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中最大的错误并非来自技巧,而是心理因素(少数派投资)

 iiiiiiidrrf3v1 2020-11-11


 
2020年这一年中,我们见证了太多历史性事件,全球疫情、美股两周内四次熔断、石油战争、近期的美国大选,这些事件使得全球资本市场出现巨大的波动。
 
中国的股市也受这些影响出现结构化行情,很多买了热门板块的投资者今年的收益亮眼,而没买热门板块的投资者成绩平平。

身处金融行业,每天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这个股票最近涨这么多,后悔之前没有买入了;这个股票最近跌了这么多,后悔之前没有抛出了。太多的投资者害怕错过在这股市中赚钱的机会,但其实在股市中永远不缺乏机会,缺乏的是抵御人性消极的影响。
 
得到更多的渴望、担心错过的恐惧、与他人比较的倾向、群体的影响以及对胜利的期待——这些因素几乎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它们对大多数投资者和市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结果就是错误——频繁的、普遍的、不断重复发生的错误。
 
为什么会产生错误?
 
因为投资是一种人类行为,而人是受心理和情感支配的。很多人会通过分析得出相似的认知结论,但是,因为各自所受的心理影响不同,他们在这些结论的基础上所采取的行动会大不相同。

最大的投资错误不是来自对信息的分析,而是来自心理。
 
大多数人投资的目的就是赚钱,因此对利润的渴望是驱动整个市场运转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投资赚钱本没有错,但是当对利润的渴望变成一种贪婪的时候,危机就产生了。当你一次又一次的追求高收益的策略,高价购进热门股,并在价格已经过高时,仍抱着一丝增值的期望,牢牢不放,事后才发现:期望是不切实际的,风险被忽略了。
 
这种贪婪的负面情绪驱使着投资者加入逐利的人群,并最终付出代价。
 
而与贪婪的负面影响相比,与别人比较的负面影响更胜一筹。
 
例如霍华德曾举例的一家非营利机构,它从1994年6月到1999年6月的捐赠基金的年收益率是16%,成绩已经算是优秀了,但是同行23%的年收益率让他们的股东沮丧不已。随着科技股泡沫的破裂,从2000年6月到2003年6月,这家机构只有3% 的年收益率,股东们反而兴高采烈起来,因为同期的捐赠基金大部分都出现亏损。
 
这是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人们怎么可能因为每年赚16%而不开心,赚3%反倒高兴呢?原因是我们都有与别人进行比较的倾向。
 
大家都希望在这个市场赚到收益,都希望收益不低于身边的人,随着这种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得投资者更多的模仿身边人的投资选择,从而出现从众的现象。
 
是否还记得2011年的“盐荒”,因为日本核泄漏把海水污染了,后续生产出的海盐含有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构成危害,同时,碘盐能应对核辐射的危害,相当于保命的“药品”,引发了这场抢盐风波。
 
其实在这之前,非典时期我们经历了“抢购板蓝根”;甲流来袭,我们开始“抢购大蒜”、购买莲花清瘟胶囊,但风波过后,我们再反思,为什么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还是因为从众的病态效应,周围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在抢,不少喜欢人云亦云的人马上跟风起来,独立思考和批判性的思维抛掷脑后。
 
面对人性中固有的弱点,简单的解决方案是不存在的,没有告诉你市场已经摆向非理性极端的公式,没有保证你永远做出正确决策的完美工具,更不存在保护你不受消极情绪影响的魔法药丸。
 
贪婪、嫉妒、盲从都是人类本性,他们强迫行动的力量是强大的,尤其是在它们达到极致并且为群体共有的时候,群体会影响他人。善于思考的投资者也会察觉到它们的影响,而我们应该做的是识别并且尽可能的对抗它们。
 
我们可以从阅读开始,了解以往市场周期,认识市场过度膨胀或过度萎缩最终得到的是惩罚而不是奖励。其次透彻理解市场对极端市场投资的影响,当价格发生偏离其价值的时候,坚持做该做的事情,最后在这些过程中认识志趣相同的朋友或者同事,互相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