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dilon Redon

 森雅艺术馆 2020-11-11

Odilon Redon

1840--1916)

19世纪法国象征主义画家

雷东1840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波尔多,因年幼身体孱弱,出生两天后便被送往郊外的保姆处抚养。他少年时性格孤僻,喜欢独自幻想。因其家境富裕,雷东年幼习画,15岁时转学建筑,后由于未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而放弃建筑,随后短暂师从著名艺术家让里奥·杰罗姆。普法战争开始后曾参军作战,但不久便病倒。

与同时期的印象派艺术家不同,优越的家境让他不需要工作以维持生计,他四处旅行,在从事绘画还是写作中摇摆不定。直到雷东40岁父亲去世后,他才正式被迫以绘画为生。

雷东的艺术生涯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从普法战争结束后一直到19世纪末期。这一阶段雷东的作品给人以失落和压抑之感,彷佛是艺术家对生活困境的宣泄和对自己内心焦虑痛苦的表现。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在画面中创造出离奇梦幻的形象,比如在卵中孵化出来的诗人,夜空中同月亮一同闪烁的眼睛、吞噬生灵的怪蛇,这一系列呈现让人不由得想到了戈雅的黑暗绘画。雷东在《致爱伦·坡》的系列版画中,将诡谲、阴暗的气氛烘托到极致。我们在《荒野之花》中看到一根如幽谷百合般的铃状根茎上垂吊着一颗发光的头颅;在《微笑的蜘蛛》中,我们看到一个没有身体的头颅依靠十条细长的腿在蹦跳,脸上带有嘲讽的微笑。雷东无疑创造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暗黑世界。甚至雷东自己都说:我只用黑色作画。

雷东奇异、怪诞而又恐怖的梦境画面是他长期以来的“护身符”。

第二个阶段是他50岁之后至生命结束。也许是因为老来得子的缘故,雷东后期的作品开始关注色彩,特别是他的油画和粉笔画色调愈加绚烂斑斓。我们的双眼沉迷在他梦幻的遐想中,使我们的心灵也禁不住翩翩起舞。甚至雷东将以往魔鬼的样貌也改变了形态,透露出温柔而宁静的和谐。雷东一直强调在绘画美学上要依靠想象而非视觉印象,他反对印象主义的色光追求,而致力于表现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的鬼怪幽灵和幽幻形象。

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神秘主义,信仰那种理想的彼岸世界。对象征主义来说,重要的是反映个人的主观感觉,使个人从现实中超脱出来,把他引向虚无飘渺的"理念"世界。所以在象征主义作品中所能感受到的只是形象的抽象性和不稳定性,是那种强烈的主观色彩和含义的朦陇晦涩。

在雷东后期的艺术中,艺术家非常偏爱花卉主题,这意味着雷东在晚年已经把自己的心灵深深陶醉并沉浸在自然的宁静之中。雷东也热衷于印度教与佛教的宗教文化,他的作品中更多的出现佛祖的形象,“日本主义”的影响融入到他的创作,足见雷东的艺术观念已经悄然改变,题材也更多开始涉猎希腊神话及莎士比亚戏剧。

说起来,雷东并不是我很“感冒”的艺术家,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他是我私人艺术史上可有可无的人物。直到最近,一位要好的朋友希望我写一篇关于雷东的文章,他说雷东的那些花朵曾深深打动他,这才让我试图重新去发现他的价值,或者说是他作品背后的意义。

我更加不解,为何雷东人生中两个创作阶段的风格竟会如此迥异对立,从“构建主义”的角度来看,我想一定是某些经历导致了这样的结果。雷东在出生仅两天后便被送到“蛮荒之地”寄养,而自己的哥哥却在家中享受着父母的关爱,与父母的疏远及现实的反差让内心的悲伤伴随雷东的童年;当寄养结束,雷东到了11岁时,他以为自己也可以回到父母身边之时,他又被送到老伯父家中。在雷东自传式的散文集《某个艺术家的自白》中,雷东如此描述那个寂寞无边的流放地:我彻底理解了自己过去创造出来的那些悲伤的艺术品究竟出自何处了。那是一个最适合开设修道院的地方,那是一个身在其中便能拥抱孤独的偏远区域——那里是多么荒芜!因为那里一无所有,所以必须发挥全部的想象力才能活下去。”

虽然这样的经历为雷东超凡的想象力奠定了基础,但伤痛和虚无却从未离他远去,他已一心追逐黑暗,他的世界中没有快乐二字。与印象派大师们同时代的雷东作品中全然没有光影和色彩的丰富与变幻;各异的怪人,漂浮在空中的脑袋和眼球、死亡的漩涡以及好似长于异界的奇特植物,这些充满了天外之物的绘画得到了象征派诗人马拉美的赞美,也让他的价值重新被大众审视。对于雷东来说,艺术既是他对命运的抗争,也是他的自我救赎。

雷东后期无论是花卉主题还是神话戏剧题材,都有一种令人伤感的温暖。他用单纯的色彩洗涤常积于心底的黑暗,用无尽的想象治愈长久的孤寂,用动人的笔触祛除灵魂中的苦楚。艺术也是一体两面,恐怖的背后有其天真,诡谲的本质也可能是对纯真的向往。

如果艺术有其使命,

那一定是教导人们学会去爱。

时过多年,我终发现,

原来在艺术中,

雷东一直寻觅的是光明、幸福和永恒的爱。

For Ham it,愿你顺利度过艰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