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不是骗子 作者:远方 【小说连载】

 众星之星 2020-11-11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我不是骗子

文|远方

【第四章】

柳州市区叫王玉华的共有十七位,这十七位王玉华年龄分布不均,大的已经七十多了,小的才十三四岁,三四十岁的占多数,还有一位是个中年男人。这些信息昌甫是通过派出所的户籍民警朋友小胡查到的。听到了老穆的这个心愿,小胡很为老穆的执着和重情重义感动,答应全力帮忙。王玉华来柳州时二十六岁,三十一年了,现在应该是五十七岁左右。根据这个特征,又排除了十一位,还剩下六位。分别分布在鱼峰区、柳南区、柳江区等五个区内。要说这个二十六岁的小胡真是个热心肠的小伙子,他跑了一个多月,根据王玉华原籍河南这个特征,通过各王玉华所在辖区的社区一一确认,又排除了四位,最后确定有两位王玉华阿姨最接近,至于这两位分别来自于河南哪里,社区确定不了,只能问本人了。

“可以肯定的说,我们离找到这位阿姨不远了,”小胡和昌甫在街边一个较安静的餐馆吃晚饭,小胡边吃边聊,“现在的问题是,王玉华来柳州后是否改名字了,我们找到的这位是不是叔叔要找的人。即便是,王玉华阿姨的具体家庭情况我们不知道,如果我们冒昧去打扰,会不会引起她和家人的反感。时隔这么多年,人家还认这茬事不,如果反应特别冷淡或抵触,叔叔怎么办。”

通过和爸爸的聊天,虽然爸爸没有把事说透,但昌甫基本知道了爸爸的真实意图。想了一会,昌甫回道:“爸爸只是为了澄清当年的事实,了却心病,并没有其他意思,更不会有进一步的交往,所以,很尴尬的局面应该不会出现。”

“但是我们还是要慎重一点,老人不同于我们年轻人思想先进思维灵活,他们还是比较保守传统的,也比较固执。比如如果贸然前去,王阿姨误会了,认为是揭伤疤或者找难看,那就很可能会场面失控或者事与愿违。”小胡考虑问题比较理性和缜密,“要不这样,这件事先不要急于和叔叔说,你自己去寻访,如果找到了真正的王阿姨,你先了解一下,看看王阿姨的态度。即使王阿姨怼你一顿,也没啥。”

昌甫想了想,觉得小胡的考虑很对。“好吧,就按你说的办。现在有一个问题,爸爸知道我们进展的速度很快,天天问。看来要先瞒他一会喽。”

“先瞒一会,等确定了再让他出场。”小胡想了想,“还是我和你一块去吧,我是民警,她们不会误会。你什么时候去,提前打电话给我。”

【第五章】

品逸轩茶馆。

这是距离柳江花园最近的一个茶馆,穿过斑马线左拐,大约步行十分钟即可。小胡之所以选择这个茶馆,主要是考虑王玉华阿姨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二来也是说话方便,小胡和昌甫考虑了几种方式,在社区居委会,在家里,在广场,在饭店,好像都不合适。这种事,只有茶馆适合。确定了见面地点,小胡就去了柳江花园,昌甫选择一个靠窗的座位坐下来。

早上九点多,茶馆基本没顾客,显得有点冷清,服务员给昌甫上了一杯普洱,就到门口玩手机去了。昌甫边品茶边漫无目的地欣赏窗外景色。

因是周末,街上不似平时那么喧闹拥挤,车辆稀疏,行人悠然。对面小广场上有几个老人在打太极,还有几个老人在健身器上锻炼。隔着马路,偶尔还能听到几声清脆的鸟鸣声。昌甫心里有说不出的畅快,他没想到事情会进展得这么顺利,这么快,从开始寻找王玉华阿姨,到眼下王阿姨即将显山露水,只用了短短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要知道,在一个两百多万人口的城市里,要找到一个三十年前来此打工的人,无异于大海捞针。现在,这根针居然没有千难万险就捞着了,这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似乎冥冥中又意味深长。说不定,爸爸和这位王玉华阿姨缘分未尽,还能……他胡思乱想了一通,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虽是缘分,但还是要感谢小胡,没有他的帮助,还真是大海捞针。

小胡回来了:“人来了。”小胡打了个前站,招呼昌甫做好准备。昌甫忙站起身,迎了出去。

进门而来的两位中等身材阿姨,一个齐耳短发,穿枣红色运动衫;一位穿藏青色运动衫,一头暗红色蜷发,一看就是烫了头的。小胡赶紧介绍:“这位是居委会的杜阿姨,”他指着短发阿姨,“这位是王阿姨。”昌甫一边热情问好:“杜阿姨好,王阿姨好。”一边往里让。

四人落座,服务员又上了三杯普洱。杜阿姨抿了一口茶,首先开口:“小穆,是这样的,胡警官介绍了你的来意,说你是寻找三十年前的一位亲戚,是这样吧,胡警官?”她扭头看小胡。小胡赶紧点头:“是的。”然后又对昌甫点点头。杜阿姨接着说:“按照你们提供的线索,我找到了王玉华。具体情况你们详细说,我们先回避一下,你们聊。”她和小胡撤到了门口的座位。

昌甫一下子尴尬起来,他看着面前这位略显富态、细眉善目、打扮入时的阿姨,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说是找亲戚,只是为了打消对方疑虑的一个谎言,如果一开口就直奔主题,会不会谈崩?昌甫想了想,还是觉得先绕一会。

“王阿姨已经退休了吧?”

“嗯。”王玉华开口了,却没有想象中的和蔼,一脸敌意,很明显,她在防范。

“那就好,可以享享福了。”昌甫感觉自己的话轻飘飘的,棉花糖一样,毫无份量。

“你是谁?找我有什么事?”王玉华没有附和昌甫的话,虽然语气平缓,但昌甫还是感觉到一丝凉意,他不敢再绕下去。

“我是穆世林的儿子穆昌甫。”昌甫尽量压低声音,语气中透露出一种卑微。

“谁?你说你是谁的儿子。”王玉华还是一震,脸色一紧,眉头拧成一个“川”字,差点从沙发上站起来。

“穆世林。”昌甫声音还是很低,但咬字清晰,他相信王阿姨能听见,就两眼平视着她,看她的反应。

王玉华咬了咬嘴唇,双眉紧蹙,嘴角往上吊了吊,停顿了有一分多钟,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我不认识他,你找错人了。”起身就走。

昌甫赶紧站起来:“阿姨,你不想听我爸解释一下吗?”

“不想。”王玉华已经离开桌子,往前走了两步,这两个字是甩过来的。

“阿姨,你们之间一定有误会,否则我爸不会搁心里这个多年。”昌甫从手提包里拿出一个酱紫色的小本子,“阿姨,你看看这个。”

 这是一本褪了色的教师资格证证,是昌甫从老穆那要过来的。那天的谈话,老穆说到了她们家的误会。怎么证明是个误会呢?这本教师资格证是最好的信物。老穆最后说,如果你能见到她,就把这个拿给她看。 

果然,王玉华接过证件,仔细翻了翻,那张三十年前清瘦的照片,日期一栏里的发证时间,都确信无疑地说明,老穆就是在他们分手的那一年暑假发的证。

王玉华轻轻叹了口气:“三十年了,都过去了,再纠结还有什么意思?”她把证件还给昌甫,语气明显柔和了许多。

“我爸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当面证明自己,也向你道个歉,他心里堵了半辈子了,怪难受的。”昌甫动了感情,声音有点颤。

昌甫的真情打动了王玉华,她回过身,对昌甫轻轻说了两个字:“好吧。”

作者简介

远方,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为诗海琴声驻站作家。

0
1
精彩推荐

诗海琴声2019年跨年晚会,一幅代表我们诗海人欢乐的盛宴,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诠释诗歌的美【点击进入

征文提示
0
2

诗海琴声
点击进入征文中心
版面编辑:Arc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