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抓住这3个时间段,工作忙也能教出好娃

 育儿网 2020-11-11

现在的生活压力较大,夫妻双方都要上班,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孩子怎么带?全部丢给老人带?

孩子的成长必须要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但是这又和工作有冲突,有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方法呢?当然有,只要爸爸妈妈们抓住下面几个时间段,就能基本达到全天陪伴的效果。

起床后到上班前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状态决定了一天的生活,所以早上起床后的1-2个小时非常重要,而家长就要抓住这段时间,好好陪伴和教育孩子。

1.用自己的声音录一段语音当做早晨的闹铃,比如:“小乖乖起床啦,太阳都晒屁股咯!”相较于其他的声音,爸爸妈妈的声音更加容易接受,孩子也容易从睡梦中醒来。

2.不要强行叫孩子起床,而是引导孩子珍惜时间,不要赖床,比如:“今天外面空气真好,如果总躺在床上就太浪费时间了,你看树上小鸟早就起床了……”

3.给孩子定一个时间,比如把手表给孩子看:“20分钟就要洗漱好,不然今天的早餐就要被爸爸吃完咯。今天可是你最爱吃的XXX哦!”

4.如果孩子没有准时坐在桌前,可以适当来一些小惩罚,比如适当减少当日早餐量并且告诉他,因为你迟了5分钟,所以被爸爸吃完了。以后一定要准时,不然就只能天天饿肚子了。

5.当孩子做的很好的时候,爸爸妈妈们也要适时鼓励,比如:“今天很准时,刷牙也非常认真……”听到这类鼓励,孩子往往都非常自豪,信心满满的穿鞋子准备出门。

6.爸爸妈妈受点累,每天早晨比孩子早起半小时,这样你们就有充足的时间不会太匆忙。否则爸爸妈妈们会因为匆忙而心情不好、催促孩子,也没法以宽容和耐心迎接孩子起床。

下班后到吃完饭

分离了一整个白天,爸爸妈妈和孩子也非常挂念对方,“久别胜新婚”也适合这个阶段,抓住这个时间段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1.无论受到什么样的委屈和不公平,都不能把坏情绪带回家。开门前深呼吸几次,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表情,带着愉悦和孩子见面。

2.主动找孩子聊天,教会他们分享自己白天的生活,培养亲子关系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孩子的状态,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爸爸妈妈们也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事情,注意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可以影响孩子将来的人生观。

3.不要把家务全包了,可以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给孩子,比如扫地、摘菜等等,这可以让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将来他们也会更加独立、有责任心。

4.吃饭的时候也可以让孩子做做事,比如给爸爸妈妈盛饭、吃完饭洗碗等等,注意要及时给予孩子鼓励,不要给与金钱奖励。此外,千万不要在吃饭的时候批评孩子,以免他的食欲受到影响。

5.如果夫妻双方不是同时下班,那么不妨给孩子喂一些“狗粮”,比如爸爸晚下班:“累了吧?来赶紧洗洗手吃饭!宝宝给爸爸把拖鞋拿过去,他今天肯定累坏了!”良好的家庭氛围会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让他生活在爱之中。

晚上睡觉前

睡觉前的是一天中最空余的时间,爸爸妈妈们可要抓住这个时间,好好弥补一下当日的缺失,所以千万不要看电视、玩手机以及加班。

1.不妨进行一些亲子活动,比如读书、讲故事、背诗词、亲子游戏等等,只要爸爸妈妈们能全身心投入,孩子就会非常开心,并且变得越来越优秀,词汇量也会远超其他孩子。

2.睡觉前记得让孩子准备好第二天的东西,比如书包、衣服等等。孩子忘性较大,不妨给他列个目录,告诉们每天晚上都要准备什么。这些准备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还让第二天不那么紧张,孩子可以游刃有余。

3.爸爸妈妈们睡觉前,最好能记录一下孩子的生活,比如他今天有什么改变、有什么进步,方便自己了解孩子的成长。将来这个成长日记也是你们最美好的纪念品。

用心教育的孩子不会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