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军第64军军长曾思玉在朝鲜战场上的3次遇险

 兰州家长 2020-11-11

看了一些抗美援朝的历史资料和参战指挥员的回忆录,发现一个与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不同的、但又具有共性的问题,就是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各级指挥员都非常凶险,随时都面临着意外情况的发生。

不论是对前沿阵地上的连队干部,还是对行军中的各级指挥员,都是如此。尤其是志愿军的师以上高级指挥员,面临的生命威胁更大。不论是在前沿阵地,还是在离阵地很远的后方宿营地,随时都面临着生命危险。就连志愿军总部,也不例外。

志愿军第64军军长曾思玉在朝鲜战场上的3次遇险

美军战斗机群

志愿军面临的这种特殊的战场危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空中,这是志愿军各级指挥员面临的最大危险,也是对志愿军官兵伤害最大的危险因素。

朝鲜战争开打以来,尤其是在中国空军参战之前的一段时间里,美国空军完全掌握了朝鲜半岛的制空权,美军飞机随时随地飞临志愿军阵地和后方上空,肆无忌惮地进行轰炸和扫射,简直如入无人之地,甚至大部分飞机都是超低空飞行,我们的部队被他们看得一清二楚,和裸奔差别不大。

志愿军第64军军长曾思玉在朝鲜战场上的3次遇险

美军轰炸机群

很长时间,美国空军对志愿军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而他们的地面部队对我军的危害、尤其是对我军高级指挥员的危害还是很小的。简单查了一下第五次战役之前我军伤亡的团以上指挥员,很大一部分都是遭到美国空军空袭时伤亡的。其中占据很大比例的,则是在美国空军偷袭志愿军一些单位的指挥部时,遭受伤亡的。

给志愿军指挥员带来生命安全威胁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暗杀。但这种行为大部分也是和空中偷袭相结合进行的,地面人员直接出手暗杀我军指挥员的很少。

志愿军第64军军长曾思玉在朝鲜战场上的3次遇险

美军轰炸

从“联合国军”节节败退的时候开始,由美军情报机构策划和组织安排,做了三件事:

一是派遣了一批会汉语的韩军士兵,潜伏到朝鲜北方,混在老百姓当中,近距离跟踪志愿军的行踪,他们听得懂中国人说话,志愿军指挥员下达的命令,他们听得清清楚楚。而志愿军根本认不出他们,情报泄露了也不知道。他们一旦发现了志愿军部队到了哪里,马上向美国空军报告,美国飞机很快就会过来轰炸。

志愿军第64军军长曾思玉在朝鲜战场上的3次遇险

美军轰炸机

二是专门派出一批南朝鲜的情报人员,携带通讯工具潜入北方,在一些城镇、交通隘口或者山头上隐藏起来,专门观察志愿军部队的动向,尤其是专门发现志愿军的各级指挥员。因为志愿军指挥员的着装和战士们的着装不太一样,高级指挥员出门时,还乘坐吉普车,目标很明显,一旦发现志愿军指挥员,他们也会马上就会招呼美军飞机来轰炸或扫射。

三是花钱收买了一些朝鲜北方的内奸当坐探。这些人平时就是北方城镇和村庄里的人,不但志愿军难以防备,就连当地的朝鲜群众,也都被蒙在鼓里,这种内奸危害更大。

志愿军第64军军长曾思玉在朝鲜战场上的3次遇险

美军飞机超低空飞行

美军美机突然莫名其妙地轰炸一些志愿军隐蔽驻地,很多时候都是内奸作祟。他们有的携带通讯工具,找个隐蔽地方,或者看到左右无人的时候,马上呼叫美军飞机来轰炸。有的没有通信工具,而是采取别的方式传递情报,比如直接找到携带通讯工具的潜入人员,报告志愿军的隐藏地点,马上招呼美军飞机来袭击。

志愿军第64军军长曾思玉,在朝鲜战争期间,仅仅是在第五次战役之后的很短一段时间里,就连续遭遇了3次险情,其中有两次,都是遭遇美军飞机轰炸,而且每次都炸得很准,炸的都是他所隐蔽的防空洞,这绝对不是美军飞机的“眼力”有多厉害,应该与上述原因有关。

志愿军第64军军长曾思玉在朝鲜战场上的3次遇险

曾思玉在防空洞前

1951年5月23日,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后,随着前沿阵地位置的调整,第64军基本指挥所(也就是军里的主要指挥所),及时进行了搬迁,于5月28日转移到了大盖山东北侧的盆洞隐蔽起来,并及时指挥部队进入了新的防御阵地,开始进行防御作战。

大盖山是当地一大片群山峻岭中的主峰,山比较高,地域比较偏僻,人烟稀少。而盆洞则位于大盖山北侧一个小小的山谷里,可以说非常隐蔽,一般不容易暴露目标。

志愿军第64军军长曾思玉在朝鲜战场上的3次遇险

曾思玉

这个山谷里,没有大的村庄,更谈不上城镇了,只是零星住着几家老百姓,人口稀少。即使是原来的十几间民房,也早已被美军飞机炸得破烂不堪。那几家老百姓,就在山根处挖了几个防空洞,在里面栖身,处境凄凉。

志愿军第64军指挥机关进入到这里之后,对外进行了严格的保密。同时布置了严格的防御和隐蔽措施。在大盖山主峰,军部警卫营专门派出了一个班的观察哨,24小时执行勤务保障,他们的任务包括瞭望、防控、防特、防火、报警等。

志愿军第64军军长曾思玉在朝鲜战场上的3次遇险

美军飞机

这片群山森林茂密,很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只能贴着山根走。整个山谷郁郁葱葱,还有很多的板栗树和苹果树。由于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海洋气候影响,这里每年雨水比较多,板栗树和苹果树长势好,结果子很多,几乎年年丰收,即使偶尔被美军飞机轰炸,也没有影响果树的收成。

部队进驻到这里之后,一到秋收季节,志愿军也像在国内一样,积极支农,及时帮助当地老百姓打板栗、摘苹果,让老百姓把果实收回来,冬天有吃的。

志愿军第64军军长曾思玉在朝鲜战场上的3次遇险

美军炸弹

当地老百姓对志愿军也很友好,感谢志愿军保护了他们,还帮他们收板栗和苹果。阿妈妮端着板栗和苹果送给志愿军吃,但志愿军遵守我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都不肯接受,哪怕是一粒板栗,也没有吃朝鲜老百姓的。

志愿军第64军指挥机构进入到盆洞之后,工兵连就选择了山坡上一棵大树旁边一个隐蔽的地方,挖了一个防空洞,让军长曾思玉住了进去。说起来,这里应该是很安全的了。

志愿军第64军军长曾思玉在朝鲜战场上的3次遇险

美军轰炸

一天上午,曾思玉军长在防空洞里休息,防空洞区域突然遭到美军飞机轰炸,洞顶被强烈的爆炸震得沙土纷纷落下,好在防空洞比较深,没有被炸塌,基本无大碍,里面的人平安无事。

可是,在防空洞附近(离防空洞约50米)的两间老百姓民房就遭了殃,民房被炸起火,其中一家的阿妈妮和他的小女孩,却被当场炸死了,房子被烧个精光,家里的其他人也都被炸伤了。

经过这次轰炸,尽管这个防空洞还没有被炸塌,也已经不能使用了,因为目标已经完全暴露了,继续使用危险性太大,曾思玉军长只能搬迁到别处。

志愿军第64军军长曾思玉在朝鲜战场上的3次遇险

美军轰炸

为了避开危险区域,工兵连经过勘察地形,选定在一个山脚下很隐蔽的地方,采用掘进式施工模式,为曾思玉军长构筑了一个新的防空洞,洞顶还用大木头交叉搭建,并装了一个很隐蔽的进出门,看上去比先前那个防空洞坚固多了,一般的炸弹根本炸不塌。

一天上午,突然发现敌机飞来,连续在指挥所上空盘旋。听到飞机轰鸣声,曾思玉走到防空洞门口隐蔽处观察敌机。哪曾想,他刚刚站定,敌机上的机枪马上“突突突”地扫了过来,对防空洞位置一阵猛烈攻击,子弹就打在曾思玉的脚下,溅起的泥土落在了曾思玉的裤腿和鞋子上,敌机目标找得够准的了。

志愿军第64军军长曾思玉在朝鲜战场上的3次遇险

汽车遭轰炸

事后,曾思玉对赶过来查看的战友说:“哎呦,好家伙,好危险啊!往前一步就打着我了。”当时的情况,确实是凶险万分,这是曾思玉军长在几天之内的第二次遇险。

不过还好,吉人自有天相,算他命大,老天爷保佑,子弹一直打到他前面半米远,就没有过来了。否则,他就危险了。

这一年的7月份,正值当地的雨季到来,山区暴雨频频降下,上脚下洪水泛滥成灾,进出都很艰难。

志愿军第64军军长曾思玉在朝鲜战场上的3次遇险

志愿军山头阵地

一天,曾思玉率领190师师长和坦克团团长等人,趁着云雾低垂、大雨滂沱,敌机不能出来轰炸的机会,各自乘坐吉普车,来到九化里以北的预定指挥现场进行图上作业,布置用坦克打击敌炮兵阵地事宜。

完成任务后,曾思玉就和190师师长、坦克团团长分开了,自己带着作战参谋和警卫员离开。返回途中,他们遇到了暴风雨,只能迎着瓢泼大雨、趟着水往回开。

志愿军第64军军长曾思玉在朝鲜战场上的3次遇险

志愿军高炮阵地

他们刚到渭川里,就听到了滚滚洪水咆哮而来。曾思玉让司机加快速度,赶快通过这条河,洪水就要下来了。

可是,就在这时,吉普车突然熄火了,把他们扔在了河床上。曾思玉一看不妙,马上命令大家一起下车往岸上跑,并让司机用铁链子把吉普车拴在边上的一颗大树上。

志愿军第64军军长曾思玉在朝鲜战场上的3次遇险

志愿军山区行军

就在他们顶着暴雨离开河道,刚刚跑向公路,上游的洪水呼啸而来,一下就把吉普车冲到了河床边上,幸好有铁链子拴住,没有被冲走。

要是他们没有赶紧下车,没有飞快地跑离河滩。滚滚洪水肯定会把他们4个人扣里面。接连不断的洪水扑过来,他们断难存活,估计就得到老龙王那里报到去了。

主要参考文献:

[1]《我的前一百年》[J].曾思玉.大连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