键出在了影片的后半部分。
 
影片的前半部分把该做的铺垫全部做得七七八八差不多了,到了开始准备进入高潮的时候,期盼中的爆发却没有如期而至,导演继续慢条斯理地消磨着胶片,同样继续不知所云的开始注水,这就难怪屏幕前的观众朋友们会有点莫名其妙。
 
那种感觉就像是两个人该准备的前戏都完成了,突然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说:“我们来谈谈人生的理想吧?”
 

造成这种大型翻车现场的原因,窃以为有以下几个。
 
警察。这样的类型片中,警察充当的角色要么是双雄对立,要么是类似反派或者捧哏,负责烘托主角的高大形象,但是《二凤》中的阿Sir更像是一个旁观者,虽然偶尔也会下场露两手。作为剧中角色,他显得不够职业,明明自己是警察,干得却是小报记者的活儿。该出现的时候总是迟到,不该出现的时候嘛,他倒是莫名其妙的露脸了。
 

如果说对于观众来说,警察的表演是让人时不时的感到出戏的话,那么反派一号的表演就是令人感到智商捉急了。这同样是香港动作片后期泛滥时的一大诟病,反派明明拿着一手好牌,占尽优势,然而他们总是不厌其烦的重复犯下如下错误:
 
---话太多,尤其是废话太多,一秒钟秒变话痨;
---出场时的气势汹汹都是狠在了台词上,就算是反派,咱们能不能专业些?
---明明可以一招致命,非要磨磨蹭蹭,浪费时间;
---极度自恋到追求每个动作的尽善尽美,恨不得左一个特写,右一个特写,干脆拍写真吧?
---最后某个瞬间,原本气势汹汹的大反派突然就挂了,没有任何预兆的,就这么挂了……
 

其实一部电影的正面角色到底有高大上,很多是靠反面角色来烘托的。换句直白的话来说,如果英明神武,光芒万丈的主角打败的只是一个智商不在线,情商不及格,近乎于搞笑的反面角色,那么这个正面角色的含金量恐怕也是极其有限吧。
 
当然这并不是香港电影独有的缺点,同样是很多商业片的弊端,就不一一点名了,倒是可以分享几个成功案例作为说明。比如《盗火线》,比如《非常嫌疑犯》,比如《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这个反面角色几乎都要抢了所有正面角色的光芒了……
 

或者大家可以参考拙作:那些配角比主角还要更耀眼的电影
 
最后一个应该对于影片后半部分质量急转直下负责的人,应该是编剧。
 
影片前半部分布局了好几根暗线,似乎不了了之了?
 
整个犯罪团伙设计了如此复杂且低效的作业模式,但是却配备了执行能力如此之差的团伙,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那些露了个脸就再也没有下文的配角们,难道就这么收工领盒饭了嘛?
 
还有“你有大炮,我有神功”的东方不败式大决战,捅了好几刀但是捅来捅去就是捅不死的神设计,以及原本十分钟就可以拍完的戏,硬生生被拉到了半个小时,多出来的部分都是水吧?
 
如果你是一名动作片的技术爱好者,那么《二凤》值得一看;
 
如果你是一名和我一样好奇心特别重的影迷,《二凤》可以拿来打卡;
 
除此之外,百无聊赖的时候,用来杀时间,似乎也能算是一个选择吧?
 
不过,片中最后女主角含情脉脉(气势汹汹)的看着屏幕,看样子马上要拍续集的时候,我的内心答案是坚决的一个字,No!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