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郎才尽,你真的进步了吗?

 新用户6516h3hB 2020-11-10

艺述史官方原创

开始之前,和大家说一个典故。“江郎才尽”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说江淹少年的时候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才子,能写得出一手好文章,在诗词歌赋上也很有造诣。而到了中年的时候,却慢慢得变得平俗了,当时的人都说他是“才之尽”,所以有了“江郎才尽”这一说。根据史书记载,江淹之所以才思减退,是因为他的官运亨通,越来越多的政务缠身,没有时间来创作诗词和文章了。时间久了,他就找不到灵感了。

这也让我想起来在《论语》泰伯篇中的一句话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意思是说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孔子说这句话的原意是真正做学问的人,永远都觉得自己还不够充实。后来被人们演变成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说求学是有个很简单的原则,一旦停留下来,就会在时代的潮流中退下去。所以,不是进步,就是退步,没有原地踏步这个道理。

因为,知识长时间地搁置,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忘的。如果不回头温习,不吸收新的知识,哪怕是仅有的一点知识也会荡然无存。王安石笔下是仲永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南怀瑾说,“思想也好,学识也好,一切都会被时代淘汰。有所成就而始终好学不倦,这才叫学问,才不会被淘汰。”

我们说学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可是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有了一定的学问,又能意识到自己的学识不深、能力不强,那么养成了这种习惯,学问就会越积越多。学问积累得越多就越有智慧,志向就越来越大,成就也就越让人刮目相看。西晋的文学家左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左思小时候,他并不是很聪明,而且还经常受到别人的嘲笑。但是他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就开始发愤图强。在读到了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两京赋》后,下定决定要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期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于是在家里的各个地方都摆上书,有空就看,看了就把好的句子摘抄下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写出了传世华章《三都赋》,甚至一度使洛阳纸贵。

所以说做学问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把学到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才能。人生需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你要知道,整个社会都在不停地进步,你不进步的话,终究会有一天被社会淘汰的。随着年限的积累,我们学到的东西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是会有知识匮乏的情况的。骄傲自满,自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对人们的学习来说是致命的错误。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我们才能让自己不落后于别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