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食健康提醒 | 趁热吃和放冷吃有区别吗?

 新用户84259150 2020-11-09
这是本公众号的第 1307 次推送
本文共 1100 字   阅读约需 2 分钟

太长不看版

“寒食”是指不开火,吃提前准备好的冷食的传统。

做熟过的淀粉在低温下会老化回生,餐后血糖反应比热食更慢,脂肪也会在低温下凝固,需要更久才能被消化吸收。

但要注意冷食会增加胃肠负担和致病微生物感染的风险,因此对于胃肠消化功能较弱、免疫力较低、或因其他疾病或手术导致身体虚弱的人群还是要谨慎,尽量少吃或不吃。



又到清明时节了,通常清明前后不同地域会有各种各样的饮食习俗,常见的有吃青团、馓子、清明果、欢喜团等等。
其中有一些是由清明节前的寒食节“吃寒食”的传统习俗延续而来。寒食节一般是在清明的前两天,唐代的寒食节会有禁烟、上坟扫墓、踏青游玩等习俗:“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传统意义上的“寒食”主要是指不开火,吃一些提前准备好的冷粥、冷面、冷点心等食物,最有特色的应该是一种杏仁粥。
现在大多数人已经不会完全做到一日三餐均吃“寒食”,但即便是充当零食的角色,这些“寒食”们也有一些食用方式需要注意。
从营养成分上来说,即便食物原料相同,食物温度的高低对于其营养成分、消化吸收、血糖反应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3种寒食类型  
  


  淀粉类食物

淀粉在前期热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糊化,提高其消化率,而在温度下降后会出现“老化”、“回生”等变化,产生的抗性淀粉不易被人消化吸收,因此餐后血糖反应也较低,甚至有可能起到膳食纤维的作用有益肠道健康。


  脂肪类

对于脂类,特别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畜肉类及其制品,饱和脂肪酸熔点较高,当温度降到低于其熔点后,脂肪便会凝固,消化吸收的速度也会减缓。

  点心

当然,上述提到的“寒食”并不包括那些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高钠的时令点心这些食物无论是对于什么人群都不建议多吃。
以某网红蛋黄肉松青团为例,我曾经实在经不住图片的诱惑网购了一盒。一盒4枚,一枚青团60g。根据包装上的营养标签显示每100g大约有337Kcal的能量(跟100g大米的热量差不多),脂肪4.4g,蛋白质4.4g,碳水化合物56g,钠则接近230mg。
基本上吃了多少克青团的热量就相当于吃了多少克生大米,不容小觑哦。

  注意食品安全和食用量  
  


  食品安全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先不说食物制作过程中能否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即便可以,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成品食物本身也是各类微生物的温床,在放凉的过程中很可能会滋生各种致病微生物。
依靠冷藏或冷冻等手段的确可以抑制部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但并不能有效杀死微生物,在食物离开冷藏或冷冻环境后仍有可能大量繁殖,如果不经过充分加热而直接食用,会大大增加生物性食物中毒的风险。

  控制食用量

如果大量食用难以消化的冷食,不利于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容易引起肠胃不适、腹泻、腹痛等症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