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养生机乱毁身 —— 《扫“忙”养生书》点评

 学苑中医 2020-11-09

六月的雨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素养生机乱毁身

        —— 樊新荣《扫“忙”养生书》点评

“生活的马车,制止不住地载着我们向前奔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就是如此。”(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

“忙”,是社会的共有现象,你忙、我忙、大家忙,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是闲人的。

这一现象也反映于日益兴盛的养生上:报刊在忙着开辟抓人眼球的养生栏目,电视台在忙着开办收视率攀高的养生专题,出版社在忙着出版花样翻新的养生书籍,社区在忙着组织名家荟萃的养生讲座,而对象都是围着这个共同的社会人群的。于是乎,忙着去参与各样养生活动,忙着去尝试各色养生项目,忙着去研究各种养生知识,人们的生活以N种形式与养生钩挂起来,忙养生已经成为男女老少的共同追求了。

从主流意识看,忙是一种积极的现象,只要忙得得体得法,忙工作则事业兴,忙养生则身体健,这是毋庸置疑的。当然,忙也会带来些负面效应,忙之失度、忙之无序,无论是对于事业还是个人健康都可能造成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影响。

以上说的两种“忙”,一种是针对人的生存环境、生活秩序、生命质量的。虽然与养生也不无关系,但本质上是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学意义的,姑且不论;而针对当前养生中出现的第二种“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主题。缺乏明确目的、明晰方向、明白方法去“忙”养生,好比瞎子摸象,是不可能带来理想效果的。忙中易乱,纵观养生热中出现的乱象,与这种乌龙的忙法是难脱干系的。

近年来,面对来势汹涌的养生潮,面对专家们说法不一的养生经,老百姓既感觉兴奋又感到困惑。有人说,菠菜豆腐同食有害,豆腐中的钙与菠菜中的草酸,在同煮中可以形成草酸钙,有诱发结石的危险;有人说,这种吃法老祖先用了几千年,也没见吃出什么毛病来,说不能吃是他不会吃,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民谚中有“千煮豆腐万煮鱼”的明确说法:把耐煮的豆腐“千煮”之后才把不耐煮的菠菜放进去“一两煮”,钙与草酸根本没有发生反应的条件,怎么会煮出不三不四的怪胎呢!有人说,冬季养生不用戴帽子,只要把脚护好就行了,因为“寒自脚下起,火自头上生”。保持头部清凉,可使人思维敏捷、智商提高,还不容易上火,利大也;有人坚决不同意,说“头为诸阳之会”,是人体司令部的所在地,头部保暖,不仅有利于冬季养阳,还对脑组织有直接保护作用。人体好比一个保温瓶,帽子好像瓶塞子,敞着盖的保温瓶保温程度明显降低,光着头不戴帽子对全身保暖影响大了!有人说,糖尿病是富贵病,许多人都是吃死的;有人说,糖尿病不能过于限食,90%的患者都是被饿死的;有人说,肿瘤病人大都是被放疗、化疗药物毒死的;有人说,肿瘤病的第一要因是精神垮塌,90%的人都是被吓死的……“健康问题究竟应该相信谁”的问题,终于凸显出来。许多买了大半辈子菜的老太太不知道菜该怎么买了,当了几十年的家庭主妇不知道饭该怎样做了,不同的养生说教在同一家庭的成员中不时掐起架来,养生怎么让人越养越“傻”了?

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养生,又应该如何去养生呢?清代医学大家姚止庵在诠释《黄帝内经》时说过的话,可谓一言中的。他说:“养之不素则病生,治之不素则病成。”(《素问经注节解》)“素”字,在这里是根本的意思。养生的根本是什么?《黄帝内经》则给了最权威的答案:“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这段话中的动作词“顺”“适”“和”“安”“节”“调”,核心就是“和”与“顺”的问题。说白了,养生就是要人们顺应自然、顺应社会、顺应生活、顺应自我,建立起适合于每个人自己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樊新荣博士的《扫“忙”养生书》,正是基于这一思想立论的:书的上篇自读懂中医常识开篇,把中医的基本理念介绍给读者:心肝脾肺肾,风湿瘀滞痰,分而为众,合则为一,在整体观念前提下揭示病位与健康的关系;中篇从读懂自己身体着笔,把中医“治未病”的法宝交给读者:未雨绸缪,防病于先,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在辨证施养指导下解析养生的个性化特征;下篇以中医的养生行动收尾,把部分常见、多发病的防治要领介绍给读者:扶阳固本,膏方滋养,药膳调中,凉茶解暑,在三因制宜原则下解密知常达变的奥妙。“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明代赵献可《医贯》)书中的这些论述,既从术的层面上教人以食鱼之法,更从道的层面上授人以渔猎锦囊。判断一部科普作品的优劣,关键就在看它能否在掌握常法的基础上学会变法,用既不脱离学术本质又最接近生活的语言、方法去揣摩受众的心理,感召受众的心灵,让科普知识入脑入心,化成他们自己的知识,满足他们生活的需求,达到引导光明、引导未来、引导希望,传播正能量,播撒凝聚力的目的。通览《扫“忙”养生书》,这一目标在这里得到了基本圆满的诠释:那细腻的文思、优雅的文辞、流畅的文笔、精美的配图,都让人读之击节,作者扎实的专业基础、深厚的文化功底、灵活的表现艺术在书中无一不透出秀气来。不能不提及的是,作为我国中医诊断学领域著名专家朱文峰教授的高足,樊新荣博士努力把导师关于证素研究的部分成果融入书中,并把它转化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普及性知识,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探索和实践了中医传承中的另一种蹊径,这也是颇值得称道的。

生活有千千结,养生是百味瓶,过日子不能有太多理想化、程式化、机械化的成分。悠着点儿生活——就是要培育合理合情的生活情操;悠着点儿养生——就是要掌握适用可行的养生技巧。静听风生水起,漫观斗转星移,随其自然,从容应对。这是否是《扫“忙”养生书》带给读者的有益启示,窃以为然。

本文见《书之情》,由学苑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

温长路,笔名文苕、寓愚,中医主任医师、教授、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学术顾问。并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委员、科技期刊图书审读专家,中国科协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精品期刊评审专家,中国健康管理产学研联盟指导专家,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科普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委员会专家、首席健康科普专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及多家中医药院校的客座教授、多家杂志的顾问、多家报刊的专栏作者、多家电视台的主讲嘉宾。长期从事医学教育、临床、科研、管理工作,对中医药文化、中医基础理论、卫生政策和中医内科脾胃病及部分疑难杂症的研究有较多收获。连续策划、主持、参与大量的中医药文化与学术传播活动,作各类讲座及学术报告300多场(次)。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文史、政论、科普等各类文章1000余篇,出版著作70余种。其中有的作品被收入国家编纂的相关著作大系,并获得政府奖项;有的作品多次再版、重印,有的作品被译成外文出版。主要事迹被国内外几十家媒体报道,并载入《英国剑桥名人录》、《中国科学家传记》等30余种辞书。

《书之情》内容提要

本书是继《书之悟》《书之思》之后,作者的第三部书评和书序选集,凡81篇,涉及中医药教育、临床、科研、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学术传承与学科创新、中医药文化与知识普及等广泛领域。作品思维开阔、立意新颖、主题鲜明、内容广泛、语言犀利、表述明快、评价客观、建议可行,既为新书搭台唱了戏,也为读者提要引了路,还为社会举贤荐了优,宣传的都是好声音,播撒的全是正能量,对中医药的发展和进步有积极的导向、引领、启迪作用。作者书评、书序的数量和影响力,在当今中医药界都是最大的,不负“中医书评第一人”

这些书评,值得中医药管理、教育、临床、科研工作者和关心、热爱中医药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目录

吾说人书

直面熟悉而又陌生的疾病 / 3

——读林棉教授《流感的中西医治疗》

正眼流动着的生命 / 8

——刘鹏博士《中医学身体观解读》述评

一饭胡麻几度春 / 13

——序《舌尖上的黑营养——黑芝麻》

“南药”花艳一片红 / 18

——《岭南中医药论坛》发刊词

养生原本并不难 / 21

——从林超岱新书《大道至简》说起

万邦作乂烝民幸 / 26

——从《艾叶的研究与应用》联想到的

医路似水 / 30

——读曹洪欣教授之《中医心悟》

素养生机乱毁身 / 34

——樊新荣《扫“忙”养生书》点评

斯人已逝神不朽 / 39

——读裘沛然医文研究二书

老圃秋果分外香 / 44

——《蓝泉谭丛》发刊词

轻敲金镫重着鞍 / 48

——李佩文教授“养生三书”评介

学为致用才为高 / 52

——《王立忠临证医集》小议

千锤百炼始成真 / 56

——《刘学勤辨治肝胆病》读后

扬鞭催马向未来 / 60

——《中医药文化》卷首语

展现“真中医”风采的平台 / 64

——《吉林名中医》述评

大家小书亦辉煌 / 69

——读罗根海教授的《中医文化的底色》

精诚之至始有真 / 74

——王辉武《老医真言》拾贝

鹏城杏林第一枝 / 79

——《李志铭医论集》评介

赞语声声说锦囊 / 84

——杂话《父母锦囊,教你养个壮小孩》

寄情大美长白山 / 90

——写在“长白山养生文化”系列丛书出版之际

跬步踏上千里程 / 96

——张杰《杏林跬步》随想

生生不息话扶养 / 101

——听楼宇烈《中国文化的生生之学》报告随感

精彩尽在故事中 / 106

——《针灸奇妙皆故事》评介

奏响健康中国的新乐章 / 111

——写在《健康中国》专栏开栏之际

喜有流膏润宵民 / 116

——《膏方宝典》再版杂议

花草树木皆有情 / 121

——喜读《遇见最美的本草》

透过文字求本真 / 126

——李具双《〈黄帝内经太素〉撷要》序言

在行进中砥砺创新之剑 / 132

——《王劲松中医精室论》评价

万事皆在状态中 / 136

——《中医状态学》感言

把健康的锦囊送给千家万户 / 141

——《东北家庭养生指南》序

展示中医地理文化的魅力 / 146

——彭榕华《中医文化地理论》序

重视中医语言文化的研究 / 151

——《中医语言文化》启示录

从深入中求浅出 / 156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二十四讲》序

方有妙用在乎人 / 160

——《简易名方临证备要》小议

百年沧桑百年歌 / 164

——《百年中医史》感言

解码汉字中的中医药信息 / 169

——任宏丽《中医字缘》序

医经不厌百回读 / 174

——《中医必背》红、蓝二书杂议

心仪黄童朝天歌 / 178

——《宋明锁儿科临证汇讲》浅议

千淘万漉始到金 / 182

——《中医百家药论荟萃》联想录

伴君一生是诗书 / 187

——读岳美中先生《锄云诗集》

吮津含液远消渴 / 193

——《糖尿病诊疗全书》评介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中的大文化观 / 199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中医辨治六步程式》附议

调身调心调吐纳 / 204

——《中医导引养生学》述评

画龙点睛说病方 / 209

——《余瀛鳌通治方验案按》评述

百二雄关终属楚 / 214

——贺“艾叶百科系列”出版

凝聚中华大文化中的聪明智慧 / 219

——张其成“中医思想文化丛书”述评

把握舌尖上的享受 / 224

——《长白山食疗养生指南》序

传古承今颂长桑 / 228

——《张华甫临证经验与学术传承》杂议

搜寻御医的智慧 / 233

——《同春堂皮肤病性病学大观》遐思录

好书多多读不尽 / 238

——对刘鹏、万周迎新书的荐语

再现一代名师的大家风范 / 242

——祝贺《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出版

西子隽美龙井甜 / 247

——《漫话中医养生》序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251

——《青岛首届传统医学达人》序

服务大众是医学的终极目的 / 254

——《大众医学》创刊70周年贺赞

鲜药中的鲜学问 / 257

——《鲜龙葵果抗肿瘤作用研究与应用》启示录

唱响人生大气歌 / 261

——高树良《秋韵新笔》序

和谐才有天下太平 / 266

——马献军《谐调学》序

寻根溯源颂祖德 / 271

——《温氏家谱》题记

名垂青史“小儿王” / 276

——《万密斋研究集成》序

留存蕲艾一缕香 / 280

——周彭《艾文化与养生》序

气正血和一身轻 / 285

——序“常见风湿病中医自我保健”科普系列丛书

临床医生要争做科普的主力军 / 289

——王祚邦《漫话中医》序

人活百岁不是梦 / 293

——《全方位解密百岁传奇》序

吾说吾书

认可程度反映出的学术价值 / 301

——《王清任研究集成》增订版修订说明

心在书中思不尽 / 303

——《书之思》卷首语

且俗且雅益觉难 / 307

——《四季养生那些事》结语

磨砺 磨难 磨蹭 / 312

——《实用方剂歌诀》前言

百姓喜爱是最好的褒奖 / 317

——“医学科普丛书”再序

仲景不朽则中医不朽 / 321

——《张仲景研究集成》增订版前言

中成药安全问题不容小视 / 324

——“中成药安全合理用药评价和干预技术研究与应用”总前言

且吟且唱又十年 / 327

——《桑榆唱晚》引言

人说吾书

一部民俗养生的创新之作 / 335

——读《温长路谈民俗养生》一书有感

献身中医,但只为君故 / 339

——读温长路老师《读书、临证、跟师、悟道》有感

领略名医之风采 / 342

三生有幸学中医 / 344

——读温老师著作有感

听温老师讲养生 / 346

老师助我梦圆中医 / 348

从温教授“四联诊疗”法说开去 / 351

跟着专家学养生 / 353

——《温长路中医养生电视节目百期集萃》导言

古稀人生一路歌 / 357

——读《桑榆唱晚》有感

桑榆不晚正中天 / 362

——读温长路先生《桑榆唱晚》

购书信息

《书之情》定价68元

★需要购书的个人或单位请联系学苑出版社医药卫生编辑室付国英同志(需要发票者请注明)。

★ 学苑出版社联系人:付国英  (13810825927)

★邮局汇款信息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学苑出版社

邮政编码:100079

收 款 人:付国英

★银行汇款信息

户名:学苑出版社

开户银行:农行北京南三环支行

银行账号:11200601040008818

纳税人识别号:911100004000009315

   2018/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