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向】2020年高考全国I卷文综历史试题分析 暨2020—2021学年度高三历史复习备考建议

 张福涛lu70kpm9 2020-11-09

2020年高考全国I卷文综历史试题分析

暨2020—2021学年度高三历史复习备考建议

一、2020年高考全国I卷文综历史试题分析

总的来看,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总体平稳,难度略降”:试题结构稳定,呈现方式不断创新,难度稳中有降。试题较好的考查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学科所要求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特点

1、注重对主干基础知识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查。如分封制、中国古代农业、儒家思想、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国企改革、现代中国外交关系、雅典民主政治、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经济区域集团化,等等。有明显的“回归教材”的趋势。

2、考查手法不断创新。如第25题,该题以熟知的美术题材切入,以意义深远的民族融合为主旨,在选项中考查了学生对这幅作品的多角度的综合性理解,可谓匠心独运,非常精彩。等等。这启示我们要注重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3.整个试题呈现出“小(低)切口、大综合”的特点,考点在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上都有表现;紧贴材料或所学,难度从而有所降低。如选择题都呈现题干材料简洁易懂,而四个选项信息量很大,综合性强,角度丰富多彩但又紧贴所学的特点。再如非选择题第41、42题。第41题考查中德关系的演变发展,时间跨度大,综合能力要求高,但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答案所需的大部分信息点。第42题,试题就是给出例子且让学生用相对熟悉的中国古代史内容去“仿写”——论证其某一段的时代特征。

4.比较注重对“时代(阶段)特征”综合性的考查。这也体现了对旧教材模块体例割裂历史的纠偏和对通史体例新教材的靠拢。如选择题第24、26、27、28、30、31、33、34题,非选择题第41、42题等。

5.注意考查学生知识与素养迁移应用的能力。如25题、26题、27题、29题、35题、41题、45题、47题,等等。这些题注重利用所学的规律性或者类似性的“移用”来破解或作答。

6.凸显了课程标准对于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如第25、33题体现了试题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如通过第30、31、41题对中共党史、国史的考查,第47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第28、29、45题对中国近代社会考查,第32、33、34、35题对西方历史和文化的客观辩证认识的考查,都会使考生借助世界眼光和丰富的历史资源与经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到坚定“四个自信”的必然。另外,试题整体坚持在唯物史观的指引下,渗透了浓厚的家国情怀,考查了考生所应具备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观念、方法与能力。呈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这已经成为命题的常识,几乎每道题都有不同程度的呈现,此不赘述。因此我们应当十分重视新课标的的统领作用。

7.充满时代的关切,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回应了当今的许多热点问题。如涉及到大国外交关系的第41题,国家经济安全的第35题,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严重问题的第34题,国际关系的第46题。再如涉及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改革的第30、31、45题等等。这些题启发我们密切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二、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复习备考建议

高三复习备考是项系统工程,我们要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备考。

一 、精细研究、明确方向

老师要认真研读2017版《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历年真题等,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方向。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两个核心理念、五大核心素养, 以及2019年版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一核”“四层”“四翼”等顶层设计,这些是高考命题与备考的根本指南,要深入研读、领会。高考历史题的命制思路及表现手法已日臻成熟,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是我们最直接有效的备考依据。

二、调研学情、切准脉搏

准高三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实现分数较大提升困难。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 主干基础知识薄弱。主要表现在:重要史实记忆不全面、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固,对重要历史问题认识不到位,对历史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缺乏准确把握;基本时序、主干线索、阶段特征等把握模糊。

2.审题答题技巧缺乏、表达能力欠缺。主要是在提取有效信息、合理组织史实和逻辑推理、术语规范、卷面条理等方面欠缺造成失分严重。

3.材料解读能力欠佳。文本解析能力欠缺,知识面狭窄。

4.知识迁移能力不够,独立思考能力欠缺。在非选择题做答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主要原因:一是知识碎片化学习、积累的习惯,缺乏有效深入总结。二是教学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引导和培养不够。

三、科学规划,精准备考

建议高三历史复习备考采取三轮复习方法。即:

1. 第一轮复习(2020年8月—2021年1月底)重模块,基础知识“网络化”。

2. 第二轮复习(2021年2月—2021年4月底)重通史,主体知识“问题化”。    3. 第三轮复习(2021年5月—2021年6月初)重突破,知识与能力“全面内化”

各轮次复习备考的策略,具体如下:

1.第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1)打造优质课堂夯基础

高效课堂要尊重学生和教学实际,扎实有效。从课堂教学内容方面要做到:

第一,复习战略:站位高远,立意核心素养。新课标五大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属于价值观层面,唯物史观属于学科思想层面,教学中较适合采用润物无声的渗透;建议课堂教学应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为具体抓手。    第二,复习战术: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多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慢讲、细讲、讲全、讲透。尤其是核心概念,一定得从其内涵(本质含义)和外延(事物的背景、结果、影响、评价等)方面讲到位,教会学生对核心概念进行对比辨析、解构重构、放射关联。

第三,拓宽眼界,整合课程资源。将学校内外、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展课程资源,将选修内容与必修内容、新旧教材适度融合构建知识体系。

(2)依托精准训练提能力

第一,精选习题。高三老师要依据高考题及专家的解读,按高考题的命题标准选题组题,鼓励原创试题。建议:①形式上,主、客观题材料长度适中;涉猎多种材料呈现方式如表格类、漫画类、地图类等;主观题的设问在2到3问之间。②内容上,减少阅读难度,按照难中易2:5:3比例命题, 要在思维含量上多研磨;主观题要体现中外关联,古今贯通。

第二,高效讲评。①课前准备:掌握试题的正误率分布、平均分、错因分析、讲题策略(正答率极低、学生错误多的先讲,保证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同类知识或同类题型,集中讲解)。②具体讲解。一讲构成:题干信息、设问方向、题肢构成;二讲思路:审题的关键点、解题的突破口;三讲方法:抓住典型、剖本质。四讲规律:归类讲解,举一反三。   

第三,及时进行错题重做与变式训练,进行巩固与提高。改错与重做方面要精确指导,严格要求(强调写明解析过程、做题收获与启示)。

(3)谋划集体教研出智慧

要提前谋划,尽量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习题。群策群力,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4)立足精心管理抓提高

实行差异化的管理策略。针对历史尖子生要:夯实基础,不留盲点;活化思维,提高素养;强化竞争,激发潜能。而对历史临界生要:常做思想工作,着意强调其习惯、基础、规范。

2.第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第二轮复习主要是对教材和知识进行整合、拓展与深化,建构基本的学科体系,从综合的角度将知识专题化、通史化。本阶段教师的工作重心,是精心设计通史化的历史专题。

(1)确定专题的原则既要照顾考纲主干知识的覆盖,又要兼顾现实热点问题。专题立意要新颖、实用,符合学情。

(2)确定专题以阶段为单位整合,强化阶段特征。适当兼顾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本阶段学生达到的目标:①打破教材章节的藩篱,重新整合知识,促成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建立起通史意识、世界意识、阶段意识;会用数轴、时空观念、历史图表、知识树、思维导图等进行自主构建知识。②实现“感性做题”到“理性运用”,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③养成答题的“六性”:即简洁性、完整性、发散性、综合性、拓展性、规范性。④对于积累的知识和题型有一定的归类、总结、提升。

3.第三轮复习备考策略

按照高考试卷的结构,逐题选编各种类型的典型题目,进行过关训练,尤其要充分利用近年高考真题。

本阶段教师的工作重心:精心研究各地试题,收集高考信息,形成自己的考前指导思路;强调学生答题的思路和规范;适度进行针对热点的训练。     本阶段学生努力的目标:回归高考所体现的知识体系;答题力求“准、全、简、美”,正确分配时间,把握做题速度;具备一定的答题技巧和心理应对能力。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止境。让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完善、提升,以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