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默默舍身的奉献柔情 举臂挡车的野性刚猛|本草图经•桑螵蛸

 学苑中医 2020-11-09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本草图经辑校本》,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桑螵蛸

桑螵蛸为螳螂之卵,螳螂既有“螳臂当车”的野性、刚猛,也有为了下一代舍身而去的柔情、奉献。集合了刚猛与柔情,兼得桑木之属的生发之气,既能收涩、又可通利,既有补益之性、又蕴生发之气,刚柔相济,实为自然之奥妙,造化之佳作。

桑螵蛸,螳螂子也。《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今在处有之。螳螂逢木便产,一枚出子百数,多在小木及①荆棘间。桑上者兼得桑皮之津气,故以为佳。而市之货者,多非真,须连枝折之为验,然伪者,亦能以胶著桑枝上,入药不宜也。三月四月采,蒸过收之,亦火灸,不尔则令人泄。一法:采得便以热浆水浸一伏时,焙干,更于柳木灰中炮令黄用之。《尔雅》云:莫貈(户各切),螳螂蛑。郭璞云:螳螂有斧虫,江东呼为石螂。又云:不过,蟷(丁郎切)蠰(息详切)。蟷蠰,螳螂別名也。其子蜱(音裨)蛸(音萧),一名(普莫切)蟭(音焦),蟷蠰卵也。古今方漏精,及主风药中多用之。(《大观》卷二十页11,《政和》页415,《纲目》页1514)

①及:《政和》无。

01动物药须用之有节

自古本草书讲动物药,一般都会放在最后。《本草纲目》就是这样的;《神农本草经》是按上中下三品来分的,每一品都是先讲金石类药,再讲草木类,最后才讲动物类的药。其用意,在于提醒我们不要轻易地用动物药。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德,动物是一条生命,当然植物也是一条生命,但是毕竟动物和植物还不一样。我们也遵循古人的规矩,在每一类的最后讲动物药。

桑螵蛸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而《神农本草经》中上品的动物药是很少的,尤其是虫类药,基本上都在中品和下品。《神农本草经》这样描述桑螵蛸:“味成甘平,主伤中、疝瘕,阴萎,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我们来详细了解它的药性。

02桑螵蛸的形状及形成

桑蛸是螳螂在桑枝上产的卵。螳螂会在很多植物上产卵,但是只有在桑树上产的卵才叫桑螵蛸。当然在其他树上产的卵,也有人采来当桑螵蛸用,但它的作用是没有桑螵蛸好的。这类似前面讲的桑寄生。

螳螂长得很奇择。法国的法布尔,写了一套书叫《昆虫记》。他对螳螂的观察非常仔细。他说,螳螂在交尾后两天,会趴在在树枝上,头朝下,从尾部排出一些东西,刚排出来的时候本来还不是泡沫,但见了空气就会发泡,像我们装修的时候用的发泡剂。然后把卵产在泡沫里面,泡沫在空气里慢慢风干了,就形成一个囊,紧贴着树枝,这就是桑螵蛸,其中有许许多多的螳螂卵。

03野性的刚猛

法布尔讲,螳螂是一种非常古老又非常野蛮的动物。再狠毒的动物一般都不会活活地吃掉自己的同类,但螳螂就是吃自己同类的一种虫子。在交配时,雌螳螂会把雄螳螂生生吃掉,从头开始吃,一直吃到肚子,最后吃得只剩翅膀和小腿的残片,连大腿都啃掉了。雌螳螂比雄螳螂要大一些。而且一个雌螳螂在排卵之前要跟很多的雄螳螂交配,同时也就要吃掉很多的雄螳螂。

有个成语叫“螳臂挡车”,螳螂有两个大刀一样的臂,非常有力气,但用来挡车,注定是要失败的,不过这也说明螳螂勇猛,有匹夫之勇。还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的个头并不比蝉大,但它敢去捕蝉。它是肉食动物,能够降伏比自己体积大的动物。黄雀在后,怎么理解呢?螳螂是马大哈没注意到后面有黄雀吗?可能不是的,还是因为它胆子大,一心来捕蝉,黄雀在后它不在乎。

螳螂这种野蛮、刚猛的性质,就是一种生发之性。有时候,野性是比较可爱的,但是人们被文明慢慢驯化了,失去了那种很自然的野性,这反例不好。螳螂本身具有生发之性;卵是用来生下一代的,升发之性足:加之又在桑树上排卵,得桑树的生发之气,它的生发之气可想而知。

螳螂多子,它每次要排很多卵。虽然有一部分会被其他小虫子吃掉,但是能够孵出的小螳螂还是很多。

螳螂是绿色的。绿色通肝,也是刚猛和生发之气的象征。比如青皮和陈皮相比,青皮更加刚猛,力性更大,因为它色青入肝,肝为将军之官,很刚烈的,所以用于破气。等到橘子黄了,就要温和一些了,因为黄色主土,它就会平和一些,故用于理气化痰。

04收摄之性

螳螂是在深秋产卵。我们知道,大自然的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螳螂符合这一规律,它产的卵是秋冬季节收藏之象。在冬天,桑树的叶子落光以后,我们在枝头能看到有一些鼓鼓囊囊的东西,那就是桑螵蛸。漫长的寒冬,它在那里忍受霜雪。直到第二年芒种的时候,才孵化出小螳螂来。芒种都是夏天了,农历四五月份,是阳气最足的时候,螳螂才破売而出。螳螂的卵,要封藏那么久,而且要经历严冬,说明它里面就有一定温性,虽然在《神农本草经》上讲它是味咸、甘、平,但是它总体来讲依然是偏温的而且有很强的收摄性,能固肾,这是它的主要作用。

收摄性跟秋收冬藏相应。有人会说,你不是说它有生发之性吗?怎么现在又说它有收摄之性呢?二者看似相反,其实,生发之性是说它本身,而在药用上则是有收摄性。收摄其实也不是坏事,秋收冬藏的季节,精气应该收敛、静养。秋天,为了应季节的收敛之气,我们经常会给病人在辨证处方的基础上,配一些应季的药,如桑螵蛸、山萸肉、五味子、益智仁等,用来收摄人体的精气。

我们还可以利用它的收摄之性,来治疗那些不能收摄的病。比如遗精、精随小便而出、女子白带过多,都限肾气不能固摄有关,用桑螵蛸配上龙骨来收摄,效果会非常的好。

当然这主要是用于治疗虚寒性的病症。遗精有虚实之分,如果是实,是相火扰动精室,精也会出来,往往表现为有梦而遗,一场春梦,遗精了,其脉细数,这是邪气盛;无梦而遗,往往出现在比较累的情况下,其脉细缓,这跟虚寒有关。虚寒的遗精、白浊,咱们就可以用桑螵蛸,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加上附子、肉桂、五味子、龙骨、糯米,做成丸药服用。

小孩子晚上尿床,也是肾气不固的表现。他已经懂事,本不想尿床,但是因为肾气不固,没能控制住,到早上起来的时候,追悔莫及。这种情况单用一点桑螵蛸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能用别的办法,咱们还是尽量不用动物药。一个桑螵蛸里有成千上万的生命,咱们还是少用为好。陈士铎的《本草新编》“怜其细小”,告诉我们还是不要用为妙。

05中药的作用不是机械的

有人可能要问,既然它是有收摄性的,《神农本草经》为什么又讲它能“利小便水道”呢?按理说,一收摄应该会出现小便不通啊。

其实,桑螵蛸利小便,主要是利下焦虚滞的小便。肾司二便,被下焦虚寒所困,所以小便下不来,用桑螵蛸,精气一固,肾的气化能力足了,小便自然就利了。肾是喜欢固,喜欢封藏的。你让肾封藏好了,它自身的各种功能就会很好,水邪就自然能排出来。我们要这样来认识它。

桑蛸味咸甘平,咸就能软坚,它又有刚猛之气,能和血、化瘀、逐瘀。《神农本草经》讲,疝瘕可以用它,疝就是疝气,瘕就是体内因为气滞血瘀而产生的一些硬块。女子血闭也可以用它。它能把邪气打散,又能收摄正气,且和且攻,刚柔相济。这正是其妙处。

即使是一味收摄的药,也不会一味收敛。它把正气给你收敛住,邪气依然排掉。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机械的过程。如果是一个机械的过程,那么它就不加分辨全都收摄住了,要通利就好的坏的都给你通利出来。只有中药才有这种作用,因为它是自然的产物,造化的佳作。

06归经与禁忌

我们知道桑螵蛸的作用,也就知道它能归哪些经了。生机刚猛,和血固肾,肯定入肝经肾经;通五淋,利小便,入膀胱经。一边补益精气,一边利小便,补正和驱邪是并行不悖的。

虽然《神农本草经》上说它是一味甘平的药,但它仍然有温性,善生发,当我们遇到有内热,尤其是肾、膀胱里面有热,出现尿频、尿急、尿黄,甚至排尿的时候感觉尿道口发烫,就千万不要用桑螵蛸了。邪气太盛,不可收敛。阴虚多火的也不要用。桑螵蛸虽治遗精,但如果是有梦而遗的,往往是虚火扰动精室,清火还来不及呢,加点桑螵蛸一收,那这个火收在精室里,可能会加剧遗精,甚至导致赤白浊之类的。这味药虽然平和,但用的时候还是要非常注意。

节选《思考中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