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于这部韩国犯罪电影,此时《无声》胜有声

 四味毒叔 2020-11-09


《无声》居然是导演洪义正的长片处女作!

一个新人导演,极其罕有的在片中保持了高级的“克制感”,无论是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还是情节中的反转和黑色幽默,都恰到好处。

很多只要再向前一步,就能够渲染出商业感十足的紧张气氛,或是通过反转把积累的戏剧张力彻底释放。

然而,导演在每次可以起锅的紧要关头,却迟迟不揭开锅盖,让香味都闷在米饭里,余味悠长,吊人胃口。

影片发生在韩国的乡村,刘亚仁饰演的泰仁和刘在明扮演的昌福每天的工作除了卖鸡蛋,就是替犯罪集团处理尸体。

明明是有些渗人的犯罪行为,两人却好像是在打扫鸡舍一般,一丝不苟地穿好雨衣雨鞋,带上橡胶手套和浴帽,不停的对科长点头哈腰,给刚刚还用棒球棍打得人血肉横飞的壮汉递上啤酒,说“你辛苦了”,仿佛他们做的只是普通的体力活。

这种巨大的错位感,赋予了本片浓重黑色幽默。

刘亚仁的表演,再一次惊艳的没让人失望。

刘亚仁的角色是一位语言障碍者,连发出呜呜声都很吃力,全程只靠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展现人物。

刘亚仁在特地增肥并剃了个寸头后,能看出明显的肚腩,肩膀也变得厚实,脖子变得更短。比起《燃烧》里铲着牛粪时也想着写小说的李钟秀,泰仁活脱脱是一个从小干繁重体力活长大的乡村青年。

虽然全片没有一句台词,但无论是开头时跟着大叔昌福干脏活儿却不经意的茫然,还是被迫收养了人质女孩楚熙后的无所适从,都巧妙而准确的通过眼神和动作展现了出来。

特别是对于泰仁与“西装”这一意象的互动,贯穿全片,每一次出现都恰到好处。

一开始科长穿着西装出场,明明和泰仁同样的年纪,却像是拍宠物狗一样拍打泰仁的脸。

第二天,科长被人倒挂到半空中打得满身是血。

之前就向往着科长那样的生活的泰仁,在处理科长的尸体时扒下了他的西装外套,回家仔仔细细地洗刷干净。

后来泰仁按照吩咐把楚熙带给人贩子后,也是回家看到了挂在墙上的西装,才似乎像是被唤醒了一般,去做了自己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我想这也正是导演想要探讨的问题,当一个习惯被忽略的小人物,极为偶然地发现了一束生命中的光时,他会怎么做呢?

楚熙的到来是泰仁人生的分界线,在那之前他白天出去干活儿,晚上就回到堆满了脏衣服和废弃物的陋室里,和妹妹简单地吃一根火腿肠当晚饭,然后就地躺下睡觉。

但当他被迫把被绑架来的楚熙带回家后,这个年仅11岁的小女孩清理了屋子,教育妹妹要等哥哥先动筷子了才能吃饭,当泰仁送她回学校时,泰仁靠在她肩膀上睡着了。

显然年长却无知的泰仁,才是被她照顾的那一个。

昌福拿来一台拍立得相机,准备拍摄楚熙的照片交给她父亲去,好用来勒索赎金。

这样的情况下,四人却开心地玩闹欢笑了起来,就像普普通通和谐友爱的家人一样,甚至留下了一张大团圆的合影。

那一幕给了泰仁拥有了亲情的幻觉,所以才会在出卖楚熙时犹豫不决,然后返身救回一车的儿童,甚至在最后都不敢相信楚熙会指控他就是绑架犯。

然而楚熙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偶然还是必然的呢?是导演为了挑衅观众的意愿故意的设置,还是背后有一套完成的人物行为逻辑?

在片中,楚熙遭受的完全是飞来横祸。

计划了这起绑架案的科长原本要绑架的是楚熙的弟弟,可当家里得知是女儿被绑走后,竟丝毫没有交出赎金或报警的打算,甚至让昌福都吐槽“男女平等啊!男女平等!”。

到了泰仁家后,表现出来的冷静和不动声色的讨好,都不禁让人思考,这个11岁的小女孩,究竟是在一个怎样的家庭中长大,才被迫在小小年纪就学会察言观色,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修理桌子这样的家务活,甚至于学会在饥饿时仍然等待家中唯一的男性先吃饭后自己才能开动这样的“规矩”。

结尾时面对来接自己的家人时,从冷漠到得体的微笑这样的表情变化,都在告诉观众,她也是一个“无声”之人。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设计,另一方面,影片也设计了诸多隐喻。

比如:兔子面具、祈祷录音带、反复提及的西装和本片片名的“无声”。

如果忽略掉这些隐喻,丝毫不影响理解剧情,但导演极为聪明地克制住了讨论太多要素的欲望,反而使得影片的冲突变得集中。

用楚熙与泰仁之间关系的变化来展现泰仁的内心世界,也让影片的气质变得既紧张也温情,方方面面的克制,让作品成熟得不像处女作。

说到这里,今年国内也有一部犯罪片上映,就是《风平浪静》。

片中主角的身份是天才高中生,而对他悲惨命运的设置,来自于一场无妄之灾。

这或许能吸引很多人观看一件奇闻异事的兴趣,但却无法让观众与在某些层面开了挂的主角产生共鸣。

由于某些原因,我们的主角不能是边缘人物,不能有极端的性格,不能深入的探索社会底层那些三教九流人物身上的哲学思辨和深刻内涵,失去了塑造更具有深度和共鸣的戏剧张力的可能性。

韩国电影足够宽松的环境,一直从正面引导着韩国电影的创作者们做各种各样的尝试。

从早期对社会现象进行毫不留情、大刀阔斧的剖析,到中期无处不在的对公职人员的嘲讽,再到近期对于阶级固化和资本政治的隐喻,与其说韩国电影在深度上有所创新,不如说他们找到了更多的角度去进行探讨。

这已经不是说一句“为什么我们不学习他们拍一部这样的电影”的问题了,而是从质变上引起了量变,再从量变上引起了更高阶层的质变,无论是创作语境还是观赏语境,大家都早已不在同一条跑道上了。

试想如果在国内影视作品里做一个《无声》这样的人设、这样的情节,很容易就会被上升至立场站队的层面,引起大众的热议。

当我们的创作者,面对上面的质问“你为什么要创作这么一个角色”,和下面的质疑“你为什么不创作那么一个角色”时,恐怕大家也只能摆出一副“无声”的模样,期待能穿上西服的那一天了。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