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前,我们都没读懂过武松

 韩不一 2020-11-10
01

喜欢看《水浒传》的朋友,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很特别的小细节:武松出场的时候,是没有绰号的。

宋人喜欢起绰号,不管是庙堂之上的当朝宰相,还是江湖之中的贩夫走卒,稍微有点个性特征的人都有绰号,这在官方正史《宋史》和宋人的各种笔记中比比皆是。

梁山好汉一百零八条好汉,加上战死的晁盖和被杀的王伦,一百一十个人,人人都有绰号。

我们再细分一下,这一百一十个人里,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只有两个人出场的时候没有绰号,一个是鲁达,一个是武松。

鲁达后来有了一个“花和尚”的绰号,他自己说,是因为在五台山出家之后,大家看见他背上有文身,所以叫他“花和尚”。

但是武松,他这个“行者”的绰号,其实完全就不是一个绰号,而是他掩饰身份的假职业。

什么是行者?按照字面上的理解,就是行游四海乞讨修行的僧人。

武松做行者,也是因为杀了张都监一家人之后需要隐姓埋名,甚至于这个所谓的绰号,都是他自己起的。而事实上,江湖上从来都把这个“行者”当做是武松的职业,而不是他的绰号。

比如鲁智深要去请九纹龙史进入伙的时候,宋江就说:“可烦武松兄弟相伴走一遭,他是行者,一般出家人,正好同行。”

再如青州慕容知府说到辖区内的贼情时也说:“再有一个行者,唤做武松。”

02

绰号是哪里来的?当然是别人根据一个人的外貌、身份、性格、经历、特长等特别标签化的特征来起的。你首先得有个圈子,然后才会有人给你起绰号。

武松刚出场的时候没有绰号,是因为他根本不跟人拉帮结派,所以没有人为他传播江湖名声。他到柴进庄园避祸的时候,同样是因为不跟人拉帮结派,所以没人帮他说好话,柴进也不待见他,生病了都只能在走廊里躺着烤火。

所以柴进给宋江介绍他的时候,只能中规中矩地说:“此人是清河县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浑然没有其他人物出场的时候那种“江湖人称托塔天王”“人送外号及时雨”这么有气势。

害得宋江也只能敷衍了事地客气一下,说“江湖上多闻说武二郎的名字”,其实他恐怕连听都没听说过。

武松的命运,是在阳谷县的景阳冈上开始改变的。

从此以后,他有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标签:一个是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老虎,代表着他的战斗力爆表;另一个是在阳谷县做了都头,代表着他从一个(自认为的)通缉犯摇身一变成了吃皇粮的人,而且还管着一帮手下。

这两个身份,武松最看重哪一个呢?

很简单,看武松给人自我介绍的时候,提哪一个标签就明白了。

03

武松杀嫂之后丢掉了饭碗,被刺配孟州,重新回到了起点。所以,这种时候,过往的成就就是他立足社会往上爬最好的敲门砖。

武松第一次需要自我介绍的时候,是在孟州城外十字坡的黑店跟孙二娘撕破脸皮之后,他的原话是:“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

请注意,武松根本没提打死老虎的标签,直接亮明了身份,都头。

这是随口一说吗?当然不是。武松经历过阳谷县的熏陶之后,对官场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他说话是深思熟虑的。

从战斗力来说,他已然把孙二娘打趴下了,不需要再用“打死过老虎”这样的战绩来标榜自己。而在他心中,孙二娘这种开黑店卖人肉包子的犯罪分子,最怕的就是官府,所以,他即便是贼配军,也要亮出自己曾经的官府身份,希望能够震慑住孙二娘。

孙二娘的老公张青倒也是挺会给老婆台阶下的一个人,张口就来:“莫不是景阳冈打虎的武都头?”这句话既捧了武松,也捧了老婆——这人连老虎都打得死,老婆你输给他也不冤。

果然,这话一出,双方都很受用,于是化干戈为玉帛。

04

武松第二次给人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是在快活林醉打蒋门神之后的公开演说,关于自己的身份,只说了三点:

第一,他叫武松;第二,他在阳谷县杀人之后被刺配来这里;第三,他在景阳冈上打死过老虎。

这个时候,武松为什么不说自己“都头”的身份呢?因为他知道,在孟州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都头这样的身份完全不好使,他在牢里的时候,别人知道他曾是都头,依然是想骂就骂想打就打,他能够成为施恩的座上宾,完全是因为自己的战斗力。

所以,什么都头不都头的,不重要,重要的两点:我战斗力强,打死过老虎;我下手狠,杀过人。

可以这么说,到了孟州之后的武松,棱角完全被磨平了,他开始学会低三下四地跟张都监说话,开始顾及酒桌上的礼仪,开始幻想自己的人生新阶段。

但是希望的肥皂泡很快就破灭,武松被张都监陷害,然后杀了张都监全家,从此开始亡命江湖。

大家还记得武松杀了张都监全家之后,在墙上用血写的什么字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到这时候,武松已经全然不把自己当过都头的事情放在心上了,满心都是曾经在景阳冈上打死老虎的豪情万丈:老子不是那个唯唯诺诺的都头,也不是那个被你们呼来喝去的贼配军,老子是打死过老虎的武松!

05

那么,后来行走江湖的武松,把“行者”当成自己的绰号了吗,其实也没有,至少他从来说过“我行者武松”,别人也没介绍过“这位是行者武松”。

鲁智深在少华山给朱武等人介绍武松的时候,说的也是:“这行者便是景阳冈打虎都头武松。”说来说去,武松还是没绰号,并且他自己也不介意。

似乎从这时候起,武松就再也没有心气了。

他和宋江分别的时候,还曾说“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但是后来,他却变成了坚定的反招安派,在宋江提出接受招安的时候,他第一个跳出来骂:“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究其原因,是他喜欢这种当土匪的生活吗?

不是,是一颗孤傲的心。

他和鲁智深一样,两个出场时没有绰号的人,此前从不混江湖,也不拉帮结派,为了生存不得已跟别人混在一起,但是终究这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所以,平方腊之后,感觉可以回归正常人生活的武松坚决拒绝了朝廷的封赏,以及宋江假惺惺的兄弟情义,毅然决然地留在了杭州六合寺,后至八十善终。

以前我们看武松,都是看他如何快意恩仇,如何豪情万丈,但是现在看武松,发现以前我们都没看懂他。

这个孤傲的人,为了融入身边的社会,为了活下来,曾经努力地向世俗妥协、向权势弯腰,但是最后,他还是回到了自己孤傲的起点。

这个过程,也就是他从清河县武二郎,变成打虎武松,再变成武都头,再变成打虎武松,直至回到一个没有绰号的行者的过程。

题图为电视剧《水浒传》剧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