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口同乡聚会,共议家乡公益事业建设

 客都原创 2020-11-08

松口同乡聚会,共议家乡公益事业建设
梁德新

2020年10月29日晚,约有四十个松口籍人聚集在梅州市城区的新城古镇特色饭店。“涯系松口人”微信群的群主是居住在深圳的松口籍人古維夫先生,副群主李忠雄。这次聚会的召集人是李忠雄先生。因微信群具有地方色而凝聚力强,还有群里有好些文化高的人他们发出的文章及评论受人欢迎,数年来人数逐年增加,该群现有三百多人,这些人大都是曾在松口镇小学读过书的人。微信群的热心人士还自发捐款给微信群的副群主李忠雄先生做纪念章,证明自己曾在松口镇小学读过书。近年微信群組织了几次同乡聚会, 今年8月4日在江南联邦酒楼聚会约六十人参加,并照相留念。微信群的人分布在国內各省市,大家以微信为平台,用文字、语音、照片、视频互相交流。到了晚上“涯系松口人”微信群里的同乡们互相聊天共叙乡情非常热闹。

 松口同乡们欢聚在新城古镇特色饭店

   

“涯系松口人”微信群的群主古維夫先生  
     

纪念章 
 

    李忠雄、李小白老师 与古什夫局长(右)留影  

李小白、李忠雄与马瑜生处长(中)留影


下面是这次聚会的活动过程。
下午6时聚会的人已到齐。李忠雄先生向同乡们介绍这汣聚会的人。从佛山市回松口家乡探亲的曾道华老师向同乡们问好,她向“梅县区元魁塔爱心志愿者协会”捐款六千元,此款是曾曼华与曾道华姐妹合捐,叁千元捐给梅县区元魁塔爱心志愿者协会, 叁千元捐给“涯系松口人”微信群做纪念章。还有晚上的活动费用由曾道华女士出资,李忠雄先生再次向她致谢。
 

   曾道华、李忠雄与“梅县区元魁塔爱心志愿者心协会”的人员留影

然后是“梅县区元魁塔爱心志愿者协会”的领导人介绍协会情况。协会”的活动宗旨是把幕集到的的资金用于扶助松口籍的弱势群体,如贫困的孤寡老人,无钱读书的贫困大学生,无钱治病的人。今年9月,“涯系松口人”微信群組织者人李忠雄先生积劳成疾而住医院。协会派人到医院慰问李忠雄先生及送慰问金。该协会成立于今年初,近时协会所做的事得到松口同乡的好评。好些松口籍的热心人士向协会捐款,鼓励协会要为社会做好事实事。
 

   会员们下乡慰问
        

 “梅县区元魁塔爱心志愿者协会” 会员合影

《松口镇志》编写人梁德新老师向大家介绍松口地方人文。他说:松口镇是历史悠久古时的岭南四大古镇之一,自古有“松口不认州”的说法,它是周边乡镇商贸的重要集散地,松口港过去曾是广东内河港的第二大港口。旧时水路发达,松口镇也成为明末清初闽粤赣地区客家人出南洋的首站。由联合国出资建的世界移民纪念碑建在松口镇上坝头。现松口镇已评为国家级古镇,2012年中央电视台把松口古镇入选为全国百家古镇之一。而今松口成为客家地方的旅游重镇,当地政府为发展松口旅游而努力。

 作者向大家介绍松口地方人文      

华侨之乡松口

梁德新向大家介绍曾曼华女士热爱家乡的事迹。松口中山公园里原有两个凉亭,2016年由曾曼华夫妇出资再建一个凉亭。此凉亭取名“松风阁”,因该凉亭位置好,有好些人在这里坐叙,有些山歌爱好者会在这里唱山歌。曾曼华是松口镇人,今年八十岁,退休前是广州市一间小学的高級教师。她丈夫温惠华是兴宁市人,今年八十八岁,退休前是广东体育学院教授。曾曼华夫妇住在广州市,他的两个儿子都支持父母捐款家乡的公益事业。曾曼华老师热爱家乡,她经常与住在松口的乡亲联系,“松风阁”是曾曼华老师委托松口乡贤梁世京先生建造,共用去23万元。
 

曾曼华的妺妹曾道华高中毕业后曾在松口镇小学教书,有几位是曾道华老师的昔日的学生。数十年后师生相聚,双方都有说不尽的话,他们留下了对方的手机号码。
此次聚会的大部分是六十岁以上的人,他们年青时在松口镇居住,有些人是小学时的同学,有些人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吃饭后约有1个小时是唱歌。有好些人唱歌的艺术水平高。如廖小荣是梅州市山歌剧团退休的演员,谢尧祥医生是音乐爱好者,还有麦玉、芳何利芒等人是昔日学校的文娱活跃人士,他们都在人们的呼动下指名要唱歌。有些歌是人们熟悉的老歌曲,为此大家一齐唱,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松口同乡们在唱歌

晚上9时多,李忠雄先生宣布这次聚会圆满结束,希望大家身体安康欢度晚年;建议大家要热爱家乡在有生之年有钱出钱无钱出力,为松口家乡做实事好事,协助当地政府把松口建为粤东地区的旅游明珠。

作者:梁德新(2020年10月31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