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堂 | 中国“诗书画三绝”的他竟然是叛徒?

 慕蘇 2020-11-09



中国艺术史上能够称得上“诗书画三绝”的人,不多!他是其中一位!中国文人画的名家不少,但是他是关键的一位,他确立了苏轼以来文人画的提倡与发展,他所创作的《鹊华秋色》与《水村图》,可以说是“文人画”最早的典范。

赵孟頫《鹊华秋色》

在动荡的时代中,身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的他,竟然在元朝做大官,深受忽必烈的重用。在众人的眼中,难道这不是叛徒之为?

到底他的故事是如何?且听渔公子一一道来。

首先,渔公子隆重为你介绍赵孟頫(fǔ)

赵孟頫像

话说,元朝建立后,便废除了科举制度,文人混迹民间,或称为隐士。在知识分子纷纷隐退的年代,身为宋代皇室后裔,自小就被人称为“神童”的赵孟頫却北上任职于蒙古新朝了。

赵孟頫 人骑图卷 30×52厘米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便在元大都做了整整33年的官,想象一下,当时满朝蒙古权贵和色目显官都盼着他失势。但他不仅不畏惧,更颇有建树,驱逐了贪污腐化的色目官吏,得到忽必烈的重用。

元 赵孟頫 松阴高士图 (美)私人藏

这便使得赵孟頫在众人的眼中,就是一个背叛宋室的形象。但我们不妨将目光转移到他的作品上,了解这背后的他。

在赵孟頫的绘画中不少都透漏出向往隐居,向往放逸于山水的心愿,开创了元代汉族士人“逸笔草草”山水的最早格局。也许可以从他晚年的自画像看出,执杖行于竹林之间,竹林于前景,河流于画面中犹如隔断了观者与赵孟頫的距离,他独立于溪畔,掩映于竹林从中,似乎正要转身走入林中。

赵孟頫 晚年自画像

而书法方面,赵孟頫显然向往魏晋文人的洒脱放逸,他一次一次地临摹《兰亭》,书写曹植的《洛神赋》,刘伶的《酒德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都看得出他内心世界对魏晋文人的放达佯狂有多知深的“心向往之”。但是在现实世界,赵孟頫似乎一生不得不跟世俗委屈妥协。


赵孟頫《千字文》

作为赵宋皇室后裔,他当然逃不过蒙古新政权必然要笼络利用他的命运。而为官期间,也尽力为国,其实说到底难到这不是尽力为民吗?

赵孟頫《闲居赋》

书法美学已无法把“字”与“人”做完全的切割。“书品”也就是“人品”。喜欢他的书法,称赞这“圆融”;不喜欢他的书法,也常以这“圆融”解释他一路委曲求全“姿媚”。

不过无论如何都不能改变他在中国艺术史的地位!


赵孟頫 疏林秀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其他人还看

034:你一定不知道的文人画九大境界

149:超简单!你也能学会画长寿安康的葫芦

184:山水画要画得好,必须先看构图

回复完整数字获取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