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口气读懂心理常识》【1】

 东方文捷 2020-11-10

一口气读懂心理常识

通俗易懂的心理学常识,让你知己知彼,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和相处方式。

编辑推荐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发展规律的学科。人在一切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都是心理现象。比如我们看电视时,听到电视中优美的音乐、看到壮丽的山水而有所思;我们吃饭时,闻到饭的气味儿感觉很香、很甜;我们对看过的电视片段还能“历历在目”,这些都是心理现象,都属于心理学所研究的内容。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将精神生活看得非常重要,而生活的快节奏也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学就变得尤其重要。书中对心理学中所积累的各种有趣又有哲理性的心理学效应问题做了汇总。

内容简介

《一口气读懂心理常识》从常识出发,从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入手,对古今心理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概括。希望能够让大家通过掌握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此外本书还对各个分支学科中可能出现的心理现象作了简单的汇总,对心理学在商业、医学、司法、教育等领域的具体运用做了一一阐述。

前言普通心理学篇什么是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怎么分类的?感觉和知觉分别是什么?感觉和知觉有什么关系?什么是情感心理学?情感与情绪有什么关系?什么是情绪效应?什么是气质心理学?人的气质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什么是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理论分为哪几种?意识可以分为哪几类?什么是个性心理学?什么是动机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哪些方法?研究心理学有什么意义?生理心理学篇什么是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什么是神经心理学?什么是心理生物学?生物心理学的主题范围有哪些?什么是动物心理学?什么是躯体感觉?什么是触觉?什么是温度觉?什么是痛觉?什么是视觉?什么是听觉?什么是味觉?什么是嗅觉?什么是多动症?什么是记忆?社会心理学篇什么是社会心理学?什么是民族心理学?民族心理学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民族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有什么关联?什么是自我?什么是自我实现?怎样才能做到自我实现?什么是社会行为?什么是态度?什么是应用社会心理学?什么是环境心理学?什么是人际关系?什么是从众心理?变态心理学篇什么是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变态心理学如何判定?什么是精神分裂?什么是精神障碍?什么是感觉障碍?什么是注意障碍?什么是思维障碍?什么是情感障碍?情感障碍有哪些表现?什么是意志障碍?什么是行为障碍?什么是意识障碍?什么是人格障碍?人格障碍可以分为哪几类?什么是幻觉?什么是恐惧症?什么是强迫动作?什么是失眠?发展心理学篇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发展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什么是精神分析法?什么是青春期?什么是幼儿心理学?什么是学龄儿童心理学?什么是少年心理学?什么是老年心理学?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效应?什么是迁移效应?什么是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有什么特点?什么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有什么作用?什么是投射效应?你知道中国幸福学中的幸福公式吗?什么是幸福递减定律?教育心理学篇什么是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教育心理学有着怎样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什么是学习?早期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自信心?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有哪几种形式?当问题无法解决时应该怎么做?墨守成规有什么不好?信息反馈有什么好处?应用心理学篇什么是应用心理学?什么是工业心理学?什么是管理心理学?什么是工程心理学?什么是人事心理学?什么是消费心理学?什么是运动心理学?什么是康复心理学?什么是临床心理学?什么是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主要有哪些方法?什么是人际知觉?什么是人际沟通?什么是人际吸引?冲突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什么是管理?什么是能力?司法心理学篇什么是司法心理学?什么是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分为几个基本步骤?犯罪心理学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什么是审判心理学?审判心理学是怎么发展起来的?青少年是怎样走上犯罪之路的?怎样预防青少年犯罪?家庭暴力有什么危害?家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被害人有哪些特性?如何进行犯罪心理矫正工作?什么是恐怖主义?心理效应篇什么是霍桑效应?什么是齐氏效应?怎么理解环境与心理暗示?什么是颜色定律?什么是心理摆效应?怎么理解潜意识与心理疾病的关系?生活中如何正确地利用潜意识?什么是时间错觉定律?什么是叶克斯—道森定律?什么是睡眠效应?什么是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怎么来的?什么是苏东坡效应?什么是巴纳姆效应?什么是认知失调理论?什么是卢维斯定理?什么是布利丹效应?什么是路径依赖原理?什么是酸葡萄心理?什么是出丑效应?什么是视网膜效应?什么是鸟笼效应?什么是蔡戈尼效应?什么是希望效应?什么是马太效应?什么是禁果效应?什么是蝴蝶效应?什么是恐惧心理?什么是刺猬效应?什么是蜕皮效应?什么是墨菲定律?

.

前言

作为一门科学,尽管心理学产生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心理学的起源却很早。最初心理学是从哲学中分离而来的一门科学,所以心理学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从很早的古典哲学思想里,我们就可以找到心理学的影子。在早期的哲学和宗教里,人们所探讨过的身、心牵连以及人的心理摸底等,都属于心理学范畴。

文艺复兴以来,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等大师科学地改变了被误解的心理学思想,促进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培根的归结科学门径论、霍布斯提出人类心理摸底来源于外部世界、洛克最早提出联想的见解、拉梅特里把人说成是一架机器等等,尽管在现在看来这些理论多少都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不可否认,它们都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自从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之后,心理学终于从哲学中脱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发展规律的学科。那么,什么是人类心理现象呢?实际上人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心理现象就如人类的呼吸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因而心理现象也是每个处于清醒状态的人所熟悉的。

人在一切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都是心理现象。比如我们看电视时,听到电视中优美的音乐、看到壮丽的山水而有所思;我们吃饭时,闻到饭的气味儿感觉很香、很甜;我们对看过的电视片段还能“历历在目”,这些都是心理现象,都属于心理学所研究的内容。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将精神生活看得非常重要,而生活的快节奏也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学就变得尤其重要。本书从常识出发,从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入手,对古今心理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概括。我们希望能够让大家通过掌握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

此外本书还对各个分支学科中可能出现的心理现象作了简单的汇总,对心理学在商业、医学、司法、教育等领域的具体运用做了一一阐述。另外,本书对心理学中所积累的各种有趣又有哲理性的心理学效应问题做了汇总。

当然,心理学的内容博大精深,鉴于编者的知识有限,仅能尽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多地汇总、编辑心理学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来贡献给广大读者,若广大读者阅读完本书后有所收获就是编者最大的欣慰。

普通心理学篇

什么是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它是所有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基础,是心理学专业学生入门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非专业人士应该了解的心理学知识的概括。

心理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因此产生了很多分支学科,每一分支学科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各种心理现象。但是,任何一个分支都离不开对心理和心理现象的总的看法,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怎样研究心理学以及这些心理现象是否有一些规律等。这些就构成了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的内容主要是对心理学一般理论问题的阐述,及对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它的研究成果是其他分支的基础,对其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普通心理学中,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心理学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又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心理学的哲学问题,它的研究以心理的实质问题为核心,研究心理学与各个方面的关系,如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心理与脑、与社会、与实践的关系,还涉及心理活动是否有遵循的规律等;另一类的研究是以心理的结构问题为核心,包括心理活动的层次组织、心理现象的分类,如各种心理现象的联系等。这两类研究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整体,统称为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

在近代心理学史上,出现过很多重要的心理学思潮。例如早期的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学和巴甫洛夫学说等。它们对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都有不同的论述,对心理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普通心理学是怎么分类的?

 在普通心理学的范围内,按照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还可分为感觉(视觉、听觉、触摸觉、运动觉、嗅味觉等)心理学、知觉心理学、情绪心理学、气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分支基础学科。

感觉和知觉分别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提到“感觉”这个词,比如“我对她感觉很好”“我感觉这首歌特别委婉动听”等等,这里的“感觉”的意思是“觉得”“认为”,与心理学的专有名词“感觉”的意思不尽相同。在心理学中,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客观事物具有许多个别属性,这些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就是感觉。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眼睛感受事物的颜色,称之为视觉;通过耳朵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称之为听觉;通过鼻子闻到不同的味道,称之为嗅觉;通过皮肤触及事物感觉它的坚硬柔软,称之为触觉……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基础。

任何一种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当我们把对事物的每一个个别属性加以综合时,就产生了对事物全面整体的反映,这就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在生活中,我们很少会产生孤立的感觉,因为我们总是要把对事物的各种感觉信息综合起来,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理解事物。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是以知觉的形式来反映事物的各个属性的。例如,我们看到的黄色,不是脱离具体事物的黄色,而是向日葵的金黄,或黄花、黄衣、黄车等等的黄色;对于听到的声音,我们总是知觉为说话声、嬉闹声或流水声等有意义的声音。

感觉和知觉有什么关系?

感觉和知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反应的是一个整体的效应。可见,知觉比感觉复杂全面。所以说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

感觉和知觉也有相同的一面。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当然如果这种外界的作用力一旦停止,那么我们的感觉器官也将停止对事物的反应。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如果要想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光靠感觉和知觉是不行的,还必须在感觉、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更复杂的心理活动,如记忆、想象、思维、创造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感觉积累起来就形成了我们对事物整体的知觉。我们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多、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准确、越完整,但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累加,因为在知觉过程中,还有人的主观经验在起作用,人们要借助已有的经验去感知所获得的当前事物的感觉信息,然后将其融合,从而对当前事物作出正确识别。

什么是情感心理学?

情感是态度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喜爱、难过、幸福、憎恨、厌恶等等。

情感心理学又称“情绪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情绪和情感活动规律的学科。自科学心理学诞生以来,情感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冯特和铁钦纳都有不同的学说:冯特把情感视为心理的两大元素之一,并提出感情三度说;而铁钦纳则把感情归结为愉快、不愉快这两个极性。1884年和1885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心理学家朗格几乎同时提出著名的“詹姆斯—朗格情绪说”,即情绪是对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身体变化导致的心灵的感知。

情感与情绪有什么关系?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一般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这个结论仍具有一定的不足,它一方面将大家公认的喜爱、快乐、美感等等,较具有个人化而缺少社会性的感受排斥在情感之外,全部归之于情绪;而另一方面又显然忽视了情绪感受上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和社会性情感感受上的爱情、友谊、爱国主义情感在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汇聚现象。例如一个人,追求爱情体现的是社会性的情感,但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行为过程的变化同样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而爱情感受的稳定性和情绪感受的不稳定性,又显然表明了爱情和相关情绪是不一样的。根据这两点,将情感与情绪以基本需要、社会需求区别划分,或者是将情感和情绪这两者混为一谈显然都是不合适的。

在行为过程中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再拿爱情举例来说,当我们产生爱情时是有目标的,我们的爱情是对相应目标的一种生理上的评价和体验,随着爱情这一需求的加强,就会不断地引发行为过程中的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反应。

什么是情绪效应?

所谓情绪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到对某一个人今后的评价。特别是在第一印象形成过程中,主体的情绪状态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次接触时,主体的喜怒哀乐对于对方关系的建立或者是对于对方的评价,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差异。与此同时,接触双方可以产生“情绪传染”的心理效果。主体情绪不好,也可以引起对方不良态度的反映,直接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所以,管理者在对被管理者做思想政治工作时,一定要考虑到被管理者的情绪,双方在平等和睦的气氛中交谈,才能最终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人在生活中难免有不顺心的事,如果不能宽容待之,情绪激动,甚至暴跳如雷,大发脾气,会严重危害自身健康。动辄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许多人其实是“气死的”。后来人们把因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用别人的过失而伤害到自己的现象,称之为“野马结局”。

一个人大发脾气或者生闷气时会使人体生理上产生一系列变化和反应,致使人体各部损伤,乃至危及生命。生气发怒时容易伤心损肺:气愤必然导致心跳加急,心律失常,使心脏受到邪气的侵入,诱发心慌心痛,呼吸困难,气逆、胸闷、肺胀、咳嗽及哮喘。与此同时,生气时会出现气极忧虑,并伤脾脏;胃感饱胀不思饮食,时间久了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因此可谓伤脾伤胃;生气发怒还会导致肾气不畅,肾上腺大量分泌,出现面色苍白,全身无力,四肢发冷,尿道受阻或失禁,并使肝胆不和肝部疼痛,可谓伤肾损肝。

此外,生气还会伤脑失神。人在发怒时心理状态失常,使得情绪高度紧张,神志恍惚。在这样恶劣的心理状态与强烈的不良情绪下,大脑中的“脑岛皮层”受到刺激,时间久了就会改变大脑对心脏的控制,影响心肌功能,引起突发的心室纤维颤动,心律失常,甚至心搏停止而死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控制自己的情绪。

什么是气质心理学?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指人的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等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

一个人的气质特别表现在一个人情绪产生的快慢、情绪体验的强弱、情绪状态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情绪变化的幅度方面。它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脾气”、“性格”、“性情”等含义相近。气质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气质的心理学分支。

人的气质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人的气质分为四类: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心理学上叫气质类型,每一种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多血质:情绪兴奋,喜形于色,热情开朗。

胆汁质:情感发生得迅速、强烈、持久,动作的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

黏液质:表现为情绪兴奋性和不随意反应性较低,内倾明显,沉着、平静、迟缓、心境平稳、不易激动,很少发脾气、情感很少外露,反应速度慢但稳定性强。

抑郁质:表现为情绪兴奋性低但体验深刻,不随意反应性强,反应速度慢而不灵活;沉静、易相处、人缘好、办事稳妥;具有刻板性、内倾性、多愁善感、情绪体验少而微弱等特点。

不同的工作岗位需要的气质人才是不一样的,有时候一个工作的完成,需要不同气质的人互补才能更完善地完成。如有人对优秀纺织女工研究发现,属于黏液质的女工,她稳定的注意力能及时发现断头的故障,克服注意力不易于转移的缺陷;属于多血质的女工,注意力易于转移,这种灵活性弥补了注意力分散的缺陷。她们以不同的工作方式完成了同样质量的工作要求。

实际上,组织中的每个工作岗位,对其工作人员的气质都会有特定的要求,特定的选择。因此青少年在以后选择职业时,必须考虑个人气质类型,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气质的适应原则,当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符合其气质特点时,就比较容易适应工作,工作起来也会感到轻松愉快。反之,如果一个人所做的工作与其气质不符合,就会把一个简单的工作做糟糕。二是气质的互补原则,在一个群体中,让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一起工作,可以起到不同气质类型间的行为互补作用,有利于工作任务的完成。

什么是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它成长了一个世纪后,又开始面临一个新世纪的挑战时,我们希望展望它的未来,而这就离不开对它的过去和现在作出现实而准确的评估。

即便人格心理学曾经有过璀璨的过去,各大心理学流派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理论等都曾在人格心理学的园地中辉煌灿烂过,但如今的人格心理学却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甚至有分化瓦解的危险。那么它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以TAT研究成就闻名于世的人格心理学家McClelland,认为如今的人格心理学有四个特征:第一,人格大致上仍然是对自我印象的研究。第二,如今的人格研究普遍只涉及意识的或认知的变量;第三,人格研究还未成为一门日益积累的科学。第四,人格研究仍然主要集中在过程上,而不是内容方面。心理学还是一门研究正在进行的科学。

心理学硕士刘兆永在谈及人格心理学的理论现状时也认为,当前传统的人格理论在并未死去的情况下,又产生了更多的新的人格理论,但依然缺乏能够总结吸纳前人资料、深入指导研究的人格理论。

人类行为学家罗伯特·爱泼斯坦(Epstain)同样也认为,人格心理学衰落的原因并不是它的狭隘,而是它未能形成一个大的人格理论可以有效地与经典理论竞争。

人格心理学理论分为哪几种?

当前存在的人格心理学理论有三种:

(1)“大五”可以说是当代人格心理学的新型特质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格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达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五因素模式,被称为“大五人格”。人格结构中的五个因素后来被称为“大五”,强调该人格模型中每一维度的广泛性。这五个维度因素是神经质、外倾性、经验开放性、宜人性和认真性。从当前来看,一半以上的人格心理学家都认为“大五”是有它的贡献价值的,只是它无法承担一个大理论的责任。因为从本质上说人格不可能简单归结为几个因素就可以,所以,“大五”要作为人格研究所殷切期待的大理论,目前还是不能令人满意。

(2)认知—情感系统理论(Cognitive Affective System Theory ofPersonality,简称CAPS)。

1995年,Michel W和 Shoda Y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完整地提出了人格新理论——认知—情感系统理论。而这个理论恰好弥补了特质研究的缺憾。认知—情感系统理论认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其实就是内部稳定而有机的人格结构的反映。CAPS不仅考虑了人格结构,也着重于心理过程;既考虑到人,又考虑到情境,解释了人、情境之间的互动;还可以解释先天特性、状态、动力组织、个体知觉、发展乃至自我调节等多种重要的人格概念,所以这个理论,可以说是一个动态的、意识的整合性的大理论。

(3)人格心理学需要一个整合的大理论。

分析了 “大五”的局限和CAPS的优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首先,人格心理学需要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综合的大理论,这个期待是有可取性的。

其次,大理论是可以存在的。但它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囊括人格的方方面面。只要在横向上能够把握人格的静态结构,在纵向上能够解释它的发展及动态过程,同时具有主动、灵活、开放的属性,那么它就无愧于一个大理论 。

第三,如人们期盼的那样,在遥远的将来,人格会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那时侯也许一个大理论已不再使用,但一个统一的思路却是始终存在的,那就是人格是动态的(dynamic)、系统的(systematic)和整合的(integrative)。

意识可以分为哪几类?

从意识的活动主体看,意识可分为个体意识、群体意识与组织意识。

个体意识是指社会中的个人的意识,它是个人独特的实践产物,它反映的是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与社会地位。在社会中,每个人为了自己的生存都不得不与各个方面产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因此不断地使自己处于生产关系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关系之中。在与社会有着某种生产关系的同时,就会产生一种个人实践,来完成各种社会关系所相应的有意识的活动。由于每个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都很复杂,而且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完全不同的,具有独特性,所以个体意识也就各种各样,十分复杂,由此造成的个人精神特征更是形式各样。世界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意识,不管是社会经历、社会地位、还是社会条件都是影响个体意识的因素。不同的个人意识的特点直接影响了个人的生活态度、人生道路以及社会行为的差异。

群体意识是指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 它是整个群体实践活动的产物,群体意识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群体信息的传播和互动。

组织意识是指一个组织的集体意识,它是一个组织的全体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意识以及价值观。组织意识形态不是一个抽象的孤立的实体,而是人们的观念反映,即人们对自己组织环境及其过程的观念认识,它总体概括了组织的全部精神生活,包括组织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

与组织意识相对应的就是组织存在,它是组织意识的基础。组织意识不同于个体意识,它带有一定的整体性和共同性,因此它本身结构很复杂,包括道德、制度、宗教、风俗、习惯、惯例等等各个方面。当然,组织意识并不是一直都存在的,只有你加入该组织后才会产生,如对企业来说,组织意识就是企业组织的集体意识。

什么是个性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顾名思义,它所研究的对象就是个性。从心理学学科的角度来讲,个性与人格是相同的,它们具有相同的内涵。关于个性的定义有很多种。根据中国《心理学大辞典》可以把它这样定义:个性,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能力、气质、性格、动力四个方面,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

关于个性心理学,西方有三大学派: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他们关于个性心理的理论构成了个性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他们的理论指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主要是指人的一些最基本的欲望如食欲、性欲,遵守快乐原则。而自我,遵守现实原则,这时人在满足自己欲望的同时,在符合社会规范前提下保护自己不受侵害。超我是人实现完美的过程,是道德的我,遵守理想原则,用人格不断促使自己进步。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了性力量的作用。后来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又对他的理论进行了合理的修正,对心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有斯金纳、多拉德和米勒等。他们并不赞同将概念用于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研究对象应该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他们提倡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对行为的描述和研究来揭示人的心理状态。他们还提出了学习理论,认为通过后天学习是可以形成性格的。人们通过对生活中反应动作的强化,形成了惯常的行为模式,这就是性格。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需求层次论”和高峰体验论是马斯洛对心理学最大的贡献。高峰体验是指创造潜能的发挥和自我实现给人带来的最高的喜悦。这时人们通常表现为紧张和激动。高峰体验能促使人们不断地努力自我实现。罗杰斯认为自我是人对自己的感觉和认识,自我实现则是自我在遗传限度范围内潜能的发挥。

什么是动机心理学?

动机心理学也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不仅具有理论性,而且实用性非常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动机领域的研究日益广泛,特别是对成就动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动机可以不断勉励自己必须取得活动成功的一种要求,比如学生想取得优秀成绩,那么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不断提醒自己刻苦努力,勇敢地战胜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麦克利兰认为成就动机的特性在人格中非常稳定,在个体记忆中往往会存在着取得成就后的愉快经验,当这些愉快经验被引起时,人的成就动机欲望也就激发了出来。因此,成就动机在生活中非常重要,不管对于工作还是学习,成就动机强的人都会善于控制自己不受任何外界环境的影响,不怕中间遇到的各种困难,充分利用时间,从此取得优异的工作学习成绩。

动机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并受到心理学家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如今,强调动机与情感作用及其与认知关系的“热认知”思潮,已经成为今日心理科学进步的趋势。心理学家们也将密切关注动机心理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心理学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小的方面说,它研究的是人的心理活动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包括个体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从大的方面来说,它还对整个人类的心理发展历史进行研究。

心理学家把人的心理活动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它们之间紧密相连并相互制约。个性心理包含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人的认识和意志过程与人的情感情绪有着很大的联系,认识与意志总是会引发一定的情绪情感活动;而人的情绪情感又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又会影响着人的认识发展和深入,因此,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的基础,同时个性心理又制约着心理过程的发展。

心理活动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它包括外显的行为和内隐的心理历程。外显的行为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行为,而内隐的心理历程是我们所看不到的。比如说,人有各种不同的“笑”:微笑,大笑,甜蜜的笑,苦涩的笑……这些“笑”就是内心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学可以通过观察分析人的外部行为来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心理行为进行调控,最终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当然,心理学研究的并不仅仅是这些,它的研究还包括部分生理过程,如神经系统尤其是脑机制和内分泌。

另外,心理学也对动物心理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近年来,由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使心理学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已经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并与其他学科交叉联系,也因此形成了许多新兴分支学科,它的研究领域正在不断扩大,心理学正在迅速地成长壮大。

研究心理学有哪些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这种方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观察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言行变化,并做出详尽记录,再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及过程。这种研究方法比较常见,特别是对某一隐秘行为进行研究。但是它也有不足的地方,即比较被动,只能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出现,而且往往只能解释是什么,不能解释为什么。

(2)实验法:这种方法是带着一定的目的,主动地创造条件去引起或改变被实验者的心理活动,再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实验法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刺激情景和实验情景有可能会发生变化;二是随实验情景的变化可能会产生的现象或变化结果;三是对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要加以控制。实验法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3)测验法:它是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有四个优点:首先,因为标准化测验编制严谨,因此效果绝对可靠;其次,任何结果由于量化程度高,处理起来非常方便;第三,有可供参照的模式;最后,这种方法运用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它也有一些不足,测验法是根据人的行为来推测心理,因为它对施测者的要求很高,由于经验及文化的影响,如果行为样本未选准,就很难推断心理。另外,测验后只显示结果,无法看到过程。

(4)调查法:调查法就是向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然后再进行分析,它主要用于研究那些不能从外部观察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特征。它的优点就是操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而且收集信息很快。但是它不能反映现象和行为的因果关系,并且效果完全依赖于回答者是否合作。

(5)个案分析法: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全面深入地了解研究对象,如果结合其他方法,可以了解人的行为发展过程。但是它所提供的材料很粗略,而且缺乏代表性,没有可对比的个体和小组等参照标准。

研究心理学有什么意义?

目前心理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基础学科,开始被运用到教育、医学、侦探等越来越多的领域。因此,对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心理现象发生及发展的规律,对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效地促进了我们各个方面的发展,而且能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心理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决定着行为,同时我们所观察到的行为特征也能够反映一定的心理状况。因此学习与研究心理学,可揭示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产生的规律,那么,在实践生活中,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些规律来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还可以通过推测找出人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包括“环境因素”和“生理因素”。

另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里所说的个性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心理分析专家曾说过,通常警察就是通过所推测的个性倾向来划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从而找出犯罪嫌疑人的确切身份。所以,心理学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可以通过对它的研究,轻而易举地将案件破获,也就会使犯罪者望而却步,降低犯罪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意义非常重大,它可以帮助我们透过表象了解更多所看不到的事实;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世界,认识身边的一切;我们还可以利用心理知识去进行交际,你会发现与人相处起来更加协调,也减少了很多人与人之间无谓的猜测;最后,通过心理知识的学习,一些心理不健康的人也可以及时调整不正常的心理,从而使犯罪率降低,社会也变得更加安定和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