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愉韻度曲】簡體字書法與篆刻

 读书耕云种月 2020-11-10
■上為簡體字書法。轉為繁體字即是:「廣州好。人道木棉雄。落葉開花飛火鳳。參天擎日舞丹龍。三月正春風。」 作者供圖

梁君度

內地解放後,政府為掃除文盲,便開始大規模地簡化漢字。自1955年至今,內地人都一直使用簡體字,只有香港、澳門、台灣地區還在使用繁體字。

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其總趨勢就是從繁到簡。隸書是篆書的簡化,草書、行書又是隸書的簡化,而簡體字正是楷書的簡化。楷書在魏晉時開始出現,而簡體字已見於南北朝的碑刻,到隋唐時代簡化字逐漸增多,在民間相當普遍,被稱為「俗體字」。

我們今天使用的許多簡化字,在那時候就已經開始出現。唐代顏元孫著《干祿字書》和王仁著《刊謬補缺切韻》,都收了極多的俗體字。宋代以後,隨着印刷術的發明,簡體字由碑刻和手寫轉到雕版印刷的書籍上,從而擴大了簡體字的流行範圍,數量大大增多。

然而,書法家都喜歡用繁體字而抗拒簡體字,究其原因,是因為簡體字筆劃少反而不易構字,個別字如「廣」字太簡單,寫出來實在不好看。因為書法家寫字只考慮寫出來的效果好不好看,所以往往不寫簡體字。

中國內地70歲以下的人以前學的都是簡體字,故很多人都不識繁體字,他們進行書法創作時,把要書寫的文字轉做繁體字時,往往出錯。最好笑的是金牌電視主持人畢劍虎寫了幅「九球天后」送給著名桌球女將潘曉婷,結果鬧了個大笑話,他竟然寫了「九球天後」。

其實,我們的書法家協會應鼓勵書法家用簡體字進行創作,日子久了,看慣了,也就順眼了。用簡體字寫書法有利於在中小學普及書法。我的書法啟蒙老師麥華三教授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出版過毛主席詩詞簡體書法集。

不單書法家,篆刻家一貫用篆書治印,也有的用簡體字刻印,兩位光緒年間出生的著名老篆刻家鄧散木和寧斧成都開了用簡體字刻印的先河。

責任編輯: 梁君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