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起十年,腾讯云的回望、审视与远眺

 科技正能量 2020-11-11
若时间回溯到十年之前,腾讯还会做To B么?这个问题有了肯定的回答:腾讯不仅会,还会更坚决。
 
在腾讯出品的首个To B业务纪录片《云起十年》中,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腾讯云总裁邱跃鹏、腾讯副总裁丁珂等近30位高管出镜讲述,呈现出腾讯企业级服务10年成长的历史。


腾讯的云计算业务从蹒跚学步到学有所成,十年之间有成功的荣光,也有失败的阴翳,腾讯毫不吝啬的将其公之于众,这部纪录片不仅是腾讯云十年创业史,更是数字经济时代大潮下的To B企业成长缩影。
 


做云计算的巨头中,几乎没有谁受到了比腾讯还要多的质疑。发力时间晚、To B人才和组织缺位、重产品而轻销售等等,都是外界质疑腾讯To B的借口,但目前腾讯云已经成为中国前二、全球前五的云计算厂商。
 
掀开历史的一角,腾讯云都经历了什么?
 
回望山谷

“云计算是水和电一样的基础设施,它是无处不在的,它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腾讯云副总裁刘颖说。
 
“这个技术真的就像一道光一样,咔哒下来一闪,整个世界就变了。”腾讯副总裁答治茜说。
 
“云与智慧产业的使命其实和腾讯用户为本、科技向善的使命高度一致。”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说。
 


腾讯云十年来正在做的事情,就是云。
 
从偷菜到保卫家园,腾讯云孕育在隐秘的角落,2010年,在当时云这一名词还未声名在外的时候,“腾讯开放平台”的诞生标志着腾讯云开始萌芽,腾讯将API、流量、账号体系等开放给合作伙伴,并提供技术支撑,当时腾讯就做到了在短时间内提供上千台服务器的能力。
 


2013年9月,腾讯云正式面向全社会开放,以体系化、专业化的方式,将腾讯多年的技术能力以腾讯云为出口输出给行业和合作伙伴。
 
腾讯服务十几亿用户,单个应用比如QQ同时在线人数过亿,想来如此体量的应用都能支持,腾讯云应当是无需担心技术本身的问题,但是现实狠狠的给腾讯上了一堂课,To C的思考模式撞上To B的商业逻辑碰撞,腾讯云不得不边学习边成长。
 
伴随移动互联网大潮兴起,腾讯云服务了一批游戏、和互联网公司,包括滴滴出行等。2014年正月初,滴滴和快的掀起的补贴大战,对基础设施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要求,每天的订单量从十万级增长至百万级。当某网约车公司的架构无法支持猛增的业务量时,腾讯伸出了援手。
 
由于单量急剧增长,服务器上架速度根本跟不上业务发展速度,腾讯建议将基础设施迁移到腾讯自有机房,从而获得良好的底层技术支撑,并重写了部分代码,一周之后,问题基本解决。
 
随后腾讯不断在To B业务上加码,2015年,腾讯云进行FT制度改革,逐渐孵化出10朵云,腾讯各类To B业务开始“野蛮生长”......
 
纵有波折与反复,腾讯的To B业务始终向前。“百团大战”却也造成了各自为伍的难题,直到2018年9月30日,在广为传播的腾讯930变革中,汤道生执掌CSIG成立。
 
“赛马机制”一度是腾讯产品成功的关键要素,而腾讯CSIG是唯一一个不采用“赛马机制”的事业群。因为做云计算需要腾讯To B的合力,CSIG将腾讯云推入高速增长轨道,产业互联网成为腾讯未来20年的战略,注定将在腾讯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内外审视

腾讯云用十年完成从初生到茁壮的蜕变,在面对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下,腾讯云走上属于自己的一条路,于外,社会、经济和行业在变革,于内,腾讯自己又将如何应对。

2020是个颇不安生的年份,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整个社会数字化进程被瞬间提速,却也体现出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全民“健康码”就是典型,截至2020年5月18日,腾讯“防疫健康码”累计亮码90亿人次,覆盖超过21省400多个城市的10亿人口,是服务用户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健康码。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云计算就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云计算不只是一个工具、一项技术,也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种创新范式,对各个产业进行赋能才是它的核心要义。
 
云计算行业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数字时代基础设施,腾讯云在时代洪流中成长,所有云厂商都在思考如何增长,C2B是腾讯云的答案。
 


与腾讯云同频,云计算的发展也走过十年,从资源型竞争过渡到能力型竞争,用户希望后端技术越来越简洁,把所有的精力和资源专注业务本身,这就对云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如何帮助客户化复杂技术为简单流程,二是如何帮助客户带来更多的业务价值。
 
一方面,腾讯云除了要销售IaaS层资源,更要打造产业互联网的技术与生态集合,横跨IaaS、PaaS甚至部分SaaS的全栈解决方案,让客户无需关注技术,也更接近云计算的本初含义。
 
另一方面是C2B战略,基于微信小程序、支付、扫码等服务最终用户的渠道,腾讯云具有无与伦比的连接能力,打通线上数字世界与线下物理世界的壁垒,在云端之间形成了一道数字化转型快速路。
 
2019年,腾讯云服务收入超过人民币170亿元,增速持续高于市场,付费客户数超过100万;在全球市场,腾讯云排名上升一名,超过IBM位列全球第五,增速在Top 5厂商中位列第一;2019年,腾讯部署在全球各地的服务器数量超过100万台,成为全球第五家、中国首家服务器总量超过百万的公司。
 
一系列数字说明了腾讯云的后劲,C2B战略在头部云厂商也独树一帜,连接C端的能力是强点,企业服务能力和20多年持续积累的技术能力是优势,共同铺就腾讯云的前路。
 
远眺十年

时至今日,To B已经成为巨头们未来十年押宝的增长点,企业或多或少都参与其中,腾讯也是如此,而且还要更早的看到了To B业务对腾讯的重要性。
 


2015年,马化腾最早在业内提出了“互联网+”,而后演变为全社会参与的大潮,产业互联网同样如此,产业互联网既是“互联网+”的延续和深化,也是云计算的新开始。
 
在一次采访中,马化腾说道,“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演进,大家说腾讯通过微信拿到了一张‘船票’,我当时说这只是一张‘站台票’,未来充满未知,只能在忧患中生存。如今,面对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演进,腾讯再次进行战略升级和架构调整。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没有任何‘躺赢’的机会。身在战车,就要随时准备面对新的挑战。”
 
以腾讯云为基础,腾讯未来十年有了新解答:“向下扎根,向上升级,普惠发展”。
 

● 向下扎根,就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滋养技术研发和前沿探索,把应用创新的“地基”打得更深更牢靠;

● 向上升级,就要扮演好“数字化助手”的角色,通过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助力中国消费与产业双升级,并借助C2B能力,更好地打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大循环;

● 普惠发展,就要与产业伙伴共同发展包容普惠的数字生态,努力让每一个普通用户分享数字红利,让更多人成为新一轮全球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如果说过去十年,腾讯受益于互联网的技术和模式创新,那么未来十年,腾讯毫无疑问会走上技术和生态的产业创新,腾讯所专研的技术也从应用层面演进到应用和基础设施层面。
 
可以看出,云计算带来新的产业变化,云产业之上的生态也将重塑新的产业机会,腾讯云正在与合作伙伴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打造出针对不同行业应用场景的云服务产品和云解决方案。例如腾讯云SaaS生态“千帆计划”成为业界标杆,整合腾讯云、企业微信等内部资源,联合外部40余家SaaS企业,自上而下倒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扎根To B,再造腾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