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谈诗里的“虫子”

 晨曦深处 2020-11-09
也谈诗里的“虫子”
“虫子”是重字的谐音。学对联的人都知道,《联律通则》规定,忌不规则重字。一副对联里如果有了不规则重字就废了,就好像水果里有了虫子一样,联友们也就诙谐的把重字叫成了“虫子”。


但在诗里面出现重字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比如王安石《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闲。”这里面重复出现了八个“山”字,但读起来回环反复,朗朗上口,不觉得累赘,反看出匠心独运。唐代羊士谔《乱后曲江》,“忆昔曾游曲水滨,春来长有探春人。游春人尽空地在,直至春深不似春。”诗中连叠五个“春”字,读来也觉得传神有趣。还有卢梅坡的“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通过梅、雪的重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读来也很有趣。


这些为了加强效果刻意而为之的重字会起到很好的艺术效果,但没必要重复的还是需要避免。这方面毛泽东主席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七律·长征》的第五句原来是“金沙浪拍云崖暖”,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元贞给毛泽东写信,建议把这句中的“浪”改为“水”。这样,既可避免与第三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浪”字重复,在意境上也有所提升。毛泽东看了后欣然接受,很快就亲笔回信:“元贞先生,一月一日来信收到,感谢你的好意。此复,敬颂教祺,毛泽东。”再版的时候,毛泽东还自注:“浪拍,改为水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在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
诗是一种极精炼的语言,不要浪费每一个字。
张项学2020/11/0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