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鹏所城,藏着深圳的百年心事

 琰棱行摄记 2020-11-10

相比起上海,我更喜欢深圳。都说深圳是一个造梦的地方,其他城市虽然一样会给年轻人以梦想,但深圳显然在这件事上更为得心应手。

在很多人的眼里,深圳是一个新兴的经济特区。这个快节奏的超级城市,接纳了无数的外来客。“天堂向左,深圳往右”。不管是繁华的CBD还是市井的城中村,每个人都能在这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然后心甘情愿的驻足、沉沦在此。

有人说深圳特区,满打满算不过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史,那他一定没来过大鹏所城,一个藏着深圳百年心事的地方。

大鹏所城是“深圳八景”之首,位于深圳市东部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这里也是深圳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所沧桑的古所城,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六百年,见证了深圳地区的历史文化变迁。深圳今天的简称“鹏城”也是源于此。

因为提前做了功课,知道这里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来之前,我就很好奇整座城的设计与构造,身为一个海防要塞,这个城有何特别之处?

到达这里,大鹏所城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沧桑,置身于此,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英雄们一个接一个,把自己的生命贡献给了保家卫国的事业。

穿行游走在古城里,空气中还能闻得到满满的海风咸味。

自大鹏所城建成以来,多年的战火和风雨沧桑无情的侵蚀着这座城。虽然多次修葺,但比之原来的气派,已经日渐衰败。现大鹏所城尚保留有东、南、西三门及东北部分城墙。

1984年深圳市政府特别拨款,维修大鹏所城南门和东门。

大鹏所城城墙由青砖砌成,高约6米,墙体斑驳,长满苔藓,历史风霜以这样一种具体的形式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南门是现在人流最多的门口。大家就从这里,踏入深圳往昔的百年历史。

虽然旧城濠及大部分城墙已不复从前,但那一块块斑驳的青砖都在默默的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轻抚上去,突兀的手感提醒着我,历史拥有多么宏大的力量。不论曾经多么辉煌,最终也会被时光的尘屑所掩盖。

城门洞约有3米高,却有4米多厚,足见当时防御的坚固。

城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城内有三条主要街道,分别为东门街、南门街和正街。除了主要街道外,还有红花巷、石井巷等多条小街巷。就在这互相联通的街巷间,近十万平方米的古建筑鳞次栉比的排列。

街巷狭窄蜿蜒,幽长深远,铺着青石板,显得宁静古朴。我不禁在想,这样的古城,应该配着下雨天最好。滴滴答答的雨水落在地上,尘屑都被水流带走,剩下的才是古城的原味。

大鹏所城并不仅仅是客家人所创建,它糅合了古代北方和岭南的建筑风格。城内的主要建筑有左营署、参将府、守备署、军装局、火药局、关帝庙、赵公祠、天后庙等。大部分的建筑仍然保留着非常浓的明清色彩,或大厅大堂,或小门小窗。

因为深圳处于广东三大民系(广府、客家、潮汕)的交汇点上,而大鹏又处于这个交汇点的东北角上。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这里的建筑做了很多特别的设计来适应。比如考虑到沿海地区常有暴雨洪水,这里每家门口都设有挡墙。

为了尽可能减少台风带来的伤害,这里的房子大部分都比较矮小、紧凑;而为了防止日晒,街巷的设计曲径通幽。

如今城内的很多民居都被开发成了客栈、小商店,文艺范之余也给人一种现代感,没有那么疏离。

这里还有一个造型十分特别的博物馆。

这是由曾经的粮仓——大鹏仓所改造的。我总觉得这个建筑的造型很像半边铜钱。

相对于都市的嘈杂与喧闹,这里安逸又闲适。阳光晴好的日子,总能在古城里见到三五位老人,坐在门口,晒晒太阳,聊聊家常里短。

这里,除了是像我一样的背包客的心之所望之地,也是另一类人心中的圣地。

他们用自己的画笔收集古城的每一点风采,再用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种永恒的记录方式让大鹏所城可以永远的传承下去。看着他们不被任何人打扰的安静作画,时间从身边悄悄溜走了。

我喜欢我去过的每一个古城。它们总是安安静静,不争不吵。日后回想起来,虽然记忆淡的要命,但就是忘不掉。忘不掉那些斑驳沧桑的建筑,忘不掉那些古城里人们的容颜。更忘不掉,当时的心情。那是一种非常平和、非常安稳的心情。就好像愿意把这辈子剩下的时间都花在这里一样。

如果你不喜欢深圳的快节奏,那你可以来大鹏所城,看看慢下来的深圳。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