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17:一部好看的电影所拥有的可不仅仅是好看

 深溪虎堂 2020-11-08
看电影,看电影,听上去这句话的原意说的是电影,就是拿来看的。不过话虽如此说,人们却常常在“看电影”的行为本身之外,对于电影这一艺术表现形式赋予了非常之高的诉求寄托。这种期许之高,甚至超过了电影本身的承载能力,进而演化成了一种希望越高,失望反而越大的意外。
 
比如这部1917,就是这样一部既“好看”又不“好看”的电影。


 
先说说不好看的原因。
 
对于本片的最大的诟病来自于故事本身,其次是影片中诸多表现的细节。其实大家如果留心看一下影片结束之后的彩蛋,会发现这个听上去有点传奇的故事和导演萨姆·门德斯本人还真是脱不了干系。准确的说,这是他祖上当年经历过的战场轶事,然后一代一代口口相传,直到今天被搬上了大屏幕。这种故事换成我们熟悉的套路,大概类似于“听我爷爷说,想当年……”,这样的故事通常都会带来诸多充满了过度渲染的英雄主义情结,大有常山赵子龙在当阳长坂坡七进七出的风范。
 


不过如果观众较真的话,有些时候某些细节还是真的不大经得起推敲。
 
比如为啥非得派两个小兵去送信?难道就没有更好的途径了吗?比如在天上飞来飞去的英军飞机,既然可以击落德国战斗机,那么给自己的兄弟部队送个口信儿并不是难事吧?这并不是随口一说,而是当时一战期间,空投邮包确实是通用的一种通信方式。
 
比如那场与被击落的德军飞行员之间的一场冲突。男二号如此之快并且以如此之特别的方式领了盒饭,着实令前来观影的大伙儿小小的吃了一惊。虽然我们都知道战场上总是会发生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但是这样的牺牲还是让人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比如那个突然出现的法国女人,和昏迷了老半天的男主人,一度以为这是导演直接切入了一场梦境。看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原来并非如此。那么这样的一种切换就显得有点生硬了许多,感觉这是为了好看而好看。
 
除此之外,本片最大的卖点之一就是那些令人啧啧称奇的长镜头,无疑带给了观众极强的压迫力,使得我们时时刻刻紧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起伏而惴惴不安。不过过犹不及,如此众多的长镜头,包括那些“一镜到底”,在讲述故事时却显得有点单薄,少了多视角叙事的丰富性和连贯性,感觉如此这般的炫技,似乎并不是一个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再来说说好看的原因,比如自己认为本片最美的三个段落。
 
段落一,当I am a poor wayfaring Stranger响起的时候,伴随着Jos Slovick清澈见底,空灵入魂的声音,树林中静静安坐的英军士兵却是透露出一种令人心悸的平静,即使我们知道在随后发起的战斗中,他们中的相当多数都会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残酷的堑壕战中,对于场外的观众来说,明明已经知道了后面即将发生的残局,虽然不利改变,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和影片中的士兵一起轻轻哼唱这首歌,并且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这是全片我最喜欢的一个段落。


 
段落二,相信很多人都会把男主角在小镇内的那一段近乎梦境般的遭遇列入选择。犬牙交错的阵地变换使得英国人和德国人狭路相逢,中间还夹杂着一个无辜的法国人,但是当一发发照明弹发射升空,忽明忽暗的光线映射之下,追逐,逃亡,温情,搏杀,还有一个人独自上路的孤独,是什么支撑着他坚持了那么久?不过观影的时候,并没有去思考如此之多的问题,单单是那些迷人的剪影,就足以令人感到心神沉醉了。


 
段落三,当男主角最后终于找到了那只即将踏入德军陷阱的英军部队时,冲锋号却已经吹响,为了挽救更多战友的生命,或者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男主角做了一个大异于常人的行为,选择了一条理论上路程最短但是实际中风险最大的线路来穿过已经呐喊着发起冲锋的英军队伍。与团队冲锋阵线垂直相向男主角跌跌撞撞的一路向前,时不时的被自己的战友撞翻在地,依然不屈不挠地冲向终点。这场个人与集体的对抗拍摄的非常巧妙,不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细细品味的话,内里大有深意啊。
 


以上类似的段落不胜枚举,可以说是全片之中比比皆是。但是基于前面所提及的原因,观众看得时候会觉得很美,很爽,很刺激,但是看完之后除了对于画面本身的记忆之外,很难产生更多的思考和共鸣。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我在电影院里看这部电影,我会觉得这张电影票花的很值,但是我是不会去买一张DVD 或者下载到硬盘收藏,日后慢慢欣赏,因为觉得不值得。
 
所以,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那么《1917》摄影一流,表演二流,故事三流,这是一部非常视觉享受的电影,但是并不能和观众之间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
 


说到这里,不妨举另外一个例子,稍作说明。
 
《拯救大兵瑞恩》,这是一部电影史上被赋予里程碑式美誉的佳作。
 
说到大场面,影片甫一开始的诺曼底登陆战就足以震撼每一个屏幕前的观众了。无论是血肉横飞,还是枪林弹雨,导演凭借其出众的镜头调度能力,不管是宏观大场面的气势渲染,或者微观小细节的丝丝入扣,无一不是精工细作,牢牢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拯救大兵瑞恩》绝对属于非常好看的电影。
 


但是《拯救大兵瑞恩》之所以享有如此之高的盛誉,不仅仅是拍得好看而已。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在那些“美轮美奂”的镜头背后,讲了一个非常简单但是引人深思的故事,在充斥着残酷,杀戮,血腥的战场上,为了救一个人,牺牲八个人,是不是一件值得做并且应该去做的事情?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不过每一位观众如果稍微深思一下,就会引申出很多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思考,为了A,牺牲B? 为了集体,牺牲个体?不惜一切代价达到XXX之目的?要是我们问的更扎心一点,如果你就是那个“代价”呢?


 
这些问题同样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而且在不同时期,站在不同立场,都会带来各自不同的观点,这本无可厚非,见仁见智而已。我们在这里想要强调的是,一位导演能够抓住如此之小的切入点,引发出如此之深的讨论,并且这种讨论是可以把所有观众全部裹挟其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使得人们不仅仅是在观影之时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观影之后还会引发一浪高过一浪的重重思考,这就不是一般的本事了,同样,《拯救大兵瑞恩》也不仅仅是“好看”那么简单了。

毕竟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其实并不仅仅是看电影。
 
除了看个热闹之外,我们总还是想要点别的东西,对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