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体书法谈 六

 顾绍骅 2020-11-08

破体书法谈 六

再谈破体书法

顾绍骅        


2006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第八次文代会和第七次作代会上讲话指出了 “基础在于继承,发展在于创新”
“凡是称得起真正艺术品的书法都是一种超越,但是按照书体划分狂草可以说是最大限度的超越。书法界确实有一种倾向,即不满足于包括狂草在内,已有的各种书体的规范。融合多种书体,是一种趋向。”——《基础深厚书路广》沈鹏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法国的艺术大师——奥古斯特·罗丹说过:“世界上有多少艺术家,就有多少种素描与色彩。”每位艺术家的艺术倾向、创作风格,作品表现的内涵都得有自己的个性,而每一位欣赏者的“口味”也是千差万别的。只陷于传统,而不思于发展与创新乃迂腐也;但充其量不过是“书痴”、“书奴”之辈,而毫无个性可言。作品是机械地重复着“一个动作”,即复制、复制……再复制……;虽然,你可能“穷尽一生、倾囊而出”在那里“临池不辍”,但只是机械的重复;一切事业都需要创造或创新,否则是毫无价值的(工匠与艺术家的区别也就在于此)。殊不知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艺术感受、个人沉淀(文化上、审美上、性别、性格、习惯、世界观、哲学观等)、创作冲动——抒写胸臆;通过一定的媒介(笔、墨、纸…或其他)和表现形式(书法、绘画或其他)反映出他(她)需要向读者所要表达出的信息(美好的、平淡的、憎恶的);因此,它是颇具内涵的,有着时代特征与鲜明的个性(不可重复性)。这样的迂腐乃中国艺术之反革命也;不错,国粹是要传承,但也要发扬光大,并且“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话也同样适合艺术发展之路。
传统是丰富、多样的,使我们望洋兴叹。纯从风格的意义来说,一般不要赋予主次与高下之分。比如词章的豪放与婉约,事实上在许多作家笔下虽有侧重却并不单一。传统书法的碑与帖,还有简牍、经书、砖瓦陶文……都各有存在的理由,善学者取其一端,更加以融会贯通。再从历史的眼光看,传统的生命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正如儒学从孔子发端,经过历人的加工改造,充实,其中又纳入许多的流派,后来的儒学与最初孔子的学说有很大的差异。传统也有消极因素。虽说从纯粹风格的意义上不必分主次高下,比如对王羲之这样一个庞大的流派,如果人为地以此为界限,分别是否“正统”与“主流”,便违反了艺术规律。但可能由于某个流派历史上评价高,从之者众,便影响我们的思维定势。今天我们都需要从书法本体的意义上审视某个派别生命力的强弱,艺术性的高低,人文内涵的多少。传统中的消极因素,往往表现为开创时生气勃勃,因崇拜者众多成为不可逾越的偶像,逐渐消失了原有的锐气,进入了末流。 ----------《传统是当代书法的源泉》 沈 鹏

一切艺术之最终抽象,无非节奏而已!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如是,(书法)绘画亦如是。节奏佳则画自佳,节奏劣则画自劣。浓淡干湿、轻重徐疾、疏密粗细、刚健婀娜之种种运用,俱应以节奏之把握为皈依,以节奏之表现为鹄的。明乎此,始可与言绘事。
艺术者,个性之事业也。个性发挥之极至,则为全新审美范式之发现。臻于此境界时,一切现存审美观念俱已陈旧,一切现有手段技法均已无用。须得别出机杼,自立法则。虽因惊世骇俗而倍受讥评,亦义无反顾。待至群生觉悟,蓊然景从时,艺术亦从此实现突破性之跨进与拓展。然而其人也,非有脱屣流俗之胆魄,超迈古今之才智,不能为之。就绘事而论,求诸前贤,中国亦惟八大山人、青藤老人、石涛,外国如塞尚、凡高、毕加索数公庶几可以当之。
白石老人言:“太似为媚俗,太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至哉斯言!盖胡乱涂鸦,固非艺术,而刻意模拟,亦非艺术;艺术之至境,乃在凭藉外物而超乎外物,终归于画家独特个性之张扬。明乎此,则习绘事者实有两途——既可由“太似”然后退而求“近似”,此学院画派之途也,亦可由“太不似”然后进而求“近似”,此文人画派之途也,二者取经各殊,而俱以“似与不似之间”之“妙境”为共同之追求目标。惟是欲由“不似”进而求“近似”,固属不易;而一入“太似”之规范,欲退而求“不太似”,则尤难。此中甘苦,惟经过者方知。-------------------《境界在“似”与“不似”之间》刘斯奋
我非常同意彭砺志老师指出的:破体是古今书法创新的动力性特征。其主要特点是,以不同时期相关书体的特质作为变量,会通損益,济成厥美。魏晋时期,以破创定,书法风格的变化往往与书体演进同步,唐以后破定创新,书风表现为书家所专擅的某一定体内个人风格的嬗进,所以,书法创新的历史就是定体与破体彼此消长的历史。总结古代破体实践理论,我们发现,同是破体,其表现范式有字体、书体及其笔法的种种不同。为什么同是破体,有的被立为楷模,而有的却被讥为夹生饭,其判断的标准究竟是什么,破体创新蘊含了什么美学原理,在当代书法创作中有什么借鉴意义……。书法发展到今天,人们时常免不了有这样的担心:真草篆隶行书,这些书法赖以生存的载体及其法度已经相当完备,如果还延续下去,别说出现魏晋时期以破立定成一家之体的大家,就是能有晚近碑学那样的成就也难能可贵,因此有人哀叹书法创新空间狭小,似乎书体文字是书法创新的羁绊。其实,从定体与破体的关系来看,初唐以后就开始面临书体资源枯竭的处境,书分古今,去古渐远,篆隶成为文字陈迹,正楷一统天下。但当前贤书家学会了从定体名家楷模之外溯流穷源,用不同书体中的异质因子来破定体,破字法、破形法及破笔法,其种种不同的范式不仅拓宽了书法表现空间,同时也形成众多的新的“亚书体”,书体便成了一个发展破坏再破坏再发展的循环过程。回顾百年来书法创作的发展,如果说清代金石学的流行带来碑学的复兴,那么,安阳甲骨、钟鼎金文、西域简牍、敦煌遗书以及近年来新出的吴简、里耶简等重大文字遗迹的发现,使当代书家拥有了比前人更多破体资源。可见,只要人们对创新充满期待,破体永远是创新的无穷动力。
总之,在展览化机制之下的今天,书法创新意识从来没有如今天这么迫切。当颜柳欧赵等单一书体内名家的楷模意义消解后,破体创新意义日益凸显出来,我们只有用兼善会通来替代专谨偏玩,会古通今,中国书法的发展才会永葆艺术活力。----------彭砺志《从定体到破体:书法创新理论与范式研究》
俗话说,文从胡说起,诗从放屁来。这句话看似粗俗,我想也是文艺创作的必由之路。我曾在《诗情画意初探》中写道:“越是传统的,就越具有民族性;越是民族的,就越具有世界性。”艺术探究,信奉“在继承中发展”的原则;现,在继承中稍有“突破”(拿出了探究中的作品——“我的破体书法”)结果受到网上多数老师、同道们的好评与认可,同时,也受到“权威”的批评;以后的路怎么走?恳请专家、老师、同道们指点迷津。附各网对破体书法的评论:

(由于时间久远,部分网页可能“失效”望大家原谅!)

CCTV:文化论坛
http://bbs./forumtopic.jsp?id=5797149
http://bbs./forumtopic.jsp?id=5797172  

新浪:文化论坛
http://forum.cul.sina.com.cn/cgi-bin/viewone.cgi?gid=43&fid=1145&itemid=17963

中国书法家论坛网
http://www./viewthread.php?tid=35357&pid=473474&page=1#pid473474

上海美术论坛
http://www./BBS/dispbbs.asp?boardid=4&id=3233&star=1#13112

中国美术家协会
http://www./bbs/dispbbs.asp?boardID=51&ID=1856

楚天都市报
http://bbs./dispbbs.asp?BoardID=82&ID=182961

顾氏破体书法(http://bbs./viewthread.php?tid=11146 )

  并附陈频老师的破体之歌》:悠悠五千年书法源流长篆隶楷行草陶醉着龙的传人激发出几多豪情。星移斗转翰墨志士苦苦追寻都在想自成一家却奈何山重水复难得门径。追本溯源糅合诸体师法造化再加上融会人文刹那间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破体破体创新之魂破体破体立家之本破体破体多彩之根。美化生活促进文明陶冶情操振奋精神。让破体潮来得更猛烈些吧!

作于2007年8月


顾绍骅“顾氏破体书法”实验作品选:

破体书法《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释文】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注解】:

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韵译】: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

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

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

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破体书法《渔翁》唐·柳宗元

 

【释文】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渔翁》唐·柳宗元

【注解】:

1、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2、乃:摇橹的声音。

3、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韵译】: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

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

听得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

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赏析】:

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

“款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破体书法《月下独酌·四条屏》唐·李白

中国书法——顾绍骅创作破体书法·李白诗《月下独酌·四屏》(中国当代具有较大影响的作品之一)



【释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後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韵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破四屏(月下独酌)规格:136×34cm ×4       纸本          2006年创作

 顾绍骅破体书法已经逐渐被人们接受”(图片中下方是顾绍骅破体书法《月下独酌·四屏》被用作插图)

破体书法·岳飞《满江红》    规格:136×32㎝   × 6条   创作年代 2005年7月

 

【释文】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宋代·岳飞《满江红》

创作思考

【注释】

⑴此调又名《念良游》、《伤春曲》。格调沉郁激昂,宜于抒发怀抱,故为苏、辛派词人所爱用。双调,九十三字,仄韵(南宋后始见于平韵体)。

⑵怒发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⑶抬望眼:抬头纵目远望。⑷尘与土:谓功名犹如尘土,指报国壮志未能实现而言。

⑸八千里路:作者从军以来,转战南北,征程约有八千里。“八千”与前句中的“三十”都是举其成数而言。云和月:指披星戴月,日夜兼程。

⑹等闲:轻易,随便。⑺靖康:宁钦宗赵桓年号。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次年掳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北去,北宋灭亡。“靖康耻”指此而言。

⑻雪:洗雪。

⑼灭:平息,了结。⑽长车:战车。贺兰山:在今宁夏西,当时为西夏统治区。此处借为金人所在地。缺:指险隘的关口。

⑾从头:重新。收拾:整顿。

⑿天阙:宫门。朝天阙:指回京献捷。

【作品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洗雪。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发誓吃敌人的肉,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作品鉴赏 】

岳飞的这首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闷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锋微顿,方见气度渊静。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埋;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勉语,说与人体会。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概,凛凛犹若神明。金兵入据中原,亦可能败退“匈奴”实不足灭,踏破“贺兰”直捣黄龙并非夸大其辞。“饥餐”、“渴饮”一联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遥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虞美人》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用文学家眼光视之结束全篇,神气十足,无复豪发遗憾,令人神往,叫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计,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可指望他率军协同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

词不以文字论长短,若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简析】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此词即抒发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人、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莫等头”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驾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捷。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因而一向广为传诵,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

顾绍骅破体书法  庾信《梅花诗》    规格:110×68㎝ 2006年创作


【释文】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唐·庾信的梅花诗

顾绍骅破体书法牌匾《中华医学科技园》规格:198×45㎝  创作时间:2006年

“破体书法”牌匾题字说明:破体书法的题匾不同于一般的破体书法创作;应该来说要更加严格一些:破体书法题字要考虑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要考虑整体性——不能全破,因为牌匾要庄重、严肃、大雅等;说白了,书体之间不能跳跃过大(要定一个“基调”),但又要是“破体”2、(中华医学科技园)要考虑中国古典性——中国中医学、文化的“高古”性是人所共知的(“地球人”都知道)因此,选“材”、笔意等也需要“高古”。3、基于以上的要求,我的用字、笔意的出处:甲骨文三期、大盂鼎、散盘、毛公鼎、石鼓文、古隶等。

补充说明:正是这些的欹、小、粗、细,构成如“音阶”的东西,粗看不和谐,但多看便可领略他乃是“险中求胜”,于崎岖中求平衡;若加以中国文化、中医理论来细品的话,就会理解一些。


 

顾绍骅破体书法牌匾《中华医学科技园》规格:198×45㎝  创作时间:2006年 

【创作心得】

“破体”如何能够“破而不乱”?是破体书法创作的关键所在。故尔,根据自己的学识、修养、审美取向等等的再创造;我以行草书、隶书擅长,喜爱甲骨、石鼓等之意趣;因而,行草书为“ 金线”,篆、隶、楷为“珍珠”,以达到:既有行云流水的畅快,也有步步为营的抑顿,犹如文章的抑扬顿挫、音乐的波澜壮阔和平静优美。同时,他又是“集字”取历代名家中其长处,取众家之长而自出新意——集成自己之品貌,任意发挥,洒脱自如,中宫紧缩、章法匀称,行距适中,笔法穷极精密,转换多姿,有放纵倾侧之态。他的悬手书是自幼练成的,所以才能如此颐指气使,纵横如意。这种写法人称顾氏“破体书法”。


待续

2008年7月2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