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扎实临帖才是正道,不劳而获只会扭曲人性

 书艺咀华 2020-11-09

书艺君 带您
“咀嚼书法艺术之英华”
关注

在《平凡的世界》里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是“孙少平活埋二爸孙玉亭”。原因表面看很简单,孙玉亭和老婆平时好吃懒做、不劳而获,人家玉米都秋收了,他家的立冬还在地里,于是孙少安带领乡亲们帮他们收玉米、晒玉米。


结果,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孙玉亭夫妻俩却当甩手掌柜。这时,年轻气盛的孙少平终于看不下去了,当场发毛与二爸翻脸,把过去的一堆旧账翻出来。二爸当众出丑,就生出个幺蛾子,要去山上活埋自己。

这段故事是戏剧冲突的高潮部分,从深层次看,反映的是劳动者与投机者之间的对立矛盾。


孙玉亭在被活埋的过程中,还讥讽孙少平“一心想端国家饭碗,我看你就是吃黑馍的命,心比天高顶个屁用,你就是个农民”,让人听来很不是滋味。

那么,路遥为何要让孙玉亭说这么一句重伤孙少平自尊的话?其实,这段话反映的是投机者对劳动者的否定

投机者正因为不相信劳动可以改变命运,所以才甘当“寄生虫”,更可悲的是,他们不仅自己不干,还否定别人的劳动,否定劳动的价值。

回想一下,在现实生活中,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种人?他们自己不干活,还打击别人干活的积极性,否定干活的价值;他们自己不临帖,还嘲弄别人临帖的是“书奴”,否定临帖的价值。

人的每一步进化都源自劳动

古往今来的哲学家、思想家无不思考一个问题:人,究竟是什么?沉思之后,他们从伦理道德、宗教神话、自然生物、法律政治等不同角度,给出了很多答案,但都没有揭露人的本质。

后来,马克思集前贤之大成,认为人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纯自然的动物,而是“社会存在物(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今天,我们看看自己的处境,不正是如此吗?


而人类社会活动中最基本的就是物质生产活动。比如你天天苦逼上班生产各种产品和服务,以此满足衣食住行。
而物质生产活动的基本条件就是劳动。说白了就是得干活,像好吃懒做的孙玉亭,如果不是乡亲们可怜,他就得饿死、冻死。
而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就必然聚集在一起结成社会。
这就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起源的内在逻辑。

可以看出,在整个逻辑中,劳动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人类从纯自然的动物进化到现实的人,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劳动,即使用工具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所以我们又说,是劳动创造了人,也是劳动使人不断进步和强大


明白了这个逻辑,你就能明白,路遥为什么把劳动作为贯穿《平凡的世界》全书的主题,为什么反复用劳动设计戏剧的冲突矛盾,为什么强调“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为什么断言“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了。

路遥那个年代的人,比今天的我们更深刻地懂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因为,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中,“不劳而获、投机射幸”的人太多了,希望通过“不劳而获、赌一把”实现“财富自由”的人太多了。

有些人“想钱想疯了”,有些人为此不择手段、不顾底线、扭曲“三观”。他们虽然一时得利,实际上却是得不偿失。

而在今日的书法界,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书法研习过程中,只有付出扎扎实实的劳动,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王羲之学书“池水尽墨”,王献之写完一缸水,智永禅师退笔成冢,怀素写遍芭蕉叶,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创作”坚持了一辈子,邓石如客居梅家“八年抗战”,何绍基一块碑临了三百多通……苏东坡所谓:“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

无论何等天才的书法家,在成功之前,无不付出了超越常人的劳动。而今天,资质平平的我们,却想在不劳而获中媲美大师、名利双收。


当今帖学大家陈忠康反复告诫学生:要想写好字,必须下大功夫,保证有效学习时间,每天几个小时连续作战,连续写跟断断续续写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而那些靠嘴皮子、靠演技而不是靠真功夫的江湖书家,还有那些寻求捷径、自我吹嘘的投机者,看似人前人后光鲜亮丽,实则为了名利扭曲人性,最后终将要被时间和历史清算。

化用路遥的话:如何对待临帖,这是研学书法最基本的课题。

 阅读更多👇

🔥汉人以篆法作隶,唐人以楷法作隶

🔥江湖书家多“人精”,写字不行社交行!

🔥▶“描字大神”现江湖,围观叫好太糊涂

🔥最近,“江湖书法”频频抢占头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