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杜甫学写诗,王和尚细讲律诗写法,记住三要点,可写出绝妙律诗

 昵称5466805 2020-11-10

今日谈诗,王和尚细论律诗之章法。

章法即篇法,即律诗之行文铺排,写景抒情之脉络结构,亦即律诗之情感演进、议论步骤与波澜之起伏节次。无章法则行文散乱,无次第,无开合,无张弛。因此,律诗须重章法。章法即行文之布局脉络,一线贯穿,层层推进,波澜起伏,张弛有度,方为耐读好律。

以杜甫《登岳阳楼》为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为其发端,点出今昔不同,年轻时慕洞庭水之名而无缘饱览,今日老病方可一登,既扣题且点出久慕之意,而今日之登乃在衰病之时,远非年轻时之飞扬奋厉。感情已于首联伏脉。二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则细写洞庭湖之壮阔雄峻,其视角乃是凭楼远望。天地如宏阔,风景如此壮丽,相形之下,自己又如此渺小,以天地山色之长久对比人事命运的浮荡,自然引出三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且此联由写景转入写情,由自然转入写自己。由自己命运之跌宕,推而广之写此刻尚有烽烟,百姓仍遭荼毒,故而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作结,且以“凭轩”回扣登楼。

跟杜甫学写诗,王和尚细讲律诗写法,记住三要点,可写出绝妙律诗

△王和尚讲诗:解析律诗章法的奥秘

此即杜子美之章法,古人评此诗“法律精细如此”即是如此。细读此诗,可知章法之妙用。古人写诗尤重章法,章法在于开合、提顿、铺排、照应、虚实、张弛。因此,明人王世贞曾说“首尾开阖、繁简奇正,各极其度,篇法也。

01.律诗章法解析:起承转合的辩证法

如今论律诗之章法,多以“起承转合”四字论之。简言之,不独律诗,诸如古风、词章,甚至小说、音乐乃至绘画,都暗合“起承转合”之定则。即,诗如文,如画亦如曲,必然有其发端、衔承、转笔和结尾,亦即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须跌宕起伏,波澜相生才显示其精彩与曲折。

故写诗,当注意行文之脉络,有起有伏,有开有合,有虚有实,有转有结,如此方可称为佳作。

跟杜甫学写诗,王和尚细讲律诗写法,记住三要点,可写出绝妙律诗

△王和尚讲诗:如何用好起承转合?

但是,“起承转合”绝非死板照应律诗之“首颔颈尾”四联。否则,则为刻板教条,形同“八股文”矣。故清人东方树有言曰:“(律诗)有一定之律,而无一定之死法。”写诗应该以意在笔先,以意运笔,行于其所不得不行,转于其不得不转方好。所谓笔随情走,自然流转方为妙笔。

以李白《越中览古》诗为例,此绝句前三句为“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这三句将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得胜而归,志得意满的情景渲染得如火如荼,真有“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势,然而结句陡然一转“只今惟有鹧鸪飞”,历史沧桑之感喷薄而出,而“荣华无常”的感慨也就非常有力度。

跟杜甫学写诗,王和尚细讲律诗写法,记住三要点,可写出绝妙律诗

△王和尚讲诗:你可知李白笔力超绝之处

再如,北宋王禹偁《村行》一律,前三联均着力刻画王禹偁在闲居之地商州的春日游览,心情非常轻松,而其笔下的景色也绚烂而充满活力,道是“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但是,在尾联却转笔说“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由眼前景而动乡思,由恬淡平和而转入惆怅忧伤。

故,律诗之“转笔”,未必均在第三联,在尾联亦可转笔而加深诗意。因此,诗法不可拘泥,清人叶燮曾论曰:“而必泥乎法,则反有所不通矣”,因此“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当为学诗者谨记。

跟杜甫学写诗,王和尚细讲律诗写法,记住三要点,可写出绝妙律诗

△王和尚讲诗:写诗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02.律诗如何写景?情景交融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古人写律多讲究情景交融,以景写情,故一情一景者有之,上景下情者有之。写景之律应谨记“景以情合,情以景生,情景互济,虚实相生”为妙。概而言之,王静安所谓“(诗人)与花鸟共忧乐”,即情与景相融,何种情则写何种景。

故杜工部被困长安,春日登城而望则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句。而其间道潜行去凤翔朝见皇帝,笔下之景又变为“雾树行相引,连山望忽开”,何以故?在长安被困,杜甫悲戚难抑,故曰“溅泪、惊心”,而他朝见皇帝,内心激动且欢喜,故连山忽开而树为指路。

写景之律,在写景时,更应注意铺排和层次。即,写景要注意视角变化、诸如,远近结合,大小结合,声色结合以及动静结合。如此写景,则可有“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之效果。所谓“代入感、画面感”即在于写景之脉络清晰而浓淡相应,如此写景显得立体且生动,丰富而不杂乱。

跟杜甫学写诗,王和尚细讲律诗写法,记住三要点,可写出绝妙律诗

△王和尚讲诗:律诗应该如何写景?

如,杜甫《重题郑氏东亭》五律之中二联“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二联写山水,而三联写鱼鹰,此义理之别;二联主要写静,而三联主要写动,此动静之别;而“紫鳞承“水”,“苍隼”承“山”,此脉络之勾连照应也。

再如杜甫之《野望》五律之中二联,“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沈。”二联之大气苍茫,三联则细致刻画,此乃远近大小之别。

且,明人李梦阳有言曰“叠景者意必二,阔大者半必细,此最律诗三昧。”“叠景者意必二”,即律诗若以写景为主者,其写景必然有或客观景与主观景之分,或为自然景与人事景之分,或为实写景与虚写景之分。一言以蔽之,写景之句要各有侧重,不可重复写景,而要各有其意,或写实景,或比兴象征,如此写景就丰富而不杂乱了。

跟杜甫学写诗,王和尚细讲律诗写法,记住三要点,可写出绝妙律诗

△王和尚讲诗:古人的诗法要点解析

比如,杜甫《登兖州城楼》五律,二联之“浮云连海岳,平野入青徐”,此即自然之景;而三联之“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则为人事之景,且暗含感怀。而“阔大者半必细”,则在于写景要注意阔大于工细之别,一联写阔大之景,而一联则注意工笔细描,如此写景即浓淡结合之谓也。

如杜甫“秦州杂诗”之“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前联阔大,而后联工细,如此写景自然深得“相生相应”之妙。

跟杜甫学写诗,王和尚细讲律诗写法,记住三要点,可写出绝妙律诗

△王和尚讲诗:写诗如何做到虚实相生?

03.王和尚分析:律诗第三联应该如何写?

《民权素诗话》有言曰“诗至五六,始发亮音”。此意即律诗第三联,乃全诗之大关键处。如杜甫七律《九日蓝田崔氏庄》之第三联“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雄杰挺拔,唤起一片精神。如此写来,自然笔力超绝,令人精神一振。

今以律诗第三联之俗称略析之。

律诗之第三联常被成为“颈联”、“腹联”和“腰联”,此三词各有侧重,亦各有内涵。

所谓“颈”者,在于其转笔。所谓转笔,即“另起一行”,或由写景转入写意,或由写情转入议论,或有议论转入写景等。所谓“转”,即承二联之意而相避其套,要变化,或转折或递进,关键在于“转”。

跟杜甫学写诗,王和尚细讲律诗写法,记住三要点,可写出绝妙律诗

△王和尚讲诗:杜甫诗法分析

如杜甫之《春日忆李白》,其二联“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乃是上联之“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而第三联之“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则另其一意,转入写“春忆”。如此即为转笔。清人金圣叹所谓“四句分截”即为此意,上两联写一意,而下两联另写一意,两意须融合贯通,相互照应勾连方妙。

所谓“腹联”,腹部容量最大,内容亦最丰富,故“腹联”一词则着眼于,其丰富内涵,尽展诗意。律诗首二联启承,关系紧密,而在第三联则应该加深诗意,转折或递进,如此诗意就丰富可读了。另,律诗之第三联既要“转笔”,又要为下文蓄势,故而诗家历来注重第三联之布置,而诗者之笔力才思,亦多于第三联展现。故:腹即中心要冲之意也。

如杜甫七律《题张氏隐居》之三联曰“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此联对刻画隐士张氏非常重要,故着力写之。其意,上句写张氏之萧然无欲且有超人之能,而下句则写其恬淡避世,与物同游,如此四层含义集于一联,焉得不丰富?而张氏之节操性情亦在其中矣。故尾联才引出作者对其敬仰钦慕之情。

跟杜甫学写诗,王和尚细讲律诗写法,记住三要点,可写出绝妙律诗

△王和尚讲诗:杜甫如何刻画隐士?

所谓“腰联”,腰者,人之根骨之处,腰健则全身皆健,腰硬则人自有风骨。律诗亦如此。第三联写好,则全诗就有慷慨低回,一唱三叹之致。如上文杜甫之“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一联,雄杰挺拔唤起一篇精神。

故,杨诚斋曾言:“诗人至此,笔力多衰”,若要笔力不衰,则须于第三联发力。比如杜甫七律之《野望》,其第三联为“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荅圣朝。”由望而生出孤寂之感,由孤寂而转入自省,前句写己之衰老,而后句则写其自愧,由此,纵然衰老而依然牵挂故国之情怀喷薄而出,自然写出其“沉郁顿挫”之爱国情怀。

因此,律诗第三联应该着力,于此处当发高亢慷慨之音,如此,律诗自然风骨挺然,有立而不屈之效果。

跟杜甫学写诗,王和尚细讲律诗写法,记住三要点,可写出绝妙律诗

△跟王和尚学写诗,感悟诗之美好

至于律诗章法之其他要点,且待王和尚后文细细研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