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胖:32万买了个寂寞?网恋这事到底靠不靠谱?

 靠你了谭胖 2020-11-11

“欲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在恋爱这个话题上我没有太多发言权,只觉得每个人因为受到的家庭教育和个人经历不同,所以在对待感情的问题上各有各的看法和表现。

“痴”这种事,放在事业上是好事,放在感情上未必。无论是什么样的形式,包括网恋。


所以我很难想象一个人连另一个人的面都没见到时就凭白地奉献什么,何况花钱这种事,对于异性交往来说,花的人一往情深是情理,但如果接受的人理所当然,那就要质疑这个人的人品和家教了。

不过如今再看,这也正常,骗财骗色,本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01 买了个寂寞 拜了个把子


网恋这个事我很久没听说了,大多都是以“奔现成功或失败”为最终的结果。

现代社会大家都比较宅,尤其是年轻人,除了交友软件就是玩游戏能认识一些人,我经常接到一些网友提出的情感类问题,有要求我帮忙想着挽回的,也有请我想着如何支招拉近与对方关系的,但我能说得都只是建议,毕竟我不是人家,思维模式定然也不一样。

这其中就不乏有通过网络认识,在网上聊着聊着觉得都还不错,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三观也比较相近的,于是就能约着奔现一番。


我倒不排斥也不否定这种恋爱形式,只是觉得感情和关系拿捏的火候与分寸,毕竟隔着一张网,谁也不知道对方到底在干嘛,也不知道对方在生活里的具体表现和为人,靠的不过是视频或照片,所以我对陷在网恋中的男女,基本持小心接触,清醒认识的态度。

但也有人为此付出代价的。

比如一个男子通过网游遇到了“白富美”,虽然对方一直拒绝视频或见面,但架不住“撩”功甚高,也用各种理由找他要钱,于是陆续地让这男子掏了32万。

“破功”是因为再傻的人时间长了也觉得不对劲了,于是干脆跑去找自己的“爱人”,见面后发现——

这五大三粗的“乔碧萝”,妥妥地可以拜把子。

于是这事就上了新闻,于是大家就当看个乐子。

02 谁蠢谁聪明 都是天注定


本世纪初,QQ当火的时候,确实是有通过网恋认识最后结为佳偶的新闻。

应该说网络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恋爱范围和择偶范围,让五湖四海的有情人通过一块屏幕联系在了一起。

但其中滋生出来的很多不入眼的东西也很多,例如线上的色情服务和网骗。

要说到花几十万博“佳人”欢心这种事,我相信以后也会有人照样做。


这跟“卖茶叶”挺像的,但又不一样。

起码“爷爷病了茶叶卖不动”的抠脚大汉们从一开始就是奔着骗人的目的去的,所有的信息自然都是假的。

因此我除了诧异男子的蠢以外,也很佩服行骗的女“汉子”的心理素质:

收了那么多钱,还能告诉别人家自己的住址,真的就没想过有一天穿帮后怎么应对?

所以别人都在看闹剧,我也在看闹剧,我发现闹剧之中存在一个真理:

闹剧之所以不是喜剧也不是悲剧,是因为闹剧中没有正面人物,都是傻子,傻到一起才能闹得起来。

明显定性一下:

任何一种关系,如果从一开始就存在虚假,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

03 直面犹不可信 网上谁认真


在今年上半年曾看过一个新闻,讲的是一个“土豪”陆续给自家女友花了七十多万,连帮忙开个门都发一万多的红包,对方一直秉承着“不拒绝、不接受”的“人渣”原则来者不拒,后来两个人撕破脸,男方要求女方返还花出去的钱,女方不认,好像这事最后闹上了法院……

这好歹还是面对面的“交易”,对,我说的是“交易”。

如果无情无义的话,这般“恋爱”跟卖淫嫖娼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目前不知道这个男子会怎么处理这件事,或许起码能让他长点心。

我想大多数能走到一起去的人,基本上还是属于自身生活环境下的周边关系中存在的人,毕竟有经久的直接面对的时间和充裕的空间能彼此了解,至少你能知道这个人一切信息属实,而网络中不但滋生傻子,也滋生一些邪魔歪道。


虚拟化的时代,玩游戏认识的人跟夜店里认识的人也同样没有本质区别。

吃喝玩乐接触到的人,本身就暴露了这个人的生活轨迹,何况还是在网上?

在这个时代,一个人脱离你视线范围超过五米,超过三个小时的阻隔就可能有变故,何况还是一个在网上认识的鬼畜?

回到开头,“欲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但像文中提到的闹剧不在此列中,这种“有情”,其实是极度的缺爱和自卑,还有一旦投入后久久的不甘心所导致的不理智。

否则,总该想一想,在网的那头,谁知道是人是鬼?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