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子游戏为何总是描述世界末日?

 译言 2020-11-10

打僵尸、打外星人、打怪物,电子游戏一直对世界末日情有独钟。将人类文明设置为游戏背景,为什么能够吸引玩家?

电子游戏为何着迷于世界末日?

Why video games are obsessed with the apocalypse?

原文作者:Steven Poole

在很多电子游戏里,世界末日只不过是游戏制作者用来创造一个特殊世界的借口,这个世界里不存在执法者或其他社会约束规则,有的只是暴力反抗怪兽的重复套路。

1982年出品的《机器人大战2084 》等早期知名电子游戏里就已有类似场景。在《机器人大战2084 》里,一名孤独的英雄必须要在很多房间里消灭盘踞于此的机器人,才能拯救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类家庭。

英国设计师桑迪·怀特1983年制作的经典3D游戏《蚂蚁攻击》视觉效果更为恐怖逼真,游戏的场景设定在城墙环绕的沙漠城市安特埃舍尔,这个地方在发生灾变后空无一人,布满了巨蚁。在这里,一对默默相爱的男孩和女孩必须躲避巨蚁的攻击并用炸弹反击。这是一部单色极简主义的杰作:一对情侣在遍布灰色瓦砾的废墟间挣扎求生,空气中弥漫着巨蚁发出的可怕声响。在面临末日情形时的悲情浪漫主义的激发方面,这部游戏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然而,大多数电子游戏只会呈现一种末日怪兽:殭尸。历史上的末日小说往往反映了写作时期人们的心态。例如,《启示录》就向基督徒作出承诺,称他们不应该隐身于罗马帝国,因为耶稣基督迟早会复活。

自从已故导演乔治·罗梅罗拍摄其第一部经典系列影片起,殭尸就反映出现代人对从非理性消费主义到流行病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普遍焦虑。在电子游戏里,殭尸同样扮演了敌人的角色,玩家们对僵尸大开杀戒时不会有任何良心不安的感觉。

殭尸游戏里,经常设定武装力量和殭尸队伍的对抗情节,以此描绘实体力量和内在邪恶力量之间的冲突,反映政治和社会上的担忧。在《生化危机》系列游戏中,全副武装的特种部队士兵和殭尸大打出手,而这些殭尸是一家神秘公司培育的病毒所造就的。

乌克兰2010年制作的《地铁2033》和2013年制作的《地铁:最后的曙光》的调子则更加悲观灰暗。这两部游戏都根据德米特里·格鲁和夫斯基的系列小说改编的,故事梗概是:在核武器大战后,莫斯科幸存人口搬进了地铁,组成了很多相互交战的小团体,在一起的还有核辐射造就的变异人类。这是一部节奏极快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游戏色调阴暗压抑,就像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说的那样:人类哪怕面临灭绝也学不会如何和平生存。

根据塔可夫斯基1979年影片改编的《潜行者:切尔诺贝利的阴影》是另一部预测核灾难的游戏。游戏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再次发生核事故,这里遍布突变异种,物理规律也不可预测。随着当下核危机的不断发酵,可以预见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核危机题材电子游戏问世。

其他殭尸游戏的基调则更加抑郁,且打破了常规的文学模式。在游戏《最后生还者》中,突变寄生菌控制了整个末日世界。然而讽刺的是,其中一种寄生菌冬虫夏草因为据说具有健脑的疗效而成为一种价格昂贵的药物,这种设定无疑给游戏增加了一丝荒诞色彩。

《最后生还者》还反映了一个电子游戏领域长期存在的问题:在追求剧场般视觉效果的同时,游戏在一开始就鼓励玩家杀掉自己见到的所有人,即便该人并没有受到殭尸病毒的感染。想象一下,如果电影《末日危途》中维果·莫天森被替换成电影《兰博》系列主演西尔维斯特·史泰龙那样平均每分钟都会结果掉三个敌人的性命的人设,该片剧情的悲剧效果定会大打折扣。

这只是大量反映末日题材的小说、影片和游戏的其中一个例子。从特定的政治角度看,危险重重的殭尸世界却可能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乌托邦:冷酷无情的无政府主义下,力量代表一切,弱肉强食天经地义。

如果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则会有更为有趣的发现:

心理学实验室引入了多玩家的殭尸游戏,研究者通过游戏分析人类的某些本能。

游戏的特效和情节均高度写实化:游戏中会出现恐怖的残肢断骨,玩家为了生存,必须去寻找食物、水、药品和工具。在这个末日世界中,玩家必须自行抵御殭尸的侵袭,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同时防备其他玩家。这意味着,未受病毒感染的人类才是最致命的威胁,他们自相残杀,目的是为了盗取他人的武器和补给,游戏的第一规则就是:不要相信任何人。

在社会学实验中,尽管"先开枪,再提问"的无情博弈理论策略最为奏效,但某些玩家仍然迸发出了人性的光辉。其中一名叫做"废墟医生"的玩家,甚至牺牲了自己争取胜利的时间前去帮助其他伤者,并在他们失血过多死亡之前提供虚拟医疗救护。

无论是否涉及殭尸、疾病、核辐射还是机器人,所有末日题材电子游戏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有一个假设:末日之后,人类文明不会有任何翻盘的可能。然而,游戏开发者们可能轻视了人类文明的韧性。

多年来,游戏玩家都被灌输了这样一种观点:一旦进入"世界末日"模式,人类生活的终点也就来临。没有任何殭尸游戏设置了人类最终战胜殭尸并光复人类文明的情节。然而在真实的人类历史上,哪怕是被最凶残野蛮的敌人毁坏的历史,文明也能一次次地获胜翻盘。

电子游戏能够真实呈现很多东西,比如殭尸流血后纷纷倒地的画面;但有些东西却无法体现,比如社会系统的力量。游戏制作者认为,永远会有出现无政府混乱状态的可能,因此最好的解决方案为:划出一片场地让全副武装的末日生存玩家演练生存技能。

作为在末日之战后如何重建工业和科学社会的指南读物,刘易斯·达特尼尔的巨著《知识》提出了新的、更为乐观的模式。那么,描绘一小群劫后余生的人类重建文明的电子游戏又在哪里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